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会讲故事的大脑读后感100字

会讲故事的大脑读后感100字

《会讲故事的大脑》是一本由[美]V.S.拉马钱德兰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4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讲故事的大脑》读后感(一):探索大脑的奥秘

《会讲故事的大脑》

如果说地球上作为智慧生命的人类的出现已经是一个奇迹的话,那作为人类智力中枢大脑的所有的活动和创造能力,则更是奇迹当中的奇迹。

这本由获得过诸多奖项,且在二零一一年被《时代》期刊誉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的书[美]V.S.拉马钱德兰教授的《会讲故事的大脑》,将为我们揭示人类大脑深奥而幽微的秘密。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他并不是一本泛泛的科普读物,作者的写作具有十分严谨的学术性,与以研究态度,同时书中也没有那么多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然十分具有可读性,可学习性。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要抱着一种探究奥秘的心态,并持有一定的耐心和脑动力,毕竟作者是这一个领域内十分专业的研究者。

关于人类的大脑,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认识仍然是十分的有限的。它每一个未曾被揭示出来的奥秘或者说是谜团,都会紧紧连接着关涉于人类进化的最最基层的最最原初的一个方面的奥秘。而这每一个方面都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专业研究分析的学科之学术。这本书也从最为基本的大脑的运作的机制以及人类的心智的变化入手为我们进行讲述。

有时候不免色相,人类的大脑有可能就像我们的宇宙一样,它也是一个小而微的宇宙。人类在其大脑所掌控下的心智的演化,甚至是文明的进化。有时候它并不是一种延续的过程,仿佛大爆发似的,它的机理,它的功能,它的联接,它的拓展,它的超越性……一下子很难用一句话或一个概念进行概括出来,这种犹如神启一般的能力的出现,也许简单的概括的话用《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的一句话,这是一种伟大的飞跃来形容能够表现其之万一吧?

本书内容上大体上分为九章,从大脑神经科学,人类感觉、情感表现,语言能力,一直到人类大脑创造艺术的能力的研究。可以说作者将人类大脑的能力和思维各个方面,讲述的十分全面。

幻肢一章,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大脑不同的功能区并不是那么严格的区分的,他们既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也是一个互补的整体,甚至有的时候一些不同的功能区块是一种可以相互替代的。也许这就是生物智慧功能与机械的智慧功能最大的区分和不同。同样取得佐证的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其实他们大脑的其他区域的功能往往会获得异常的发达。仿佛人们给他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从而使这些儿童犹如获得了某种特异功能一般的展现。

在这本书中不仅有作者独特的研究,同是作者,旁征博引,引用诸多学术名家的作品,来帮助说明现象和验证自己的研究。同时也使阅读显得更加通俗易懂,轻松幽默。

《会讲故事的大脑》读后感(二):泄露秘密的大脑之幻肢、孤独症知多少?

终身可塑性(而不仅仅是基因决定一切)是人类独特性进化的核心角色之一。通过自然选择,我们的大脑进化出利用习得与文化来驱动我们的心理阶段转变的能力。我们可以称自己为“可塑人类”。尽管其他动物的大脑也表现出可塑性,但我们是唯一在大脑完善和进化过程中可塑性发挥核心作用的物种。

印度裔美国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苏布拉马尼安・拉马钱德兰(V. S. Ramachandran)采用广泛、多学科的方法,以普遍进化论观点为主题,在本书中主要介绍了关于人类大脑独特性的不同观点及其历史发展,对幻肢、视觉感知、联觉和卡普格拉综合征的研究,探讨镜像神经元系统产生的问题与其在语言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艺术的起源和自我意识本质。

作者在第一章中,借鉴早期许多截肢患者幻肢体验的实验,重点介绍人类大脑惊人的变化能力,并揭示一种更广泛的可塑性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进化和文化发展历程的。

作者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一个观点,他们认为幻肢现象是由于第3脑区的重新规划而导致的。假如一条小臂被截掉,它在感觉区皮层上的领地就会失去功能,于是它的邻居,脸和大臂的领地就会推进边界,扩大自己,入侵这块没有功能的地盘。这两个入侵者随即不但代表自己本身,还同时代表小臂,这就使截肢患者产生了幻肢的感觉。

在临床试验中,通过移动幻肢的反光镜箱,镜像视觉反馈(MVF)似乎会让患者的大脑“忘记了”习得性瘫痪。MVF对慢性局域疼痛综合征和脑卒中引起的瘫痪的治疗效果也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比如,有一位患者将反光镜箱拿回了家,在空闲之余玩了3周后,他的幻肢连同疼痛感一起完全消失了。

因此,镜像视觉反馈现在正被应用于加快脑卒中后瘫痪患者的恢复治疗。另外,反光镜箱对大多数有奇怪的疼痛障碍,即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Ⅱ型(CRPS-Ⅱ)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由此可见,大脑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生物系统,与外部世界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甚至大脑的基本连接也在不断更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感官需求。

孤独症被认为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孤独症儿童有一个功能失调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这有助于解释孤独症的许多特征。

人类的镜像神经元不仅参与解读熟练动作,还能帮助理解动作隐喻和其他方面的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功能障碍假说和扭曲情绪图谱理论能够解释孤独症患者的诸多一直令人困惑的古怪表现,同时也为解释孤独症的语言障碍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认为,孤独症的治疗也许可以用镜像神经元功能和利用生物反馈来进行治疗。

比如,催乳素和催产素是附属激素,可以促进社交联系,也许这种联系也可以用于孤独症的治疗,增强其共情和怜悯的能力。

有些孤独证孩子因为高烧而暂时缓解孤独症症状,主要是因为某些细菌霉素作用于大脑底部下丘脑的温度调节机制引起的。

另外,有的孤独症儿童经常反复的打自己,这种行为被称为躯体自我刺激,这种行为可以抑制儿童所遭受的过高的自主唤醒状态。这种自我刺激,不仅有镇静作用,而且会导致皮肤电反应显著减少。

伽利略曾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人类的大脑结构是复杂多样的,而科学是无止境的,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许有一天孤独症不再是一种障碍!

《会讲故事的大脑》读后感(三):选题分析及后续选题推荐:《会讲故事的大脑》

《会讲故事的大脑》豆瓣链接 英文原版豆瓣链接

1、内容

这是继《脑中魅影》豆瓣链接 之后,著名认知神经科学家拉马钱德兰的又一科普力作。在《脑中魅影》的译者序中,顾凡及老师对于本书的相关评论为:

2、书名

本书审校者赵思家老师在推荐序中对于书名翻译做了解释。tell-tale的直译为“泄露秘密的”,但从字面分别翻译tell和tale,并结合本书的主题,考虑标题的趣味性,翻译为“会讲故事的”是完全可以的。

但原书的副标题《人之所以为人的神经科学探索》被忽略,未能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特性的。

3、选题动机

考虑到本选题为认知神经科学大家拉马钱德兰的作品,加之原版出版于2011年,本选题应为策划编辑主动挖掘选题并购买版权。

4、营销策略

将营销要素直接写于封面,可能是漫游者工作室乃至整个中信出版社的一个特点,本书就在封面上直接标记了“豆瓣9.3高分”。遗憾的是,由于《脑中魅影》由其他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封面未能提及《脑中魅影》。

5、封面、版式与印刷普通平装胶印本。 与《生物性思维》一样,《会讲故事的大脑》与原版封面完全不同。

6、后续选题推荐

(1)拉马钱德兰的其他作品:《人类意识简明之旅》豆瓣链接

来自于2003年作者的一次讲座,只有200页,内容与《脑中魅影》有一定重合。(注意:本书与《不断涌现的心智》豆瓣链接 为同一本书。)

(2)《脑中之心:下丘脑及其激素》豆瓣链接

这一选题来自于《大脑传》的参考文献,是一本神经内分泌学、神经激素的科普书。在这里列出的原因有二。一是本书审校者赵思家老师曾经出版过一种本版的《大脑通信员:认识你的神经递质》豆瓣链接,并入选了2022年1-2月“中国好书”月榜,而这一选题是关于神经激素的,与神经递质相互呼应。二是中信出版社鹦鹉螺事业部出版的《激素小史》豆瓣链接 于2020年7月出版后,2021年11月已是第7次印刷,证明激素内容的科普书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3)坎德尔《记忆:从心智到分子》豆瓣链接 台译本豆瓣链接

坎德尔为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也是高产的科普作者。后浪已经出版了他的《追寻记忆的痕迹》豆瓣链接、《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豆瓣链接,以及即将出版的《The Disordered Mind》豆瓣链接、《The Age of Insight》豆瓣链接。而这一选题为坎德尔与另一科学大家Squire合著的作品,目前已有中(台)、日、韩、阿、法、德、意至少7种译本,极有可能是坎德尔作品中的一本“遗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