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与痛俱成往事》读后感精选

《爱与痛俱成往事》读后感精选

《爱与痛俱成往事》是一本由王鹤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痛俱成往事》读后感(一):生命中有爱与痛,人生才完整

曾经执着的爱,日渐远去;

曾经痴缠的怨恨,随风而逝。

当爱与恨俱成往事,被岁月收藏,掩于唇齿,

笔墨便是记忆最忠诚的记录者。

没有品尝过苦就不知道甜的滋味。在爱情的领域里,更是这样。歌词里说“爱一个人好难“。你爱的人不爱你,你不爱的人自己有不爱。往往我们会选择自己爱的那一个人。哪怕头破血流,也不后悔。《爱与痛俱成往事》中的张幼仪,深爱着徐志摩,却被视为尘埃里的一抹灰尘。可是,纵然,对方如何忽视她,她却依然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在其他领域里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人生或许就是这样,爱过、痛过,才能够更好地成长,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起伏。这也是这本书予以我的一点启发。

这是一部以描写女性的爱痛之伤的随笔集,用细腻的文字将女性的柔美、脆弱却坚强的一面恰到好处地彰显出来。

毛彦文、周璇、郑念、赛金花都可谓是那一时代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女子,作者就是以这些女子所在的时代为背景,将她们所经历的爱痛故事娓娓道来,带你见证她笔下的这些女子是如何在不如意的人生中成蝶的……

当一切已成往事,爱也好,痛也罢,都成过眼云烟。生命中有爱与痛才完整,当它已成往事,蓦然回首,回味无穷。

《爱与痛俱成往事》读后感(二):评说爱恨情仇

古代的女人不会想到,如今的女人和男人一样接受各种高等教育,她们甚至因为就业的压力比很多男人多念几年的书,拿到更的学位,而这些女人中就有专门研究女性命运的一批学者,从不同角度关注不同时代的女性命运,甚至描写她们的爱恨情仇,继而关照现在状态下女性的命运。王鹤的《爱与痛俱成往事》就以自己的视角,在尊重掌握的历史与事实的前提下,给我们讲述那些在爱与痛中挣扎过的古代女子、民国女子、近现代女子。

张幼仪、毛彦文、郑念、周璇、周采芹这几个新朝女子,作者放在第一部分,详实地讲述了他们在爱情婚姻中的千回百转,她们算是女子中的“才女“,或者自己学识渊博、或者精明能干具有商业头脑,或者是才貌双全,但在现实的爱情婚姻中没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但她们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让后来的人们评说甚至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女子地位低下,但也有不少女人写下了绚烂的一笔,比如西施、朝云、陈芸、赛金花等,作者也加以梳理并表达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还有那么一些人,她们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情感,作者通过自己接触她们的作品,研读作品,揣摩她们的人生和情感,这也是绝大多数读者品读作品的方式。

很多作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融进作品,即便是虚构的小说作品,也通过人物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一代代女人裹挟在时代的变迁中,在大时代背景下,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中扮演这样那样的角色,但不论如何发展更迭,都会经历或这样或那样的情感生活,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也可能遭遇作者书中所描述的女子中的状况,但生活是前行的,爱与痛终有一天俱成往事,当我们回顾以前女子种种的时候,我们更要看到如今自己的状态,不断成长进步,追求自己所要追求的,放下应该放下的,做一个自己欣赏自己的女人。

《爱与痛俱成往事》读后感(三):女子的柔情文人的心

——读《爱与痛俱成往事》有感

前些日子,收到好友寄来的书——王鹤老师的散文集《爱与痛俱成往事》。印象最深的是开篇的第二则散文,讲述了徐志摩原配张幼仪女士的一生。

张幼仪一直气馁自己没能像徐志摩迷恋的林徽因、陆小曼那样,念一流的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了解自己,在丈夫眼里不过是“乡下土包子”的无趣形象。在漫长的时光里,她独自抚养徐志摩的儿子阿欢,精心栽培,她希望儿子能像他的父亲那般中西学兼备。后来,阿欢也确实做到了。在他二十一岁时,张幼仪问他想娶一位怎样的太太。就是这样交付半辈子心血的儿子,他的回答竟更为纯粹——漂亮姑娘。

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想象到张幼仪黯然的神情,想象她所极力掩盖的真相,幽幽地化作了绝望,透着纸渗了上来。张幼仪终于从儿子身上透彻地明白:当初徐志摩想要的,既是有学养的女人,也是比她自己更女性化,更有魅力的女人。现实还真是苛刻。

王鹤老师的文字素来冷静,不张不扬地刻画了书里的诸多女子,她们哀艳且美丽,在所生的时代里浮浮沉沉。酣畅的阅读,仿佛是漫步在大雨过后的花园里,迎来一场与她们的邂逅,流连于对方的一颦一笑里,不禁深深着迷。且毕恭毕敬地作揖,道一句:“小可有礼了。”兴许,我还有一些拘谨,会不会惹得她们莞尔一笑。

到头来,世间却将她们划作了三六九等似的,一如《红楼梦》里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怕是张幼仪至死都不及另外两名女子的半分,试问徐志摩除了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付她的等待,何尝给予什么关怀?但相比于我的激动,那个温柔的女子又曾愤懑过什么。

宝玉疑惑过,女孩儿未出嫁,都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怎么就成了没有光彩宝色的死珠子?再老了一些,又怎会成了鱼眼睛。想来想去,大抵是为了那些幽深的磨难罢。

瞧她们,容易为情所困,却不得不百般刚强;容易为一花一草欢喜,又必须舍弃本性。纵使生来便是一件艺术品,却遭得命数的无情捶打,难免榨干成鱼珠子,更何况,那些文人的心太难取悦,耗尽自己,换来过什么真心。

一声唏嘘,生而为人,各有局限,由此终究悟出,守住一份不卑不亢谈何容易。只为能够倾尽全部的柔情,换来爱与痛拧成的一股灯芯,在世间燃起最温柔的光芒。

《爱与痛俱成往事》读后感(四):可念不可说

法国著名女作家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这样说道:“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权力归于男性,女性仅仅是附庸。”放眼如今,这样的话未免太过严酷,而同样是表现女性,王鹤在这本《爱与痛俱成往事》中却将作为“附庸”的女性变成了主角,以柔弱之躯面对男性和命运所表现出的强韧不可摧,实在是在让人惊艳不已。

《爱与痛俱成往事》总共分为“新潮女子”、“所谓伊人”、“再品文心”、“光影流转”以及“书客墨趣”五个部分组成,那些藏于书页间的她们,或是民国时期家世显赫的窈窕淑女,或是温淑贤良的大家闺秀,或是一笑倾城的乱世红颜,或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丈夫……无数的人生重叠着人生,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而生,在无尽的岁月中历经悲喜离合,最终超越爱恨,超越伤痛。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女子默默承受着命运无常,却又坚强着走到了生命尽头?

王鹤对此没有正面回答。她更像一个清冷的旁观者,只是娓娓道来,却不曾添油加醋,绝对的时间,准确的地点,她们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别人给予她们褒贬不一的评价与回忆,没有所谓缠绵悱恻的想象与延展,更没有华丽精致的文风,只有简短冷静近乎质朴地描述。

面对这些故事的我们,穿越于不同的时空,脑海里寻找着每一个盘桓在命运之中的她们,凝视着她们人生中每一处由表及里的伤痕,比如饱受拷问严打折磨的郑念,比如被最爱之人嫌弃的张幼仪,再比如历史中赫赫有名的西施朝云,有的伤痕触及发肤终会痊愈,有的伤痕却只能独自承受,用时间磨合。而这一切的一切,她们的所思所想,却说不得,因为真正的痛,总是无从说起,更无从放下。可是当真正放下了,却也都忘了散了,无以为念,更无以言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与痛俱成往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些风花雪月,更不是传奇之后的天长地久,而是一个人漫长的地老天荒、孤独守候。那些象征着权势与力量的男性,只是她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她们的“软弱”与“附庸”,也许并非是因为对这些“过客”的爱,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看不破的执念。

有人说,存在于世间真正的爱,是在它变成往事之后。当刻骨铭心的爱与痛俱成往事,也许留下来的才是历久弥坚的真爱。我们在爱里生,在爱里死,在爱里回忆往昔,在爱里期盼未来,就像崔子格的歌中唱的:“爱若能参破,终究是寂寞。熟悉的轮廓,泪眼中斑驳,望着却无法触摸,爱是可念不可说。”

《爱与痛俱成往事》读后感(五):我们的她们

看完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身边,是否存在书里面的女性。可以赤脚站在大风大雨中,也可以一头钻进花园深处,好的坏的一并接受,既不被时间推着往前走,也不主动隐匿生活后面,用敞亮的心承接不可探的日子,并且接受常人无法拥有的痛楚和幸福。《爱与痛俱成往事》谈的是民国女性,尽管那个时代过去好久,但在作者王鹤理性且通透的语言下,这些事仿佛发生在昨日,不由得让阅读的人感觉到亲切。

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女子都不该把目光只投注在自己和身边女性朋友身上,而应该乘着微微细风,用眼睛去感受那些与自己不相干的女性,只有这样,你才能学会如何不带偏执的去生活,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不该随便评判他人。男人也是如此,任何人都该如此。

《爱与痛俱成往事》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作者作为抒写者,却又像个局外人,没有温度,不带情感地进行描述,如同一根粗线串起几颗珍珠似的,平淡而真实。尤其是分析张幼仪这一部分——“当她怀孕了,他不假思索,让她立刻打胎;此后他不辞而别、杳无音讯,只是让朋友去知会她,她要离婚。”要知道,作者写的是张幼仪,理所应当地为她伸张抱怨,可是作者没有,她的有情有义都克制住了。作者知道,真正地爱一个人,是写完整她的事迹,而非评价她的是非。

当然,作者也喜欢挖掘人物故事背后的缘由,看起来没那么简单的事,经她三言两语说出来的时候,却是那么贴切,充满人情味。张爱玲稿费高,但是胡兰成给过她一点钱,她去做一件衣服,心里也很高兴。因为世人都是丈夫给妻子的钱,她也要。

整本书讲了很多女性,但是核心却是一致的,无论生活什么模样,把你打倒,还是把你拥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顺势而行,并且允许自己肆意去做。就这一层面,周采芹非常“完整”。作为亚裔演员,不到二十岁就当了母亲,再次结婚和离婚,1974年遭遇经济危机,吞服大量安眠药,获救后,得到一份接待员的工作......这些都是生活之外的“小事”,归属于生活中的大事却是她的演艺生涯持续很长。说实话,看完她的故事后,我才明白了“精气神”是她这个人,也是她的生活,与那些意外的”小事“没有任何关系。

看完她们的故事后,我倒觉得自己没有资本去评判她们,你只能试着去理解和感受,往深走了是敬佩,往浅走了是评判。任何人都没这个资本,即使已经很了解她们了。我敢肯定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一定存在这样的女性,但她们一定是充满秘密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