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猫》读后感100字

《我是猫》读后感100字

《我是猫》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201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猫》读后感(一):就像你盯着猫的眼睛般,因为你看到了你自己

通过啰嗦,饶舌和语言过剩以及一只猫的视野,揭示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和各阶级思想状态。与此同时,在琐碎的日常聊天中,讽刺了滑稽的现实,也刻画了有时空虚自欺欺人的以几位主人公为代表的整个社会。

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日本当时的社会,俯视着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习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猫》读后感(二):想念我家的小妖精

虽然读了不少日本的文学作品,但对日本作家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那么些个,所以当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先生已经故去,满屏的惊讶,之后便是坦然。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大抵应当如此,不管什么时候读起,都不会因为年代与读者产生距离。

淘到这本书首要的原因,是男票家里的那只小妖精,每每和它相处,宠爱和无奈参半。于是找了些杂七杂八的资料,想知道啥时候该顺毛奖励,啥时候应该板起脸教育其做个好喵~>▽<。然而读完全书,再回头一看,这个蠢家伙若真是有这等的智商,我们这些个两脚兽便可以歇业在家,专心伺候主子为生了。

阅读过程中,猫的存在犹如一个不受我们掌控的上帝视角,带着我们随它的自由意愿,穿梭在主客之间;有时又回到猫自己的身上,操心口腹之欲,不能放弃追捕的天性。有时我会忘记,这是一只猫在旁观,这时候先生就会通过喃喃自语,提醒读者。啊哈,作为猫尚且明白的道理,人类为何就要偏偏逆行其道呢。

一个不算是顶有趣的故事,却将猫和人的世界巧妙得穿插起来,那些讽刺的话,由人来说的深意,比之出于猫口,往往欠缺几分信服。人之间少不了争辩,然而对着一只猫,再多的争辩也是枉然。书的结局是黑色的,家里的小妖精在不久之后也送去了新的主人那里,多少有那么些遗憾。

《我是猫》读后感(三):猫眼看世界

断断续续看完,本来准备重新看一遍的,放弃了,读私小说不想探索内心第二遍。

夏目漱石的名字第一次知道,是学生年代在青年文摘上一个爱情故事中读到的,大意是一个女生在校外书店迷恋一位读夏目漱石小说的清俊少年之内云云,印象很深,也许曾幻想自己被女生偷看迷恋,但不知书中的书又是不是这本我是猫呢?

刚毕业第一年,疯狂买书,几千块,很多。记得自己还选过译本,另一版译作俺是猫,觉得不文雅,放弃掉了。今年读这本书,缘,人世的相遇都是缘。

清谈类的小说,以猫的视角窥探世界。我,没有名字,从湿漉漉的竹林离开妈妈来到老师家,我没有什么好东西吃,因此并没有怎样肥胖起来,倒也健康无恙,一天天渡过岁月,篱笆墙上锻炼身体,也曾被小朋友和女仆粗暴对待。最美丽三毛小姐姐,心情不好时会找她倾诉,非常有礼貌的称呼我为先生,只因我是老师家的猫,文文弱弱又美丽大方,在某一次拜访时得知她过世了。还有老黑,偷鱼的猫,很粗的样子,不论是外形和气质,上一次碰到他,身子塌下去了,眼角布满眼屎,自语被黄鼠狼的屁和屠户的扁担压垮了腰。三只猫,通篇没有同类,猫的日常观察和自语拼凑了整个世界,猫喝醉而亡,这个世界随着猫沉入水中。

人物的出场也不多。主人为苦沙弥,着墨最多,大概也是不怎么靠谱的英文老师,被学生问到哥伦布的英文时狼狈。一回家就躲在书房避世,胃不好,病怏怏,也不怎么看书,趴在书桌睡觉流口水到书上。兴致所致,写东西辙就三句,还要划掉两句。更加百无聊赖的时候,梳胡子,照镜子。与妻子看戏,临行拒绝去,又后悔。很有趣的知识分子,不善实际且清高,不理会家中左支右绌的财务,与妻子也算琴瑟和鸣。几位好友,一是寒月先生,磨玻璃球的准博士,受到财主金田家小姐青睐,回乡一趟突然结婚,;二是迷亭先生,喜欢乱开玩笑的美学家;三是东风先生,诗人。大抵家中来往就这几人,彼此嬉笑怒骂,说着不着四六的话,都是排解寂寞的豪士。

猫说人是体面的强盗。两次特别场景:洗澡偷窥特别有趣,脱衣之后又有不同;被小偷光顾,睡中的人家特别可爱。

平凡中有哲理:1.现代人,有了自觉心,利害的鸿沟也就知道的过于清楚了,一辈子束手和冷漠才是本性,恻隐同情不过是生而为人的责任。2.个人平等起来,同样也就平等的弱下来。

《我是猫》读后感(四):三生有幸,有闲怪人,明治有爱

我倒是很庆幸自己不是在少年时期读漱石的吾辈は猫である,而是在现在这样能够细细品味暗自偷笑的年纪,体味到这份20世纪初文人的幽默与讽刺的集大成之作。

光怪的主人家各色访客,多为和主人一样做学问的出身,即使观见不同,这种以猫的角度,坐观他们之间就世间人相的talk,与其说繁琐饶舌,不如说内容层次极为丰硕。而如此能不厌倦,一来在于自我的认知其实也偏于避世(即使在日常工作交往中表现的很正常,然而所有有社会地位受欢迎的人儿,在漱石眼里都是有其伪善之处的,反而像主人那种顽固不化,迂腐透顶的蠢人,却是正直的),二来也是读多了京极夏彦的砖头,虽然京极堂家里坐聊的长篇大论只是关于民俗和妖怪,然却能看出其中的共性来。

文人之间聚集一堂刻薄讥讽资本家妻子的大鼻子,反复,甚至还做了诗;被资本家派车夫偷听,派隔壁学生骚扰;看似幼稚,其实也是性情所致,让人看这些吐槽看的畅快淋漓——嘿,原来你们书呆子也竟是和凡夫俗子一样,只不过言语中引经据典了古希腊古罗马英国戏剧的段子而已,抹上了一丝文人矫揉造作的色彩,然而终究只是市井的吐槽罢了,偷偷摸摸在背后说人长相的坏话,好不可爱!

另有主人和女主人之间多多少少的夫妻拌嘴,关于头上的秃斑也好,关于小偷光顾后身家的日用品价格也好,看着热闹,其实本质何不为人间少有的相处智慧(少听主人唠嗑女人一无是处的话儿)

不光言语对话里处处是机珠和笑点——如迷亭跑到主人家,却还定了外卖送来,矫情得以高级的方法吃荞麦面差点被芥末辣死的段子也好;还是寒月深夜被迷了心智,听到恋人呼唤跳下桥,或者是为了等到深夜掩人耳目偷偷摸摸去买小提琴,一下午睡睡醒醒吃光了柿子树的段子也好;再或者是主人和隔壁学堂的学生大战,上火(有了灵感?!)最后却毫无办法的没用样也好……漱石在描述三个主人女公子的日常(洗脸,吃饭,睡觉)也是充满逸趣的,虽说是放任不管的不堪,但却充满了爱意。

当然作为猫本身,什么攀岩走壁追尾巴,什么捉老鼠大战,什么戏螳螂捉知了,连梦见自己是只老虎,命令主人给自己上一碗鸡肉,命令迷亭给自己买雁肉,也真是充满了乐趣。

漱石全文都是以猫的视角讽刺着以主人为中心的一圈于世不容的怪人,用尽促狭可恶不屑的词藻,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切切实实的自爱。生着胃病的主人,就是夏目漱石自己的身影,这只坏猫,分明极其认可自己的主人,爱自己的主人和他身边的小伙伴,可却偏偏不夸他们,还老是讥笑他们,其实这就是妥妥的爱,别扭的爱,满满的爱——更是夏目漱石爱死自己这幅于世不容的模样的最好的见证。

写到这里,蹲着的cafe邻桌的成功商务男已经打了一下午n个高调高格局高雅商务的电话了……我想:哎,我等有闲之辈真是无用之至,投了人胎太过浪费,不如去做一只猫!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我是猫》读后感(五):细水长流

终于看完《我是猫》了,看完这本书真是需要勇气,明知道它晦涩难懂,明知道作者的文风寡淡如水(《哥儿》除外),我还是坚持将它看完了,我真棒!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我考研成绩出来考得一塌糊涂、一言难尽,书里那些描写生活琐事,可有可无的句子,一下子在我眼里变成了细水长流的治愈风。你看,生活就是在平淡里过出了滋味啊,你不要太伤心了。会想起之前看完《夏目友人帐第五季》时写下的评论:看前四季觉得太过治愈,看第五季觉得不够治愈,不是动漫制作水平降低了,而是我竟然需要被治愈了。

接受了考研失败的事实后,我马上投身到了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中。我的毕业选题跟菌种发酵相关,养一批菌需要7天,发酵需要7天,测试需要3天,一次实验下来,至少17天,中途有一个环节出了岔子,又要重新开始,我做了将近50天(考完研12月25号开始到2月底,中途过年休息了几天),都没成功过一次,看到寒月先生为了当上博士,而要去磨一辈子的玻璃球,连续失败的我真可谓是感同身受。

于是又羡慕起迷亭先生来,迷亭先生好像很见多识广、博闻强识,仿佛有说不完的理论、道不完的典故。每次迷亭先生一出场,整个气氛都活跃起来了,虽然扯着扯着,就会扯到很远的地方去,但这就是对话啊。

3月开始我就准备春招了。跑宣讲会,投简历,面试,面试失败,周而复始。其实也就几天时间,3月1号~5号这几天。却感觉自己过了好几个月,人也变得越来越浮躁,为什么面试老不过,为什么考研考不过,为什么准备了这么久的六级还没有上次裸考考得差劲,为什么六级都考不过?这本书也越来越看不懂了。牛顿定律什么鬼?柳宗元什么鬼?英国戏剧学家什么鬼?某乃常山赵子龙什么鬼?一开始不是在讲磨玻璃球或者偷东西或者搞不懂女人之类的吗?想再往前翻,却也是没看懂。

直到。。。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所写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里面都包含着宇宙间的大哲理,这一点不消多说;而且一字一句都是层层衔接,首尾呼应,前后对照的。以为写的是琐谈闲话,读着读着,突然间却变化成为十分庄重严肃的文字了。所以要读我的书,断断不可躺下来,伸开了腿,每次看上去五行那种毫无礼貌的读法。。。

于是,也没打算重新读了,就这样一直读下去吧。

3月7号,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心意,知道自己想从事哪个行业,投了简历,HR也邀请我在宣讲会前见一面,说是怕宣讲会那天人太多,不认识我。(可能是因为我是湖南地区第一个给那家公司投简历的应届生,也可能是hr想让我给他带路)虽然还没开始面试,我却觉得hr已经将我当作他们企业的一份子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心里总有一种拨的云开见月明的清爽。于是带着欢快的心情读完了最后一部分。虽然依旧晦涩难懂,但寒月也终于娶了妻子,磨不磨玻璃也无所谓了,真是惺惺相惜。有感慨作者对于中西文化的了解程度,能随意作用归去来兮和史记典故什么的,真是教我羞愧。

最后高桥英夫的《漱石笔下那只猫》,表示我真的没有看懂夏目漱石啊,当初看《明暗》之类的,我也是一脸懵逼。

You never learn ,do you?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