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当我画下一朵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我画下一朵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我画下一朵花》是一本由樊雨飞著作,耕雲 |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一):温暖如朝阳

在樊雨飞的笔下,花开美好,气质芳华,安静如山林,温暖如朝阳,璀璨如星河,是平淡生活里照进的柔软月光。

书中画中,每一朵花,恬淡柔软但都有各自的力量,器与花的美学搭配也暗含心思,有的独立明暗生长,有的花团锦簇但不争不抢。

关于花的美,花的故事,画花时的思与绪,雨飞都在书中一一呈现,用一笔一划建造画境,用一花一叶感知生命的力量。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二):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从小就爱好绘画,尤其是关于静物的水粉画,我们总是对一切美好的东西没有抵抗力,《当我画下一朵花》以“花”为主题,荷花、牡丹、百合、芍药、兰花……不论插在花瓶中、画在扇子上,还是长在山水间,在画家樊雨飞的笔下都有或浓烈或淡雅或精致或自然的姿态。结 合俏皮的日常杂感和流传至今的十二月花谱故事,让你放松心情,在这个被花包围的小世界中得到片刻治愈。

水彩和花卉一直以来都是一对非常绝妙的组合,花卉的清新柔美和水彩的淡雅完美的结合起来,颜色优美、细节丰富,带给人无尽的美感,百看不厌。

画家樊雨飞的水彩花卉作品,颜色细腻,细节丰富,色调清雅,是不可多得的水彩佳作。

她的画面看起来非常舒服,通过这些画面,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水彩技法功力,和对于生活和花卉的喜爱。

水彩画这种画法有着不同于油画、水粉画等传统美术的独具优势,水彩画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水彩画尤其善于表现自然景色,在画家的妙手中,花卉在她的笔下活色生香,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

《心意》这幅画画的是插在花瓶中的雏菊和芍药,错落有致,浓淡和谐,笔触自然又洒脱,可以想象她的作者是一位如何蕙质兰心的女子,才能绘出这样给人温暖的画。旁边的注解也很有意思,写的:没人爱时专注自己,有人爱时用力拥抱。这个注解,一下给了这幅画一种铮铮傲骨的感觉,一种在浊世中独立又清醒之感。

《心花》这幅画花的是一盆睡莲,“把念想放进深心,把故事托出胸臆”注解配合写意的画作,让人顿时感觉来到夏日的午后,凭栏远眺,直抒胸襟之感。

美丽的画其欣赏的过程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程。在欣赏中,由于审美的介入,我们从感情的角度体会到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美的发现、艺术的构思、情感的表达。美术欣赏具有调节精神与情绪的节奏,丰富学习内容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能进化我们的生活。

美术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全部都是具体的,视觉美的体验是我们生活压力的释放。也许我们不是艺术家,但每个人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艺术中,欣赏名家的画,感受美好的文字,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给我们身体上的舒适和视觉上的享受。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三):心中有花,畅享美好

正所谓万物皆有灵,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木皆留情。对于有心的你我,我们总可以在不经意间感受到那花草树木间传递的精彩美好。无论是看到的,还或者是听到的,又或者是嗅到的,集天地精华的花木自有着其引人关注的生动。

《当我画下一朵花》便是一本以感悟花的美好为主旨,以绘图和码字为形式捕捉花的两点,以表达内心深处对花朵赞美的情怀为切入点的读物。有别于传统形式下花卉的展现形式,本书用着与众不同的诠释角度来引领书外读者的注意力,更激发着大家对花朵蕴藏正能量的感悟。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人人都会向往和喜爱。对于花这种本身自带美好,更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美好共鸣的自然之物尤为让人注目。在《当我画下一朵花》这本书中,我觉得自己翻读的过程本就是一次美好的阅读旅程。客观而言,我最初是怀着观赏花的主题画为阅读目的的。及至于真正走入书中,我才恍然大悟于本书与众不同的出版立意。与其说我们是在看一个爱花,更爱画花的 女子关于花的画,倒更不如说是借由着这些花朵的图画领悟花朵自身传递的美好精髓,成就最美好的自己的过程。倘若盛开,清风自来; 开在心间的一朵花;瓶花;十二月花谱;山水心间;中国扇和后记这几大章节共同构筑起全书内容的主题。对于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文字和图画的占据比率其实毕竟地另类。于本书之中,文字为辅而图画主。文字是作者过往心境的记录,而图画则是作者借由自己曾经关于花的绘画分享。借由着这些画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花的外在表现,更是我们透过画面来理解和体会作者对于不同花朵心灵的互通和表达。画已经不再只是花的表现形式,画更是跳脱于表现而蕴藏着作者的情绪和思想。于是乎,这里的画面更充斥着灵魂。一如作者自己在书中提及的,当她画下一朵花更是感悟其间传递的美好。赏花,看景,享美,抒情----浓妆淡抹的花图,别有深意的美好诠释。

很是有幸的在于我居然也身处于作者所在的城市---杭州。每当作者借由花聊到的景,侃到的情,我总是比较可以细细地,感同身受地去领略和把握。类似于书中涉及到的杭州市花—挂花,我也情不自禁地放飞自我于天地间,金秋时节,我们如若徜徉于桂树林间是那般惬意悠闲。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一番意趣溢于言表!借由着作者的感慨,我也信步于桂花这片美好的天地。

读着《当我画下一朵花》,我们无疑赏花享文时更是感悟那份真精彩的内心美好瞬间。当然,假若书中可以有更多的文字旁白于每幅画面,我想这本书将会缔造一个更加充实饱满的花世界。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四):谨以我手绘我心

古人好以花明志。陶渊明爱菊“不苟随时俗”,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郑板桥爱梅“一种清孤不等闲”。除了诗作,还有不少画作流传千古。据说古代不少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们都有兰花情结,这大概与孔子从精神层面确立了兰花的“君子”地位大有关联。这些足见“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分量。

古时,“画”作为文人四友之一,是文人骚客以及名门闺秀必做的功课,而在今天,亦有不少爱好者以此修身养性。佛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画者们在落笔时,全身心专注于画本身,其他杂念就会慢慢被摒弃,由此变得澄明,看世界的目光也变得澄明。正如画者樊雨飞在《当我画下一朵花》里所感:所画之画,终不在物,在于其气。所画之人,终不在技,在于其心。

《当我画下一朵花》以绘花为主,辅以画者的心得和十二月花谱,相得益彰。花的类型很广,清洁的荷花,富丽的牡丹,秀丽的芍药,深冬的茶花,应有尽有。除了花,作者也画山石、鱼虫,素净的宣纸上,或肆意挥洒笔墨,晕染出一幅夏日荷花图;或小心着墨,勾勒出一束繁复的紫藤萝。有需要细细打磨的长幅画卷,也有精致的扇面画。全书以写意的绘画形式,抒发了作者个人细腻的情感。在讲究大胆直白的今天,这样委婉的表达形式所见已经不多。

这样的绘画风格,与樊雨飞的成长经历不无关联。作者在书中讲到,这种情节在她童年时便开始植根心底。外婆家门前大片自由生长的花卉给了她对自然的亲近感,人与世界万物开始有了关联。后来父亲教她练习毛笔字,熟读诗歌,画下工笔画,作为她终生文艺的启蒙,这也成为她后来习以为常的爱好与寄托。如今,这些早年间积攒下的好习惯,成了她表达自我的途径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心也容易浮躁。大部分人都在忙着求学、工作、结婚、消遣,很少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把时间花在阅读、绘画这类看似“没用”的事情上,也很少有人能认真思考、表达自我,长此以往,不仅自己没有爱好与寄托,反而渐渐养成一种看到旁人阅读、绘画便开口讽刺的恶习。实在是浪费光阴。

实际上,书法,阅读,写作,绘画,这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受用终生。正如《兰亭序》中所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五):千人千面,画由心生

红颜温婉,是我第一眼对作者的印象。江南女子特有的柔情从眼波笑颜中荡漾开来,热爱绘画陶瓷更是让文艺气质浓的化不开。一个瘦弱的年轻女孩,离开繁华舒适的成长地,放弃优渥的工作和生活,孤身前往三线城市景德镇闯荡,这份坚定执着让人钦佩。

绘画制陶听起总觉得有种神秘的艺术感,其实又脏又累经常把水灵灵的江南女子弄的像个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没有背景人脉,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靠着这种热爱和信念奋斗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从她柔美的花园里,我看出了坚韧和源于内心深处的喜爱。

“茜红衫上描正气,茶褐衣里绣木香。曲曲领沿深染皂,飘飘博带浅涂黄。金环灿烂头巾小,一朵花枝插鬓旁。”一朵花可以装点一整个画面,想把花画好也是不容易。花的形态,代表着笔者的内心世界,活泼内敛,沉静外显,都是瞬息变化的内心世界。

望着形态各不同的香花,多想沉静如她。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内心沉静的人,不浮躁不敷衍,为人踏实,做事认真,内心有追求有信念,不偏激不傲慢,不盲目地乐观和悲观,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时刻保持内心的强大。但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很难。我一直在努力,可是一直没达到。延着作者的成长痕迹,我似乎找到了自己行进的方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美带着春的芬芳,裹着一年的灵气。深的浅的,浓香清幽的都给人以盼望。“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选一周正的花瓶,插一只桃花,把它誊在纸上,芳华永存。

琐事中的苦,想来是多么不易。愿我们珍惜眼前人,爱自己,爱生活,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