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100字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100字

《纸上卧游记》是一本由熊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上卧游记》精选点评:

●占领道德高地的穷宅以上帝视角看红尘,谁都没他活的明白。“心灵鳖汤”已经没人care了,所有人都知道向“和珅”“韦小宝”靠拢是活得滋润的捷径。

●古贤尝笃厚,时辈喜饶舌。

●出版社证明了程雨程就是熊逸。第一个出现这种猜测的读者真厉害。读书人没有一个正常的。

●10.02.19

●很多段落深有同感,可能因为自己也是落后的读书人吧。当然,水平远不及作者。

●会心一笑.jpg

●3.5。还是一如既往的剪贴式的引经据典,抖包袱耍机灵,于是什么事情也没讲明白,还透露出各种智商优越的酸腐气。不过,倒是提醒了我,半年多沉迷于电影的状况要改变了,读书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可能是我见识短浅,总之熊逸是我见过的最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了。最让人羡慕的是,他和我一样讨厌社交,却可以真的不社交,从苦逼的小众作家,到得到专栏讲课,估计现在已经身家千万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是什么,甚至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很开心潜心读书的人能遇到“脱贫”的机会。读熊逸总给我一种找到病友的感觉。《纸上卧游记》是很好的读书『入门』读物,强烈推荐。

●也只有纸上才能去这样的国度旅行。好熊一直在解构传统经典,突然解构起自己来了。

●以书构建国度,在几平的房间内来一场时间和空间的旅行。因为知识储备不够,所以很多地方会似懂非懂。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书只是内涵,车却是脸面,人在社会上混,脸面永远比内涵重要。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一):熊逸的哲学

南朝宗少文一生热爱远游,后因身体原因无法再寻山访友,便在家遍画名山大川。他每天抚琴自娱,竟使纸上的群山发出回响。是为“纸上卧游”之典故。 作者熊逸是我近年来非常拜服的学者。我在“得到”上听过他的多个付费课程,也读过他早年的一些作品。其学识之渊博、思想之深邃、逻辑之缜密,令人叹为观止!此外,他也非常神秘,职业、学历、容貌均无从知晓。这本《纸上卧游记》是他近两年的杂文集,因为在字里行间透露了一些个人信息,而另书迷们异常兴奋。其中他谈到自己“自闭”“宅”“毒舌刻薄”,所以朋友不多,也不喜出门。但好在读的书多,行未至、心已远,故作“卧游记”。 书的部分章节极其晦涩难懂,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故书虽然不厚,我也约莫读了一周多。同样的时间读小说、散文,大概已经读了七八本了。 书的开篇谈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等著作,同时穿插了许多不太出名的著作,甚至还有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阐述了哲学家们对于各种理想社会的构思。惭愧的是,这里面我只读过《塞瓦兰人的历史》。开篇奠定了全书的哲学基调,随后就是汹涌而来的对贵族精神、宿命论、语言学、书籍、学术等问题的思辨。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二):为读书而读书

我打五星的原因既不是基于内容也不是基于形式,而是基于我与作者的惺惺相惜。我是很早(十几年前吧)就读过熊逸的《春秋大义》,犹然记得当时的惊讶于欣喜。

我本人也自诩为读书人,其基本定义与熊逸的定义差不多,但是我这个读书人和熊逸这位读书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读书人。如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野一样,我认为读书人分为广度的读书人和深度的读书人。深度的读书人的好奇是沿着一条路走到黑,一直不停地深挖,其实和很多学院派的做法差不多,都要从基础开始,学原典、会章句、懂历史,在此基础上满足好奇心,获得喜悦。给我结论是不行的,前人走过的路,经历过的欣喜与坎坷我也要走一遍。广度的读书人的好奇是平铺的,有些结论是可以直接给我的,虽然也学原典、会章句、懂历史,但是都是有选择的。因为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开创自己的道路未必比走一遍前人道路的感受程度低。我在学历史的时候,二十五史通读过(当然有一半的史书也是跳着读的),完整的读过几遍的只有前四史。对于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原典读到这个程度就足够了。我在读各个不同领域的学科的书的时候,首先要培养的是自己的判断力,在此基础上再挖。首先不能被骗到,其次再是谈真理的问题。我觉得熊逸是深度的读书人,而我算是广度的读书人。

为读书而读书,这是我对读书人的看法。

另外,以上在称呼熊逸的时候都没加“老师”,不是因为不尊重对方,而是总感觉加上“老师”这个词就有点疏远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我从不把熊逸当老师,而熊逸与我素未谋面,也从来不可能知道有我这么个学生吧。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双十一亚马逊kindle商店有活动,记得得到推荐过这位作者,所以9.9元买了这套熊逸全集。先看了这本最薄的纸上卧谈会,居然很喜欢,真是双十一最成功的一单。

是本非常散漫的读书笔记,首先喜欢他足够刻薄。

我喜欢读读书笔记,但是好看的很少。比如毛姆的读书笔记,骂人和作品都够尖刻,但是历史太久了,没什么共鸣。值得写读书笔记的书,通常都是比较有名的书,批评这样的书还是很需要勇气的。记得上次看刘慈欣评论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那叫一个四平八稳无聊透顶。所以看见熊逸批评一些经典的书,实在是太过瘾了。

熊逸说很多人对古代的经史子集无限推崇,要不是读书太少,要不就是不能走出舒适区,之前接受了一个观点,就没办法再接受其他观点,于我心有戚戚焉。

比如理想国,很多人顶礼膜拜我就很不能理解,希腊城邦也不是多理想的社会,建立在此上的一本几千年前描述乌托邦的书能有多科学。熊逸说这个理想完全建立在谎言之上,我看着就很过瘾。虽然是西方哲学史的基础,既然大厦都建立起来了,这块垫脚石还要恭恭敬敬供起来,不能批评吗?

骂人的水平很高,没点文化都看不出来态度的那种,很有趣。

缺点也有,过于松散,读着读着忘记了主题的那种。他在书里喜欢写自己和网友的讨论,通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理智和机智。虽然我理解他显摆的心情,还是有点出戏。所以他的书的风格是写严肃的内容,但是写法有点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可读性很强。个人观点过多,还是要自己把握一下,不可全信。当然按照熊逸的说法,读书多的人就不用提醒了。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四):熊逸随笔

我喜欢毛姆,也喜欢熊逸,他俩有共同点:

清醒、犀利、心胸开阔,还毒舌。

此书可算是一本随笔集,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看得如此用力且得出如此极端的负面评价,也颇为好奇这些人看完市面上的畅销书会写出什么样的书评。

笔记:

“多读书有一个心灵鸡汤式的好处,那就是让你更容易保持一颗开放的心,不拒绝苟日新,日日新的成长方式。”

“真正懂得《庄子》心有天游的人,就算被放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被抛在孤岛上,甚至被关在牢房里,一颗心也仍然是逍遥无际、毫无滞塞的。”

“正如动植物总是以千奇百怪的保护色和伪装技巧克敌求生一样,我们人类也总是在以服饰、谈吐等外在形式来构筑我们的伪装,既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

“假使可以由着我在一个物欲横流和一个神圣性横流的世界当中选择一个的话,我真的不知道哪一个世界会稍好一点。”

“问题之所以总会永无止境地争论下去,主要是因为聪明人和笨人的沟通障碍。”

“不必经过很仔细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观点和知识常常是鲜明的、整体的、确定的,一个读书人则恰恰相反,是太多模糊的、散碎的、不确定的。”

“即便在一个非常需要理性的问题上,人们也总是依靠思维的惯性和情感的好恶来决定取舍。”

《纸上卧游记》读后感(五):因为一本书就可以开一家书店

打卡*6月*1*纸上卧游记*熊逸*100%

马上到了六月的尾声,窗外的蝉鸣也渐渐的清晰了,湿润的空气马上就要被七月的烈日熬得燥热。我也终于狠下心来,逼迫自己不敷衍的来完成六月份的打卡任务。就拿《纸上卧游记》,先来打样吧,一本以纸张为海洋在文字中畅游的一本游记。

能看到我这篇打卡的朋友,一定有读过不少的书,我读过的书其实也不少,但是当读到这本《纸上卧游记》时,我很惭愧自己读的书还是太少了,但同时读的也很痛快,甚至兴奋。这本书的作者是熊逸,作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内容,这并不是他的真名,而且他常常会更换笔名去写书,他会给作者树立人设,然后把自己代入到人设中去完成作品,别的作家更多的是写一本小说去塑造人物,设立的也是作品的人设,为作者树立人设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本书就是他以智商与情商反比的一个愤青的宅男,这么一个性格和身份去完成的作品。“作者”清醒、博学、刻薄,我甚至认为这不是写给我们看的一本书,就是他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的随笔,他不需要跟别人交流读书心得,所以书中也没有任何讨好读者的只言片语,完全一副你爱看不看的姿态。

这本书我读完被安利了好多书啊,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熊逸这个ip的书,因为他的文笔风格实在让我大爱,内容都很深刻但是从他的笔下讲出就是很有趣,而且思路惊奇。不管他说的对于我的认知是对或错,他总能给我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卧槽,竟然能这样想。不断地推翻我的认知,推翻我的固执,让我在毁灭与重建中完成一种蜕变。这样说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是我的一种真实感受。

第二波书就是他用的其他笔名下的书,“好熊”“苏樱”等等,刚才我突发奇想又去扒了一下他的其他笔名,看到了很多他其他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就是喜欢,喜欢他这种颠覆的性格,无所谓别人接受与不接受,我就只做我自己,你爱看不看。他的这种自信让我很感动,好像是我也曾经拥有过,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抽空的,然后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我只能看着他的这种勇敢,默默地支持他,希望他的这份自信不要被抽空。

第三波书才是这本《纸上卧游记》的所列书单,这本书我很早就买了,但一直没读,直到有天我在短视频平台里看到有人推熊逸,我才有兴趣搜了搜他的书,才知道原来这位‘熊先森’早就潜伏在我家了。这本书推荐的书单很合我的胃口,我和作者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质疑和好奇,人生只有一个样子吗?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喜欢这样吗?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我们喜欢的样子生活?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活成大家的样子是保险的、默认的、合理的、没有风险的,就像是在急湍的河流中的一根木杵,顺着它流就能到达大海,但也可能会被石头阻碍住去路,也可能被冲到岸边,也可能被小孩捡起来去打仗比武。我们与木杵的区别在于,我们能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往大海,可是我们常常忘了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也忘了,去往大海的路上,其实是有很多风景提供我们欣赏。

最后聊一本正在读着的,也是被《纸上卧游记》安利的《有闲阶级论》。这本书是为了给我解释为什么我们喜欢追逐奢侈、昂贵、麻烦,为什么我们推崇性价比但却崇拜奢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圈套里面,是什么让我们拥有现在这样的价值观,我们拥有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这本书我还没读完,实在不好啃,内容挺枯燥的而且翻译也很乱。“美而不贵,即为不美”这是这本书中给我提供的一个观点,我也很认同,美的东西如果不贵,他就很容易不被我们尊重,但是一件东西并不美,但是他贵,很可能就被我们奉为宝贝。哈哈,这也许也是消费心理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