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平克和赛伊的读后感大全

平克和赛伊的读后感大全

《平克和赛伊》是一本由[美] 派翠西亚·波拉蔻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80元,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克和赛伊》读后感(一):享受和平,不能忘记战争中为此付出的年轻生命

回想一下,你15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是在课堂安静地学习,还是假装学习偷偷摸鱼;放假了,是四处游玩,还是被各种兴趣班包围?出生在“Z时代”的孩子们,虽说学习压力很大,但至少衣食无忧,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这对魔法象出品的《平克和赛伊》中的主人公来说,却是不可想象的。南北战争期间,15岁的美国白人小孩赛伊年纪还小,已经上了战场。战争的本身是为了创造和平,但正在参加战争的人,一般享受不到这种梦寐以求的和平。他们在作战中经历枪林弹雨,经历九死一生。能活着,已经是莫大的奢望了。

赛伊很不幸,他受伤了,并被遗弃在了一个泥泞不堪的牧场上。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他只能等死。不是被伤病折磨而死,就是被敌人发现枪杀而死。

幸运的是,他遇见了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那个人一一善良的平克。平克虽然是有色人种,但是并没有对白色人种的赛伊产生敌对情绪,反而想要挽救他。

他带着他,长途跋涉,艰难行进,这对本身也受了伤的平克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赛伊留在原地任其自生自灭很容易,但带着他一起走,还要躲避敌人的追击,很不容易。平克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

这是对生命的热爱。

平克把赛伊带回了家。家里还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栗嬷嬷。

对平克来讲,与妈妈久别重逢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爸爸也上了战场,只留下妈妈还呆在雇主的家中,雇主为了躲避战争也早早搬离了此处,庄园里的劳力都逃难去了,只有妈妈守着雇主丢下的东西勉强度日。她之所以没有选择离开,只是想等着丈夫和孩子从战场上安全归来,一家人团聚。

这是对生的渴望。

战争带来了伤痛,战争也加深了人们对和平,对爱的理解与渴望。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平克长大了,更有责任感。他预感到潜在的危险,建议赛伊伤好之后马上离开归队,否则会给妈妈带来危险。从这点看,他明显比赛伊成熟得多。

身为有色人种的他,也许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更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应该珍惜战火间隙难得的片刻安宁。他们没有自已的姓,跟主人一起姓,没有自已的财产,自已本身就是主人的财产,参加战争的有色人种并没有被平等对待,“开始没有枪,用的是棍棒、榔头和大锤”,后来配发了步枪,但“不是卡弹就是哑火”。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平克还想着要回部队,参加战斗。因为“这是我们的战争”,“要是连我们都不打,谁去打?”虽然一出生就是奴隶,但平克在读了书之后知道,“就算我属于他,也没有人能真正拥有我。”独立自强的决心与勇气,激发了平克的反抗之心。

这是追逐自由的梦想。

为了争取更美好的未来,平克决心要走,即便与母亲分别也在所不惜。对比平克的勇敢,赛伊就显得有些懦弱,他不想回部队,尤其是他的伤还是当逃兵逃跑时被打伤的。是栗嬷嬷让他重新鼓足了勇气,变得勇敢起来。

很不幸,在即将出发的那个早晨,栗嬷嬷为了转移劫匪的注意力被枪杀了。再后来,平克与赛伊被跟踪,被抓获,平克因为肤色原因被绞死,而赛伊一直活了下来。活下来的赛伊,将这个故事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也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对社会制度的反思,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对人性光辉的追忆。这段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我国革命年代也同样存在。因为敌人的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本应学知识长智慧的小孩子们,都猝不及防地被裹挟进了战争的洪流。这其中,也有很多像平克和赛伊一样为了自由而奋不顾身的少年,面对铡刀慷慨就义的刘胡兰,将敌人引进包围圈的王二小,等等,都是时代造就的少年英雄。

我们当然不愿意他们这么小的年纪就参加战争,但战争并不会因为你是女人或孩子就放过你,或远远地绕开你。当战争来临的时候,逃避只会让自由离自己越来越远,唯有奋起抗争,才是唯一正确出路。

历史虽已远去,战火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生活在阳光下的孩子们有必要也必须了解他们的先辈曾经经历过的那段历史。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现在,唯有体悟牺牲与奉献,才能懂得自由之可贵,才能明白战火中人心的光辉与伟大,也才能自觉作一个有良知、懂珍惜、敢负责、勇担当的人。

《平克和赛伊》读后感(二):流传五代人的感人故事,两个少年之间的深厚友谊

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的话,那么这个人无疑是成功的,也是幸福的。在和平时期,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那么明显,如果在动荡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更何况是战争时期呢?

美国著名儿童图画书作家派翠西亚·波拉蔻著绘的《平克和赛伊》就是这样一部讲述两个少年之间深厚友谊的童书绘本,虽然这两个少年认识的时间真的很短很短。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最大的内战,是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之间的矛盾激发,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人少年赛伊和黑人少年平克相遇了。

无论如何,无论任何原因的战争都是残酷的,都会给所有的人带来无尽的灾难和仇恨,更何况是只有15岁的赛伊呢?他腿部受伤,被部队扔在一个泥泞不堪的牧场中等死,正当他意识模糊的时候,一个黑人少年出现并拯救了他,经过一段艰苦的旅程,两个人回到了平克的家中,而平克的妈妈栗嬷嬷很好的照顾了他。

养伤期间,两个少年无话不说,尤其是对战争的看法,两个少年在整个大势之下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仍然表达出了他们的想法,恐惧也好,坚强也罢,一些事情总需要有人去做,更何况对于平克来说,这是一场关乎黑人生存的战争,他无法置身事外。

残酷的是,栗嬷嬷在掩护两个少年的过程中死去,两个人在重返部队的途中被南方军队抓获,又是一场决定生死的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所陈述的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作者派翠西亚·波拉蔻从小就听父亲威廉讲述这个故事,威廉听从听从母亲艾斯黛拉讲述,艾斯黛拉听从赛伊讲述,这是一个代代相传的真实故事。作者将这个故事用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就是为了纪念黑人少年平克,因为是他在当年救助了她的曾祖父。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细究之下,似乎涉及到更多的问题,这里面还涉及到战争的残酷,种族歧视,黑人奴隶制等当时的尖锐问题,简单的故事背景下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从小人物的视角中勾勒出时代的脚步,以小见大,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童书绘本,内容深刻,非常适合孩子阅读,并且对于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平克和赛伊》读后感(三):《平克和赛伊》:来自战地的友谊之歌

说到战场,也许我们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语就是“敌人”。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稍微一不小心便会丧命,人人自危,唯有树立高度的戒心才能自保。

然而,故事奶奶波拉蔻所著的《平克和赛伊》却描述了一首来自战地的友谊之歌。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内战,这场战争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而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

然而,在千千万参战的士兵中,还有年仅15岁的白人男孩赛伊。赛伊在一场激烈的战役中受了伤,正当他躺在沼泽地里等死的时候,一个黑人少年出现并救了他。

经过一段艰难而漫长的旅途,他们回到了黑人少年平克的家。

在这里,赛伊认识了平克的妈妈栗嬷嬷,并度过了一段平静且温馨的时光。两个少年无话不谈,交流了彼此对战争的看法。

就在赛伊与栗嬷嬷交谈过后,终于重拾勇气上战场的第二天,栗嬷嬷为掩护两位少年,惨死于劫匪手下。

平克和赛伊又在重返部队的旅途中被南方军队俘获。平克被残忍地绞杀,而赛伊在几个月的艰难时期后,最终被释放。

赛伊成家立业后,为永远纪念黑人少年平克,将这个故事代代相传。

两位少年的友谊令人动容。然而,这个故事并非只是白人少年与黑人少年的友谊故事,其中所映射的,更是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的缩影。

《平克与赛伊》具有浓重的反战色彩。南北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人们饱受战争之苦。

当赛伊受伤躺在沼泽地,意识模糊不清之时,他“想回到我们在俄亥俄州的农场,有时我会沉浸在奇怪的睡梦中,觉得我和妈妈就在农场里,品尝着刚在柴炉里烤好的饼干”,过安稳平静的生活。

在与平克的交谈中,赛伊控诉战争对青少年的摧残:“人就像猪一样被屠杀,所以就连我们这些孩子都得拿枪了。”

这种反战的情节其实正是这个故事的基调,故事因战争而起,其发展也随着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痛苦而进一步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尤其是士兵们极度厌恶战争给生活、心灵带来的破坏。

《平克与赛伊》反映了种族制度对人类平等造成的破坏。当谈到平克与主人同姓时,平克如此描述自己的出身:“伙计,我们是他的财产,没有自己的姓......一出生就是个奴隶,是件很糟糕的事。”

在平克与赛伊被迫分开的时候,平克呐喊道:“让我握握林肯先生握过的手,塞伊,再握最后一次。”林肯总统作为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在黑人同胞中具有很高的声望。

《平克和赛伊》描述了人类共通的愿望——追求爱与和平。两位主人公对待战争的倾向不同:平克对待战争的态度积极,“这是我们的战争,塞伊,这不也是你们的战争吗?要是连我们都不打,谁去打?”“妈妈,这场战争必须打赢,不然在这片土地上泛滥的顽疾永远不会痊愈”,他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去面对不可避免的战争。

虽然赛伊害怕战争,害怕上战场,最终也在平克和栗嬷嬷的鼓舞之下,决定上战场,奉献个人之力促进统一战争的胜利。

他们对待战争的初始倾向不同,但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愿望:国家统一,人人平等,爱与和平。

《平克和赛伊》呈现了超越种族限制的友谊之爱!白人男孩赛伊被黑人男孩平克所救,也在与平克和栗嬷嬷的相处中逐渐从逃避战争,到为和平而勇敢上战场,这是由友谊带来的勇气。

而黑人男孩平克也在与赛伊的相处过程中,感受到了没有种族制度束缚的平等。在他发烧之际,赛伊“紧紧抱住他,就像他曾经抱住我那样”。

不管是平克还是赛伊,都在这段绝境萌生的友谊之中获得了成长。

战争是残酷的,正是因为如此,这首战地的友谊之歌才更显珍贵。平克早已长眠,但赛伊却将这个动人的故事代代传递。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平克没有死去,他永远存活在每一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的心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