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焦虑日志》读后感1000字

《焦虑日志》读后感1000字

《焦虑日志》是一本由[英] 柯瑞妮·斯威特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焦虑日志》读后感(一):满船清梦压星河

你是上帝展示在我失明的眼睛前的音乐,天穹,宫殿,江河,天使、深沉的玫瑰,隐秘而没有穷期。 ——博尔赫斯 焦虑、不安、抑郁、紧张、寡欢……在社会现实与同辈压力下,似乎日益成为当代的人们的通病,我们屡见不鲜,我们束手无策。于是情绪与心态的管理刻不容缓,柯瑞妮·斯威特的这本《焦虑日志》的出现仿佛应运而生,恰逢其会。 《约翰福音》里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近两年来开始感到疑惑甚至焦虑——没有进取心与上进心,是一件不可原谅、不能饶恕的过错吗?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力争上游,要奋发图强,要积极进取,要出人头地,好像生存乃至活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变得优秀,取得成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总会有不想努力的时候呢。 太多的这样那样的时候感到抱歉了。我很抱歉成长的速度追不上勃勃的野心,很抱歉努力的程度远不够想要达到的优秀的高度,很抱歉辜负了那些殷切期待的目光炯炯,很抱歉应该迎难而上时却狼狈不堪地落荒而逃…… 怎么可能会没有焦虑呢?怎么可能不会难过呢?那些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晚上,那些竭力挣扎将醒未醒的噩梦,那些天亮说晚安眼睁睁看着晨曦微露的凌晨,那些听风听雨看星星看月亮看叶落看雪飘的死一样的寂静与沉默……那些无数个走投无路却又好似前方有光的时候,焦虑如同蚂蚁一样无孔不入钻进了你衣袖,啃噬着你不远万里跋涉已久疲惫不堪的躯壳,还妄图吞噬你千疮百孔的野心。你疼得想蜷缩起来,跪下后却又想挺直骄傲的脊梁,于是你痛并难堪着,堂皇又无措。 作为英国心理学会BPS推荐图书,《焦虑日志》是本极具设计感的缓解焦虑读物,全书近60幅全彩淡紫色插画,带来的是沉浸式的享受。作者试图用简单舒缓的心理学,去拥抱越努力越焦虑的你。 柯瑞妮·斯威特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个体焦虑的原因与症状,聚焦原生家庭、性别差异、心理困境、社交恐惧、亲密关系五大议题,帮助读者重新评估和定义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从生理、情感、心理等多个角度调节读者的情绪,帮助读者认清焦虑问题的根本原因,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热爱自己。

《焦虑日志》读后感(二):了解自己,更好生活 ——评《焦虑日志》

可能跟体质有关,我的耳朵和身体很敏感,喜欢看烟花,但听不得那瞬间的爆响。看着二踢脚的引线在呲呲消耗,我的眼睛、耳朵和心脏都也在跟着收缩。 在自然科学中读到一句,地球上的人类可饮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且在逐年递减和被污染,更为严峻的是海水淡化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长此以往人类将面临重大的灾难。那一刻以后,我最忌惮去水房,最怕听到水哗哗没被使用便被浪费掉的声音,最怕看到水龙头坏了而长时间没人管理而水却一直在流。 相对于中长篇小说十万加的字数,这本书是羽量级别的,只是在字数上是。千万不要被字数迷惑,如诗歌一样,它的价值在于精髓不在于量。 说焦虑如影随形人人有之也许夸大了,你可能会用极端的痴傻人、植物人来做反证。如此较真的话,我也无语。焦虑随时会来,长短不一强弱不一,莫怕,该书会全方位地告诉你应对的方法。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做妄自菲薄的推论,敞敞亮亮明明白白地做个健壮的自己。 人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所以单一方法是 无法应对各种情况的焦虑的。无妨,该书从神经、心理、运动、饮食、呼吸、意念等各方面消释焦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做自我的心理引导,正视自我本身所存在的观念错误。尝试做出改变,给自己心理暗示,做相关的放松运动。 其次,书中有各种状态的量表,会对你曾经有过的经历进行核对,从而对症下药。 我比较欣赏文中的转化法。山不转水转,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坦然面对。人无完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应该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也许,你会觉得承认自己的缺点会有一种阿Q的那种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其实,大可不必,与其自我消耗磨损光阴,不如另辟蹊径重获新生。读书期间,有点内向的我英语一直不好,有那么一段时间有种壮烈的死磕的劲儿。不曾想把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拉了下来。 该书在结构和装帧设计方面亦很用心。 名人名言。过了轻信名人名言的年纪,会发现它如饥饿时的一个馒头那般实在。 纸质。淡紫淡蓝色的硬朗的纸页,如沉静幽深的大海,用一种包容的感觉让人放松释怀、坦然面对。 简笔画。主题突出的简画,挥洒写意中透露着轻松与精准。 综上,该书可读,可愈身心。

《焦虑日志》读后感(三):和焦虑作朋友

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焦虑,因为焦虑而敏感,难过,抑郁,疯狂,自我否定。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件事:

18岁那年我独自前往西藏,又从拉萨出发尼泊尔,目标是完成Annapurna Basecamp的徒步线路。其实放在今天也不算是什么,80公里的总长度,从1000多米海拔连续翻越多座小山,最终到达4000多米的Annapurna Basecamp,可以看到美丽的鱼尾峰。中间经过无数次想放弃,都凭着一股“我就是要证明给你们看”的少女傻劲儿上去了。

随着海拔的上升,逐渐从夏天般的炎热过渡到秋天,而后变成植被中间夹着正在融化的积雪。等到快接近Annapurna Basecamp的时候,已经看不见植被了,入目之处,除了两边的山峰就是积雪,踩下去一脚能漫过膝盖,每走十步就要扶着膝盖喘上十分钟粗气。

崩溃来自于这段路。我独行一人,虽然在之前的旅馆把30公斤的行李卸掉大半,但上了4000米之后体力不支。更何况只有我一人,没请向导。唯有偶尔见到从目的地下降的队伍的时候,我才上去问一句:还有多久能到大本营?

见到的第一个向导告诉我:30分钟。

1个小时候后,我才见到第二个向导。

第二个向导又告诉我:30分钟。

前方仍然白雪皑皑,我心里只能想着是我走得慢,不停催眠自己,“只要再来30分钟就好了。”

可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前面隐约可以看到鱼尾峰,却见不到建筑。更糟糕的是,天逐渐阴下来,开始飘雪。我又见到一位向导,他告诉我快点爬吧,还有30分钟就要到了,如果下雪了看不清路可能会很危险。

等那队人走远了,我又走了几步,突然崩溃了。

我不知道我究竟还要走多远,也越发怀疑起自己,心里更是免不了不停地想象发生雪崩,自己死在山上。当时几乎像是还原狗血电视剧一样,我跪在地上,痛哭。

不过也就是哭了十几秒,主要是实在挤不出来眼泪,而且自己都感觉太狗血。于是就像是热血少年一样,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句很中二的话:

“前面一定有个终点的,只要往前走就行了。”

于是就这样起来往前走了。又走了30多分钟,才终于看到了大本营的牌子,大本营的集装箱一样的居所就在几百米远的地方。最后终于到达了大本营,喝起了热腾腾的Hot Lemon,其实就是用热水冲泡浓缩柠檬果汁,心里拍拍自己,说了句“你真厉害”。

没过多久,外面果然下起大雪,到处都灰蒙蒙的。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雪逐渐停了。坐在旅馆餐厅里的徒步客们纷纷走出去。

鱼尾峰就在眼前。

每当我感到焦虑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一段经历。想起跪在雪地痛哭,想起那句中二的话,也想起仿佛触手可及的鱼尾峰和天空。那一刻,我感受到的再也不是“我为什么这么糟糕”一样只看见半个空瓶子,而是被某种自然的宏大以及自己完成了一个目标的满足感所充满。

焦虑突然消失了。

后来,仍然会焦虑,仍然会因为自怨自艾而停滞,甚至还会迷失方向。但是心里总是想着,目标总是在那儿的,只要往前走就行了。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这样超脱而美妙的时刻逐渐积累,变成了更强大的力量,那个力量告诉我:我可以。

而随着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焦虑情绪,焦虑也逐渐变成了我的朋友。每当我焦虑的时候,一定是有哪些事情不对了。焦虑时不时挠动我的心,让我坐立不安,让我停止手头的事。我逐渐明白,也许焦虑并不是个坏家伙,它只是我心里那个完美主义的、想要实现目标的自己,看到我一意孤行在某条错误的道路上疾驰,赶紧拉急刹车。

从直面焦虑,超越焦虑;再到把焦虑当成朋友,当做是内心潜意识的信号。我与焦虑的路还有很长可走,且走着吧,一辈子的事儿呢。

《焦虑日志》读后感(四):焦虑日记—自我调节佳肴

想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我刚走过一段很长的低迷期,或者可以称为轻度抑郁期。作为一个刚生完二胎,娃不到50天就返回公司上班的妈妈,在经历长达半年工作与幼儿之间反转、熬夜伏案、熬夜冲奶后,且在自己诉求未满足的情况下,抱怨、愤怒、压抑、烦躁彻底爆发:经常在幼儿哭闹时,忍不住狠狠拍打他屁股;大宝吃饭、作业慢腾时,忍不住歇斯底里;老公加班回家晚时,忍不住唠叨诉骂;在老板或者其他机构需要修改或者协助修改资料时,内心充满排斥与抵制。

那段长达两个月的低迷期,可以说是煎熬,每天大脑就如黑洞般,无计划、无内容;胸口像火球般,炙烫、闷热,一点便可燃。熬的过程,很艰难,还好有朋友和书籍相伴。看到此书,被书皮上的一句话引发共鸣“拥抱越努力越焦虑的你”,我日夜兼程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养娃与工作两相不误,无疑是努力的;然而,诉求未满时,确实烦躁不安,那时很需要安慰和拥抱。想看此书的初衷主要是带自己彻底告别已经过来的低迷期,在下次低迷期将至的时候,可以自我调节。

而看完《焦虑日记》后,我推荐每位妈妈、每位辅导作业的家长、每位职场遇到瓶颈的人士,抽时间看一看。

这是一本自我调节的口袋书籍,一本郎朗上口,可供诵读的书籍;像一个朋友在面对面与你说话,让你放松;像一位长者,在开导你,让你放下愤怒与烦恼。

我忍不住把书中我喜欢的句子,在此继续回味下: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焦虑症状的出现是身体向你发出“危险”警告的一种方式,出现这些症状时,该如何面对呢?多留心、多倾听、采取积极的行动。

花半天或者一整天的时间,不听新闻,不看报,不看网查资料。让自己休息一下,抬头看一看天空,欣赏一下街道的颜色,试着让自己放空一会儿。

花点时间,闭上眼睛,在心理默念一个人——他可以是你的好朋友或者伴侣。

在家中或者工作场所找一个安静的,可以独自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坐上五分钟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一下你身体的紧张部位:肚子、背、脖子、脑袋······吸气、呼气做五次,然后睁开眼睛,像猫一样伸展四肢,接着继续一天的生活。

我们这代人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思想、态度来改变生活。

你怎样思考,便成怎样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杰作。

改变情绪是由你来决定的,一切都是意志使然。

社交焦虑原于自感能力不足或自卑。

你的焦虑和恐惧并非你的全部······你的生活大可不必由它们来掌控。

体会一下双手紧握的踏实感,感受其中的力量,此刻你与你自己同在。

闭上眼睛,就一小会儿,脑子里想着一件美好的事情:一朵花、你的猫、你的孩子、一片海岸、一棵树、一次愉快的散步、一片晚霞。

凡不能毁灭我的,都将使我更强大。

永远面朝阳光,阴影就会被甩在身后。

读完此书,最受益的是正念法,我自己理解是,让日常的起床、早餐、坐车、居家都有时间,欣赏一下当下,喝喝花茶,形成仪式感,让自己放松和享受。

我把此书成为“自我调节的佳肴”,因此书正是从放松、享受、把握当下的视角,在与我交流,如何让自己放松,告别焦虑。

值得我重复诵读的书本,也将此书推荐给我的朋友。

《焦虑日志》读后感(五):拥抱你的精神空间

前两天,许久未曾联系的朋友忽然很反常的在朋友圈连续发了两条动态。一副感慨颇多的样子,不像是我认识的她以往风格。 偶尔聊了两句,她竟语不惊人死不休。给发来了一句:前段时间抑郁了,想一死。 吓得我手机差点摔地上。害怕不小心回复不当,触动到她的伤心痛处。

和朋友的聊天截图

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这样一句话,觉得颇有道理:成年人的生活只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每次觉得稍稍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幺蛾子就来。不敢发出最近真幸福的感慨,怕命运听到。 多么委屈敏感而又无奈的感叹!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焦虑么?而这种焦虑我们很多人也都习以为常,就像是呼吸一样自然陪伴左右。任它侵蚀心扉,任它肆意伸出爪牙。从不知所以到隐隐作痛,再到最后甚至心理上觉得呼吸就痛。 温水煮青蛙似的,被焦虑打败。游戏结束,后果难以预料。 这本书的名字是《焦虑日志》,封面上是亮着灯光的一扇窗,一只乖巧的猫咪在窗檐上张望,星空下显得格外温馨浪漫。诚如书中所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都需要一两个至亲好友理解,需要有情绪的出口。而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很会把握和你聊天给你疗伤的“度”。循序渐进,拥抱越努力越焦虑的你。对症下药,克服焦虑,重拾平和静好的你。

单纯只是觉得书不错,随即决定送给那个前段时间有些许抑郁的朋友一本。朋友的反馈让我受宠若惊,似乎这本书是莫大的恩惠。 现代人都功利性很强,一般不会去读这种“无用”的书。很少人会发现或承认自己做事缺乏条例,是想急功近利试图花极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很少人承认自己焦虑。但却有数据显示,“焦虑症”成为人类头号精神健康大敌。当自我系统崩溃,“焦虑”可能会把人推向精神上的崩溃。而这本书,可以自我救赎。 配图清新,让人能够放下手机马上代入。纸张也是上等,能让人捡起被遗忘的笔写下久违的私语。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各种个体焦虑的原因与症状。拥抱越努力越焦虑的我们。

朋友看过书两天后私发给我的照片

夏日里的遗憾一定会被秋风温柔化解,你的焦虑一定会被这本焦虑日志治愈。很高兴举手之劳帮到了她。朋友说,原来正视自己的焦虑,才是最好的破局之道。

希望我们都能坦诚的拥抱自己的精神空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