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慢生活 慢美好》的读后感大全

《慢生活 慢美好》的读后感大全

《慢生活 慢美好》是一本由[日]辻信一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慢生活 慢美好》读后感(一):在城市里如何慢生活

父亲一个月前去世,享年70年9个月零5天。

假设以他的年龄为一个标准,那么,我剩余的岁月也不过29年了。

这个时候思考“慢生活”,是一个必然。

只是这个时候的中国,还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延迟退休”,可见想要过“慢生活”,也不是一件社会所允许的事情。

我一直是个行动很快的个性,天生的,过去40多年一直如是对待我的学习和工作。

这样的快生活曾经在2000年给我了一个教训,就是俗称的“白领亚健康”。

后来才开始慢一点,慢一点。

只是在城市生活,要慢生活,也可能是纸上谈兵,如何制定我的后半生进入慢慢生活。

需要点指导!

《慢生活 慢美好》读后感(二):slow is beautiful

slow is beautiful。初次看到这本书名字就被吸引了。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有一种自己每天都很忙碌的感觉,匆匆忙忙起床上班下班……也不知道自己在忙着什么。我觉得自己一直在赶时间,从早上到晚上,周而复始。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自己慢下来,却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无力感。我深处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大家都在提倡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社会方式;处于上海这个节奏飞快的城市里,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工作,努力还有可能被淘汰更别说不努力了。内卷这个词汇最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社会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我挺纠结的,觉得生活太快,不太喜欢这样状态的自己,但是好像除了再快一点没有人告诉我其他的答案。在这里我找到了我想要的一种慵懒,它告诉我不想努力也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浪费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慢生活也是生活。给我该如何好好的生活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也让我去思考另一种可能,可以让自己能够不那么匆忙的生活。慢下来,去体会生活中细节的美好~

《慢生活 慢美好》读后感(三):读完此书,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读此书的人,大概都是忙碌于现实生活,想要寻找一些如何让生活变慢,如何让生活变美好的法子的人们吧?我也是,但读完此书,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文化人类学家辻信一从饮食、商业、时间、地域和身体诸多方面阐述了“快速病”的侵袭给现代社会、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幸福,对于置身于大都市的我们来说感同身受,从而倡导一种“慢悠悠”的,可以漫无目的的“懒人生活”。

不过,文中没有对为什么慢下来就能幸福做详细的解答。“懒人主义”真的能让人幸福吗?我想,慢到什么程度,怎么慢才幸福也是因人而异的。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上层是自我实现。我很赞同,人生的意义应该在于不断地自我实现,在不断的心智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当然这个过程的心态需要慢慢的,但是作为个体应该找到自我的价值,才能拥有支持活下去的信念。事实上失去目标,空虚所带来的焦虑也是会摧毁一个人的。所以这种慢,是放弃不必要的追逐所带来的快节奏,转而用平和的心态去听从内心的声音吧。

我们大多数人都如同困兽一样,虽然明知很多道理,但却无法挣脱。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何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我的理解上。书中教我们要慢慢饮食,慢慢工作,慢慢感受时间流逝,空间变换,但你会辩驳说,我的工作忙到连吃饭都顾不上,频繁出差让我心力交瘁,辞职说得容易,你试试?是啊,这是很多都市人的无奈的生活写照,如何才能实践“慢生活”的理念呢?

我的解读是:形忙而心不乱。为了生存,人们必然要忙,请接受这种忙碌吧,但是让它停留在外形上,不会侵袭到内心的节奏。因为很多情况下,使我们心神不安的不是忙碌本身,而是对忙碌的强烈抵触,把用来懊恼的时间用来有条不紊的处理一件件事务,就能将“慢心态”带入生活了。

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加速,给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作者也忽略了这把双刃剑带来的好处呀。因为有了科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大幅提高了,因为有了全球化,我们可以轻易地出国旅行,去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去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决不能是一味地反对科技,排斥全球化,而是要扬长避短,避免它对多样化文明的破坏性,发扬它对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的影响力,这才是符合人类发展的现实意义吧。

《慢生活 慢美好》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我们无从选择!

如果说,‘自由’是探寻一万种可能,‘自由’是没有打搅的平静,‘自由’是有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利,‘自由’是可以不为外在的社会氛围所逼迫,……那么,我们在现实中又是否能够做到呢? 这年头有钱没钱的人都觉得自己活得窝囊,人人都觉着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生活是有内涵的,所以生活不等于活着,就像是植物人通过插氧气管、打营养针活着,但是比死人多喘的那口气儿就能叫‘生活’吗? “名为快节奏生活(fast life)的世界性癫狂”侵袭了我们周遭的方方面面,周围弥散着无处不在的紧张空气,让即便最理智的人也难以幸免。这或许就是工业化社会的商品化经济的弊端。萨克斯指出:“加速”驱赶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又反过来促进加速;如此,“速度病”才能在社会上蔓延开来。这“速度病”正毫不留情地感染着现代人,连我们的个人生活也逐渐被它吞没。[翻译、引用自萨克斯的《超速者》(The Speed Merchant)](P.99) 我们怀念30年前生产商没想过添加防腐剂的肥皂,但是我们无从选择,因为除非自己DIY否则没处能买到;怀念那种老式的全天然材质建成的房子,但是自家得先有地皮,否则把自己论斤称两的零卖了到死也是买不起的;怀念老手工艺人不用一根铁钉全榫卯结构却能用上几十年的老家具,但是不便宜不说,关键是先得找到还有这样技艺的老匠人好伐(>﹏<。)~ 好吧,如此说来,我们的生活的确是没有自由的—— 我们只能期待以后人人都用得上只要用20秒时间拧紧发条,可以连续听上40分钟广播节目的收音机;无需用电的吸尘器、洗衣机、除湿机、冰箱、空调,还有只要每次摇一摇就能永久循环使用的电池等物;保温性能良好的秸秆住宅(学术用语为“秸秆压缩块砌块”住宅),没有额外的电费、燃气费、暖气费,……真的,我们如此卑微又虔诚的期待着。 人类从来都是如此矛盾的生物,理智上要求我们做到非此即彼,但现实是我们从来都是觉得这也对那也好的墙头草,很少能够坚定信念。现实是为子孙后代计,地球需要抑制人口的增长,所有的人都承认这点;同样的,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政府需要更多的人口增长让国家享有人口红利,所有的人也都承认这点。 于是,即便地球的资源有限甚至匮乏,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大家应该杜绝浪费,过着以低能耗的简单生活为满足的日子。可是,为了商业社会的兴盛,市场经济的繁荣,为了我们的工作和赖以为生的金钱,所有人也应该继续过着消费至上的生活,哪怕为此透支明天,也要不惜一切代价! 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的现代商品社会里,人们可以用钱买到所有的服务,同样的,一旦失去了金钱的支撑却连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很难做到。而消费至上的商业观念,令人们或者说大环境都在将“不知足”视为美德,并且想方设法的鼓励这种“不知足”,以促进其膨胀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想方设法的刺激人们消费的欲望,以图制造出更多的商品来销售流通。 就像几十年前西方的德波曾毫不留情的批判过的那样,现代商品社会是“一场永久性的鸦片战争,是一场根据自己的法则不断扩张的、精心设计的、强迫人们把货物等同于商品,把满足等同于生存的鸦片战争”。是的,那个时候就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或许以后也会一直如此下去。 哦,没错,我会等待,我会看着,一直看到最后。好的,总会看到的、或许= ̄ω ̄=但不管怎样,希望总是要有的么。

《慢生活 慢美好》读后感(五):慢的,是美好的

有一本英国人写的出版于1973年的书,在大约十年之后推出中译本时,被很多有识之士赞扬过,这本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在作者舒马赫眼中,人们常有一种幻觉,认为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是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进步,从贫困到富裕等等的所谓“进化过程”。总之,在寻常观点看来,未来是一个无限增长的过程。而舒马赫则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种幻觉泼一盆冷水。他在书中主张,以技术开发与大自然开发为基础的发展有它的极限界域,应当把重点从商品转移到人,因为“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源泉”,如若违背这种法则,人类将受到惩罚:技术会从解放人的体力走向它的反面,而大自然的失衡更会使人丧失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

余生也晚,读到此书已是在中译本初版20余年之后。一读之下,心中便忍不住一阵阵狂喜:这套说辞、这种“范儿”,可是太符合我等以“懒人”自居的逍遥派人士啦!不过,那就是它多少还有些功利气息:强调大自然失衡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并不代表作者从根本上排斥这样的“进化模式”,也许只是出于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而事实上,即便是这样的一种理念,当时在全球范围看,都非常显得超前了,所以要说读完这本名作之后内心仍会有些小小的不满足,也还真是有那么有点儿。

不过好在比之于当年,人类观念在今日脱胎换骨的速度之快着实令人诧异。就在我读罢此书之后不久,“慢生活”作为“积极生活”的一个 “重要关键词”,开始渐渐受到海内外中产人士的追捧。刚开始,我也只是将其视为商家营销手段之一种,并不怎么在意,直到发现了这本《慢生活,慢美好》,我的思绪仿佛才再次被激活,于是花了大概一个月时间慢慢读,细细品,如今回味,这真是一段无比美好的阅读之旅。

本书作者辻信一先生,系日本著名人类学家,日本“百万人烛光之夜”发起人,书中反思了以“快”为象征的现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给人类生活与环境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考察了慢的方式在饮食、居住、休息和娱乐、商业、性爱、人们对时间的态度乃至文化等方面给予人类的可能性和前景,进而提倡以三趾树懒为象征的低能耗、循环型、共生、和平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被誉为介绍慢生活的“圣经”。

粗看之下,这本书与如今市面上充斥的大量仿佛能教人如何追逐潮流,做“慢生活达人”的出版物并无二致,不过假使你在进入阅读之前先详细了解一下作者常年来投身的“志业”,想必就不会那么看了。除了在明治学院教授文化人类学并以环保活动家闻名之外,辻信一先生最重要的工作,其实一直与他亲手创办的“懒人俱乐部”密不可分。十六年来,他除了担任这家俱乐部“照料人”的角色,还致力于推动更为广泛而独特的“环境•文化运动”,为此他不仅开设了“慢悠悠小学校”这样一间旨在帮助成年人重新学习生活的讲习所、参与制作《亚洲睿智》DVD系列影像,而且除了本书以外,还有多部关涉这一主题的作品问世,如独立著述的《懒人教授的晃来晃去人类学》、《列出“不做之事”清单的推荐》,以及与高桥源一郎合著的《弱之思想》等,堪称日本的“慢生活教父”。

说起来,虽然在“罗马俱乐部”成立并出版那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之时,“环保”并不受人待见,但经过了这几十年,在吃了“现代化”足够多的苦之后,环保的理念已经基本上被人类全体接受了。但这样的“接受”,距离真心诚意地愿意重新学习如何生活仍相去十万八千里。实际情况是:尽管在如今这个倡导“环保”的时代,很多企业在做,并且也千方百计地希望公众知道他们“正在从事着各种支持环保的工作”,但不得不说的是,在环保作为一种理念已经慢慢为大多数现代人认同的背景之下,企业如果“逆势而行”,很显然会坏了名声,砸了生意,得不偿失,环保于是就这样成了一单与广告类似的生意,企业家们所考虑的,基本上不外是投入产出比。这意味着,在不破坏公司形象的大前提之下,精明的他们才不会肯真的为环保投入哪怕一分钱,除非它作为一桩那得出手的买卖,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而在骨子里,这些企业掌门人大概也真的相信,只要达到甚或超越环保指标,他们就可以在企业的经济数据上创造奇迹。这些企业家尽管嘴上不承认,但在心里谁都将利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在这里,就如同前文提到的舒马赫所认为的那样,“环保”仍不过是提升利润的必经之路,而非改变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

而这部书所倡导的以环保为必要条件的“慢生活”,则首先是建基于这样的生活哲学之上:“时间就是生命”。而对这一点的认同,往往是人们能够坚持日常“慢生活”,而非仅仅为赶时髦而去过一段旅行度假式的“慢生活”的基础。

记得以前读熊培云的书,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一问一答:“人是什么单位?” “人是时间单位。”的确,现代社会教导人们信奉的,大多是“时间就是金钱”,但若细想一番,哪怕只花几秒钟琢磨一下,就不得不承认,除了时间,生命中别的东西都是无法完全由自己支配的。而唯有时间,每个人都或长或短拥有一些,只要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人,无论看起来怎样平常,都可以也理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不必在时刻担忧未来中度过一生。

正是在这里,这部以“慢”为主题的书显现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作者看来,环保的,或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慢生活”理念,因为“当我们用上述新词做容器,视图舀起我们那流水一般的思考时,就会发现不论如何,这些思考总有一些要溢出来的。”作者于是想到,要把它们“装在更加平凡、陈腐并且广大的容器里”,他就这样选用了更贴近东方生活传统的一个字:“慢”。

在接下来的篇幅里,作者分别以慢食、慢住家与慢设计、慢商业的视角呈现了缓慢而惬意生活的可能。比如“慢食”,就是通过引导人们了解人类食物生态系统,倡导重新回到自己采摘、自己烹饪、自己盛食物这样一种早先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逐渐摈弃养成已久的快餐、快食习惯,去亲近那些真正的、本来的“食物”,而非那些加工制作的、诱人却于身体无益的“可使用入侵者”。而慢食运动,又恰好可以作为对全球化运动的一种制衡,帮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为自在、自足的环境里。而居家设计中的秸秆住宅,则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的馈赠,展现了迥异于人工构筑物的自然建筑之美,实现了低能耗、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生活。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而衣食住行之外,游乐、懒散和休息的回归,也是本书作者颇为看重的。作为著名的“晃来晃去主义”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辻信一推荐孩子作为我们生活的榜样。在他看来,承认游戏的喜悦,不再把散步、漫步、逛街、逍遥的生活仅仅当作工作之外可有可无的“余兴”,赋予它们与竞争、效率等“大事”平起平坐的地位,同样是可持续的慢生活的要义。至于那些乍看起来在晃悠中被浪费掉的时间,如果不去投入到“无聊之事”中,“节约”下来去干别的,又如何可以认定别那些“别的事情”,一定就是更有意义的呢?

Slow food,slow love,slow life. 的确,如果不是慢下来,以生命的消耗、时光的流逝作为必要的代价,唤起心灵和身体的觉醒,让人可以慢悠悠地、舒服地、细致地品味食物,欣赏日出日落,遵循自然界在尺寸、速度、力量上的分寸,以“刚刚好”为准,均衡、协调地活在净化了的日常生活中,有节律、有滋味地度过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我们的生命长河又究竟该如何安顿,才能不负上苍赐予我们的漫长而短暂的人间时光呢? 这实在是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读过这本《慢生活,慢美好》,你会有自己的答案,也许。

本文首发《多维》杂志,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