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上莫奈》读后感摘抄

《爱上莫奈》读后感摘抄

《爱上莫奈》是一本由郑治桂 / 郑丽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上莫奈》精选点评:

●行文风格挺适合入门,介绍的点也比较有代表性

●作为一个绘画门外汉,以前看到莫奈的作品时,根本无法体会到画作的特点和妙处,幸好看到这本莫奈的传记,能走进莫奈那神奇的光影世界,给自己补上欣赏名家名画的一课。

●莫奈先做艺术家,后做丈夫的。

●光与水面的艺术家

●4.5分。当你站在莫奈画于1918到1926也就是生命最后一年的《睡莲池日本桥》前,那初看大块色团杂乱无章地纵横交错,你会得出印象画看不懂的结论。但你就这样匆促下结论为时过早。不去了解画家本人的经历和艺术历程,你就不可能真正懂得莫奈。只有走近莫奈,你才会逐步认识并理解莫奈和他的绘画。在这本书里,一生追求光影和色彩的莫奈,让我们立即爱上他,也爱上他的印象画。

●每一个画派都需要令人印象深刻的传奇之作,每件不朽的画作也都需要一个传奇的故事,比如《日出·印象》。

●光与影大概是印象主义的灵魂,追求瞬间的莫奈正因为缺少古典学院派系统绘画理论的禁锢,反而能够更加肆意妄为,把关注所见之物眼前的一切解构成层层叠叠的色彩,天才的双眼精准的捕捉世间生灵景物,勒阿弗尔的天空和海洋、枫丹白露森林边的橡树、伦敦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法国的鲁昂教堂,晨曦的薄雾,黄昏的夕阳,阳光穿过树叶的斑斓,仿佛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幻化摇曳。

●感受艺术文化

《爱上莫奈》读后感(一):他的世界日渐模糊的时候,仍在感知光的引领

莫奈的书看得不少,基本上装帧不错内容详实的版本都会翻一翻。这本书也一样,用莫奈的生平历史填补了在画作分析上的短板,但整体上还算佳作。至少让我看到莫奈出道时画的讽刺画,有点意思。讲莫奈就要讲印象派,这本书里普及了印象派成形的诸多小知识。对印象派的社会性解读也涉及到一部分。

大部分的时候,莫奈展在国内都是“PPT展”,这种策展方式简直让人感到不适。莫奈一生追逐光与影,捕捉对光的认识。而用投影的展呈方式美其名曰光与影的艺术,这些策展人真把群众当傻子。有一年,成都市博物馆展过一幅莫奈的真迹,是一幅莫奈晚期的装饰画,主题当然是“睡莲”。那次的观展体验也不好,近距离没看到1分钟,随即被工作人员催走。它被当成了网红产品,轮番被拍照。我那时看到莫奈的笔触,很疑惑,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距离再次观摩,可惜成博的室内光让这幅画变成了出土文物而不是现代艺术。后来在奥赛,在卢浮宫,在橘园重新观摩莫奈。我才明白为什么莫奈会说,真正的美无需理解,只要学会去爱惜就已经足够了。也明白了印象派最终影响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端,甚至也能从日本桥系列看出对抽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世界日渐模糊的时候,仍在感知光的引领。

《爱上莫奈》读后感(二):真正的美无需理解,只要学会去爱惜就已经足够了。

家门口迎来了莫奈的展览,我打算带孩子去参观和普及一下知识,去之前当然不能毫无准备,书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和此书相遇。

某宝上搜了一圈,不下几十种,适合小学生的根本没有,要不就是图册,要不就是专业术语我都看不太懂的工具书。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一本书只介绍莫奈画作太过于浅显,结果一般是数个月过后便忘了,还不如看世界名画的书籍,对比之际七七八八的还能记住百幅巨作,这显然不是我这次的目的。我想找一本能让他了解莫奈这个人的经历、性格的书籍,并且和孩子的兴趣点有联通之处。看来我又只能自己咀嚼一番知识再反哺了,此书序言里box批注模式打动了我。

爱上莫奈第一部分通过年代数字等信息的细节展现艺术家线性的生涯与发展,第二部分10件经典选粹串联起读者感性的鉴赏。儿子非常喜欢历史,理科脑,这种艺术家生命轴线的坐标模式和他很有契合点,顺便给老母亲恶补下世界历史。作者感性又不失专业的介绍了莫奈的一生,从诺曼底到维吉尼,从印象派的初期到鼎盛时期,从1840到1927,给我带来新颖鲜活的艺术阅读体验。

《爱上莫奈》读后感(三):“像小鸟鸣叫一样作画” 太爱莫奈啦!

偏爱印象派,而印象派里,又尤其偏爱莫奈。其实画作和一些故事,以前也有读过的。但今日读这本又有新感受。 “真正的美无需理解,只要学会去 爱惜就已经足够了。”艺术实在是很玄妙的东西,我们实在不必一定得了解过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艺术家本身,你的眼睛和内心会告诉你一切,它会指引你去发现和感受。 正如书中提到的一样,他的画忠于“视觉上短暂瞬间的印象”。在巴黎的橘园美术馆中,克里孟梭曾这样写道:“莫奈作画是从眼睛到画笔的直接过程,他从来没有什么理论。他是天生的画家。这就是他为什么总能深入事物的内部,看得比任何人透彻。” 莫奈是天生的画家,但也不能忽略他背后的练习和思考。 “若想画好大海,就必须在同一地点,每时每刻观察,才能把握住这个地方。”他画干草堆系列,不只画了一天之中不同时刻的干草堆,还画了从夏末到冬天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下的干草堆。晚年创作睡莲时,“他观察一片莲叶、一朵莲花已到忘我的境界。” 他的画“同样的尺寸,同样的主题,但并不是重复的表现,有朝、有昼、有晚、有夏、有秋、有冬,对于在时间的流转中光影变化和形式效果,无不忠实而科学地微细描绘。” “像小鸟鸣叫一样作画。”追逐光阴,定格永恒,为此倾尽一生,实在是很美妙的体验呢。 记于20210511下午 备注:书是《爱上莫奈,光阴与生命的信仰》,读这本用了半小时。喜欢里面的画。豆瓣备份一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