绿林网

《七日》的读后感大全

《七日》的读后感大全

《七日》是一本由我的读书小马甲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日》读后感(一):《七日》:最可怕的不是面对对手,而是你不知道对手就在你身边!

作者“我的读书小马甲”是微博大v,时常因为他的推荐,我才明白一本好书的精髓,终于有机会看他亲自写的书籍,在这之前,我对他还是作家知之甚少。看完《七日:罪恶游戏》让我不禁想起前些日子,看的一本书,书名我已然淡忘,只记得当时也是一个男性为了惩罚冷漠的旁观者开展了一次绑架的游戏,想要让曾经的旁观者女孩感受自己的儿子和父亲被人们忽视致亡的悲剧。报复性人格的缺陷究竟是可恶至极还是也应当引起人们思索。犹记得曾经跟网友们讨论,无意中有人挑起话题说“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别人就是踢他一脚,后者就伤害前者的事情”,我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那为什么前者一定要没事找事就去踢后者一脚呢,我们看似表面的东西,实际上说不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若前者不是故意的,我相信在有限的自责道歉后,后者不会嗜血如此的。 或许我理解的也不完全对,可是我依旧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任何一个人蜕变成恶魔,一定有各种缘由,我不希望人们忽视最根本性的问题。就像《七日:罪恶游戏》中绑匪也只不过是看到高南写的作品,继而想到玩游戏绑架后者的女儿,可是当真相来临时,我们又没有人去想这一系列的问题,罪魁祸首是谁,如若没有十年前的少年绑架,母亲伤亡事件,又怎会有多年后的重蹈覆辙,绑匪最终将所有的赎金捐赠的态度,恰巧说明他是受害最深之人。 作为普通读者,我只能说并非所有人都有自愈能力,那些自身受过伤的人极容易报复社会,谁都不希望成为受害的一员,所以我们更应当关爱孩子。儿童的心灵伤害是根深蒂固的,坏孩子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希望有更多的正能量能够解救他们,而不是说些无关痛痒的风凉话。 《七日:罪恶游戏》中主人公高南和妻子之间的情感,也是令我关注一点,虽然作者并非事无巨细的阐释出来所有细枝末节,但我明白夫妻之间相处,绝非是女方明确说出诉求即可的,有些人即使你明确表达,也会无动于衷的,或许并不是不爱,而是夫妻生活稳定,不想多费脑筋多费思维罢了。在为期七日的游戏里,我们看到了童年阴影的力度,我们也看到了夫妻之间相处的问题,更看到了读者人群思索的态度,作者虽说文笔还尚待推敲,但将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阐释出来,也着实可贵!

《七日》读后感(二):最可怕的不是面对对手,而是你不知道对手就在你身边——《七日罪恶游戏》

高南,一名律师出身的推理小说作家,在其新书发布会中,遭遇炸弹的威胁。本以为风波已过,却发现游戏才刚刚开始。莫名的绑架案,刚刚出狱的犯人,狂热的女粉丝,志趣相投的书迷,还有失踪的女儿。。。。。

看似独立的案件,但仿佛与十年前绑架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七天时间,玩一场事关生死的游戏,高南该何去何从?最可怕的不是面对对手,而是你不知道对手就在你身边。

这本书的推理,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再精彩的,凶手的暗示过于明显,事先说明的五场游戏也没有写到最后,结局过于仓促。但不得不说,这本书中最让人在意的并不是推理过程与凶手的手法,而是藏在书中爱与爱的方式。

爱情

高南爱刘娜。但爱的方式让他和刘娜之间充斥着各种误解与矛盾。在婚姻中,男女双方都有着自己的责任,也会产生矛盾与误解,适当的沟通会让双方更好的理解对方,避免误会的产生。

书中,高南因为女儿的自闭症和家庭的负担,选择辞去律师工作成为作家,作品的畅销让他不在有生活上的窘迫,但和刘娜的感情却在误会和不理解中产生了裂痕,刘娜认为高南沉迷工作,忽视了孩子与自己,二人在误会中并没有很好的沟通,最终导致离婚。

亲情

中国式的教育真的会对孩子有利?最为本书中的凶手,陶玉达真的十恶不赦吗?陶玉达原名洪韬,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母亲因为车祸离开了他,目睹一切的他在心理上就已经产生了一层阴影。而刘子健的现任妻子是贯彻中国式教育的人,对孩子的教育非打即骂,不是不爱,而是爱的方式便是如此。而另一个孩子的到来转移了家庭的关注重心,让本就需要人陪伴安慰的洪韬更加痛苦。以至于最后走上错误的道路。

本书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书中的结尾,虽然陶玉达绑架了高漫,但这七天中他将高漫照顾的很好,高南也原谅了他的行为。陈潇也为陶玉达产下一子,等待着他的回归。

本文已同步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七日》读后感(三):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并不是优于众生,而是踏入罪恶的深渊。

每一个高智商犯罪的背后都是深不可测的人心人性在作祟。这些犯罪过程被精心设计、花样百出、环环相扣。然而,这些犯罪者实施犯罪的目的却如出一辙——为了秀一秀自己的智商超群,并且昭告天下所有人都会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有一些犯罪的初衷甚至可笑到只是为了和某些推理高手(如警方刑侦人员、推理作家等)一较高下。

读过几本与悬疑推理作家一较高下的高智商犯罪小说,印象比较深的有两部,一部是姒锦的《慕川向晚》,一部是微博大V“我的读书小马甲”的《七日:罪恶游戏》。这里为大家着重推荐的是《七日:罪恶游戏》。

《七日:罪恶游戏》是微博大V“我的读书小马甲”的新作,也是他的第三部作品。他此前出版的爱情小说《因为爱情有时差》和随笔《精舍谈吃》都很好看。《七日:罪恶游戏》讲述的是推理作家高南在图书签售会上遭遇炸弹威胁,通过他临危不乱的推理能力解除了这个威胁,却发现是一场闹剧。与此同时,他结识了两个“忠实”的书粉。后来女儿突然被绑匪绑架,绑匪模仿高南所出新书中的内容提出要高南在七天时间里跟他做五个游戏,如果高南顺利通关,则把女儿还给他。在通关的过程中,一件十年前的绑架案渐渐浮出水面。高南发现,十年前的绑架案似乎与现在的绑架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七天与绑匪斗智斗勇和对案子调查的过程中,高南逐渐解开了困扰在自己心里的一个个疑问,最终找到了始作俑者。然而他发现,始作俑者竟然是自己的感情深厚的兄弟陶玉达,救下自己女儿的竟然是被他避之不及的私生书粉阮玉玲,这荒唐的真相让他唏嘘不已。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相并不难猜,作者在文中很多地方都给读者提供了破解谜团、找出真相的线索,可以说对结局的铺垫得很到位。个人认为作者如果减少对结局的一些铺垫,会让整个故事更具有迷惑性、更加精彩一些。但整个故事的情节设计十分巧妙,对爱情、婚姻、亲子关系、兄弟情和人心人性荒谬本质的讨论非常贴合实际,作者的很多观点都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整个故事比较温暖,像是高漫虽患有自闭症但却不曾被高南和刘娜嫌弃抛弃,私生书粉阮玉玲虽然对高南的迷恋过于疯狂偏执但她却在紧急关头保护了高漫,陶玉达虽然绑架了高漫但却不曾真正伤害她以及结尾处高南原谅了陶玉达的所作所为并愿意在其改过自新后继续做兄弟等都是略显意外但格外温情的。此外,书的结尾处留了一个新的悬念,大概是作者为下一部留下的伏笔。小小的期待一下。

《七日:罪恶游戏》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陶玉达潜伏在高南身边,掌握着整个罪恶游戏的主动权,若不是高南在推理这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恐怕早就陷入了陶玉达的圈套。这一点,不仅吸睛,而且细思极恐。最亲密、最信任的身边人,竟然是时刻要你命的人——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至极。

人心难测,人性难料。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并不是优于众生,而是踏入罪恶的深渊。

《七日》读后感(四):“只有认真写作、锤炼的文字,才值得认真阅读”

个人认为,人物虽然和情节、环境并列为小说三要素,但其重要性并不均等:因为某个人物特定的性格特征或思维方式,才推动故事向某个/类方向而不是其他方向发展;环境渲染也是为了完成帮助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终极目标。换言之,只提供时间、地点、起因、结果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事件发展过程,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合力)就是在偶然性之外,影响事件走向的决定因素。

封面

目录

内封及部分阅读标记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浅”。除了作者,编辑也对深入性的不足负有责任。

除了主角陶玉达(患狂躁症而精神状态不稳定),其他角色被不同程度脸谱化。对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稍作归类,可以找到3组有趣对比:高智商较量组(高南、陶玉达)、白骨精助攻组(刘娜、杜鹃)、武力输出/衬托智商组(米峰、武广)。

形象最不统一(甚至矛盾)的是刘娜。作为男主的妻子,学生时代的刘娜是“系花”,毕业后作为律师“在法庭上大杀四方”。可以推断,她应该是逻辑感较强、条理相对清晰、社会经验相对丰富、观察推理能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但是面对上司曹大海的百般殷勤,她那不谙世事的天真感呼之欲出。

例1:

“曹:今天周末,女儿一定在家里等你带着去玩吧?

刘:她这个周末在她爸爸那里。”

例2:

(曹提出送刘一程)

“刘娜脸上一僵,想到前几天的事情(被曹骚扰未遂),心中有些犹豫,但再看看高南仿佛根本不关心的样子,于是心口一阵气闷,干脆直接答应了曹大海。”

后期女儿被绑架后刘与曹的互动更是匪夷所思,但不排除刘在极端精神压力下会做出反常举动,所以我特意选了上述两处剧变之前的情节。试问一个又美又强的离异单身母亲真这么天真么?看不出对方是在有所企图地试探?会因为赌气把自己置于危墙之下?曹刘线推动了故事情节,但其生硬感反而割裂了人物的整体性,得不偿失。

人性幽深,性格鲜明不是一味用形容词贴标签,更不是简单粗暴的脸谱化。

在我看来,书中最立体的角色反而是着墨不多的支线配角:刘子健(陶玉达继父)。“如果找到那孩子,就让他回家吃顿饭吧,不管他犯啥法了。”满载着普通人最汹涌的愧疚、慈爱和无奈,颇有冲击力。

高南对第一次陶玉达起疑是因为陶在外卖中吃出了绑匪(即陶)由外卖送来的人质信息。具体原因为:1. 搬过去没多久绑匪竟然就已经知道了;2. 若是他不点外卖,绑匪岂不是无法传递线索。

这种怀疑看似有理有据,但结合前文,却是站不住脚的。前文通过远程监视和窃听、已经将绑匪塑造为“无孔不入、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万能形象,通过外卖传递信息的难度难道比之前假扮外卖员和出租司机有跨越式增加?抱歉,这并不能说服我。

回溯前文,这种不严谨还有不少。

如,“高南一个急刹车,害得陶玉达手中的盆栽掉在地上。”——可是陶这时在副驾驶,怎么把东西掉到地上?

又如,高南为躲避媒体逃离自己的住处,好友米峰有了新发现,俩人又约在了高南家附近的咖啡厅。——不忍心让媒体苦等?

又如,陶玉达“举着棒球棍、穿着黑色卫衣、戴着黑色鸭舌帽”偷袭阮玉玲。——全书没有提及任何人有棒球爱好,情节发生在矿场附近的城郊,这根棒球棍的出现除了向日/韩影视致敬,还有其他合理性么?

这里并不是推崇华丽繁复的句式和修辞,而是强调文字应有的灵活性。

如,“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在文中出现了至少3次,“揶揄”一词出现不下5次。这种模板化写作大大削弱了文字的力量,进而损害了角色立体感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更有甚者,文中多次出现的“亦步亦趋”本意为缺乏主张/为了讨好而模仿别人,却被作者误用为跟随之意,如“高漫脸上露出些许欢喜,亦步亦趋地跟着风衣女人走了。”这当然首先是作者的失误,但难道不也是编辑的失职么?

推理小说作为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经典题材,教我们打破惯性思维,让曾经的“习以为常”重拾魅力。但有个前提:它是被深思熟虑、认真打磨过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