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华玄机读后感1000字

中华玄机读后感1000字

《中华玄机》是一本由王蒙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2017-10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华玄机》读后感(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就像是我之前犯得很多次错误一样,第一眼我又被该书的书名所迷惑。《中华玄机》?讲的应该是什么内容呢?是奇门遁甲还是周易八卦?

我全然忽略掉了后面的副标题《我要与你讲传统》。

玄机固然精妙,但是重要的还是在于传统二字。

这其实是一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却又不似以往的同类书籍那样是按照分门别类来讲述的内容。

“个性、魂魄、世道、人心、天下”,这五个名词被作者用以概括冠名书中的章节。听上去倒是很有一种恢弘磅礴的味道。中华历史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沉淀下来的,仿佛几千年的灵魂与精气都已融入其中,的的确确有一种让心心潮澎湃的感觉。

人总是在不断的改变中前行,在过去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几个时间阶段是令人无奈的。人们不顾一切的反对着过去,急切的想要通过未来来证明自己,似乎一切旧的事物都是要被摒弃的。而今,曾经的传统文化又被人们渐渐念叨起来,许多人开始尝试着体味品读其中的各种滋味。

重视传统文化虽是一件好事,却不能够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接受。王蒙先生在书中的传统文化问答这一小节中也曾经对一些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但并不代表只有中华传统文化是优秀的。他也有明显的不足与短板。我们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拥有对自己文化的吸收笑话更新能力,从善如流的能力、适应全球化大势的能力、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能力、时时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能力自信。

看到这时,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这几天看到的新闻,说的是辽宁抚顺的“女德班”被要求立刻停办的消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美德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若是打着传统的旗号做出与当下社会风尚相违背的事情,那简直就是无比的荒唐。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自觉高人一等,亦不能妄自菲薄,处处矮人一头。在此书中,王蒙先生的论述是相对较为客观的。他在书中畅谈的是主导中国人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传统文化,对于其进行细致详实的点评分析,将传统文化的奥妙与玄机与读者一同赏读,是非曲直由读者自己去辨识评判,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一味去强调要人们遵循什么、恢复什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解读与应用。

《中华玄机》读后感(二):继承传统文化,重在“辨别”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直立行走的人类解放出了双手,最终凭借双手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还发展出了用来记录的文字。在文字诞生之后,人类智慧的火花得以保存,后人可以从前人留下的文字记录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当人类的创造、经验和成果在逐渐积累、并被不断改进、发扬后,这类得以传承并对庞大的社会群体形成影响的精神财富,被称为文化。

文化与自然原生态是截然相反的。自然的本质是混沌而无序的。譬如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就描绘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那是一种无序的运动。而文化的本质则是秩序,无论是建立社会,还是统一思想,靠的都是完善的秩序。在守序的大前提下,人类带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存在,都是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诞生于中国历史中的中华文化则源远流长。但我们要认识到,优秀的文化并非只有中华文化。我们的文化曾经一度领先于整个世界,也曾因为闭关锁国而一度落后于世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在其他的文化中吸收营养,接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事实,才能摆脱落后的现状。但无数先驱者都失败了。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没能将西方的成功经验和我们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譬如康梁的戊戌变法,失败在于没能彻底发动群众,反而过于依赖日薄西山的士大夫。而博古、李德等人的失败,则在于盲目接受苏俄的成功经验,而不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之后的“农村包围城市”,则是苏俄革命和中国国情的合理结合,所以最终取得了成功。一方面综合考虑自身,另一方面考虑和世界接轨,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在了解传统文化之前,我们应该先观察我们身处的时代。在经历过市场经济时代后,我们正式迈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曝光率和点击率在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占据着支配作用。于是肯塌下心来精工细作的人越来越少,快餐文化逐渐盛行,社会的风气越来越浮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批的文艺垃圾层出不穷,雷人的影视作品不断地在刷新着我们认知的下线。于是许多人认为,这是个无法产出经典的时代。实际上这个说法流于偏激了。我们了解很多流传多年的经典之作,但在那些经典之作诞生的年代,同样也有许多质量欠佳的作品问世。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复筛选,一部分经典作品最终流传了下来。而大部分作品,则早已沉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就算在当下,也总会有一些品质优良的作品不断诞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实际的行为来支持那些优秀的作品。众人皆云淘尽黄沙始得金,这个过程需要无数双手的劳作。

所以说,重在“辨别”。

继承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如今无数国学班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帜,在我们的国家招摇撞骗。它们打着高尚的旗帜,却将《弟子规》《列女传》中那些封建糟粕奉为圭臬,不顾一切的开着历史的倒车。无数缺乏分辨能力的人民被这种思潮影响,最终沦为封建糟粕的鼓吹者和盲从者。其实分辨这些垃圾并不难:只要是鼓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类内容的书籍,都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体会古代文化,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所谓忠在《出师表》,孝在《陈情表》,知大义,则需读《孟子》。至于《论语》,则应该在三观稳固后阅读,顺便挖掘一下历代帝王大力尊孔的深层原因。这个原因在书中有所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一部分讲授内容之外,这本书还摘录了王蒙答问的一些内容。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问题。王蒙老师回答的方式很巧妙,通常都是先肯定一些积极的东西,然后避开提问者的锋芒。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他的心里其实早就有了完整的答案。如果我们仔细读这本书的化,也不难揣测出他的看法。

对王蒙老师的看法最凝练的概括,仍然是重在“辨别”,仅此而已。

《中华玄机》读后感(三):中华文化之《中华玄机:我要与你讲传统》

Blue编辑

提起中华文化,每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培养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其中在文学方面更是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遗产。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被引入内地,现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学校虽然学习了一些中国的古代文化,如诗词歌赋等内容,但是都是浅尝辄止的。在上大学的时候,一般人选择专业都是偏向收入高的,如经济金融类,或者理工科类,即使是文化方面的专业也是优先选择新闻媒体方向,纯文学方向尤其是骗中国传统文化方向的专业,可以说真正有兴趣最终选择的还是少数。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到现在就已经过时了,就要被淘汰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作家,曾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王蒙编著的《中华玄机:我要与你讲传统》一书则向我们展现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观点和态度。这些观点和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中华儿女深思的。

可能有的读者在看到书名的时候会产生一点不适应,因为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点说教的味道在里面。不过在开始阅读正文之前,我强烈建议读者认真研读一下作者写在正文之前的《我要与你讲传统》这篇已经达到中篇小说篇幅的前言。在前言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其实我们现在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例如在国外规矩就是必须执行的,但是在国内规矩是可执行与不执行之间徘徊的。这些在外国人看来不可思议以及本国群众异常愤怒的行为其实想要得到解决,仅仅依靠法律法规是不够的,作者在此提出了道德、教化、礼貌、文明等解决措施。

相信看完前言部分的读者就会理解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开始本书的阅读之旅无疑就轻松多了。本书一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个性、魂魄、世道、人心和天下。

这五个部分各有侧重点,不同的读者可以有针对的阅读不同的部分。不过在此之前建议每一位读者都先仔细看一看第一部分,在“个性”里面收录的文章中作者主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媒介则是通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情节来展现的。在作者就一个简单的贾母对王熙凤的称呼上就能够引申出古代文化中人际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宝玉和林黛玉的一句对话就能够分析出其悲剧的必然性,这样的分析研究方法中所透露出来的严谨的逻辑性是令人信服的。

如果说在第一部分能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性,那么在后续的内容里不同的读者能够或多或少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如对国家政府治理非常感兴趣的读者,在书中的“魂魄”部分能够看到孔子、老庄和孟子的治国理念;对于当下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苦苦寻求解决之道的读者而言,在第三部分的“世道”里面能够找到传统文化所能给与的力量;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作者在书中对于文学名著,如《红楼梦》的分析方法也是值得观摩的。

总的来说,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所具有的潜在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希望每一位阅读本书的读者都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感悟和启发。

《中华玄机》读后感(四):做中国人,承中华文化

《中华玄机》是一位智者大半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沉淀,作为涉世不多的晚辈,王老师的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身为中国人所肩负的荣辱感和“中国人”这三个字的分量,更是对王老师的丰富阅历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之深入甚为钦佩和仰慕。每篇读罢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信息量庞大,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段都蕴含着诸多内容,读上十遍慢慢思考琢磨方能消化透彻。

如果将传统文化简单理解成背背《弟子规》,分析下孔孟学说,那就曲解了中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了。当捧起《中华玄机》,当被王老师一句句中华古语所吸引,当读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异同和微妙,尤其是王老师分享他多年研读中华文化的心得与思考……此时,仿佛是站在了一面藏满中华宝藏的金色大门前,那么的壮观、肃穆、宏伟,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全书分六大部分,开篇从多个角度概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接着从个性、魂魄、世道、人心、天下五大块来分享一个文化的血肉骨魂历史。每一板块的结尾是各国人士与王老师的问答记录,现实感很强。《中华玄机》所包含的智慧和细碎的文化精华于书中处处可查,一一细数不尽,请允许我仅分享备受震撼的几处收获。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一直以来,我国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并成为世界四大古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百年来字号、礼仪之邦等诸多描述被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地方,然而中华文化却被许多人同现代前沿对立而论。我自知学识尚浅,未读《中华玄机》之前,不曾思考过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问题,读罢方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几个字不是随便说的。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种文化日新月异,有多少文化生灭无常,能够经千年流传被守候的一定有其价值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用王老师的话形容中国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从来不是一个单面的东西,不是一个单维的东西,它是一个多维的东西,它吸收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东西。”中华文化并非一成不变,是随着时间来填入越来越多被认可或者说符合最基本原则的内容的,文学上、礼仪上、活动上、风俗上等等。中华文化是以孔孟为主,同时也容纳了诸子百家的精华而成,书中就例举了《苏幕遮》这个词牌名与阿克苏地区乞寒节的关系。

同时,民间有“中国话百样说”的说法,正着说也对,反着说也有道理,这就奠定了中国文化的灵活性,灵活中变通,但万变又不离其宗。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传统,依然留存着,只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有了新的形式,丰富了原先的意义,但最根本的思想是不会改变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的信仰——中华文化

这一点也是对我个人很有冲击的一个观点,平时也有听闻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说法,但其实我们信仰的是中国的文化,我们头脑中都有孔孟的思想,老祖宗的概念,这些都是无可否认也不可能改变的。不是说明天去国外留学回来就成了纯粹的西方人。不管怎样发展,不管嘴上如何抱怨春运,过年过节的时候,心底都有着对家对团圆的渴望。结婚时可以西方化穿上白色婚纱,但也还是不会望了贴满红红的喜字、点缀红色的喜庆和爆竹。所以说,我们真的是有自己的信仰,并且一代代的传承着。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的文化外国人不容易学会的,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中庸思想,中国的礼仪讲究,中国的汉字文化,哪一样请出位该领域的大师人物,都能够讲上几日几夜,还可能讲不完全。

王老师在《中华玄机》中用“老”字举例,他先提到老这个字在古文里因其词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发音,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中,第一个“老”字就应该是四声,是当敬爱的意思来理解,第二个“老”就更有深意。英语里说一位old man只能体会到岁数年龄的增长,而中国的“老”字,比如老人家、老学者、老中医等,还有一种尊敬,一种阅历丰富的意思。

图片来自网络

日常中关于中国汉语与西方文化不同而闹的笑话当然就更多的,当然国外文化也有其特点与优势价值,也有我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只是以后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有信仰呀,我们信仰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魅力——平衡、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就中华文化而言,恐怕是一辈子在学但一辈子都学不完的一种文化,它丰富、多样,它时而严肃、时而宽厚,它讲公平、也讲大局。

《中华玄机》中的另一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作者,在问答部分,每一次对方的提问都藏着锋芒的,即使对方只是纯粹的探讨,但若用词不慎,其影响可能也难以控制。在回答中,能够看到王老师的客观、平和,承认中国人中确实存在需要提高的群体,但也绝不放弃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人整体的发展未来。

他的阅历如此丰富,涉及红学、孔孟庄等先贤精髓,60多国家的出访经历,增加了整本书的厚重感。很多新鲜感蛮强的见解也是很吸引人的,比如天道与人道,天道是“损有余而奉不足”,最终达到循环平衡,而人道恰恰相反“损不足而奉有余”,所以在喊“替天行道”时更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了。还有老子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不争,是因为充满信心,但是我不争的态度,你又能跟我争得起来么?让人争妙啊!

《中华玄机》当真是玄而又玄,机妙百出,很多令人拍案叫绝之处,鄙人学识不足就不在这儿赘述了,待喜欢的朋友亲自去畅游一番,才叫过瘾。

现在全世界都开始学中国汉字,掀起了中国热。老祖宗的东西经历史变迁,依旧绽放着光彩。

做中国人,承中华文化,真的很自豪!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