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如逆旅读后感锦集

人生如逆旅读后感锦集

《人生如逆旅》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如逆旅》精选点评:

●恬淡平和兼有古风,汪老随遇而安的心态甚好。只可惜,这部集子的编辑不够用心,重复的地方反复出现,配图也配得莫名其妙,给减了分。

●闲话细絮,津津有味,此生遇到的人事回忆,可读性很高。

●真真喜欢那句近事模糊远事真,越长大越怀念从前也更感恩积极面向未来,以前不会去看散文,但汪先生的散文是真的写得很好,往事人事物气息娓娓道来动听,很淡然贴切最平凡普通的生活,把生活过得清淡之余有滋有味有趣真真也是种本事,爱生活爱新奇事物也慢慢沉淀自己

●心中有味,花草树木皆是文章。举目可见的恬淡风雅、闲情逸致,皆在此处。汪老的境界,值得一品再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大家。恬淡风雅、闲情逸致,到最后一章“人生看得几清明”才略看懂。

●《人间有味》和《人间草木》我很喜欢的两本书,都收录在里面了。汪老的书真的是用“宁静致远”来形容不为过。敏锐的洞察力,文笔极其细腻,读其文可观其人,汪老必是随遇而安的人。

●老头儿有趣,人生潇洒~

●个人比较喜欢西南联大部分,其实就是公子哥的吃喝玩乐集子

●2019-111。文章是好的,就是不同出版社出版汪曾祺的散文总有大把的重复,那些写吃的文章少说已经看了三遍。另外书里的画最好标上名字。

●好有思想的老头子,好有人情味的老头子,好有趣的老头子。后来人有这种情怀心胸的,少了。望其项背,还是他那句话:不要学我。

《人生如逆旅》读后感(一):难得最是得从容

汪老的文章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闲适。不疾不徐,如他所说有种随遇而安的态度。每隔几篇就会有一篇出现,具体的我也记不清了,这个我忘记了,这样的字句。不为具体事纠结,既是抒怀,那感觉到了就行了。

汪老家境不错,祖辈父辈都是读书人,父亲续过两房,也都是良善之人,对他很好。第一部分写人的看下来,觉得成长路上皆良人,这大抵也是他有如此性格的成因,但互为因果,也正是汪老的闲适性格,才让他看到别人的都是良善之处。

第二部分写吃喝,第三部分写花鸟,的确少有代入感,那是因为自身经历尚欠,难有共鸣。但老先生的细致程度还是令人折服。并非仔细钻研,但依然观察入里,说来头头是道。尤其是手把羊肉,真的能让人看的流下口水。

第四部分写行。桃花源、岳阳楼、泰山、长城,细谈美景之余,还能引经据典,偶尔一点和读者的默契别体味,都能让人激动一下。

最后一部分抒怀。汪老说自己的文章淡,的确。没有一篇有浓烈的情感激荡,但每个情感都能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让人心有戚戚焉。

《人生如逆旅》读后感(二):文人浪漫应如是

本来就比较少看散文,更别说如此集中看一位作家的散文集。当时买这本书纯粹冲着书名去的,想想倒也挺贴合作者经历。

书里大概就是用几个关键词,诸如美食、游记、景物、人物这样,串起了汪曾祺人生中不同阶段写的散文。

说是很被感动,倒也不会。但是看着汪曾祺的游记,会忍不住,想去他说的地方看看。一些去过的地方,竟然有趣了不少。不过也有部分枯燥,文人看山水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到一处,就考究一处当地的诗人写了什么,那就诗句写的最好,那个人的书法最不错,当地有哪些遗迹哪个朝代建设的,想必要是游玩时候真遇到这种朋友,一拳可能要过去了。

对粗糙的人来说,这本书也能让我一下子“细心”起来,会因为书中提到的一些植物,认真看看身边的花草,也挺好的。

比较有兴趣的,还是联大的部分。至今看了不少联大的回忆录,可能那段时光,虽说动荡不安,但是人心却是安的,一代代联大的学子成为了国际大师,国家顶梁柱之后,依旧会怀念那个为理想而求索的日子。

很容易地,让我想到一个电影画面,在暴雨之下,联大的学生在铁皮屋中上课,任老师声音多大,终究盖不过雨点的声音,后来老师索性放弃,大家就在那儿默默看着这场雨。

看汪曾祺的联大岁月,就很应此景。明明是一段国破山河碎的日子,但是在穷苦中依旧透着一份淡然,这可能就是在逆旅中应有之态吧。

《人生如逆旅》读后感(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好奇妙,这本书是毕业学姐遗弃在门口被我捡到的,最近突然想起来拿来读一下,没想到跟我气韵如此之合,汪老去世那年我刚好出生,跨越两代人,但还是从中可以体会到很多人生感悟,令人感动。但是本书编辑的不太好,重复部分太多,图文也不匹配,排版有些乱。 汪老的文字确实很真实生动,而且富有幽默感。真正有启发的是第一和第五部分,其他都比较生活化,比较琐碎,但也很有趣别有韵味。 第一部分描写人和事,有血有肉,能够感受到老爷子思想还挺新,不干涉子女生活,心胸敞亮,对生活乐观积极,也没有刻板的性别歧视,对人不妄下结论,不是每个文人都可以做到的。 第二部分美食,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中国人确实口味很杂哈,各地美食&水果看得我好馋。家乡之味: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哈哈哈,太可爱了。家乡记忆中的味道不一定好吃,但总是温暖有感情的。我的记忆中也有很多野菜味,但大多不爱吃。泡茶馆和我们现在咖啡厅有点像,但多了书香气&接地气。汪老能吃会吃还会做。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有些东西不吃也吃习惯了,有些东西自己不吃也不要反对别人吃。一烫抵三鲜。 第三部分风物,感觉写的很琐碎,老人家对植物动物的热爱也体现了对生活的乐趣。尤其对花很是热爱,对昆虫的描写更让我这个从小怕虫的也产生了兴趣。说起遛鸟就想起我爷爷,教八哥/画眉学说话(你好,再见),而且还是方言,鸟笼挂在楼梯拐角,每次上下楼都会跟它互动,甚是有趣。葡萄我老家院子也有,每年夏天有吃不完的葡萄,下架的时候爷奶很是忙碌,男同志摘葡萄,女同志洗葡萄,最后大家一起吃,怕浪费有时还会做成葡萄酒,回想起来童年总是丰富多彩的。 第四部分写风景,好想去新疆一看究竟,尝尝湖南的酸辣,福建的鲜味,四川的麻辣。文人就是不一样,爬个泰山还发现了自己的渺小,而年少的我只想着赶紧爬上最高峰,颇有征服欲。是啊我们都要认识到自己的微小和平常。对人升天下地狱的描写特别有趣。想游历八达岭,但一说重修又不敢兴趣了。 第五部分讲个人经历,云南求学七载云烟——右派下放,汪老看淡生活,随遇而安。哄自己玩儿的人生态度很重要。汪老身上也有很强的幽默感,充满善意的幽默。还有真实不矫揉造作,只从亲身经历出发写真情实感,不好为人师,不自立门户,潇洒人生。人还是要培养点兴趣的,自得其乐。不忍但通达。宁静致远是老家门牌上的大字,想要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做到太难了,可以通过冥想来习静,心闲气静,恬淡平和。西南联大真的太牛了文人志士汇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给云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如云如水,水流云在。想去吃云南美食。 一些名言: 作家是社会培养的。 天真的像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才能这样畅快大笑。 一种东西第一回吃,总是最好的。 劳动是沉重的负担。 受过伤的心总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 为政临民者,可不慎乎。

《人生如逆旅》读后感(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本《人生如逆旅》和作家出版社的《人间草木》所收录的文章有重叠之处。

在我看来,大概散文不像小说一般,拥有唯一的名字,只要有人取个主题,就可以把相关的散文集成一个系列,策划出一部书籍,颇似换汤不换药,炒冷饭的错觉。如若我买了两本外表不一样的书籍,但里面的内容却无多大的差异,我便会流露失落之情。但另一方面来讲,文字是好的,所以才会被反复出版。我们读汪曾祺,就要读出其中的乐观与生活之趣。 《人生如逆旅》这本书的文章被分为了四大部分。其中汪老花了大篇幅讲述食物,因此被一部分人形容是《舌尖上的中国》文字版。这是因为他写出了食物的精髓,让人光看着文字,口水就在嘴巴里分泌出来。 他写故乡的野菜。现在的人大概是很少吃野菜了。在那个生活动荡、物质匮乏的年代,野菜也是一种美味。 野菜虽野,但好吃。没有吃过野菜的人,是无法体验其中的味道的。我一边看着汪老的文字,一边陷入自己的回忆。我印象最深的是马齿苋,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在门口那一片破水泥而出的土缝里,可以看见马齿苋的存在。马齿苋是绿叶红茎,煮过之后味酸,也可以过水煮熟后晒干,以备下次食用。以前不喜欢,而后渐渐喜欢上那股味道。 他写葛根。我不知道他说的葛根和我记忆里的葛根是不是一样的。他写的葛根是可做药材、入药的。以前在老家,家里土地里种的是做葛粉,而在菜园里吃到的,是可直接撕开表层那一层皮,看到里面白白的果肉的葛,脆爽清甜。 他写江苏高邮地区的代表食物十二红、写萝卜丝汤、写高邮鸭蛋、写河豚、写内蒙的羊把子、写北京的豆汁儿、烤肉,如此这些,就像在你面前煮菜一样,可不把人馋的流口水。 汪老有这般性情,其平等的家庭氛围自然是让他受益良多。他和父亲的相处模式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亲生母亲虽然亡故,但后妈对他十分喜爱。爱与温情的环境,让汪老即使是在动乱中,也能随遇而安,在苦难中寻出点乐子。 他讲恩师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凭借自己笔耕不辍的毅力与坚持,再加上文学天赋,取得成就并不难。难得的是沈从文先生对学生的爱才之心。汪在散文中这样提及,他帮助学生发表文章,还自己亲手寄出作品,当时战乱条件下,寄出的邮费不知有多少。 他讲西南联大的茶馆。除了老舍的茶馆、孔乙己的茶馆,西南联大的茶馆也值得留下历史的痕迹。西南联大的茶馆可不止是茶馆,还是读书人平时的好去处。他们可以在里面完成书籍阅读、考试、论文的写作,现如今我们惊讶而觉得不可思议的存在,在那个时代只是一个正常的印记。当然,除了当时西南联大开放自由的学风,汪老还明确指出当时茶馆成为学生去处的原因:学校自习位置不够。或许现在的我们早已习惯了图书馆或是书吧的存在,忘记了在艰难时期,连人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位置多而舒适的图书馆是奢侈的存在。 书中还放入了很多汪老的画作作为插图,也算是此书的一个惊艳点。

汪老是可爱的汪老,他乐此不疲的笑对生活、热爱生活。希望这样的情绪也可以感染更多的读者,并以新的方式传递下去。

the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