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精选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精选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是一本由【英】罗伯特·伯顿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一):为何我无法集中精力

豆瓣推荐的第二本书,为何一直不能集中精力?奇书之奇,在于引人入胜,也许是翻译的水平吧,就如读威茨格的书,译得好的让人手不释卷,译不好的精力实难集中。这本就是如此,要不说编辑啊、出版社啊不亚于老师和医生警察,都是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的,可惜我们都只一味追求经济指标。对于读者来讲,出版社真的太重要!而且千万别盲目信好评!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二):16世纪西方的人间万象

我是因为在《从黎明到衰落》里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有了兴趣便来看看,看完《忧郁的解剖》,感谢伯顿让我认识了很多西方古罗马时期的作家,如塞内加、贺拉斯等等,和古罗马神话、还有很多几百年前的医学流行看法,以及16世纪的西方世界是什么样的,可以说,几乎描述完了笼罩在摩耶之幕下这个不真实世界的全部,不过读完这本书,还是觉得有些不和谐的地方。

首先翻译的水准有点一般,不过挺佩服译者能坚持把这本几乎埋没在历史长河的书翻译完成了。王国维提倡文学作品应该要有“境界”,是说文学应该在更高的维度上照亮、撕破摩耶之幕,而不应降维成摩耶之幕里的呻吟、呐喊、彷徨、朝阳沟、艳阳天、金光大道。而这本书恰恰就是摩耶之幕里的呐喊呻吟,里面记载描述的全都是痛苦的人间万象,读罢此书,会觉得这个不完美世界并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必要,反倒会更加深忧郁症,王国维先生说过,好的文学作品除了撕开摩耶之幕的伪装外,还要让人能用温柔敦厚的眼回看这个不够完美的世界,要在这个人间世界里看到神迹,看到能让人活下去的意义,现在很多书都是这样,揭露这个世界的痛苦,然后便没了,还应有“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只有这样的美能让人对世界产生留恋。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三):它是忧郁的“预防剂”

伯顿写书总是连篇累牍,笔下的每句话都词富义繁。他这书虽说是世上引语用得最多的,但读来却又如小说一般轻快。他往书里面塞的文字,也是至理名言与胡言乱语相杂糅。

在书中,他总不忘抱歉自己罗里吧嗦,可刚道完歉转身又开始喋喋不休起来。他生怕会把爱之忧郁讲过头,但之后他还真讲过了头。他没有结婚,然婚姻之于他也不是什么秘密。他嘲笑世人,但同时也悲叹世人的不幸和愚蠢。他既信科学,也崇迷信。他有时粗言糙语就像个写淫书的,有时又扭扭捏捏,活脱脱一个假正经。他把插科打诨与神学宗教相提并论了起来。他虽不故作幽默,但却远要比专业的小丑还好笑。他最郑重的时候显得最轻浮,而他随口说说的时候又最为意味深长。他是浩瀚无垠、包罗万象的。他把自己连同整个古代的学问都倾注进了他的书里,然后又巧妙地将这团大杂烩变成了一部条理分明的专著。

这本大部头的书,读起来可能会把读者累到,但写起来他却是不厌其烦。伯顿坦言他写《忧郁的解剖》是为了排遣自身的忧郁。我们虽无法确知这法子是否灵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几百年来他的作品已然成了忧郁的“预防剂”。他那虽怒气冲冲却又悲悯仁慈的灵魂依旧在其大作的后续版本中行进着,为无缘受惠于其生前风采的后代开辟了一条条快乐的新路径。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四):杂货铺一般的书

首次看到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的时候,感觉逼格甚高,于是毫不犹豫下单买到手,并且迫不及待的看上了。然而,读了之后才感到后悔。分享阅读体会如下:

个人认为,此神书的意义并不是对于抑郁这种疾病的成因或者治疗有多么深刻的见解,其实恰恰是一面镜子,一面可以反映读者学识深浅的镜子。书中大量引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名人轶事,如果对这些典故有了解的读者读起来一定产生不可思议的共鸣,但是如果对这些典故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就会和我一样,不停地看注释看到心烦,没准看着看着反而抑郁了。所以此书的评分应该也比较两极化,得分奇高或者奇差。给高分的读者认为作者知识渊博,而给低分的读者认为作者有炫耀之嫌。

通观此书,整体的逻辑构架还是十分清晰的,抑郁的成因有哪些,治疗抑郁的方法有哪些,虽然举了大量的例证,但是整体在论述方面却显得十分乏力,例证虽多,却又浅尝辄止。一段话能举10个例子,每个例子却有只有一句话。所以了解背景的读者读起来兴致十足,不了解背景的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我读此书的感觉如同进入一家杂货铺,陈列着各种华丽的商品。但是当你拿起商品希望深入了解时,却发现只有几句看不懂的产品说明。

所以,开始的时候我是抱着很大希望的,后来就大概扫一扫内容,因为就算仔细看也不会有太多收获,看到2/3部分的时候干脆弃了,因为这本书本身就不适合我,再读也是浪费时间。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五):忧郁的解剖 全文摘录

啊,但是哪!我还是比别人惨一我们这种人到底该怎么办?除了个人的痛苦外,我们还活在对共同敌人的永远的担惊受怕中。贝娄娜①的鞭声和悲壮的呐喊伴着新婚的喜歌,欢快的乐曲里,还有那可怖的炮声、鼓声和军号声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没有庆婚的火把,我们有的只是焚烧城镇的战火,胜利带着哀悼欣喜也伴着泪水。这事现在如此,过去如此,将来也会如此。有人若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觉得无法接受,那他就不堪活在这世上,也不会明白世人共有的境况,亦即人只要活着,就会落入一种循环——里面快乐连着悲伤,一个接着一个。既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无法躲掉,那你为何还要如此烦恼?

西塞罗引用过一位古诗人的看法—注定的事不会让人忧心。如果不能得免,那就这样安慰自己,“不管愿不愿意,也都得经受”,所以还是对所谓身不由己看开一点,说服自己去接受吧。长久者不难熬,难熬者不长久。这必将过去,不管其他,时间总能将其消磨殆尽,习惯了,痛苦就会减轻。忘却是对治一切损失、侮辱、悲痛等各种伤害的万灵药,“一旦成为过往,不幸的好处就会立现,它能使我们的余生更甜美”。

总有天我们会从过去的痛苦记忆里获得快乐,因为“失掉或缺了某物往往会使它较之以往更讨人喜欢、惹人怜爱”。我们切勿要以为我们中最幸运者能逃得掉,他们也总会有一些不幸的:的确没有纯粹的快乐,一切欢欣中皆藏匿着些许的悲伤到安宁快乐的日子,得不到片刻的平静,人世间有的只是鸟云,暴风、流言,而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然而你却始终觉得你活得最痛苦,他人都过得无比,他人的痛苦同你的比起来不过是跳蚤的一叮,不痛不痒,只有你才是不幸的,没人比你更为不幸。但如若按苏格拉底所说那样,世间所有人聚在一起,带来各自对身体、头脑、钱财、肱疮、溃疡、疯癫、启疾所生的不满,以及乞时、贫穷、奴役、监禁之类普遍的不幸,把它们放在一堆,均而分之,你是愿意共同分担并取走份还是愿意继续像现在这样一切如常?毫无疑问你会选择后者。通常说来,“世人只知自己的不幸,不识他人的痛苦。人类天生就只会一心想着自已,顾念自已的不率,很少会觉称成想到他人的更谈不上会去与之相比较了。人们总是一味地清点苦难,而不计人自己所拥有的大好福泽、运气和恩赐,始终纠于困苦之中,而不,后念及所享有过的成功。他们看不到所有,只看得到所缺,着眼的是过住,从不放眼未来的无限可能。“

你对你的命如此不满、如此厌恶,甚至觉得它卑微惨至极,殊不知若能享有哪怕一丁点你那种命,便会让许多人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天堂,好似小君王!”你可知之所有正是万千人之所缺啊!有多少人是穷苦的奴隶、俘,有多少人在煤抗、锡中日夜劳作,靠卖苦力来维持固苦的生活,又有少人身心意,活在极度的神伤和痛之中,而这一都是幸免的啊!知足和识福才能常乐,不失去便不会懂得珍情。

在你失去现在为你所厌恶,憎恨,厌倦,厌烦的一切之后,当这些都成了住,你方会说我曾经多么幸福啊。等到失去一阵之后,你反倒会心希望再获逝去的一切,重给以往的生活一那种生活美满无比起来真是幸福。所以你还是歇嘴吧,心安意满吧巴,用其他人的不幸来宽慰自己吧

据载,野兔们天生胆小,自觉活着痛苦不堪决定集体投湖自杀。但当野兔们来到湖边后,却见青蛙比自己更胆小,于是重获了勇气,复得了安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应心生满足之感,因为有人活得不如你好。你应欣慰于你所拥有的,以及上帝为你所做的,须知上帝本可将你变成怪物、野兽、卑贱的物种,但他却让你成为人类、基督徒,成为现在的你。好好想想吧现在你是如此美满。你还是继续快乐地朝天堂走去吧。

就算前行的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坎坷崎岖,路的尽头却总会有惬意的娱乐、悦目的景物、甜蜜的芬芳、可口的美味,以及音乐、食物、绿草、鲜花之类的,来愉悦你的感官。

退一步说,就算被世界抛弃了,变得落泊,遭到冷落,你也要心存安慰。正如夏甲曾在荒野中所听到的“上帝看到你了,留意到你了”天上还有上帝能护你前行,救你于危难。诚如塞内加所称的,上帝乐于看你,“神乐于见到勇者与逆境相顽抗”,这就跟我们看人与人斗或人与兽斗一样。但这些都是次要的。“看哪,”他说,“这才值得神看上一眼 ,好人随遇而安。 国王、君主也好,明智的,谨慎的、虔诚的、善良的,甚或神圣的也罢,统统不能得免。就任他们蔑视、中伤,或者贬损、侮辱、欺压、讥笑、诽谤、辱骂冤枉、诅咒、谩骂、造谣、编谎吧,等他们闹完后,你只需用良心来宽慰自己,在你的心里高兴吧,“问心无愧是一生享不完的盛宴”,清白终将自证无罪。有位诗人这样称颂赫拉克勒斯—他享受着众神的愤怒。因此你也要开心,尽管全世界都与你为敌,也不要放在心上,只消跟他这样说:我的墓志铭清楚地写着呢,“我不为所动,我那护具、我那铠甲、我那盾牌,我要用它们来抵御一切侮辱、冒犯、谎言、诽谤。我要靠在谦逊之柱上,承受并击碎所有的恶意和怒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