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尴尬时代》读后感锦集

《尴尬时代》读后感锦集

《尴尬时代》是一本由慢三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元,页数:2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尴尬时代》读后感(一):体会尴尬之美

慢三不知道我们编辑部因为他的一篇征文关起门来打了一仗。我只报喜。不过这一仗其实没分出胜负,因为如果你不曾感到人生是荒谬的徒劳的,不曾体会过那种没有任何来由的卑微感,我真的无法向你解释读慢三能读到什么。我当时只觉得这个会议室不就是那篇征文里的电梯间吗,我们的话来来回回,没头苍蝇一样在里面横冲直撞。

慢三和我都是喜欢拿尴尬做文章的写作者(如果我也算写作者的话)。其实除了尴尬,我不太知道还有什么是能写的。那些好的词,比如爱,太好太正,相反的又太坏太邪,我不太确定它们是否真的存在,而尴尬在中间,就刚刚好,它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可以是。

慢三短篇小说的写法总结起来可能就是一本正经地胡闹。 但这个胡闹可以很复杂,有纯真,有戏谑,也有伤心。一切都杂糅在里面,变成只属于慢三的小说时刻。《人形玩偶》里路人向“我”展示他那一袋子一模一样的人形玩偶,说“这是妈”时简直毛骨悚然。《苏州碟影》里“我”拿着反窃听探测器在家里探测了起来,这个故事一下子就飞了起来。《猫头鹰大厦》里快递小哥最后把自己关在了铁箱里,这又心酸又顽皮的举动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些都是慢三的小说时刻,是他给这个宏大壮丽的世界开的一个个严肃的小玩笑。

《尴尬时代》读后感(二):自序

这是我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

我自2004年开始写小说,深受南京韩东、朱文、曹寇等一拨作家影响,断断续续写了十几年,出了一本短篇集和一部长篇,自我评价写得一般,离心目中的好还有相当距离。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热衷写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都市情感题材小说,风格上靠近评论家们常常讥讽的“卡佛式短篇”:焦虑抑郁的中年夫妻、简单场景、缺乏情节、开放式结尾、伤感主义……我倒不觉得这些有什么问题,只是感到厌倦。我通常只要拟下标题,就会清楚知道接下去要写的小说会发展成什么模样。这种不断重复的题材和写法让我倍感沮丧,找不到写下去的意义和动力,一度打算就此放弃。

两年前,我加入到了一个剧本的创作中。那是一个纯商业喜剧类的故事,它讲究有规律的格式、有效率的方法以及某种不容含糊的准确性,它要求我变得职业一点,放弃那些随意的、小聪明的、自以为洒脱的写作陋习。虽然剧本最终不了了之(在国内写剧本这种结果太正常不过了),但这次写作经历无疑刺激了我。

从开始接触写作以来,我就常常被一些前辈们告诫,小说不是故事,不要写故事,语言、思想、诗意才是首要的,而故事是等而下之的东西。这种观念一直左右着我下笔写作,仿佛不这样就不高级。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写作本身并无高下之分,故事虽然通俗,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我热爱读故事,听故事,也渴望写出一些戏剧性强、完整度高、风格多变的故事。无论如何,只有诚实地去写我内心真正想写的东西才是关键,高低与否并不重要。就这样,我在不断寻找新故事的过程中重新找回了写作的乐趣。眼前的这部集子就是一本故事性较强的小说集合。

当然,最大的改变还是对待写作的态度。老实说,我讨厌玩票的心态。我不希望自己把写作看成是一项与旅游、看电影、打网游等可有可无的业余爱好。我期待成为职业选手,成为专业人士,成为故事高手。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让我写一辈子,写死拉倒。

是为序。

《尴尬时代》读后感(三):我们都是挣扎的虫子

男男女女,灯红酒绿,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好时代,还是刷新道德伦理,让人们眼界大开的时代?我想,有个人可能更想将这个时代看作是一个《尴尬时代》吧,当然了,看到这本书时,你和我必定是一样的心情,打算一睹为快了吧! 《尴尬时代》的作者是慢三,他是豆瓣颇有名气的专栏作家,长期为知名杂志供稿,可以说是经他手出来的文章,读者看过以后定然拍手称快。不是说他所设置的故事情节有多么的曲折离奇,匪夷所思,而是说他的故事里所勾勒的时代现实感强烈,最擅长以小人物的视角出发,经过一系列世态人情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自己。《尴尬时代》里收录了作者慢三最新的小说,总共十五篇,时代背景立足于现代,人物设置为在现代都市打拼,挣扎着生存的年轻男女。不知情的还可能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抨击现实,影射当代生活的带走批评性质的,揭露任性丑恶的作品。其实不然,慢三最拿手的并不是给你把故事描述出来,让你陷入故事情节,然后为故事里的人物撕心裂肺。而是从“致郁系”出发,让你看了之后有种“啊,生活好烂,我不想过日子了”的这种冲动。看过以后,心情指数只减不增。 《上班一条虫》是我看的这个系列里的第一篇,本来是对标题里的“虫”感兴趣,结果一个接着一个。一看就停不下来了。我们的主角是个已婚男人,白天工作,晚上陪老婆孩子,过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朝九晚五,工作稳定。在一家私房菜馆里过着低调的白领生活,手底下管着几个人,时不时能领到客人给的小费,可以说是生活得相当不错,要钱有那么一点,要人嘛还算是认识几个。有人秘密联系他,只要帮他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他就能获得高额奖励,当然,前提是瞒着家人。挣扎里挣扎去,他还是决定去做,想要家里人过更好的生活。 对方布置的任务对于别人来说很难,对于他而言,可谓是说是小菜一碟。只需要把偷拍的仪器偷偷放在大人物来吃饭的私人包间,把所有过程拍下来然后送出来就可以了。他陪着小心,带着忐忑与不安,走上了这条致富之路,没想到却是亡命之路。 我们都是一条条蠕动的虫子,挣扎着生活,过着朝生暮死的日子,宛如行尸走肉。一辈子蝇营狗苟,只求安稳度日,却在心里总是惦记着一夜暴富的可能。一时的贪念,一时的侥幸或许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尴尬时代》读后感(四):体面

尴尬的时代,应该是指在如今高房价低工资,在帝都起早贪黑工作忙碌,但活得并不体面的一群人。体面的生活是每个在帝都奋斗的人都在追求的一个状态。

这群人中,太多怀着别人看不上的梦想住地下室的人(其实现在的政策不知是否还可以住地下室),太多买不起房,房租占工资大半的人;太多只买得起燕郊房子的人,比如《上班一条虫》里的主人公;还有很多为了大城市拆迁,从市中心分房到了好几环的北京土著;虽然有着一身正统的“北京人”血液,却在北京城内给自己不喜欢的外地人开车的出租车司机们等等……

北京是一个超级大都市,每个人有他的生活轨迹,有时候努力能够改变,有时候这个轨迹就伴随了人的一生。人与人的轨迹相交的时候,就会有故事发生。人与人在每个故事中的立场就是他们的嘴脸,就是众生相,就是《鸵鸟人生》里的那些动物。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不理解就是《猴变》里的一家人……

我觉得作者的观察力很强,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这本书,有点激动的说慢三写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因为慢三的故事都太真实,感觉太深刻,每个人物的代表性和标签性都特别强。《上班一条虫》里的男主对自己家庭情况的阐述就是80后90后在北京打工的“近中年人”们的现状,买不起市区的房,在燕郊买房,每天3-4小时的路程受不了,只好一周回一次家,想着房贷,养家的钱,也不敢休假,总期待着可以发一笔大财,改变一下生活现状。这是每个北京奋斗的青年人都有的困惑和心态。他在公交车上的境遇,更是很多上班族每天早高峰的写照,不用扶也能站稳,不敢把手放下来,担心被人骂流氓打一巴掌,挤到最离谱的时候,跟陌生人可能会脸贴脸……

慢三的故事还特别奇特,有意思,你忍不住想看到结局。《上班一条虫》里主人公的奇遇,餐馆-高级素菜-大人物-被追杀;《鸵鸟人生》里主人公“鸵鸟本性”遇到了兔子、狼、骆驼;《猴变》里一个好好的孩子为啥会变成猴子呢?看这样的故事,其实更像寓言吧,逻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想要通过形象的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比如《猴变》其实说的是人们对于事业和家庭的抉择。还有两个外地人在北京的婚姻,各自回老家,各自跟对方的亲人并不友好的关系。

总之是一本很有意思,很深刻的短篇集,值得看,值得北京的奋斗的人看看,也许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还有我们苦苦追求的体面。

《尴尬时代》读后感(五):尴尬的时代,我们还需不需要讲故事?

尴尬的时代,我们还需不需要讲故事?

—— 读慢三短篇集《尴尬时代》

慢三出了一本短篇集,且在自序里响应自我,要成为故事高手,这种想法同时表明了一种态度,小说集《尴尬时代》真的像极了一盘故事大餐,当然也有新奇的佐料,荒诞的意味充斥其中,只是我以为,这是在迎合读故事的人。他在刻意隔离“文学的繁琐”,选择流程化的叙事,每一篇小说的结尾都来一个抖机灵,就像看着某个背对我们撒尿的人,我们早就知道完事了他会抖一抖,结果最后真的抖了,也就没有啥新意了,他摆出的姿势,让人看到了欧·亨利的影子。

小说里的精神境遇是尴尬的,这是慢三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料他的短篇形式也有些尴尬,为了寻找捷径,在对故事的重塑中走入迷失,他在玩“相声”,前面端着包袱后面抖开,陌生化的结局看似升华了整个布局,却显得过于生硬。

慢三在这几篇小说中,将现实的困境和对应的幻境相结合,虚实之间,让人物在困境中不得突围,精神游移,充满不确定性,这是精致特别的地方。相对于生硬的幻觉解构,他在呈现现实困境时的叙述心态更加微妙,切近真实的感受,更容易打动读者。小说的最后,慢三往往选择诡异的结局来冲击你,我认为他走了一条岔路,且是每次如此,公式化的浮躁步入写作的窠臼,显得不够开阔。

慢三选择向故事挺近,致力于把故事讲得更炫,更出彩,相信会有很多追随者。然而像我这样,希望在《尴尬时代》中发现特别之处的读者,似乎有些尴尬,于是有了这个追问——我们还需不需要讲故事。小说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传统故事叙述模式的天下了,特别是西方的小说技术,让文学充满多样性。你可以写故事,但故事不要太尴尬,这部小说集中与之前作者的长篇小说《影子里的恋人》一样显得故弄玄虚,流水账的故事要不得,而他一而再地热衷于此,让人不知所以然。

慢三将小说对准了小人物,反英雄的关注点值得推崇。生活落魄的丈夫,打工者,推销笑话的推销员,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人物和莫名其妙的行为,看起来是那么荒谬,最终每个人物对应了时代背景,无论他以怎样的虚构方式描述了社会现实,呈现的都是精神病态,人与人的疏离。慢三把动物当做人物去写,也是一种刻意的“虚构”,动物形象与人完成了精神统一,突出的仍然是人性。现实是残酷的,以虚幻的一面表现出来,赋予物事象征意义,正是你我面对的处境,一下子具有了警示意义。

本不想这么写小说读后感,仿佛是为了泄愤,作为读者,我与作者无冤无仇,也无愤可泄,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希望只是因为我个人阅读经验的局限性,而慢三作为一个写作者,不会停滞于某一高度,写作者都有更大的追求,所以,我期待他有更大的突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