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七夜物语经典读后感有感

七夜物语经典读后感有感

《七夜物语》是一本由[日] 川上弘美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夜物语》读后感(一):给我来一罐那可爱的蜂蜜色现实!

除去新鲜的立意与有趣写作方式,这本书带给我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十分震撼。原来非黑即白的社会并不一定好,原来光影融合的蜂蜜色才是美好世界真实的颜色。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绝望的事情也不是就没有变明亮的那一天。我们可以试着去接受事实本来的样子,有的时候也许会遭遇失望,但失望并不耽误我们的欣喜。勇敢的去感受,拼命地去热爱,仔细的去发现,生活中的万物可爱。就像书中哪怕一个小铅笔头,它都那么欢欣鼓舞的热爱生活呢!

《七夜物语》读后感(二):这是第七夜才开始的记录

第一夜,教会孩子们很多事情,战胜了比埃尔 第二夜:在梦里的房子战胜困意,逃脱安逸 第三、四夜:将生活的困扰折射于夜的世界,看见了自己潜意识里的愤怒与困扰,心灵深处的幽暗难言的心情。 第五夜:接受挑战,勇敢的在夜的世界里拯救了他们的学校和学校里的孩子们。 第六夜:小夜和仄田彼此走进对方的梦里,前几夜的人、事物在这里交汇,细节见证了前几夜带给他们的改变。 第七夜:1接受不同人的不同的样子。2没有谁是完美的,我们有时候喜欢某些人,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能够填满我们心中对自己的不满和自认为的缺憾,大概是自卑的情绪在作祟。3作为人类,对其他事物应该一份关怀。4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对与错、黑与白,更多的是灰色地带。5摘抄:想拯救对自己而言最为重要的,或者保护那些不能失去的,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可是,拼命保护那些微不足道的、无足轻重的,却只有傻孩子才能做到。而且,正因为你们试图拯救最渺小的,所以属于你们的夜晚的世界最后充满了光芒。

书的最后一句,“小夜每次从梦里醒来,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幸福和淡淡的忧伤”。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的心情,似乎是恍然若失,就像是成长、或是光阴带给我们的失落。

《七夜物语》读后感(三):一想到未来,就会醒来啊!

长大以后,你才知道童话不是给儿童读的,从格林到安徒生,内蕴一个比一个残酷;长大以后,读了米切尔·恩德,发现现代童话对时间、空间、个体成长……有了更深邃的洞见,而且,童话可以成为极具叙事力的文体,故事在自成一统的世界观里可以无限绵延,往往是孩童的主人公也可以无限的成长。

日式物语则有鬼魅气质。芥川奖得主川上弘美将物语体和童话体结合起来,显然,先天的就要比温柔系的安房直子更多一点阴暗系的磨砺。虽然川上弘美素来都擅长治愈系的故事,但这次的治愈需要挖掘想象力的底限。

阴暗,毋庸置疑。两位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有各自的困扰,如果是当代西方儿童心理学家,想必会将其归入破碎家庭儿童的心理障碍症。他们在翻看图书馆的一本奇书:《七夜物语》后进入神奇的世界:黄昏的世界里有老鼠掌管的厨房,夜晚的世界里有让人沉睡的小屋,会诞生“东西”的怪婆婆,能带你飞去海底的蝠鲼,还能让他们见到从未见过的父母……

七夜只在七个瞬间。时间停止,世界朝另一个维度飞驰。这样的设定本身并不稀奇,治愈系童话的魅力也不在于此。小夜在异世界里明白了好多道理:妈妈也是有妈妈的,妈妈在生下自己以前是把自己当陌生小孩看的……以及我最喜欢的那句感触:“一想到未来,就会醒来啊!”

一想到未来,就会醒来。从孩子嘴里冒出来的这句顿悟,实在要让成年读者触目惊心。即便是儿童,也有回忆,甚而是人类整体的回忆。故事里的小女孩从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逐渐成为目睹整个人类和星云历史的小女孩,见证了形象化的人与物的关系……读者就能感知到:这是一种哲学性的成长。孩子,不过是寓言化的、见到真相的人。

七个在瞬间绵延的夜晚,带给两个孩子七次考验,从小小的家务事,发展到重大的救世任务。如同米切尔·恩德笔下的毛毛,这些孩子面对的不是怪兽、巫婆,而是自我意识的上升。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的童话最适合讲给孩子听,不存在审美、道德等方面的误导,只有想象、启发——尤其是怪婆婆讲述生物对物品的偏见的那一段,颇得我心,哪怕我没有孩子,也会愿意读给恋物时代的任何成年人听。

恩德写过史诗级的童话《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但川上弘美的物语体童话只限七则,倒也很有日式的简约特色。当我们看到结尾就会发现,未来并没那么可怕,孩子会长大,父母也会长大,在七夜中预演过的未来、重申过的记忆和愿望……都会在和谐的时间中演变成真。

《七夜物语》读后感(四):影子的秘密

初读《七夜物语》,不知觉想起了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那段,在亦真亦幻之中,孩子遁入梦境,另一个时空鲜活无比,醒来则回到现实。纵然梦里的冒险忘了大半,只有那份成长与领悟的感觉沉淀了下来。

在日语文学中,“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更接近于口口相传的民间传奇。在川上弘美的《七夜物语》中,同样继承了物语体例的自由结构与清丽文笔,讲述了两位小学生小夜与仄田七个夜晚的冒险故事。在日本的古代神话语境中,相传有七位神圣决定人间福德,即七福神,体现了佛教之七难即灭、七福即生的观念。第一夜,在大老鼠格力克莱尔的一系列家务考试中,两个孩子学会自立;第二夜,他们无限接近天堂,又无限接近恐惧;第三夜与第四夜分别属于小夜与仄田,在一个人的冒险中,小夜穿越到过去,仄田则遇见另一个自己;第五夜,白天与深夜的世界成为了一体两面,“真正的东西,并不是唯一的”;第六夜,真实的世界亦不再可靠,甚至正在消失;第七夜,夜的世界四分五裂……两位孩子在七夜中经历的磨砺,则在童话中杂糅了历难、开悟的佛学意味。

有人把《七夜物语》解读成一场华丽的冒险,而对照我的实际阅读感受,则更倾向于把它的关键词定义为“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黑夜是白天的影子,梦境是真实的影子,回忆是现在的影子,完美是残败的影子,米埃尔是格力克莱尔的影子,仄田既是父亲的影子,又是小夜的影子……在日常与虚构之间,正隔了一个想象的幻影。影子是光明下的黑夜,经过影子的镜像,我们反而看到了更真实的世界。在夜的世界里,时间不是单向的,可以在一天之内看尽花开花落、循环往复,在回忆与未来之间上天入地,世界的层次也因为时间的缘故变得丰富。当小夜在影子世界中与年轻时的父母相遇,她看到了野玫瑰的绽放于凋零,也看到了婚姻已然破裂的父母曾经爱情的美好,蜂蜜色的空气属于回忆的影子,却在现实中破碎不堪。而在影子与本体之间,很多时候则尔我不分,夜晚的影子世界与白天的现实世界相互注释与影响:“夜晚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会改变你们的世界。之后,变化又会导致夜晚世界的改变。”两个世界都在不断的变化运动中,一边神秘一边袪魅。小夜与仄田的探险,正是通过影子认识复杂世界的过程。川上弘美借故事人物之口,道出了“杂糅在一起才是精彩”的结论,不同的人见到同一个世界,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影子,创造出不一样的世界。每个人的冒险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影子世界里的小夜与仄田,也常常孤独前行。

正如小夜所感悟的那样:故事里的冒险总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而生活中却未必有那么多欢乐故事。冒险是为了离开,创造影子是为了认识本体,走过黑夜,才能看见光明。

《七夜物语》读后感(五):心事浩渺连广宇, 此身虽异性常存

编辑说,听说您是位妈妈,《七夜物语》应该是本妈妈会喜欢的书。

这个误会不新鲜,我虽然有宝宝,可却是她爸。

看完后发现这绝对是本野心之书,作者已经是获得过一圈文学奖项的资深大咖,当然不满足于用砖头一样的篇幅讲述冒险童话。她预设的应该是一本亲子共读的物语,孩子会看到成长的烦恼和出口,而大人会在记忆的回溯中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美好。然而我终究不是孩子(最近要去趟泰国,回来也说不定……),过分细腻的铺陈在我这里有些走偏,始终没找到圆满的入口。

所以这也是本考验之书。不少人和我一样,觉得虽然躯壳在应付社会和时间的剥削中不可逆地衰老,但童心却能毫无原则地永存,可《七夜物语》像一个突然出现的黑洞,我在一次次下着结构不新鲜、幻境不新鲜、人物不新鲜、结局不新鲜的判断时,错过了太多的东西。我不得在小夜的注视下承认,自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爱的能力,那种能力不能随意保鲜和回放,也不能用转移到孩子身上做借口,它就是被我自己用生活的细节扼杀掉了。孩子眼中不堪入目的东西被我得意地贴上了成熟的标签。“好像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变成大人。”(MD这是什么感觉,又不是在看太宰治……)

这当然是本妈妈之书,它太适合用来与妈妈达成幸福的和解,或者分享成长的秘密。可它骨子里却是写给因为种种借口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的爸爸们。书中父亲似乎只在头尾出现过那么几次,其实却比始终陪伴身侧的母亲施加着更加巨大的影响。

这个残酷的开头是平行世界或者幻界或者奇想世界或者梦境或者书中世界出现的渊源。为什么人们要成长,要相爱,要结婚,要生育,要选择,要离散,这些东西对同样是人类的孩子们有着原始的吸引力,所以它们变成了一场亦真亦幻的冒险,而这场冒险的策划者(无心的)、舵手(缺位的)和终结者(自然而然的)其实都是爸爸。

作者是宽厚的阿姨,小夜是坚强的孩子,所以她们共同迎来了一个反弗里达式的超现实结局。用心读完这本书的父亲们也许该停下来,深深望上曾经的爱人们一眼吧,大人世界的那些暴虐和任性与小夜们的成长大冒险比起来,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虽然名义上是本写给孩子看的书,但作为大人既然读过了,至少试着占据书中不那么糟糕的章节吧。

心事浩渺连广宇, 此身虽异性常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