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纸上寻仙记》读后感摘抄

《纸上寻仙记》是一本由锦翼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8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上寻仙记》读后感(一):想了好几天了

看了几篇,觉得有意思,现实中成仙和离世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不成也罢,纸上看看神仙的生活一定会比较有趣。

以下是目录,是不是呢?

一饮琼浆百感生 神仙是吃出来的

可怜寒食潇潇雨 做鬼也要想饭辙

饱食终日难矣哉 人类的饮食

饥餐何必胡虏肉 食物的复仇

六铢衣上绣云轻 神仙着装爱轻巧

穿来寒暖不关肤 群鬼穿衣靠甚辽

五铢衣上妖气浓 妖怪最爱本色装

人类穿衣无小事 服妖出没请注意

寒到君边衣到无 且说寒衣与寒衣节

阳春白雪同掩鼻 神仙的内急问题

雪隐逐臭顼天竺 啖屎鬼的成长之路

青词黄溺共氤氲 屎尿的妖邪之用

每日更忙须一到 人类的如厕简史

骑龙攀天造天关 神仙的出行方式

且放白鹿青崖间 神仙对人间动物的利用

飞轮回处无踪迹 神仙的乘车问题

天长路远魂飞苦 鬼的交通工具

黄钱卷风纸马碎 符咒也要讲艺术

《纸上寻仙记》读后感(二):阅鬼神事 读人间书

我性喜读稗,张皇鬼神幽眇怪异之类,花妖狐怪魑魅魍魉之属,颇为喜欢。这一点上,锦翼先生可谓同好,但他更能与读者分享无数心得,在故纸堆中翻出新意来,让我感佩。虽然所述只是神鬼的吃喝拉撒之类小事,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发掘幽冥世界的人间情味,融丰厚的学养与幽默的行文为一体,从鬼神文化中见证世道人心,给我许多原来如此的感觉。

鬼故事看多了,也不过如此尔尔。即使鬼话连篇,那如人间的尔虞我诈。终有千百鬼相,最恐惧的还是人。过去的人相信有鬼神主宰人的命运,总是竭力侍奉鬼神,盖起了殿堂庙宇,塑起了神像鬼相,将鬼神从地下天上请到人间来,跪在他们的脚下起到,希望自己活着不受罪,时候升天堂。但是如今社会,无神论大行其道,因为相信鬼神存在而心存戒惧的国人寥寥无几。无所畏惧则肆无忌惮,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还在读鬼神故事的人也似乎变得可笑。酸腐如我等,只是想跳出世俗的人间,找一点安静的体验。读书使人明智,这些张皇神鬼的故事里,看看古人世俗生活的体验和想象。

笔记小说本来就是边角料,本书所谈内容更是笔记小说的边角料,游戏笔墨者多。与栾保群先生相比 ,似乎还少点辛辣讽刺的笔调和使人醍醐灌顶的启发式论点。期待作者新的大著。

《纸上寻仙记》读后感(三):此曲只应天上有

世上有没有专门讲鬼怪的书?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了,当然描写鬼怪的书肯定不止这两本,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海了去了!但是,你要把这些书都买下来,说不定能塞满你家两个满满的书柜,而且你很可能很长时间都读不完,而且这些书文言文、白话文,或者两者混在一起,真的不好甚至很难阅读,那么有没有那么一本书,可以不用把这些书全买下,就可以知道了解这些书里都讲了什么有趣甚至吓人的鬼怪的故事的书?就是我手里的这本《纸上寻仙记》。

当手里拿着上下两本《纸上寻仙记》,以为是一本以神仙为题材的现代人写的一个神话小说(不只是古代,也可以是现代),当翻开这本书,才发现不是。这本书,不是一部精彩好看的小说,确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鬼怪大全,当然还包括神仙,要不书名怎么会叫《纸上寻仙记》?看书里的目录,就知道这不是古书里鬼故事(可以这么说吧)的简单拼凑,而是把古书里的鬼故事进行了分类,而这种分类不是那种简单的分类,而是变成了体系,看目录就觉得有趣极了。从这些目录里可以看出这本书居然讲述了鬼怪神仙的衣食住行。例如:《神仙是吃出来的》《神仙着装爱轻巧》《群鬼穿衣靠甚辽》《妖怪最爱本色装》,甚至还有《神仙的内急问题》《鬼的交通工具》等等有趣的章节,,看上去并不让读者觉得恐怖吓人,相反觉得有趣,可笑,这样自成体例的分类,也真是难为作者了。

当你翻开这些有趣的章节,发现作者用很平实的语言,很轻松的语气把读者带入了鬼怪神仙的神奇世界,仿佛让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让读者对鬼怪神仙的神奇世界充满了好奇。也使大家看到了作者强大的文学功底,和博览群书的博学之才,看得出作者看了许多古代的志怪小说书籍,怪不得他书中的鬼故事信手拈来,并不觉得突兀,而且紧贴每一章的题目,读来非常有趣自然。

鬼怪神仙的世界本不是常人可以去的,也就是不是人类可以去的,或者说的狠一点不是活着的人可以去的,所以鬼怪神仙的世界只能在天上发生。而且天是高不可攀的,一般人可上不去,偶尔和人间发生点关系,比如许仙白娘子、董永七仙女、宝莲灯的故事,也可以算上《西游记》,所以这本书所描写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阅读这本书还学会了一些有趣的神鬼“知识”,比如魔鬼附身,有的时候并不是要害人,也不是什么诅咒,原来只是鬼为了吃口饭而已。这样说也不那么害怕了。

总之,《纸上寻仙记》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喜欢神鬼传说、神话故事的读者应该去读一读,绝不会令你失望。

《纸上寻仙记》读后感(四):每一个认真的扯淡都值得用心对待

中国文体最发达的,不是辞赋诗词、经史文章,而是文人笔记。中国古代的笔记体,它们的篇幅大多短小,但却无所不包。笔记常常是文人的涉笔成趣,几乎没人把它们当成正经文章来看待,但却是反应作者性情和视野的绝佳载体。这些笔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有关怪力乱神的。圣人不语怪力乱神,然而,毕竟大多数人并非圣人,所以谈论怪力乱神的文字,从来都不乏问津者。

比如我就一直很关心神鬼精怪们的衣食住行问题。那天,当我从一位网友那里得知有《纸上寻仙记》这么一本书时,深感遗憾,因为这样的书,应该是我写出的才对啊。几年前,我随手记了一些有关怪力乱神的文字作为读书笔记,在豆瓣阅读上发表,一数才一万多字,没好意思收费。同样是喜欢读一些怪力乱神,神神鬼鬼,《纸上寻仙记》的作者锦翼能分类辑录,触类旁通,编成一本有趣的书,我却只是拣得边边角角,不成样子。

我看完这本书中的“饮食”部分,觉得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我不知道作者写这本书时,采取的是什么方法,目前我能想到的一种偷懒方法,是利用数据库,就是利用电子文本,进行关键字查找。比如我要利用《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那么我找到该书的电子格式,然后用关键字搜索,就可以得到该书中包含关键字的段落。如果不是用这类方法,而是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和我一样,一本一本一则一则地看,最后能得到《纸上寻仙记》的成绩,那么是令人叹服的。

比如,就书中的饮食部分来讲,作者不单为佐证(或形成)观点摘引、抄录了很多条笔记,更可贵的是,行文中有他的内在逻辑,并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抄书,而是能将需要的笔记材料分门别类,安排它们进入书中的段落,使它们服帖于自己的行文逻辑。这样就要求作者不单阅读量要足够,而且还要勤于归类和思考。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我前文说信息量很大,是因为就我目力所及,作者言必有征,并非自己胡编滥造,而是从古人的书上来,都是满满的干货。它们像一颗颗的珠子,本身就有价值,更不消说作者还用他轻松有趣的语言组织、串联起来。——这本书的例子很多,读来却不觉枯燥,这应该得益于例子与例子之间语言组织地妙。可见作者读书多,而且不是冬烘先生,不是酸腐文人,而是有现代思维和观念的风趣的人。

我们喜欢读笔记小说,喜欢谈论神鬼,除了它们本身就有趣之外,还在于神鬼精怪,都是人的夸大反映。这些神鬼,形态上已不是人,是不折不扣的“异物”,但是它们本质上,有着人性的体现。一切神鬼,都是人。我们阅读这些故事,看到的是神、鬼,见到的,却是人心。这也为神鬼故事的解读,提供了更广泛的基础。

最后我想到,据说作者是财务工作者,一名会计。看来读这些笔记小说,写这样的一本书,完全是他的兴趣所在。在我看来,这是读书写书的理想状态,有一个完全无关读写的工作糊口,那么就可以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委屈,因为不靠它吃饭,这样往往能读得好,写得好。想起作者锦翼在白天做了几个小时的财务报表之后,晚上下班回家,与葛洪、干宝、洪迈、蒲松龄、纪晓岚、袁枚等大咖交谈,拥书而眠,神鬼入梦,不亦快哉。

《纸上寻仙记》读后感(五):纸上寻仙,醉里挑灯,看妖怪兴风作浪

纸上寻仙,醉里挑灯,看妖怪兴风作浪 ◎ 东渔 摊开《纸上寻仙记》,乍看书的名字,还以为是一部玄幻小说,其实跟小说不沾边,这是一本古灵精怪的杂文集,涉及妖魔鬼怪的趣谈,这就越发有趣了。“满纸荒唐言,却问真切事”作者锦翼在每个篇章摘录了古典中的神怪故事,也只是做了各种铺垫,到头来作者的主旨越来越明晰。他要写得何止是鬼怪流离呢?大概还有别样的风情罢了。 妖魔鬼怪的戏说,古来就有诸多精致的著作,前有蒲松龄、纪晓岚、袁枚这些专与鬼怪为友的大师们,《聊斋》、《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搜神记》、《山海经》都是个中经典,不知锦翼还能玩出什么花样?《纸上寻仙记》恰恰就是在前人地基上造了一座新楼,集结引用了各类戏说典故(包括以上提到的古典书籍),又掺杂种种现实思考,进而烘托了自己的风格。虽然作者在前序中耍尽了小聪明,不免矫情了一些,再看下文,还是被诙谐稳健相结合的文风折服了。对作者锦翼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从他的豆瓣页面可以看出,其人幽默风趣、文理通透、善写杂文,可谓入行的杂文家,虽然他在仙魔鬼道上玩弄了一通玄虚,但思想体系是现代的,诙谐逗趣的文风,加上熟读古典的学识积淀,形成了一股酸辣味。 杂文总是要在议论中疏通一番,最后总结道理,或直接点出,或暗藏玄机,由你自悟。锦翼的文章大概两者都有吧。啼笑皆非中,狠狠幽默了一把,看似插诨打科没个正经,却也是引了大把的古著,罗列了一些名人鬼事,到头来还是落实到“人事”上了,这不就是拿鬼当人写了嘛。鬼要吃饭,还要吃的好,鬼要出行还要行的好,这不就是人的欲望驱使吗?锦翼的高明就在于此,旁征博引,肆无忌惮,通晓鬼怪风情都不是多么显摆的事情,若是将诸事套到人身上,事情就好玩多了,拿神鬼说人事是一个好路子,本是人世风情一幕幕,世态风俗都在戏说中渐渐明了。 先说鬼怪吃什么,再说鬼怪穿什么,又说鬼怪怎么行路飞舞的,将衣食住行的类别抖搂一遍,结构并不奇特,然而主角换成鬼怪,就颇为显眼了。锦翼自我开脱道:“我以俗人之眼看神仙生活……”也是歪打正着,掌握了独到的切入点。专注鬼怪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这些套路,大概还不曾有人这么系统的概述过。把鬼当人写,古典小说《何典》既是如此,虽然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鬼,却沾染了诸多人性的险恶和光辉,这是小说的微妙之处,运用到杂文里,锦翼还是捕捉到了其中的微妙。怪力乱神本身就是人的幻象,由于人的想象空间所限,反映出来的事物仍是人的生存面目。解读历史可以借古讽今,解读“妖魔鬼怪”也一样借古讽今,拿妖魔的事说人事,妖魔的世界也比作人世间,这样的效果诙谐有了,立意也是更加深刻,既在古纸堆里拽了一下,也在鞭笞世态人性上面做了一通文章。 鬼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这种立意自是别有用意,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谈论鬼怪的“鬼生”,只有些吃喝拉撒之事,也是不全面,关乎爱恨情仇的鬼间宿怨,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希望锦翼继续写写另一空间的男女情怨,又是一部玄妙的书籍了。王小波某篇文章谈的很透彻,做一个有趣的作家真的很难。锦翼做到了有趣,谈谈妖怪就上了一个大台阶,对古典文化来了一次微妙的梳理。重要的是,他让鬼给人上了一节课,也算是做了一回教书育人的楷模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