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隐公元年读后感1000字

隐公元年读后感1000字

《隐公元年》是一本由熊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公元年》读后感(一):经学辅导教材

经学辅导教材,有经无史,螺蛳壳里做道场。说来可怜,二千年来真真是白忙活一场,最终结局也是如此不堪。感谢作者的辛苦,免得明白人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往往是看清别人容易,看自己难,大道理到自己头上就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好奇的是,哪来的那些自信?想想,可能就是“无知就是力量”的缘故,还是愚人自娱自乐,明白人心里明白得了。

《隐公元年》读后感(二):隐公元年

毕竟,对答案的评判不能只看它是否合理,因为合理的答案未必就是正确的答案。在若干个合理答案之中,“更合理”或者“最合理”的那个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候都只按照理性行事,也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思维方式,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所有记载更不会毫无遗漏地告诉我们有关这一事件的所有环节。于是,事件常常是需要拼凑的,“合理”常常是存在缺环的,不合理的答案未必是不正确的。

《隐公元年》读后感(三):古人闲得蛋疼?非也

《春秋》仅一万余字,谜题却很多,无数史家与大儒前赴后继去解读书中的微言大义,孰是孰非,殊难定论。短短的一段解经文字,充满着无数的迷惑、矛盾与歧说。“一部经学史就是一部误读史”。中国历代对历史的态度与其说表现为一种历史传统,不如说表现为一种政治传统。

在历史上,《春秋》并不是以史书的角色发挥作用的,作为政治哲学纲领而言,史实问题毕竟是小节,“大义”才是最要紧的。而“大义”是否在政治上正确,这主要取决于经学家的阐释在多大程度上与时政合拍合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历史的面貌似乎并不取决于历史本身,而更多地取决于当下的意识形态需要。解读《春秋》里面的事情,能否把事情说得圆倒在其次,关键是要阐释出“正确”的政治哲学。在“事实正确”的层面上,真相只有一个,但不重要;而在“义理正确”和“政治正确”的层面上,真相有很多,也非常重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