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探索生命》读后感1000字

《探索生命》读后感1000字

《探索生命》是一本由灵遁者著作,25出版的2014图书,本书定价:3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探索生命》读后感(一):《探索生命》节选章节

探索生命

——灵遁者

[转载]3、探索生命——大脑的进化

【全文有大量图片,但是由于无法在此平台大量上传,所以是个缺憾。希望没有影响各位学习】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相信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这很美。但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这是扯谈。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生命就是你不可想象的奇迹。

当代科学对于生命的定义是这样的。

生命: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经过自然选择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会表现出生命现象;但在没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不会表现生命现象,所以病毒是介于生命与无生命物质之间的一种奇妙的生物。

现在就带你了解生命的发展和意识的产生吧。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大脑问题了。为什么我要睡觉,早上就能醒来?为什么公鸡打鸣?鸡有意识吗?要了解这些,首先要探索就是大脑.

生命体大脑的进化

无论是对于动物还是人类,大脑的进化是生存能力的根本体现。所以说人类的进化,最重要的是大脑的进化。不是手,不是腿。但是手和腿等的进化,必然促进大脑的进化。

观察当下的生命世界,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相对脑容量越多的生命体,越聪明。

很简单,从植物,虫子,老鼠,鸡鸭,猫狗,虎豹,大象鲸鱼,最后到人类。你会发现,生命体的意识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可能你又会问了,为什么大象和鲸鱼比人笨,但他们的脑容量比人大的多?

回答是:首先这是一般性原理,不是绝对的。

第二,我们说的是相对脑容量。就是用脑容量体积和生体体积对比而言的。

2、从分类上来说,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动物界大脑活动更复杂,进化更好。而动物界又可分为无脊椎动物物和脊索动物两类。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鱼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哺乳纲。而哺乳纲的大脑要强于其他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大脑的进化。

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我更赞同米勒的实验。米勒认为生命起源于水中。所以关于大脑的进化,也需要从海洋或湖泊中说起。

首先最初的大脑只是海洋生物中一组可以传导电流的细胞。严格意义说,根本不算是大脑。

然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这类可传导电流的管子发展成雏形脑子。

而真正意义上的脑子此时并没有出现,经过漫长的演化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脑子最终出现了。

他出现在一条鱼上或者别的水生生命体中。这就是人类大脑的雏形。这也是大脑极具发展的初始。

由此大脑进化,进入海洋高速时代。细胞结构也在这时剧烈改变,神经分支形成。神经周围形成很多独立的鞘。

沧海桑田,地势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最终使得一些水中生命体,不得已走到陆上。爬行,站立,大脑进化进入陆上高速时代。恐龙也就在这个时候慢慢形成。

恐龙也是这样的脑子。此时的大脑已经从扁平发展为褶皱弯曲。

还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为了生存,经过更长的时间,哺乳动物诞生了。他们的大脑得到进一步发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诸如猛犸象之类的动物就是那时形成的。

而最完美的大脑,是一种被称为人类的动物的大脑。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大脑。拥有皮质,沟壑纵横,神经元彼此相连,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至此,大脑的进化并没有停止。因为生命还在继续,生命还在发展。环境依然在变,所以我们的大脑依然在进化中。【图片来源于探索发现《大脑进化》的视频中。推荐大家去看看《大脑进化》会有更直观的印象】

结论:

1、生命起源于水中【还有其他起源说】

2、大脑的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有扁平到弯曲,并且有分区。

3、由此我可以看出,人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相似的。

本文摘自《探索生命》

《探索生命》读后感(二):动物和人在思维方面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类大脑活动的重要特征,它以感觉知觉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推理和判断过程即为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如果你足够细心,应该会问为什么思维的是人类大脑的活动特征。想象是人类或动物的大脑活动。 这个问题就是我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动物的意识水平可以在想象层次。人类是思维层次。甚至如果不严格量化的话,动物也在思维层次。 这个命题是否正确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证明动物会想象。 我们无法从动物大脑看到想象,但是我们可以从动物的行为,来推测意识。 首先是硬件对比,即人类大脑与动物大脑的对比。从大脑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人类与动物的发展历程是同步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同步不同速,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也就是说动物的大脑具备产生意识的能力。 再仔细看看想象定义,是对感觉和知觉的加工,是对未来的事情有指导意义的。 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拿着香蕉篮子,放在自己面前。如果他正对面的猴子们,猴子们是不会来偷篮子里的香蕉。如果背过去,猴子们就会迅速过来偷香蕉,然后迅速离开。 这意味着在猴子们偷香蕉前,就能对人背过去看不到自己行为,有提前判断。 猩猩可以通过自己把大木桩子立起来,然后跳到树上,摘到香蕉。 狼群可以通过配合,围堵猎物,进行攻击。 海豚可以配合渔民捕鱼,会将鱼赶到渔民的撒网范围。海豚还有不少救人的案例。 以上案例说明,猩猩清楚的知道,我要怎样站的高,怎样才能吃到香蕉。狼群知道必须合为一个圈子,把羊群等赶到一个点。而这个点,他们在一开始就知道的,就在他们的大脑中。海豚知道如何才能把鱼一起赶到网里,然后渔人在捕鱼的同时,它们也能吃到鱼。 对于工具的利用,对于事物的提前判断,一定是大脑中出现了图案,一定是大脑可以对感觉和知觉再加工的表现。这就是我认为动物可以在想象层次的原因。 那么有人问了,那么动物,为什么不能处在思维层次??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动物能不能进行抽象思维?有没有抽象概括能力。 我们都知道,抽象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最根本的规律的能力。而如果你要认识本质,本质的规律,就必须对以下两点有足够认识。 一是准确界定概念,准确界定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数量属性; 二是准确判断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和数量属性关系。这才是抽象能力的完整的过程。 而动物世界里对于界定概念,概念内涵,数量属性,演绎关系等都是不可能的。它们的语言系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它们的肢体也限制了他们向着这样方向发展。甚至于他们宝贵的生存知识,生存经验都无法长久推广和不断积累。这就是动物,只能最高的意识层次是想象,而不是思维的原因! 也可以这样说,动物处在思维的较高层次。这个层次就是想象层次。因为想象也是属于思维的一种。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科普心理学书籍《探索生命》

《探索生命》读后感(三):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

我对于探索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探索生命,这是自人类诞生以来,都在拼命解读的课题。可能你会嘲笑我,你是科学家吗?你是生物学家吗?……我说不是。但是这毫不影响我的探索。

这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但更是一个需要“消化”和“总结”的时代。人类几千年来对于生命的探索,足以让我重新“整合消化”,并且内省发现新的东西。爱因斯坦一直相信宇宙有统一的“力”。他一直在寻找,直到死亡。这是一种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我探索生命的课题,一定不是微观的,因为我不具备那种条件和知识积累。我的关于生命的探索是宏观的。简单的说就是,我研究思考的对象不是细胞是怎么工作的,它是什么成分,在生命体中有什么化学反应……我的对象是这个由细胞组成的整体生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够思考,如何思考……这就是我们人类。

这才是我认为的人类。有这样不断的思考的动作,并且这样的动作会延续。

每当我们学习一门学科时,总会问:为什么学习这门学科,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帮助我们什么?其实学习任何学科的目的,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这句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生命更在于探索。探索我们自己,探索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价值就是区别我们和动物的根本所在。

高级生命体,最让我们神往的有两点:

1、它的完美构造。

2.这种完美构造所产生的无形无质的意识。

作为最高级生命体的我们,更出众的地方就在于意识。而现在科技研究意识的设备寥寥无几。对于生命意识的研究,我以为生命体自己把握自己,要比机器更灵活。

我喜欢思考,我喜欢想象,就让我带你探索生命的秘密吧。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就像达尔文第一次告诉人们,我们其实和其他所有动物的祖先是一样的。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很好奇大脑。在大脑中你可以完成很多现实世界无法完成的想法。我把这称为“大脑实验室。”

一首好的歌曲,一副好的画作,一本好的书籍,都是出于我们的大脑。但是我以为大脑实验室最让人兴奋,最让人惊叹的是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尽管很多科学家,没有提出系统的大脑实验室方法。但是他们的很多发现,理论,都是在大脑实验室中完成。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惯性定律: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合外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可能你不了解,这个定律是牛顿二,第三定律的根本基底。对于惯性定律我们是这样认识的,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既然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在惯性系中,有不受外力的物体吗?

根据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在惯性系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惯性系中却是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此时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无论是伽利略,还是牛顿,他们都无法解除这个经典力学的矛盾。但是这么多年,没有人怀疑经典力学。就像爱因斯坦说的:“经典力学想要说明一个物体不受外力,必须证明它是具有惯性的,想要说明一个物体是惯性的,又必须证明它不受外力。”爱因斯坦曾这样批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有循环论证的嫌疑。或许我们可以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公理,不需要也无法证明。

显然这个伟大的理论,只是在接近现实的基础上,从伽利略和牛顿的大脑中诞生的。真正的第一定律实验只有在大脑中才能完成。

有人说牛顿不是实验者,他是思想者。他的理论都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古往今来,科学家的很多无法完成实验,都是在自己的大脑中酝酿,然后完成实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光速运动,看周围的世界,世界和宇宙是怎样的,更是大脑实验室的经典。现实世界,可以完成这样的实验吗????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是的。这句话深层含义是:大脑会记录你关心的事情,并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信息,不断组合,不断的演练。突然一个引子的出现,大脑实验室储存已久的东西,就爆发了,你就成功了。

我以为,越是研究科学,尤其是宇宙学,心理学这样的人。就要有意识的去锻炼和开发自己的大脑实验室。

霍金是靠什么完成的他的理论巨作的,是大脑,天才的大脑实验室。

弗洛伊德也是。他无法看到人的大脑神经具体的工作,他只能不断在大脑中根据现实中人的表现和行为,推测这各种大脑的神奇的东西。

你所拥有的,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那有多珍贵。你的大脑实验室,你是如何利用的?你想什么呢?你看到现实世界中完不成的游戏吗?你看到现实世界看不到美丽吗??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探索在我看来是人类的终极意义。没有止境。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法拉第,拉瓦锡,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开普勒,孟德尔,道尔顿……许许多多的先辈在他们的的时代,完成了他们的探索。

现在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牛顿说我可以成功,是因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更多的巨人的肩膀上了。你在想些什么?你在看些什么?你在等待什么?

这本《探索生命》是我在2014年7月完成的,我忘了动笔的时间了。总之这本书写的很快,大概3个月。总共完成5万字,可想而知是多么粗糙。就像上面的序言写的,那么激动,今年是2017年,过来再审视自己写的东西,觉得这也这不妥,那也不妥。

现在每年出版书籍很多的,人们都疲乏的很。我希望自己写点东西,能写的有深度,有发现,这也是我为什么习惯写出一个东西,后期再来看的原因。

人的认识是深化的,大概是这样的。很多出色的想法,是年轻时候就想出来的,但要把这些相法“融合”,往往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红楼梦》写了多少年,才写完,但深度大家有目共睹。爱氏的相对论,前前后后共计8年时间才完成。所以一个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写东西,不然就很容易写出“流水作”。

作为心理科普科普,心理科普启发书籍,更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完善。写下这几百字,就算是我对此书序言部分的补增。

希望每一个人在他的工作中,在他的作品中,都是这样的去完成的。我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人,但思考,写字让我慢了下来。

你慢了下来,你的时间也会慢下来。你一生所拥有的时间就比日日仓促之人多的多。 这就是思维的魅力,你能感受到的东西,有些人不一定可以感受到。而我希望,你总是能感受到美的东西。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书籍《探索生命》

《探索生命》读后感(四):心理学研究发展至今,需要提出新思路

《探索生命》这本书,写到现在,可以说该做一个总结性认识了。前面所有的章节,都可以说是一种铺垫。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章的内容。在开始本章内容之前,我要这样说。寻找答案是人类的好奇,人类的天性。但倘若你自己无法理解你所写的东西,就永远相当于没有答案。就好比说外星人,给你一个关于宇宙运行的公式,结果大家都看不懂,那么这个答案对于你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我希望在我思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你们也在思考。而且我真心的希望,我是错的,你们是对的。人类不就是这样进步的吗? 接下来我要说第二点。心理学的发展仿佛还停留在20世纪。大多数人呢,你没有在新闻上看到过,心理学有多大的突破性理论。就不像物理,化学,生物学这样,年年都有重大发现。按理说,心理学也应该从这些科学成果中受益,但收效甚微。没有人站出来问,为什么吗? 很多人谈到心理学,可能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人,就是佛洛依德。他是1856年5月6日出生—1939年9月23日逝世。他的理论至今影响深远。但他所处的年代,和我们现在的年代明显有很大的区别。其中量子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为什么不以这些学科的成果,来深化对于意识的探究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究心理学无法摆脱主观性。这也是心理学的争论点。就拿佛洛依德来说,他的《梦的解析》的观点,看过的人,都是知道的。如何保证客观性,这个是无法保证的。做梦的人,和解梦的人都无法保证。 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来批评的话,他会这样说:“无客观实在性,又无法进行实验验证,你这是什么理论?”量子力学虽然有奇异处,但总是能够符合实验验证。所以我经常也告诉自己一句话,如果你对一切理论,都不怀疑的话,那只能说明你思考的不够深。 关于大脑意识,关于行为,我有自己的思考,我有必要把这样的思考,写出来,告诉大家。不是说我多聪明,只是我思考的时间,也许确实比你长。 我们先来说总结,对我前面的章节,有个总结性认识。 第一点:生命的起源。 你要谈人和动物意识,以及意识行为,你需要谈人和动物是怎么来的。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星外文明,陨石论,火山论等等。我个人说过,比较赞同米勒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即生命起源于水中。与闪电等放电现象是有关的。他的实验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这是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过程。 第二点:生命的进化 从有机物到单细胞,然后不断的进化为各种生命形式。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无法复原。在众多生命存在中,有一种水生物经历千万年发展,进化为陆地上的猿类。而人就是从古猿类进化而来。从600万年前的突图人,到130多万的露西,人类初具现在的形态。具体大家可以看看前面的章节。 人类从野蛮生活,到现在高楼林立,科学发达,甚至开始走出地球。有人会问了:“相比于其他生命,人类一骑绝尘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智慧,也就是人类的意识的独特性。那么说到这里,就必然要说到大脑了。 倘若大脑不产生意识,大脑就是一堆脂肪。大脑产生意识,这是大脑的神奇之处,这也是我们的共识。 简单来说意识的产生是这样的: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每个半球包括: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人的大脑表面有很多往下凹的沟(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人的大脑皮层最为发达,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大脑是由千亿级神经元构成,其复杂程度,让人叹为观止。意识就是由这些神经元的放电和化学行为产生,每个人的意识都是这样产生的。 给大家看看下面的两张图。 也就是说人脑,无论是脊髓,脑干,或者从视网膜接受的所有的信息,会主要汇总集中反馈在大脑皮层,而产生意识。脑的主要功能就是经过神经元一级一级的信息交换传递,获得一个有意义的信息集合,这个过程称为样本分析。神经元一级一级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过程称为分析,有意义的信息集合即为样本。样本分析是脑的主要功能,包括大脑、小脑、下丘脑、基底核等,这些脑部的主要功能都是进行样本分析。 而且正如左图所示。在大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功能区。丘脑的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丘脑由神经元构成,每个神经元中都遗传有信息,丘脑的功能就是将多个神经元的信息合成为丘觉,并发放到大脑联络区,使大脑产生觉知,也就产生了意识。 脑包括的结构众多,不是所有的脑结构区都能合成丘觉,丘觉只是丘脑的功能,只能是丘脑合成发放出来才能产生意识。丘脑虽然能够合成发放丘觉产生意识,但丘脑不是意识活动的场所,意识也不在丘脑中存在。大脑联络区是丘觉的活动场所,丘觉能够使大脑产生对事物的觉知,产生对事物的“知道”、“明白”。丘脑通过联络纤维将丘觉发放到大脑联络区,主要是皮质层,产生意识。在临床病例中,丘脑、大脑联络区、联络纤维发生了损伤或病变,产生的症状都是一样的,都将导致意识的缺损或丧失。 我介绍上面的内容,给大家,是想告诉大家,一切都有根。我是相信因果关系的人。这同时也在告诉大家,我们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要先说明,有哪些条件,是我们可以用的。就像我们理解数学世界,物理世界是一样的。你必须知道一些公理,或者说公认的常识。 我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闹过这样的笑话。老师说:“在平面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公理。我那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公理,就笑了。心想,这不骗小孩吗?两点之间,肯定线段最短啊,不用说也知道啊。走弯路肯定长啊。 可是后来慢慢大家一次次用这个公理,发现最简单的东西,还真管用。而且你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你可以证明吗?你可以证明1+1等于2吗?数学家就可以证明。所以这不简单。 后来接触哲学理论后,更加意识到了这点。任何理论,你先看它的基础,再看它的推论。一上来就是花里胡哨的理论,你多半要谨慎。 那么研究心理学,研究意识理论,应该有哪些“公理呢?”。就是说凡是研究意识的人,都应该认同的理论是什么? 写道这,你应该竖起耳朵,好好思考了。你能想到心理学的公理是什么? 各位,很明显,其实上面的介绍里面,就包含着心理学公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来分析一下。 意识是由大脑产生的,具体说是大脑中的亿万级神经元组合,通过放电和化学反应等互动产生意识。目前所有的意识都是这样产生的,这是大家公认的常识。 所以公理一可以这样表述:意识产生的生物学机理别无差别。 还可以这样表述:此意识和彼意识无本质差别。 解析:意识一旦产生,我们就知道了,它们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相同的。那么此意识和彼意识在本质上就是无差别的。就是一粒沙子,和一杯水,我们说本质上都是物质。只有意识内容的不同,意识产生的机理机制是一致的。 这一点很清楚了,也是现代生物学,脑科学的研究证明。然后我们接下来再找寻其他公理。很明显,意识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从行为上看是各式各样的。那么我们在本书的开头,就说到了。影响意识的力量,就只有两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也可说意识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影响和驱使的。很明显,先天因素就是遗传因素,按现在的生物学理论,就是DNA,RNA理论。后天因素,就是营养,教育,环境,是否遭受疾病或意外重创等等。 所以公理二可以这样表述:意识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动的。 解释:你在分析一个人或动物意识的时候,你要考虑这两点因素。任何只考虑一种因素的方法,都是一刀切理论。 然后在提出这两点公理的时候,我要问你,还有其他心理学公理吗?其实没有人这样研究过心理学,我之所以这样来做,是因为我想到了这样做,可能更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毕竟我思考了这些问题。 还有吗?你能想到吗?我希望你在看的时候,一定要跟着思路想。我不是你的老师,我也没有站在讲台上,我们是隔着电脑屏,面对面交流,平等的交流。 你们看过前面章节的人可能会想到,这样的公理:意识是有层次的。 因为大家会经常说,高智商,低智商,还会说,人总是比动物聪明,人的意识肯定是高层次的。有这样惯性思维。而且我自己也将意识的层次,由低到高,划分为:无感觉,感觉,知觉,想象,思维。但其实我也说明过,这样划分是不严谨的。当时是为了拿人和动物的意识,做比较,来拿出这么一个量化。所以这个不能作为公理。 其实我说了,只要你愿意想,你总能想到很多。但我们确实由于知识有限,经验有限,实验设施有限等等原因,我们想到的东西不一定对。但你错很多次之后,或者被人骂很多次之后,你会对的,或者别人会对的。这就不是一件坏事。 比如你有没有想过,意识产生的速度?速度是多少?目前好像没有这方面的报道,我没有看到过。小于光速?等于光速?大于光速?你倾向于哪个答案。有人说心灵感应就是超光速。可是爱因斯坦说速度的上限是光速。所以意识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空白。不过我赞同速度的上限是光速。 再来说一个公理,这个公理,是我在思考梦的时候产生的相法。相对比上面两个公理,相信这个公理,反驳的人会很多。 公理三:人的生命体体征存在时,意识时刻存在。 解释:生命体征自然是尤其强调脑活动体征。即脑活动体征存在时候,意识时刻存在。哪怕生命体主体,感觉不到意识的存在,但作为研究意识的我们,我们应该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否则,我们正在研究什么?研究无吗? 这种情况的反驳案例会此起彼伏,比如有人会说,晚上睡眠,睡的很沉的那种人。你甚至踢一脚他都不会醒。那他如果感觉到有人踢他的话,他会不醒来吗?其实这个没有说服力。因为人的意识表现是多样的。拿做梦来说,有人做梦了,能记住,有人记不住,有人甚至做梦了,也认为自己没有做梦。但我们可以通过扫描脑电波知道他做梦了。主体在没有感受到意识的情况下,意识存在吗?这似乎深挖下去,是个哲学话题了。但我认为,一定是认为意识存在的。主体没有体验到自己的意识的时候,不能说意识不存在。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有人中暑,被打晕。这时候他的生命体征,脑活动都是存在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此人的意识是存在的。但他能否体验到意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这个公理,后期我们还会补充讨论。 你还能想到什么心理学公理,非常期待,你来补充。 所以我们现在总结了三个公理。 公理一:意识产生的生物学机理别无差别。 其他表述:此意识和彼意识无本质差别。 公理二:意识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动的。 公理三:生命体体征存在时,意识时刻存在。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心理学书籍《探索生命》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有哪些心理学公认的公理和常识。明天继续为大家补充,看看我们思路,是否一致。

《探索生命》读后感(五):十大人性公理的应用和推论

十大人性公理的应用和推论

——灵遁者

上一章,我们用“公理”的形式总结了关于人性的10条认识。其实我在一开始就说了,此“公理”非数学概念的公理。只是说,我们要相信,虽然研究意识似乎脱离不了主观。但依然有一些我们公认的关于意识的理论。用这些公认的理论,去推理关于人的行为和性格,这样建立的心理学理论,我认为更靠谱。

我们总结一下最基本的东西,是要发挥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的作用。就像我说的,最简单的东西,最实用。

我们应该回顾一下,总结的10条心理学公理。然后每一条分析它的推论。然后应用在心理学分析里,看看理论是怎么样。

公理一:意识产生的生物学机理别无差别。

其他表述:此意识和彼意识无本质差别。

该公理的重要指示,有两点。1、人的意识产生机制是一致的。不应该差别对待。这一种平等指示,尤其对于心理学研究而言,在心理上要对对象平等。我们承认大脑机制的效率会因人而异。但就产生意识方式是一致的。就好比说一个要人,肯定由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而生成的。

公理二:意识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动的。

该公理指出,考察一个人的人格的发展,行为,性格必须从两方面把握。一方面就是遗传,一方面是后天的各种影响。比如教育,父母,朋友,爱人,环境,工作等等。公理四,公理五其实都是后天的东西。

一般而言,后天力量对人格的发展形成起主要作用。但先天力量,有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那些先天有缺陷的人。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形态结构或数量上的异常被称为染色体异常,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为染色体病。现已发现的染色体病有100余种,染色体病在临床上常可造成流产、先天愚型、先天性多发性畸形、以及癌肿等。而且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不少见,在一般新生儿群体中就可达0.5%~0.7%,平均3000新生儿出生数计算,其中可能有15~20例为染色体异常者。而在早期自然流产时,约有50%~60%是由染色体异常所致。染色体异常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离辐射、化学物品接触、微生物感染和遗传等。临床上染色体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染色体异常和诊断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所以其实大家还好发现,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有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人体的影响系统。

我有一个客户分享过一个案例,她的丈夫有先天小三阳,就是慢性肝病。最近几年,他丈夫酷爱锻炼,锻炼了大概3年多后,竟然发现先天的小三阳病痊愈了,查不出来了。她自己都说太神奇了。也不知道什么缘故。我听了也很惊讶。

我说一个我奶奶的案例,我奶奶有一个此生大病,瘫在床上一个多月,日日不能睡,吃也不行。找个一个医生来看看,说不行了。可是后来我奶奶竟然慢慢好转了,能吃了,也能慢慢能睡了。所以奇迹般的又活了5年多。所以有时候,医生宣判你要死亡的时候,你要自己更死亡说NO!

比这个还惊讶的,网上看到过案例。当然网上的案例真假难辨。比如肿瘤,癌症自愈等等。相信大家也看过。所以说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影响,是肯定的。意识就是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所以意识如果是快乐的,开朗的,积极的,对于我们的身体,自然是好的,这是无疑的。

公理三:生命体体征存在时,意识时刻存在。

该公理的推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即人的脑活动正常,人体生命体征存在时候,人的意识伴随人而存在。不能以生命体没有体验到,而否认意识的存在。比如做梦,昏迷等时候,都可以认为意识此刻是存在的。

公理四:社会中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他是在社会中成长的。就像公理五中表明的。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而概念性的东西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人们约定成俗的一些东西。

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生物具有社会性,如狮子,狼群,甚至蚂蚁、蜜蜂等。但在蚂蚁社会中个体的蚂蚁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皇帝”都是天生的。

人的社会性和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解释:人的智能的发展程度决定人在社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的认识能力,而这样的一些能力决定人和他人之间是否会产生严重冲突,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能力越高,个体间的冲突就小,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性就会自然。此类人我们一般会夸他情商高,会来事。但智商高,不一定情商高。有的智商高,却与社会格格不入。

相反,如果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能力越低,个体间的冲突就会越严重,人有可能会表现出违背社会性的行为。通常把一些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有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社会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通常把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不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反社会性。比如一些极端组织,恐怖组织就被认为具有反社会性意识。

公理五: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人或动物在出生的时候,意识里没有概念的东西。所有概念性的东西,是在后天成长中形成的。尤其是和教育有关。所以教育是使得一个人聪明和极具处理外界问题的能力。没有教育,人性中就会越乏光明。任何时候,任何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应该把教育作为立国育民之本。

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人类的文化和语言系统,就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概念的表达,一定是混乱的。

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

可以这样说,概念是语言哲学的基础。比如我举一个例子,在古文明中,表达数量,由于人们的认识很有限的。他只能表达,10以内的数量。当超过10的时候,他会说有很多。可是很多是多少,是一个很模糊词。比如来了一群敌人,士兵报告,敌方有很多人。这个信息,对于一个将军排兵布阵,是很有影响的。

而慢慢人们可以表达100,1000的时候,就会说对方来敌,大概是800人。这样将军,就清楚了。不慌不忙,开始排兵布阵了。

比如有这样一句话:请你给每一个年龄超过30岁的高尚男性,一杯热的葡萄酒。我们可以很轻松表达和知道这句话。可以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他是不清楚的。他得懂一个些概念之后才能懂。比如“超过30岁”,“高尚”,“男性”“热的”,“葡萄酒”。否则他不能完成该指令。

公理六:真伪的概念存在,但无法界定。

也可以这样表述:人是具有矛盾性意识的,即人的意识一定有非理性的一面。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论述过,人的非理性是必然的。在哲学上,在数学上,在认识论上都有推理。哲学上就是矛盾性。数学上的证明由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给出。即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认识论上,由于个人的时间有限,人的认识有限。所以真伪的概念,随着认识会有深化。

当人的非理性是必然出现的时候,人阻止和减少非理性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这就是宗教,社会规则,法律,道德出现的必然原因。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这在心理学方面,也是重中之重。

公理七:意识产生于行为之前。

意识产生与行为之前的一个推论是,引导意识,才能引导行为。当然行为可以反影响意识。

公理八:记忆机制表明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点在上一章,有明确的论述和举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虽然记忆有不完美之处。但人类完善了这种不完美性。比如笔记,书本,电脑都成为储存我们记忆的延伸物品。这对于人类的进步而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理九:潜意识内容的提取具有不确定性。

该公理的推论就是:人的意识具有不确定性。

就像我们销售人员经常说的:“在客户没有交钱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客户今天晚上想了什么,明天会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计划一件事情,但是突然就变卦了,不想去了,不想做了。你这种意识出现,有可能是受新刺激出现的影响。也可能与回忆过去的某一个瞬间而有关。

所以其实公理九和公理十,可以有一个重要的推论:选择是意识博弈的结果。

这点非常重要,其实可以做为一个公理而存在。人会依据过去的经验,和当下的刺激,潜意识中产生意识的博弈。向左好,还是向右好?买大还是买小的?买红色还是黄色?都跟他过去的经历是有关。所以说意识是博弈的结果。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这个方法非常好,可以运用到研究心理学方面。

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人都是和过去的自己在博弈。在过去的自己身上成长起来的。所以变化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挑战。

比如你要对工作,做出调整,说每天比原来多工作一个小时。以你的过去的经验而言,这是痛苦的。所以改变习惯,其实就是博弈过去。打破原来的模式。

这样你就会发现,很多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就源于此。焦虑,恐惧等等。

比如焦虑就多来自于压力,而这样的压力就是博弈的结果。是他对现在的情况的不乐观。

还有很多人恐惧夜晚,很多原因是受过去听的可怕的故事,多发生在晚上。看过的电影,坏人和鬼怪总是在夜里出现。还有夜间的客观环境,阴暗。更加引发人们的不良猜想。于是就恐惧了。

选择是意识的博弈结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推论。希望大家记住。

公理十:从遗传和发展角度共同来说,意识总服务于如何更好的存在。

很多人在看了公理九的解释后,可能对于公理十有疑问。其实公理九和公理十是一致的。“意识”总服务于更好的存在。这种“更好的”认定主体,其实是以体验主体而言的。从人格发展来说,他认为这是对他好的。

当然我们上面,也说了,人的非理性一面,其实和此条公理有冲突性。但这种冲突无法避免。有时候,你清楚自己焦虑,神经质其实是不对的。但是肌体无法控制。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和人格模式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甚至有遗传因素影响。所以改变是困难的。这也是我们有时候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其实通过上面的十个真理,和两个推论。你会发现。人的复杂性,就能从此体现。根本不用细说,你就察觉出来。

人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塑造的,而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都不能全方面把握。然后人还有非理性一面,后天的教育等等。所以大家说人是最复杂的,人心难测,人是不可估量的。这样说,有道理的。

但大家也应该有这样的察觉,人在建立概念和理性之后,总是倾向于如何更好的存在。这一点就是人类进步的保证。

当人的非理性和人意识的博弈出现的时候,有很多时候,人是感觉无知的。或者迷茫,无助,不知所向。所以每个人成长,有迷茫期是正常的。人对于存在意义的思考,其实是自我的表现。这是人类的骄傲。大家要记住。

所以由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人活的最成功是什么样子?

各位,我来告诉大家。有钱,有权都不是最成功的。虽然有钱,有权,有文化,有素养,有名望……这些是普世价值最求。但作为人而言,大家永远记住,人的成功,就在于在非理性和意识博弈中,真正确立自己,认识自己。这样的话,你会发现,迷茫的人,都是别人,而你知道自己不迷茫。你也知道困难是正常的,你也能以坦然来面对困难。

所以这样的人,无疑就是强大的人,往往就会成为大圣人。他们自信,他们无畏,他们从来不为意识所困。作为人,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上文中的十个公理以及推论,其实没有一个不是这样说的。我写的是心理学科普书籍,但心理学科普,和哲学紧密相连。所以大家也多从哲学角度,来理解世界,理解我们的内心。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灵遁者心理学科普书籍《探索生命》

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