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垂死的肉身读后感精选

垂死的肉身读后感精选

《垂死的肉身》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罗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垂死的肉身》精选点评:

●再减两星 纯粹浪费时间

●看三分之一弃了,心理描写很多,但难言精彩,其实就是想说“性欲”之余人的影响力,这里的性欲可能还包括占有欲或者其他一些心理活动,一旦释放将很难收回,平衡被打破,动物属性占据上风的时候,人性无力抵抗。

●中年男人的YY 全世界中年男人都喜欢这样吧

●在小说的一个场景中,罗斯引用了叶芝的诗:“把我的心烧尽,它被绑在一个/垂死的肉身上,为欲望所腐蚀/已不知它原来是什么了。”它很恰当地形容了男主角大卫·凯普什的心理状态。他年逾七旬,身体衰老,接连见证朋友的死和情人的病。人生的终点已能一眼望到。 《垂死的肉身》是凯普什系列的最后一部,前半段延续这个系列一贯的风格,充满大段性描写,但少有情色意味,反而于细节中体现微妙的“权力争夺”。后半段十分沉重——病床上回光返照的老友抓住身边的人,一一与他们亲吻;多年前的女学生即将进行乳房切割手术,请求凯普什为她拍下最后的照片。一切到头就是这样,活过,渴望过,拥吻过,最后什么也没剩下,什么也不是,什么意义也没有,就连这具肉身,也不再属于我们自己。

●衰老,死亡是我们每个人恐惧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掉书袋且自恋的独白 春梦对像是佩内洛普•克鲁兹

●主题涉及广泛,不只是人的肉体,衰老,疾病,情欲,还涉及家庭,传承,政治,个人…

●开头有趣结尾凄艳,但中间加了很多对于国家时事的看法,仿佛作者总是忍不住滑向那个话题,又很饶舌,那部分真的有点无趣

●这本真的是神奇呦。 短短7w字,混合了很多作者想讲的东西。有关于死亡的讨论,有关于情欲的画面,有关于宗教,有关于社会进步。真的是,信息量贼大,有些部分看到我脑壳都痛了。 不得不说,虽然一直以“我”的自传视角描述,确实有老男人既视感,但却完全不下流,时常让我想到《回答不了》里的一个采访,“老男人的口水?没事,你总有一天老了也会尝到的”。 记忆最深的两个情节:朋友的死和情人的病。面对死亡通知,朋友弥留之际回光返照般勃发的生机,想要拥抱亲吻所有自己爱的人的执念;情人患了乳腺癌之后,对自我身体的痛惜,对死亡靠近的恐惧,都叙述的很有张力,让我感觉到那“垂死的力量”。

●很难想象这么薄的书可以讨论这么多内容,生死、夫妻、父子、政治、老少恋。。。。。每一个都值得深思。作者是个对生活思考深刻的人,活的这么沉重会不会很辛苦。

《垂死的肉身》读后感(一):垂死的肉身

也许是中美人与人之间对感情的不同认识,也许是作者想表达的内心世界并非是文字表面的意思!对于性爱层面的无奈是任何感情都无法弥补的!到了这个年纪还想得到少女的青睐,那得依赖多么强大的外界因素呢?给人的感觉就是本书讨论的只是情爱,其实是错觉,应该有更深层的原因,就等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味了!

《垂死的肉身》读后感(二):最喜欢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最喜欢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第一句话很容易入戏。“我八年前就认识她了。”极其吸引人但同时让我对故事走向充满期待,但是有些失落,并没有如同麦克尤恩式的峰回路转瞬间让我惊叹。

最后一段仿佛是作者的两个自我在进行辩驳,又仿佛是作者在邀请读者参与写作决定。很像《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的写作手法。

《垂死的肉身》读后感(三):肉身浮沉

控制男性冲动并且告发它?她们没有接受过那种思想观念的教育。她们太爱开玩笑了,谁也无法向她们灌输任何敌意、憎恨和怨气。她们接受的教育是本能意识。她们对以新的监管形式、新的控制制度和新的一套正统信仰取代旧的抑制、禁止和道德教诲不感兴趣。她们知道去什么地方能得到快乐,而且她们知道怎么无所畏惧地放纵情欲。……堕落的不是性——而是其他。 ——《垂死的肉身》 这是一部诚实的对“肉身”的概念在社会文化的浪潮中的浮沉所作的剖白,它是情感细腻之作,亦是愤世嫉俗之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第二代女权运动,社会文化同时遭受“性解放”革命的巨大影响。这种看似打破“性阶级”的自由主义,却因缺乏根本的思想深度,致使今日我们也能感受到的道德和情感价值动摇。尽管旧的管制忽视了人文主义精神,然而,新的意义体系也没有得到建立,追求及时行乐的观念使得“肉身”这一概念变得越发浅薄。 耐人寻味的是,为思想和情感行使代言权的是这肉身,而同时,浅薄的观念影响又要求我们不要看重肉身,为了配合某种时代性,大家都要假装能从激进的自由中能获得满足,可是,“性”是解放了,然而它所代表的情感价值也被稀释了,“自由”如果代表的是对自我的肆意挥霍,那么它不过是为了掩盖让人羞愧的空虚。

《垂死的肉身》读后感(四):身体所包含的人生故事和头脑一样多

读注释就不难看出罗斯的作品有展示特定历史的成分在,将人抛掷在历史背景下赋予了作品更深的意指。(尤其是第八章)当然,这些描写是为了协助塑造人物,故事的主线、罗斯的落点始终在“垂死的肉身”。

这个垂死一方面是衰老造成的垂死,一方面是疾病造成的垂死。衰老以入侵年轻的姿态呈现,老少身体间的博弈突显了年轻与衰老的矛盾。而年轻美好的肉体却被缚上了疾病的套子,康秀拉得的不仅是癌症,而且是乳腺癌,“请注意,这是乳房。这不是一件小玩意儿。”这两种垂死都是在性的关系中被激化出来的,两者的“自我”在这种关系中得以确认。

之所以说只是性关系,是因为两人在情感上更像是一种自恋,对方只是他们达到自身的手段。值得玩味的是,结尾处这个六十二岁糟老头子的喃喃自语,“但我必须得去。得有人和她在一起。”“她会找到人的。”“想一想吧。再想一想。因为一旦你去了,你就完蛋了。”如此简洁而下意识的三句话,就将整部小说缠绕不清的情感交代出来了——他终于开始考虑她的境遇,她的需要,他担心她;可他的嫉妒心是如此强烈,或者说是年纪(身体)的自卑感作祟,让他始终无法在心理上与她达成平等;这种自卑感又化为一种自私与自恋,他仍想要保持她的身体留给自己的美好幻想,这对他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之间关系的本质。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去,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其实大卫与康秀拉的关系在大卫与卡罗琳身上似乎呈现得更诚实些,这两对关系形成某种对比,虽说卡罗琳这位优秀的女性“只和最优秀的人睡觉”,但大卫在卡罗琳面前显然更为自信,在男性眼里,吸引人的只有肉体罢了,头脑不那么重要,沧桑的经历只会增添男性在面对这个女人时的优越感。(可见罗斯不喜欢女性,甚至是厌恶女性的,他只关心“美好的身体”带来的感官刺激。)

有一段乔治对大卫的点评很有趣:“你违反了审美距离的规则。你把和这个女孩之间的审美体验情感化——你个性化了这种体验,你情感化了这种体验,因而你失去了对于你的欣赏来说至关重要的距离感。”从这妒意满满的语言,以及乔治对大卫的关心来看,很像同性恋者,尽管他说是最好的朋友,但请注意,是唯一最好的朋友。若把这段话看作是大卫心里所想借着乔治之口说出来,那便是他身体不由自主,无法抵抗,却又无比清楚自己没法获得。

当肉体变得迟钝、衰竭而自知不再有吸引力时候,人才能更清晰地意识到欲望的存在。老人的身体让爱克制,也使得这种爱更深沉更无解。在精神和肉体的距离感中垂死挣扎,审美法则已经被不可遏制的欲望吞噬,变得微乎极微。反过来理解这句话,只有你违反了审美的距离,把审美个性化、具象化,你才会真正得到审美的体验,就像前面说的,只有在深夜乱序弹奏贝多芬时,你才真正进入创作者的状态中。在这里引入旁人的评述,看起来他深悟其道,想要拯救困顿、帮助跨过心里的坎儿,实则却显得有些可笑了。

结尾章妙绝,被死亡和衰老威胁的两人观看着属于他们所在的世界的狂欢,但这个世界又与他们切实的情感体验拉开了距离。现实秩序被这种生命的无情和无序打破,变成了荒谬的歇斯底里大狂欢。更在乎的一定是更加得不到的东西,年轻时候更在乎过去,认为过去的东西因为再也回不去而重要。衰老和死亡让人开始更在乎未来,因为自知余日无多,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又多活了一天)与绝望(余日又少了一天)的矛盾并存。

老人肉体的钝感,欲望的衰竭,希望的虚幻,上升到年轻肉体上没有盼头地,残缺着一天一天过下去,在绝望的深渊面前惶惑。其中的性描写,更多的是体验和观看,而非绝对的沉浸,这是对性的反叛和质疑,更多是审美性,审美肉体,赋予衰老、疾病和死亡以审美价值。如小说开头那句“身体所包含的人生故事和头脑一样多。”这便是垂死的肉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