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脑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大脑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大脑的故事》是一本由[美]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脑的故事》读后感(一):一些反思

人靠着奖励机制活下去,大脑的某两小点在不断评估预期与结果的差距,并做出调整。意外是人一直所追求的

群体连接,对外的互动是人脑的硬连线,共情启动疼痛网络,共情是好事,但是共情精度无法控制

人的感觉替代与增强,人ai化而不是人需要ai

启动效应:一样东西引起了另一样东西的感知;

内隐自我主义,我们容易被映射自我的内容吸引

《大脑的故事》读后感(二):书名很热点,内容一般般

一拿到手看排版就知道是本水书了,排版稀稀拉拉,留白过多,隔没几页就是一个章节。

作者David Eagleman看照片没认出来,直到读到书的后半部分讲到他发明的一种仪器VEST,所谓

的一种运动背心,其实是穿着这个背心听障人士就能接收声音信号了。才想起来作者原来上过TED,再

仔细看介绍还是发了100篇论文的,不过这样的科普书籍含金量不高。比较适合科普传播,作为补充知

识来读,想作为专业书籍品读就缺了点味道。

前后大约花了不到一周时间翻完了,整体觉得一般。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读文献比较合适,读综述

性的书收获也不是很大,不如读综述性的论文。综述性的书籍更推荐各大欧美学校的指定教材。

下期见

《大脑的故事》读后感(三):意识是暗物质?

031|123,《大脑的故事》。

笔者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存在——大脑。很多时候,我们对我们的词汇定义依然是模糊的,尤其这个学科还是处于浅层的时候。譬如理性思考、“心流”、“意识”等。

脑科学计划是这几年最重要、最热门的重大项目,提出了很多核心问题,譬如脑的生物学特性、大脑-机器的融合、人工智能到生命智能等。

我感觉人类大脑就像宇宙中的黑洞,它的神秘、它的不可测量完全阻碍了我们对它的认知。对大脑的数据采集(即测量工具)到大脑的运行定律,几乎都是空白。而且类似阿尔兹海默症这类疾病,全世界都束手无策。

更谈不上,“意识”这一类虚的物质。或许,引入宇宙学来谈大脑的话。是否“意识”就是暗物质,它存在,占据了大脑的核心计算力,却无法探测(现有测量工具下)。

如果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是能被测量的,那么脑科学的基础是否“测量工具”的研发?

《大脑的故事》读后感(四):一本最适合作为脑科学入门的书

大脑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器官。你之所以是你,而不是别人,就在于你有一颗与别人不同的大脑,它决定着我们的一切思考和行为。“我们历经悲喜、绚丽多彩的完整人生,都发生在这区区 1.4 千克重的东西里”。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忽然很想读读这本书,了解塑造我们的大脑。

不同于一般高深莫测的脑科学读物,《大脑的故事》非常的好读,书中用很多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事情,来引发你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遭遇危险的瞬间,为什么会感觉时间被拉长?生活久了的夫妻,为什么会越长越像?这些问题,脑科学都能给你答案。大概是因为这本书,是BBC和PBS合拍的高分科普纪录片 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 的同名图书,看书的过程有点像是看一部纪录片,加上里面丰富的实验配图和专栏,不知不觉就翻阅了半本书。 书中的6部分,大概涵盖了大脑机制、意识、感知、决策、社交几个方面,如果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拆开来看也不会影响阅读。以前,认为是心理学解决的问题,现在恐怕可以交给脑科学了,看完之后,确实令人感慨大脑的神奇。脑科学的领域还有许多需要科学家去探索的未知。

最后,确实如介绍所言,阅读这本书,只需要带着好奇心和自我探索的欲望就够了!

《大脑的故事》读后感(五):什么是"我",人类会变成什么样?

这周刚看完《大脑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安利了好多人。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个是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去认知什么是"我"以及什么是"我"看到的世界,第二个是脑科学的发展会把人类的未来带向何方。 首先,什么是我?我只是一个1.4公斤的大脑里无数的脑神经突触用独特的方式连接起来涌现出的意识。什么又是世界?世界只是大脑解读出的电化学信号,这些电化学信号来自我的感官接收的外部信息,比如空气的密度变化(声音),或者物体被光照射后反射出的不同波长(颜色)。换句话说,我理解的现实其实永远是片面的、主观的。就好比一个机器人,能处理的信息是受限于所配置的CPU和sensor的性能。感官就是我们的sensors,他们只能识别三原色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声波频率。然而自然界里别的生物却能识别出四原色和次声波,真实世界远比我们感官识别出的要丰富得多。而与其说大脑是CPU(通用处理器),不如说大脑是FPGA(可编程处理器),因为我们所经历的学习的都在不断re-program大脑的连接方式甚至影响大脑形态,即便进入成年期也是如此。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群被要求在记住城市地图的伦敦司机在三个月的记忆训练后海马体变大了。 书的后半部分开始基于现有的技术突破探讨人类可能的未来,未来我们可能会像《西部世界》里那样永恒地生存在电子世界吗?或者我们依然拥有实体的身体,但这个身体绝不会仅仅是出生时自带的肉身,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变成钢铁侠。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或许我们与石器时代祖先的相似程度,会比与我们曾孙的相似程度更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