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从不寂静经典读后感有感

世界从不寂静经典读后感有感

《世界从不寂静》是一本由祝羽捷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从不寂静》读后感(一):世界不静,人心却静

因为《虚度:何为理想生活》这本书认识祝羽捷,当年她还叫祝小兔。她在《虚度》与从众号中传递着一种另类的文艺生活态度,吸引着许多拥有相同生活理念的人。也是那一刻,我有所领悟,原来生活也可以是这个样子,可以放下拼搏奋斗有所成的执念,享受整个过程,毕竟奋斗的最后目的就是为了能心安理得地躺平。

这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结合工作生活所到之处,把每一个特定主题交代清楚,对生活的极致感受和对社会的冷滟观察,化为精致的文字淌于纸上,文字很美,共鸣颇多,不忍一下看完,许多主题像在心口投下一颗小石头,泛起阵阵涟漪…

我相信吸引力法则,因为内心的认同与对文艺生活的向往,所以在图书馆随缘选书时,它才会进入自己的视野,读着读着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翻出自己的阅读书单,才发现原来不久前刚看完《虚度》…所以内心渴望的,总会不期而遇…

祝羽捷作为独立女性,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许多人,而敏锐善感的观察与冷静的思考转化成一种独特的气质,与社会有着一种若近似远的疏离感,既入世又出世…也许我们身体无法与社会脱节,而我们的心灵永远渴望出走,寻得一块寂静之地,即使这个世界从不寂静…

《世界从不寂静》读后感(二):世界从不寂静

闲下来再读这本散文有了不一样的心境。不用去考虑强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不用去为了多拿分而去苦苦编凑答案。拥有了一份闲情逸致,反而更容易与作者共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以前读过一本书,不为了其他目的去读书,不知道身边有花的存在,山谷中开满了桐花,作者为了去看盛开的桐花,专门驱车到了一个小山村,偶遇一妇人对作者的心情颇为不解,哪有什么花可以看。桐花是妇人的农作物,在她心目当中桐花并没有什么美丽,只不过是养家糊口的必备产物,赖以生存的依靠。但对于作者来说,桐花是城市中难以看到的处于深山老林中的花朵,由于没有常常拥有反而显得愈发珍贵。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农家乐活动出现在了城市当中。到农村体验农家饭,去看小麦、玉米,油菜花花开也变成了许多人观赏的景点。其中有一些原因是人们想要去体验老一辈们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城市中已经没有这样的景象,想要去农村体验一下生活。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回望年轻时去看日落的景象,更清晰的阐释了本文的主题。一个老尼说每天都是这样,当每天都去看美的事物,就会越来越觉得其平淡无奇。时常拥有的东西,会屏蔽人们对其美好的发现,一经拥有人们也就会丧失对其原有的期待。也许不曾拥有能让人们更加珍惜拥有瞬间的美好,当然我们也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寻找生活周边的感情与美好。

《世界从不寂静》读后感(三):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

2017年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去伦敦呆了快两个月,结果遇到了祝羽捷。

当时我们约个地方见面聊天,她给我推荐一个法国老奶奶开的百年下午茶店,为了给我地址,她转发了一篇第一次去这家店的微博给我,我印象特别深,里面有一句话,说这家店的芝士蛋糕,你吃起来,“像扑进了一块软绵绵的甜腻云彩里”。

真的就是这种感觉。

事实也证明,祝羽捷真是会捕捉生活中这种琐碎又美好的小细节。

讲巴黎人,她说他们“努力使自己美着、文艺着”;讲冰岛的饼干,“形状像极了当地裹满苔藓的熔岩”;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描述伦敦的那些小细节,“王尔德墓算得上最浪漫的,不是因为墓修建得别有匠心,而是有姑娘们络绎不绝地亲吻墓碑,留下深红色、粉红色、橘红色……的唇印。”

说美,她说“好看的人从不唠叨”;讲跑步,她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跑步上”;说吃饭,她写了自己如何在英国爱上“一个人吃饭的乐趣”;说读书,她讲查令街84号变成麦当劳了;讲真诚,她说“真诚可以是一厢情愿”——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祝羽捷对生活细节的琢磨,然后把他们浪漫化,可能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时不时去英国欧洲看美术馆博物馆,回来写写书,连她自己做的事业,都是生活美好细节的一个放大化,她的平台“好好虚度时光”上,专门推荐那些小而无用(或许有点用)的美物。

曾经看到过一个词,叫“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Doing nothing”其实也不是不做任何事儿,意思就是祝羽捷说的“虚度时光”的那些事儿。像我这种利益熏心又目的性明确的是没法享受到的。而祝羽捷,想来就是把“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发挥到极致的人吧。

《世界从不寂静》读后感(四):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初读这本书,我才了解世界寂静或是喧嚣都在生命的常态,你看破或是纠结的也不会因为你的不放手而改变。《世界从不寂寞》了解人生的真谛。

为了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甜蜜相遇和快乐瞬间,人耐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孤独等待,平淡和庸长.作者的一句话说出了我们现在年轻人的心声和落寞.年轻人最重要的应该是梦想,就算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是一定要处在追求梦想的良好状态上.

生活不能太平顺,这样就缺乏了努力的动力,丧失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激情.无论古今中外对残缺美的追求,从未停歇,这才是生活的大智慧,没有和残缺的对比,怎会有对圆满的向往?

人生要有归途,也要有他乡。去他乡的路上走走停停,平平淡淡,轰轰烈烈.我们在路上疲惫,困惑忧愁,渴望热切不甘,你才发现寂寞是生命的常态.。

如果你对一个朋友讲一个,令自己无比感动的故事,最难过的结局,并非他不能产生共鸣,而是他根本就不信.作者所说的这个观点,就是生命中最孤寂的体验,你没有错,朋友也没有错,怪这个世界孤独才是常态,世界才不孤独.

《世界从不寂静》读后感(五):像个旅行者那样去感受美

2018年4月韩寒和麦家老师热忱推荐最新图书《世界从不寂静》,作者是年轻的作家祝羽捷。由衷地感谢小兔在这个最美的四月天,为我们奉上一本优美、洒脱,又富有艺术气息的故事书。

关注小兔两年多了,我关注的人不多,但小兔是其中一个。她是我一眼就喜欢的。没想到第一眼的喜欢会在心底种下一个种子,经常会关注她的文字,真心关注她的成长。如果说我看那些诺贝尔作品是因为名气,那么看她的书纯粹就是任性和喜欢,心无杂念却也润物细无声。时间太快了,两年后她又新书了,我能不看吗?

《世界从不寂静》文字干净、优美、灵动,记录了她在欧洲求学的青春故事和一些真切的感受。特别喜欢书中第二个故事,是世界尽头的精灵细语。你或许以为冰岛有一个孤寂的故事,不,“对于冰岛人来说,如果不热爱自然,就不能消解孤独。如果我们愿意承认彼此是孤独的,我们有过痛苦的渴望,也有微弱的希望,也许我们会更了解彼此,同情彼此。”冰岛的风、冰岛的水流动的声音、还有那鸟的鸣叫,交融在一起,总给人一种生命最初的感动。

每一个故事各有特色,有的幽默(比如《花姐在爱丁堡》),有的暗藏历史、文学知识(如《英式的灵魂修剪着的英式花园》),有的是她对待外表的感受(《对待外表,不要用力过猛》),她坦言:要竭尽可能地去体验,多读书,多见世面,多体验好的东西,也试着理解不堪的一面,这样人才不会变得狭隘,多读书会有一种从容的美!

对于这本书,我不想用太多赞美来吸引人,总之“有些人,不用了解他的身世,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一粒珍珠,我们只用取这一粒珍珠就够美了,切忌贪婪。”就是这个意思。

小兔真的像一个旅行者,她通过大脑、眼睛、嗅觉、听力在学习,在观察生活。她一贯认为终点并不是一个值得欢呼的时刻,最值得重视的是追逐的过程。其实过程比结果要更美妙,更富有激情,也更触动心弦。

这个世上最能抵御庸常的事情可能就是阅读,它可以带你去看世界。物质或许可以堆砌外在,而阅读量能让人精神富足,祝新书大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