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猫读后感锦集

我是猫读后感锦集

《我是猫》是一本由夏目漱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90,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猫》读后感(一):我是猫

这是夏目漱石的处女作,这部书我不是看的,我是听书把它给听完的,书以猫的视角来观察生活。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抓老鼠的猫。它观察着当时的人们,发出了自己对人类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男主人一当代的一名知识分子的一些看法。 听书 闭上眼睛更容易带入其中,就觉得自己是猫,仿佛是自己经历的事情。 不想用眼睛看,听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是猫》读后感(二):《我是猫》,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从第八章开始,无聊、冗长,几度读不下去。 逮住一个词(亦或是作者自认为的新鲜观点?)喋喋不休、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如果放在现在,真是太适合给营销号供稿了。 记得郭德纲先生曾经说过,相声演员得有一个技能,那就是给个词就能滔滔不绝说半天,作者很有这样的天赋,只不过没有安排没有包袱,也不屑于去逗笑观众罢了。 另外不知道是出版社还是译者的问题,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出现注解,非常影响阅读。 “小花:指住在邻居家的一只花猫。” 这种东西需要注解吗?就算实在看不出来“小花”是猫不是人,后文中难道没写吗? “空也饼:一种带馅的糯米点心”,谢谢您嘞,您不说还还真不知道嘞,不知道的话还真影响阅读嘞。 一看腰封——好么,“九年级(上)”。 明白了,它出版的目的不是让人流畅地阅读它,而是学习日语用的教材,真是失敬了。

《我是猫》读后感(三):嘲讽还是玩笑

《我是猫》名气太大了,读之前看过太多的推荐,以至于过早地在脑海里留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日本国民作家夏日漱石代表作」等标签。

其实这本书阅读起来十分轻松,很多时候可以说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也说不清作者是在嘲讽还是玩笑。

当然,书中也确实借「猫」的口吻批判了很多荒唐可笑的「人类迷惑行为」,比如「不懂装懂的老学究苦沙弥君」、「喜好胡说八道的迷亭君」,也算得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了。

如果有朋友对这本书有兴趣,我的建议是: 随便看看就好,切勿对号入座。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交流。

《我是猫》读后感(四):谁是猫?

一开始看的时候很迷惑,因为首先我对猫没什么感觉,更喜欢狗狗,再来就是被太宰治搞得对日本作家多少有些偏见,而且开篇很轻巧,没有完全把我带入到这本书里,所以我又是很慢很慢的熬过了前几章。

这本是属于越读越喜欢的类型,读到中后期我会开始嘴角含笑,而且有好多地方感觉抨击的都是我自己。比如有时候不够清醒,喜欢随波逐流,对听到的消息没有自己的判断就随便相信或嗤之以鼻了。

一个好的朋友,一本好的书,一段好的经历都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的吧,尤其是跟自己非常契合的价值观方面,会有惺惺相惜的强烈感受。

虽然过了100多年,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本书也豪不过时,还有真的在实现中的预言呢!

关于结尾我也很喜欢,这只没有名字,不会捕鼠,看起来没什么存在感的猫会被淹死吗?应该不会吧,我希望会有偶然出门上厕所的人看到它,骂骂咧咧的把它捞上来,它浑身湿透的跑去杂物间,在落满灰尘的旧毯子上蹭蹭,借着半醉半醒的酒意睡去。第二天醒来会后悔的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再饮酒了。醉意无妨,掉进水缸那可是大大的有妨啊!

《我是猫》读后感(五):猫:愚蠢的人类

他以猫的视角出发,以“愚蠢的人类”为中心思想吐槽着主人家的琐事与谈话,文风并不沉重,甚至可以说是幽默风趣,让我看到夏目漱石先生可爱诙谐的一面。

前十章个人认为可以当成一篇篇散文去读,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窥探金之助先生的人生观。其中,有一些我非常认可,并希望记录下来的观点:

学生的捉弄篇:人总数希望通过“打压别人”来证明自身的可靠和值得信赖,而越是缺乏自信、惶惶不安的人越想抓住这样的机会证明自己。

天道公平的信篇:人总数会对自己弄不懂、高深莫测的东西产生崇敬,所以俗人总爱把简单的事物解释的晦涩难懂。我是完全赞同的,如果文字或者谈话的意义不是让接收者理解的话,那就应该当成自己的日记收藏起来,而不是作为显摆的工具。

迷亭与主人的争论篇:其实很多时候自己也会固执己见地持一个观点,与人争论不休,殊不知“你以为顽固到底就能取胜,在那过程中已经身价大跌了。”

第十一章比较有哲学味,上升到人的自我意识上,提倡“忘我”,相对更虚。最后猫的溺亡,其实也看出夏目漱石先生对于人类世界的悲观态度。他借迷亭的话提出自我意识的强化是人类神经衰弱的源头,照此发展下去,出现父子分家,夫妻分居,甚至夫妻关系也不复存在。其实于我而言,更加赞同东风君的看法,爱不论在何时都是世间最美好存在,是宇宙活力之所在,怎会消亡。既然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保持一致即可,何必强求而走向悲观的极端呢?这也是有时难以理解日本文学作品消极主义的原因(此前还拜读过芥川龙之介先生的作品)。如果机缘之下,有人看到这篇文字,请告诉我原因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