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全球蔬菜纪行读后感精选

全球蔬菜纪行读后感精选

《全球蔬菜纪行》是一本由[日]玉村丰男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蔬菜纪行》读后感(一):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才疏学浅的我,读了这本全球蔬菜纪行,才觉任何事物,只要感兴趣,随便一个切口下去就是一片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素材之丰沛超乎你的想象。而觉得,生活无乐趣或者一望过去直达底部的人,大概是缺少发现生活的快乐的能力。这时候,我觉得要倒回去活了,活的像小时候一样任何一件小小小事情都能乐个半天。

跟着作者走了这趟有关蔬菜之旅,觉得甚是好玩。

原来,胡椒树上长的果实要趁绿色时采收,干燥后就成了黑胡椒。完全成熟变成红色后采收,剥去外皮则成为白胡椒。我还以为年幼嫩的是白色,老了则是黑色呢。先前和意大利室友做意大利面条时,我就搞不清楚黑胡椒白胡椒有何差别。超市挑选时,朱莉对这事很认真,我到没讲这些念在心中。反正黑白胡椒于我,无何差别。于是,我佩服作者对此蔬菜的追根究底。

而且我也想当然的认为不辣的是青椒,辣的是辣椒。事实证明,不能说不辣的是青椒,辣的是辣椒,正确的说法是辣椒有辣的也有不辣的。英语的胡椒是Pepper,辣椒也是Pepper。区别时会说成Hot Pepper,也就是说辣椒是辣的“胡椒”。相比较之下,辣椒和胡椒的差异十分明显。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刺激的味道,但辣椒直接的辣劲是胡椒所没有的。

据说人类以外的动物,唯一会吃辣椒的就只有鸟类。其他动物都会因为会辣而不敢吃。脑部了下一只优雅的鸟平心静气地吃辣椒,并将种子传送到远方。就觉得未知的世界还太多,知识能力空缺太严重,还需汲取更多。书中P48页所讲述的马铃薯上的月亮,则是山穷水尽时必吃的一道菜。

玉村丰男对蔬菜的,有心,用心。还有他的幽默。皆是我所要学习的。因为用心慢慢做出来的东西,终究是会不一样的。而人生也需要幽默。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我的会种辣椒、种西红柿、种萝卜、种莴苣、种马铃薯种月亮、种金发懒肥婆的卷心菜

...

《全球蔬菜纪行》读后感(二):怀念美好纯粹的时光

《全球蔬菜行记》-日本-玉村丰男5.12

土豆玉米南瓜洋葱辣椒的发源地和流传到世界各地的简介,并不是每一种食物在初识的阶段都被人接受喜爱。经过漫长的时间的筛选,或是贵族政治人物的偏爱后,才被人们慢慢接受和喜爱。不同的时代,蔬菜君们也拥有不同的时代命运,被宠爱,不受欢迎都存在过。是作者很真诚务实的作品,写着自己的见闻,查阅着古籍,有浓厚的情感在书中,细腻而真实。作者背景知识体系建立的渊博强大。(书中讲述了各类蔬菜的种类、在日本本地化的文化史,日本关于蔬菜食物的民俗文化。)

书中汲取的知识:主食的重要性,全球母亲对孩子对待事物态度的教育,联想到我,从小被母亲教导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粮食,浪费食物就是主动丢掉自己的福报;玉米的原始种子一直都有在寻找,是一个神奇的探寻的过程,在不同的领域,同样的人在做着认为有意义的事;三年轮耕,保持每年收获量;肉类的储存必须用到香料,对富裕阶级而言必不可少,香料在腌肉中发挥作用;胡椒味道刺激,男子气概和权力的象征。

读了此书后想起了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事,共分享。

家里的青椒---想念小时候,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爷爷都会开垦,种上时鲜蔬菜,其中便有青椒。青椒是哥哥最喜欢的菜,哥哥常常用来做虎皮青椒,妈妈每次都会说“这么上火,这么辣,你少吃,胃会不舒服的”。年轻气盛的哥哥当然不理会母亲的劝导,那种味蕾上带来的刺激感的享受,又辣又爽。妈妈则喜欢用青椒作为配料炒雨季的野生菌,在市集上淘到各类美味的野生菌是妈妈的长处,年前腌制好的腊肉是主角,配上使唤我采摘回来的新鲜青红辣椒切丝,爆炒,鲜美下饭的山珍海味就出来了。小时候常常觉得辣,但同样也是能吃上好几碗饭。于是开始怀念起7、8月,雨季到来,盼望着山上的菌类早点生长,这样子便可以邀约上邻居家的小伙伴到山上去采摘野生菌。享受着做“山大王”的感觉,用劳动换取食物的过程,伴随着食物、收获、友情和成长。

怀念美好纯粹的时光。

2016.5.12

《全球蔬菜纪行》读后感(三):下一站,蔬菜国度!

文/宋薇棠

炎炎夏日,懒懒地坐在凉阶上,轻轻地翻开玉村丰男的《全球蔬菜纪行》,信手拈来一根深碧色的黄瓜细嚼慢咽,顿时满口都是舒爽而清凉的汁液,混着植物特有的香气,沁入心肺。可是,当黄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下肚,书也静静地翻到页尾,手中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绿柄时,不禁让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一根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黄瓜,是否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家乡?它来自于哪里,祖先又是谁?如果追根究底就会发现,除了清楚它清脆的口感与爽朗的特质以外,我们对它其实一无所知。

比起那些活泼好动的牲畜动物,人类对于那一丛丛恬静淡然的蔬菜,似乎总是下意识地忽略。

但实际上,早在人类很久以前开始,蔬菜就已经占领了地球,它们在这颗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上,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隐秘国度。即使到了现在,这个庞大的国度也依然存在着,只不过与人类社会交织在一起,并跟随着人们的脚步,走遍全世界。

而在玉村丰男的这本《全球蔬菜纪行》中,恍惚间,似乎让人窥见到这个神奇的蔬菜国度里的一丝端倪:从会蹦出婴儿的卷心菜,到辣椒的真相;从穷人的食物茄子,到民族主义的芋头……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蔬菜,在民族与习俗的碰撞与传承中粉墨登场以后,又如流水般匆匆退去,徒留下一片说不清道不明的谜语。而那些在世界历史中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却似乎是蔬菜国度门缝里透出的一道光。我们循着那光的轨迹走进去,却好似徜徉游历于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无处不精美,无处不可爱。

在这场追寻各种蔬菜的旅行中,玉村丰男说道:“享用蔬菜,其实是在享用蔬菜的故事。关于旅行的蔬菜,则是要在旅行中思考。”细细地回味他的文字,其中有着日本人所特有的纤细敏感,更沾染着蔬菜烟火般温柔的气息。书中所提及的每一种蔬菜,几乎都在漫长的进化中受到过人们的冷遇与不屑,最突出的要属马铃薯,可怜它貌不惊人的长相与默默无闻潜藏于地底的习惯,以至于曾一度被人类视为是魔鬼的食物,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到它们分毫。

蔬菜的国度是温暖而明媚的。

狩野由美子曾说过:“对蔬菜不可解的神秘部分充满敬意,并且随时感觉到蔬菜之中有神的存在。”蔬菜之神赋予了每一颗蔬菜独有的个性与力量,时光的流逝只会让人类渐渐开启它们身上隐形的封印,最终获得梦寐以求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正是庞大的蔬菜国度所给予生命最宝贵的恩赐。我们与每一颗蔬菜的邂逅,都是生命最美好的交织。

而当我们去正视蔬菜的存在,悉心去观察它们的历史与国度时,就会明白——

此刻口中清爽而丰富、刺激着味蕾的植物芬芳,是多么地弥足珍贵。

《全球蔬菜纪行》读后感(四):写给蔬菜的情书

小时候,每逢春秋播种季时,总会去菜地里帮妈妈撒种子,有的种子是在集市上买的,有的是妈妈自己收的,也有从别处讨来的,总之全年家里的蔬菜就靠母亲自己种出来。读玉村丰男的《全球蔬菜纪行》跟着他一起去追寻蔬菜们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他对蔬菜对吃的执着与爱,不由想起和妈妈一起种菜的时光来。因为妈妈也是热爱蔬菜对吃有着一样情感的人。所以读这本书,看到那一个一个蔬菜名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的时候,总觉得亲切并且温暖。

《全球蔬菜纪行》这本书是玉村丰男写给蔬菜的情书,用最为随意自然的姿态去倾听蔬菜、食物们的故事,并且希望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蔬菜去思考我们最为需要的日常食物与自己的关联。

他一边旅行一边感受当地的美食,追寻蔬菜们的历史,挖掘蔬菜们在某地盛行的原因,当然也享用蔬菜的故事。走的时候更不忘带走各种各样的种子,回到自己的菜园时满怀期待地种下,成熟以后做成美味的食物招待朋友、客人,然后在空闲之余再出去,在旅途的过程中去思考去获得,蔬菜似乎把人生变得丰满了起来。而他也是真正的热爱蔬菜,理解蔬菜,才会那么用心的去对待他们,一个学法语文学的翻译、作家、画家,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蔬菜上面,这大概不仅仅是热爱蔬菜,也是也是因为玉村丰男对生活的热爱吧。

这是本有趣的书,读者可以随着作者从葡萄牙的卷心菜开始蔬菜之旅,然后从结语里芬兰公车上女主手中的胡萝卜结束旅行,再满心欢喜地期待一次与蔬菜的神奇邂逅。还可以学到很多你平常可能不去在意的知识,比如“洋葱是最早为人类所食用的蔬菜之一”;“在法国原本沙拉指的是莴苣沙拉”;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好多蔬菜都是从美洲走向世界各地......当然你还能看到各国流行的菜式的做法,说不定改天可以自己按照菜谱来做一份美食。然而你觉得作者只讨论蔬菜吗,错了,他还愿意跟你说一说鳕鱼、年糕还有砂糖。在介绍蔬菜的传播时还顺带讲点世界历史,所以这本书可以说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追溯了蔬菜们的渊源来历,读者们还能透过文字品尝世界各地的风俗美食,怎么着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作者的文笔风趣,看看这些标题《婴儿是从卷心菜里蹦出来的》、《马铃薯上的月亮》、《她像小黄瓜一样冷漠》、《芋头派的最后一战》无不活泼、欢快,画面感十足,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而全书读来也的确是轻松幽默的,读着作者在旅行中的故事有时候也会忍俊不禁。

食物总是能够给我们慰藉,自己种自己做的食物更加能够唤醒内心的感动。

妈妈的菜种下以后还要时不时去菜园施肥除草除虫,艰辛自是不必说,但是收获的喜悦却不言而喻。玉村丰男并没有写种菜的艰辛,他只记录蔬菜带给他的思考,食物带给他的丰盈,以及“享用蔬菜的故事”。

《全球蔬菜纪行》读后感(五):跟着蔬菜去旅行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热播,“吃货”便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大喇喇地盛行,人人都在晒美食,时时都在为“民以食为天”做着佐证,好像你不以“吃货”自居,就不懂生活。

本文的作者玉村丰男,如若在中国或者就是一枚标准的“吃货”,不过,他倒是吃出了名堂,就是当“吃货”爱上旅行和思考时,他就会成为一名作家吧。

而事实上,他本人毕业于东京大学法语文学系,在学期间曾前往巴黎大学语言研究所留学。从事口译、书面翻译工作,之后才开始写作,而且还是个开过个人画展的活跃画家。

不仅如此,他现在还自己开菜园种菜,对外销售,而且还在农园开设餐厅,提供新鲜的蔬菜料理,而且一有机会出国必定会去逛市场和种苗店,寻访罕见的蔬菜,想法设法带回到自己的田地种植,而《全球蔬菜纪行》这本书就是在他旅行的积累中诞生的,撇开书不谈,其实单从作者本人的故事来讲,对我们年轻的中国创业者是否会有些启发呢?

还是谈书。

当你晒美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眼前普通的卷心菜、马铃薯、辣椒、茄子、芋头的原产地是哪里呢?你知不知道也许在餐桌上那么平凡的它们或许是已经跋涉过千山万水,跑遍了全世界呢?你明白它们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和形态吗?你知道在大洋彼岸,它们又有何种寓意?

《全球蔬菜纪行》这本书就是玉村丰男这样一个有着多种职业的人,怀着这样的好奇心,跟着蔬菜去旅行,查阅资料,探访蔬菜背后的故事所形成的一本小书,全书差不多有200页,开始有作者本人的蔬菜油画,很有生活情调和旅行风范,之后就是随着几种主要蔬菜的全球旅行了。

与我而言,最动人的是这些常见蔬菜在不同国家背后的精彩故事:

在法国,拌莴苣沙拉是家里女儿的活,而且,拌沙拉时,如果莴苣叶片从钵里掉出来,掉一片就会晚婚一年,掉两片就会晚婚两年……,是不是很恐怖?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年老退位后,支持者曾经一度要求他复位,他推辞说:我在菜园种卷心菜,也因为这个故事,法文说“卷心菜不好种”时,意思是“退休恢复自由之身”,是不是很长知识?

而爱尔兰人说今天的马铃薯又出现月亮了,就是被逼到山穷水尽之后的自我矜持了,因为在大饥荒的年代,他们的祖先会用外侧煮透,中心还是生的半生不熟的马铃薯来止饥,因为不容易消化,可以撑久一点不吃东西。而这种马铃薯就被称为“有月亮的马铃薯”,有没有觉得马铃薯很伟大?

你知道吗?因为小黄瓜果肉内部的温度必气温要低很多,所以,在英语里就有“像小黄瓜一样冷漠(cool as a cucumber)”的说法,以此来形容凡事不为所动、态度冷静超然、谈恋爱也不会一头热的人。很有趣吧?

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有趣故事和旅行见闻,比如葡萄牙直立的卷心菜,日本有头角峥嵘寓意的八头芋,还有法国拜拿破仑所赐走上平民餐桌的砂糖,而胡萝卜的原产地就是我们中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您还是自己慢慢的从书里找寻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