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素食者读后感1000字

素食者读后感1000字

《素食者》是一本由韓江著作,漫遊者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8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素食者》读后感(一):我想变成一棵树

我想变成一棵树/ 为什么不呢/ 总好过做块肉/被你们吃掉 被理性吃掉/ 悲伤不能哭/崩溃不能叫/高兴不能/ 笑 被爱吃掉/ 被父母吃掉/被婚姻吃掉/被小孩/ 吃掉 你们一边吃/一边叫 咸的好吃/甜的好吃 熟的好吃/ 不! 生的最好吃 我茫茫然不知何往/唯有变成一棵树 一头扎进土里/一头朝着太阳 一边开出美丽的花/一边结出甜美的果 我想变成一棵树/ 我想在海浪上与鱼儿跳舞/ 我想在森林里与鸟儿跳舞/ 我想在悬崖边与死亡/ 跳舞

《素食者》读后感(二):最喜歡第二部呀超美超色的又好悲傷

如果你只能把這當作心理疾病或是一種他人的毀壞去理解

那我跟你實在沒話說了。

本來以為作者要呈現的人性的面向

或說是普世所認知的正常與失常

但後來卻是在挖掘讀者本身內在的認同

隱隱然地問你

你把自己擺在哪個位置

你怎麼觀看整件事

而素食正好又是當今一個巨大又無關痛癢的話題

當文明搞砸了食物鏈

人口暴增與資本主義的相乘毀掉了生活和你

說真的沒人能告訴你事情有多嚴重

然而這部小說完全沒講這個

如此清醒。

但我仍想偷偷告訴你

你的身體裡有跟橡樹一樣的DNA

第一次讀韓國小說

想試著去理解這其中是否有甚麼民族性的東西

例如我經驗在韓國吃素並不那麼方便

又或者在韓國電影裡體會到那種對藝術的執著可以凌駕於現實

瞻望著追求的事物可以不顧身在何處

一種傲氣

不想糾結於素食的意涵

它卻又有不可取代性

想到馮小剛說他是不吃肉的

但並非健康或宗教或對生命的憐憫的原因

只是不願吃那味道

挺爺的

當真老炮兒

或許我就這樣糾結於素食便可

但願每個苦苦追尋自我的人都明白那種瘋癲

安心或暴烈地完成不被世人看好的解脫

《素食者》读后感(三):天堂沒有素食者

可能是这类型的书之前就有接触,所以对于作者的手法我没有觉得特别。用复杂的意象表现女性绝望的处境这种案例还挺多,我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很多,比如婚姻中的暴力和背叛,父权制的家族长辈,来自他人的审视目光……但是梦境和意象的逻辑性模糊然后继续做梦继续堆叠更多的意象只会让人失去耐心。无爱的婚姻折磨的其实是双方,失语症偏偏在姐夫这里不起作用,可惜披著艺术外衣的出轨并不会显得高贵。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融合的,植物也是吸收了大地的养分而活,而大地之下不知埋葬了多少动植物的尸体,他们最终化为泥土的一部分,永远没有绝对的素食者。

类似的故事,但是更加绝望的处境,更加的孤立无援,我觉得《隐痛》的女主更让我同情且为女性的暗暗遭遇心痛。而英惠所謂的抗爭更像是一種自私的逃避---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把所有人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可以想見大家也不會因為她有任何一點點改變。(如果抗爭不能作為一個啟示幫到自己或者任何人,那麼又意義何在)

坦白說比起沉浸在自我妄想之中的姐夫(現實中有太多人利用藝術的名義行苟且之事)和英惠,一直踏踏實實負重前行的姐姐反而讓我動容。可惜最努力的人往往吃力不討好,承受著丈夫和妹妹的背叛,他人的閒言碎語,還要獨自辛苦照顧孩子,每週還要去照看妹妹,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放在了她的身上,這樣處境居然還要被瘋子一般的妹妹嫌棄不能理解自己(姐姐到底做錯了什麼!)…………最后还想叨叨一句可能是无关紧要的话:素食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并不代表素食者就高人一等。又及,在身體上作畫進而結合在我看來也是一個老梗了,多年前丸木文華的作品中就有類似的場景。

《素食者》读后感(四):筆記

- 感謝讀書會啦,終於找來韓江的《素食者》來讀了。

- 前幾年對韓國感興趣,讀了一些學者的書,但文學作品卻從沒有認真讀。當時很紅的是《少年來了》,但不知道怎樣同樣是韓江的作品《素食者》卻更深印在我心上,可能和那封面設計有關?

- 查書的版權頁,這書的韓文版是2007年出版的,但我手上的繁體中文版出版時,已經是2016年。而我把它讀完又已是多年以後,幸虧文字經得起時間。

- 這本小說不難讀,故事挺容易的,由幾個相關的家人的視角寫主角金惠英的變化,但作者卻從沒有從惠英的角度(第一章有一點,敍述她的夢)去書寫她,而只是從她身邊的三人(分別丈夫、姐夫、家姐)來寫這故事。

- 讀這故事時,頗能進入文字裡營造的氣氛。第一章的書寫讓人討厭丈夫的角色。第二章讀得最為入神,姐夫一步一步的陷入,情慾、藝術以至惠英自身的探索(如不是發瘋)讓人讀得很是入迷。

- 惠英父親的暴力,讓人聯想到整個韓國社會的狀況。父親有軍人的背景,姐夫也有,當然所有成年男人大概都當過兵。那種父權、高壓,好像把人都壓得不成了,非常扭曲。

- 還有那種企業文化,也讓人很不舒服。

- 當然還有現代生活中,人與人的疏離,人生意義的失落,讓人更是迷惘。

- 是故不管是嘗試透過情慾,或是想像變成植物,想來也不是那麼大的問題。正如惠英所說,死又如何呢?吃不下肉,其實是一層又一層的共業呀。

《素食者》读后感(五):見到的表面並不是解讀的實質~

直到今天,在這個炎熱卻打著悶雷的清晨,我才拿起這本韓國作家「韓江」頗有名氣的小說《素食者》,忍住了一向沒有良好睡眠所產生的疲憊感,把這個令人羨慕的暴瘦的故事(大誤,胖子永遠無法理解瘦子的曼妙)給啃食完畢。我還記得當初因為這本書獲得了國際聳動的獎項,我毫不猶豫地趁著七九折的優惠給買了下來,但是現在回過頭去找這個無法忘懷的初衷,卻僅僅只是英國的曼布克獎?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曼布克獎好了,究竟是宣傳手法上瞎掰出來的塑膠桂冠?還是真有其事的金光閃閃呢?

曼布克獎(英語:Man Booker Prize),常簡稱為布克獎(Booker Prize),是當代英文小說界重要的長篇小說獎項。此獎曾只授與大英國協及愛爾蘭的作者,但自2013年起,只要該書以英文寫作並曾在英國出版即可參賽。布克獎與諾貝爾獎一樣,每年頒發一次,只頒予仍在世的人。通常獲布克獎的作家皆會得到國際的推崇與肯定,也有一些作家日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好吧!既然維基百科這樣說,那我也就只能跟著點頭肯定,畢竟「韓江」的作品讓英國的書商有信心在閱讀風氣強盛的國度裡,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來開枝散葉的,至少不會因為狗血灑了滿地而讓人覺得倒進了胃口吧?

話說這個故並不若我們期待的有些什麼驚悚懸疑,或者是花俏的密室推理。純粹要表達出在幾次擾人的惡夢之後,主角變成了一個絕對素食主義者。她這位在丈夫、父親以及姊弟的眼中,就不是一個能融入社會與親友的人,世俗所冀望的年輕人該有的謙遜、知書達禮、八面玲瓏(沒有八面,也至少有個兩三面嘛~)的應對進退,她讓這個禮教社會完全失望了。所以見怪不怪得突然間變成了素食主義者,也就不是那麼令人意外的改變了。然而,從這個出發點所造成了蝴蝶效應,夫妻之間的生活開始起了變化,嚴肅的父親強硬的餵食肉片,姐夫因為變態情慾對這個瘦弱又孤獨的小姨子有著非分之想,等等的牽一髮動全身的連鎖效應,直到最後這個被人診斷是厭食症兼人格分裂正的主角,竟然一心求死地幻想自己是一個倒立生長的大樹,直到故事走到了最後。

落在這個世界上的雨水,每一滴都代表著一個家庭的苦難。

如果有了這個意識形態上的共識的話,就很能理解這本書所要表達的重點,為了現實生活而努力工作,理想究竟是否值得拼上一條老命?什麼是為人父母的尊嚴強硬?什麼又是為人子女該有的溫柔孝順呢?

我在認同「韓江」這位該歸類在文學奇才的當下,也不禁想起了「保羅奧斯特」這個讓人迷戀的猶太人,當不同民族與性別的手,同時雕刻出來這個世界的苦難與寂寞時,《素食者》與《黑暗中的人》有一種以我自己認定的異曲同工吧!或許是我的家庭情感薄弱到一種難以想像的情況吧!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一直沒想去找出這個沒有意義的答案。即使我老頭子在生命裡最後那些時光,在隔離病房裡吵著要回家,不允許我們雇用看護做夜間的陪伴,我還是窩在咖啡店裡逃避現實,連老爹我都提不起力氣了,更別說一旦手足出現了這種情況,我看我會絲毫不留神的忽略掉這個存在,要當樹?要尋死?放手去做吧!反正還有一些不明究理的人會去吸取精華,甚至團體擁抱呢!

那又怎麼是我們這些號稱「正常人」所能理解的老靈魂神秘學說呢?不過如果是這樣糟蹋輕視親情,這本書的又無法繼續走下去了,更沒有那麼多刻骨銘心的痛苦,啃食著每一個人,花了錢買了書,急著來驗證自己認同的心情呢?

話說這本書的譯者「千日」(不正不經),我剛剛看了一下簡歷,原來是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但是甦醒(打屁股)如果老是講成了蘇醒,那我真是要好好檢討一下自己學了大半輩子的中文,究竟與世界的中心北京所傳授的中文,中間的異同趣味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