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的读后感大全

《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的读后感大全

《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是一本由温全燕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读后感(一):作为父母从未与孩子好好对话,要学!

孩子开学,没有意外抗拒和各种暴雷的意外,平静和顺利,自己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和几个妈妈交流,大家纷纷心有戚戚,到处传来因为情绪和心理问题突发的消息越来越多,每个学校都有点风声鹤唳的意味,道理大家都懂,但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那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夹杂着情绪迎面扑来,各种关系如蛛网般劈头盖脸的笼罩下来,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那些道理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自己也看了很多儿童教育的书籍。但温全燕老师的这本《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让我耳目一新。整本书就像是一个温暖智慧的心理咨询师在做咨询,焦虑的心情就这样被温柔的文字抚平,充满逻辑、智慧和有趣的小方法和案例,让自己不禁在阅读时带入情景,然后跃跃欲试的想着——“嗯,下次如果碰到类似的情况,我可以……”

“六力”拨开了迷茫的路径 与孩子沟通涉及到方方面面,市面上各种“你应该”“你需要”等等一系列的提醒纷至沓来,弄的你手足无措。书中温老师一句话就拨开了迷雾,展现了一条清晰的前进方向“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用孩子的逻辑解决孩子的问题。”是呀,当自己在怪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自己是否想到是用的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觉察、接纳、边界、倾听很难也很简单 只要是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这几个词耳朵都听的起茧子。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有这些能力,而更多的人只能在一次次的悔恨中不断的呐喊“臣妾做不到啊!”温老师在书中用了很多案例、标红的“小金句”和章节后的小练习来帮助爸爸妈妈们攻克这些“小怪兽”,呵呵,阅读这些章节让我想起了自己辅导孩子做作业,只是这一次我是“做作业”的那个孩子,而这本书就是温柔而接纳的辅导老师。

有效的发问和智慧的表达 有效的发问是一种技术,但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通过问题抽丝剥茧、解决问题,实现有效沟通的人并不多,多数时候我们的问题都是情绪化的表达和零散不成体系的。通过阅读,我觉得温老师总结的“挖掘式”、“引导式”、“破案式”发问特别有指导意义,值得下来直接认真练习。而和孩子的沟通,温老师说“我们要带着“销售”思维,在给予盖子充分尊重和分寸的同时,用自己的实力和能量对他施加影响力。”

读完全书,我陷入深深的思索。“父母习惯性地讲道理,孩子要么麻木地免疫,要么愤怒地叛逆”这句话重重地撞击着自己的心。在岗位上工作都要不断地接受培训,适应新环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培养孩子这个“20年”的大工程上,作为父母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读后感(二):把话说到孩子心里

《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才会让孩子觉得,他在被人爱,他值得被爱,他也想要去爱!

了解自己,了解孩子,通过“六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与孩子对话!

觉察力(打破惯性起点,用孩子思维,孩子逻辑解决孩子问题)

接纳力(平和的与孩子沟通,营造亲子沟通氛围,疏导坏情绪,正视坏行为,拥有等待的智慧)

边界力(孩子是独 立的个体,尊重孩子)

发问力(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挖掘式,引导式,破案式破 解孩子语言)

倾听力(耐心倾听,鼓励孩子,让孩子自信勇敢表达)

表达力(针对性的表达,做温暖的父母用小故事唤醒大道理,启发大智慧)

这里不仅有详细的介绍与讲解,还有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带给我们新的期待,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完成“小练习”,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做更好的父母!

教育,不是光指教育孩子,更是教育我们自己

和孩子对话,也是和自己对话!

和孩子成为朋友,用孩子的思维,逻辑,平等的方式进行心平气和的对话,尊重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想法,对自己对孩子多一份信任,多一份付出,多一份努力,你就会发现更大的惊喜!

《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读后感(三):孩子是真的不听话吗?其实是你冤枉了他!

孩子出生前,我心里慌慌的,身边的人总是告诉我,这是正常的,那是正常的,别人也是这样的……但我总还是想着,如果有一所“父母学校”就好了,我就选择主修“喂养”和“沟通”两门课,拿了毕业证再来准备生娃这件事。

在宝宝可怕的两岁到来以后,我发现,孩子的小脑袋里,和大人想的不一样,不懂孩子的思维和逻辑就无法解jue和孩子的沟通问题。在养娃这条需要自己摸爬滚打的路上,“沟通”这门课远比“喂养”要难修的多。

书名:《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沟通》 作者:温全燕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很难做到“好好说话”。 父母时常会质问孩子“你哭什么哭,有什么事情不会好好说?” 孩子也会常常反问父母“你凶什么凶,有什么问题你就不能好好问?”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能力直接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状态。

全书主要由6大板块(觉察,接纳,边界,倾听,发问,表达)构成。我蕞喜欢的地方是,它有温老师自己在讲授父母课程时,十多年间的,非常多家庭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真实案例,每个案例都有详细解析和心理学逻辑分析,让我能在案例里找到自己或者家人的影子,或通过他人的行为进行反省,或用别人的错误行为的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除此之外,我还非常赞同温老师的观点,我同样认为做父母有爱还不够,更要有爱的能力。沟通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爱的能力,好的沟通就是用孩子的思维和他对话,然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旦情绪是愤怒的,具体的话语就失去了意义,孩子根本听不到你说了什么,只能看到你凶恶的样子,感受到害怕。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说出孩子的感受。要说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允许孩子在这件事中有部分自主权,同时告诉孩子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之所以无效,是我们在开口说话之前,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负面情绪。

我们越是喜欢一个人,受这个人的影响就越大。 所有叛逆不听话的背后都藏着一份迟迟没被看到的情绪,所有迟迟没被看到的情绪背后都在等待一个迟来的道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好比河流,父母在上游,孩子在下游。当水的上游是充沛的,那么下游自然是充盈的,如果父母的内心是干涸的,那么孩子的内心也一定是匮乏。 沟通,不是我说你听,而是彼此了解。

我非常喜欢纪伯伦的《论孩子》,孩子是独立的,是与父母平等的个体,父母只能给孩子以爱,却不能代替他们思想、灵hun的形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感谢温老师让我开启了一段自我探索和自我蜕变的旅程,之后的育儿道路上,我将按照温老师提供的方法,在自我察觉的基础上,带着接纳和边界,重重的听,缓缓地问,轻轻地说,充满智慧的表达,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享受育儿路上的芬芳与喜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