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读后感100字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读后感100字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是一本由爱玛胡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读后感(一):看到的都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适合随时随地看的一本书,每篇故事都很简短,其中有个说被病人“反咬”一口的医生,因为多缝几针费用就高,所以病人要求医生拆线,但是在已经缝合差不多的情况下,病人不依不饶吵着不拆就自己拆,医生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也只好无奈拆了一些,却被病人曝光,医生没有澄清事实,当时也被很多人误会,到最后作者才了解到事情真相。还有很多是家庭矛盾,父母,爱人孩子,甚至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人生百态,还是比较推荐看一下的。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读后感(二):冷暖人间的悲喜交集

冷暖人间的悲喜交集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的白袍日记

恍惚之间,已经是规培第二年了。从战战兢兢拿到执业资格,到第一次给病人开方子说医嘱,辗转实习规培和进修,在医院,每天面对了几十上百号人,浓缩了世间最多的事情,努力睁开睡眼出门,又疲惫归家,身披白袍的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爱玛胡主任就如同是我们每一个小兵的大主任,都带着数不清的经验和经历,只不过这位仁心又热心的主任,就像是每一个地道的湖北妹子,能侃,能说,能干,不过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这些藏在心里的悲喜交集,写成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故事,讲述这冷暖人间,这一方小小的医院里,发生的人的故事。

在关于生死的话题上,心内科的紧急程度总是带上了红色标签的。胡主任的笔下,有许许多多的心:有些是亲人在前、妙手无法回春的伤心,有些是生死一线间的揪心,有些是苦口相劝但是无可奈何的费心,有些是遇到紧急情况一时都无法判断的动魄惊心,有些是看到人穷命苦的同情心,有些是……它们藏在一个个故事当中,承载了她的情感,也正是因为这一颗颗“真心”的搏动,故事也愈发深入人心。

关于医院,从《心术》开始,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试图通过文字、影像等等方式来讲述真实发生的与患者之间的事件,缓和这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让人们通过“将心比心”,来了解这生死交界的地方——有奇迹的存在,但多数是无法挽留的命运;有善良,也有恶的存在;有不确定的结果,也有既定的方案;有你,也有我。

真实的医院就是这个样子的,别人有《实习医生格蕾》来告诉我们黑白之间的那种灰色,那种阴阳之间的混沌状态;而我们也有我们的医生,在夜里写下一篇篇真实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人间世。

除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感动,作为一个小医生,看到前辈们的作品的时候,也更多的想要记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关于医生的故事,有一天我们也能够攒起这样一本白袍日记,记下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滴的心情,描绘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By 林怿

写于御庭园

2016-8-8 23:20:38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读后感(三):给心灵配一副听诊器

读《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

作者:苏术

我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我相信有病就医,而不是自己扛着看看是自己免疫力厉害还是病毒厉害,或者也不管自己是细菌引起的感染性感冒还是病毒性引起的感冒,就去药店随便配点药。

很多人不相信医生,并不是真的不相信。只是看见了那么多新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那些新闻,当然会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以为医院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我不可否认医院的价格确实有点贵,但是对于健康,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价格能买到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的真实,也确实是真实的事情写成的书。里面每一个关于发生在医生身上的事情和发生在医院病人身上的事情,都让人唏嘘不已。

医院,一个来来往往无数人的地方。也许这一秒我们还相互问候,下一秒就各奔东西。这是一个吵杂的地方,人们来来往往,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医生终究是那些医生,护士终究是那些护士。他们每天坐在科室,一台电脑,几个仪器。很多医生可能直到退休,手上那些东西都未曾有过改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一家医院,一间小科室,一待就是一辈子。而我们这些可能只需要二十分钟就能走出去的人,医生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等待每一个人的几分钟,我们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书上说,把病人当作一个人看待,想办法去解决他的痛苦,不要眼睛里只有他的病。这句话从一个医生的嘴里说出来,我相信这个医生的医德和为人。成为一个医生,有无数种原因。可能是父母想你读医,也可能是你自己想学医。不管是外在因素还是内在所想,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医生的那天起,当宣读宣誓的那天起,医生所需要面对的,就是竭尽所能治病救人。我不能说没有医生是坏的,肯定有些许医生在医生这个职务上还附加了一些功利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医生的行为而去判定和否认所有,以偏概全的思想可能会让你错失一次生存下去的机会。

我小时候常常生病,父母又在外地。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隔壁村的高医生。高医生是老家乡下小诊所的医生,那时候医院还没有那么正规。高医生的诊所就建在他家的一个小房间,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满桌子的药品塑料盒,还有一个很高的架子,上面摆满了药品。父亲跟我说,以后觉得不舒服就来高医生家,让我认个路。我那时候还在读小学,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有一次妹妹晚上发烧不退,我带着她走在漆黑的道路上,去找高医生。那时候从来没有害怕之说,只知道高医生家就在那里,到了就好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妹妹一有不舒服就会去找高医生。父亲在外一年才回来一次,高医生的诊疗费也是一年结算一次。那时候觉得,高医生就像家庭医生,很亲切。

再后来长大了,跟着父亲离开了老家,住进了城里。对于高医生,也就慢慢淡忘了。只是我永远记得,那年夏天,高医生老婆大半夜给我开门,房间里点亮的白炽灯温暖了我的心灵。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读后感(四):浓缩的人生百态

这几年看了几本医生写的书,有专业知识讲解让自己学了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的,也有医生写病人的事儿的,比如协和张羽的书让我当成小说看,越看越上瘾,这本《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同样吸引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

新闻报道中医患矛盾纠纷有不少,也特别能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没有哪种关系比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更直接更“争锋相对”的了。中国老百姓大部分往往是生病比较厉害了不得不去医院,希望医生能够认真对待,仔细检查问诊,能开便宜而疗效好的药,顺便还能给他们做心理辅导,而医生每天接诊病人无数,各种情况都能遇到,对一些疾病也司空见惯。生病的时候人往往心情不好,处于矛盾容易爆发期,如果遇上个看起来冷冷的医生,心理就很不舒服,再加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病人把家庭矛盾也带到了医院。医生在多年的专业经验对于治疗可能已经了然于胸,面对各色的病人,日积月累也看出了“门道”,所以作者书里写的不是专业治疗方式,而是从医几十年看到的“人生百态”,因为疾病的原因,把一些“人性”集中反映出来了,而医生则是“人性”最直接的体察者。

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的医院更热闹了,不去医院不要紧,万一有个病啥的去医院保准被吓一跳,乌泱泱的人群,像在赶大集,估计飞机航拍情景和“下饺子”差不多。病人一般表情凝重,大部分家属陪同甚至一家人跟着,医生办公室被一圈病人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小毛病拿点药就好了,不少人得住院下来和医生打几天交道,于是医生和病人之间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有了“交集”。《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的作者胡医生在看病之余,见识了各色各样的人,有孤老者、有家属众多者、有退休干部、有农民、有小孩子……医生在看病的同时也学会了“识人”,对各种脾气的人得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尽量避免医患之间不必要的矛盾。胡医生从病人家属之间相处的方式看出孝顺孩子和通情达理的老人,不孝顺孩子和不讲理的老人,这是榜样的“遗传;见识了有些有些人在金钱和性命之间的抉择,看到了一些不懂医学的人白白断送了性命;遇到了知恩图报的病人医生垫付医药费;也遇到了一些无法脱离生活苦海的病人,医生护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一口气读下来,各种人物命运遭际甚至比小说中的人物还”精彩”,小说可能只描画几个人物命运,而胡医生诊治了何止万千人。

“医者仁心”,不仅仅体现在治病救人上,胡医生以病人为对象的叙述中,读者能够读出作者的那颗“仁心”:在《买牙刷的少年》作者慷慨解囊,和医护人员一起买了他的牙刷,让他过一个快乐新年;《神外医生的父亲》作者流露了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面对自己亲人的病也是束手无策;《四个肾》中病人为了活下去腹腔中有四个肾的无奈……作者描绘病人的喜怒哀乐,当面对死亡或者无奈的时候,也显现了她的“幽默”风格,比如《麻风病人的爱情》、《老丈人的月子病》、《宛如初恋》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