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咨询室的秘密》读后感锦集

《咨询室的秘密》读后感锦集

《咨询室的秘密》是一本由斯蒂芬·格罗斯 (Stephen Grosz)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咨询室的秘密》读后感(一):这是一个精神分析方向的心理咨询师记录的案例

这本书推荐的人挺多的,迅速看完之后,只能说不对我胃口吧。这是一个精神分析方向的心理咨询师记录的案例,按理说应该是挺好看的,毕竟我小时候还爱过毕淑敏,咨询师会写作,那肯定是不缺故事的。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是很愉快,要么是我过了纯看故事的年纪,要么是他故事讲得不够好。

而且,我可能对精神分析有偏见,这种分析行为寻找底层原因,尤其是常常导向童年经历的倾向,让我觉得很不“科学”,当然可能精神分析流派并没有要和我讲科学,手动捂脸。

当然,我理解这件事也是有意义的,帮助苦恼的人抽丝剥茧了解自己的行为,并给出一个合理化的解释,能够帮助他们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自洽地相处,不管解释科不科学,只要当事人觉得受用,那就是有意义的,我并不想否认分析派的咨询师存在的意义。

总之呢,如果只是想看一些大千世界普通人的爱恨纠葛的话,这本书还可以看看,如果是想要循着作者的思路分析剖析自己的话,你首先得不抵触精神分析这件事。

《咨询室的秘密》读后感(二):珍妮弗的故事

为了给看过的书,写点评价,作为记录,我把这本书又重新翻开。这次,我选择从最喜欢的那几篇开始看。第一篇就是珍妮弗的故事,《哀悼未来》。

这个故事相当平淡。珍妮弗与其他来访的人相比,显得相当平静,面对的情况也相当的简单。她的父亲去世了,并且和男友的关系不咸不淡,但她都没有感到悲伤或愤怒。她说,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去,当她和阿丹结婚的时候,他会在那里,而男友阿丹并不想结婚,不喜欢孩子,她已经开始不再要求,而只是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关系。作者和她聊起她童年的生活。她的父母在她12岁时离异,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和父亲关系很近,一直保持电话和邮件联系。她的家庭没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很少有朋友来吃晚餐。和她相比,阿丹的父母家庭更加幸福,拥有更多的社交生活,总是有很多人在厨房里说话。她说结婚后和阿丹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他的父母会是很好的爷爷奶奶。

这样的对话和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作者看来,珍妮弗的父亲去世了,她和阿丹的关系也正在结束,但她并没有明白,她不会拥有自己想象的未来了,她可能会在这样的生活里卡壳很长时间。

珍妮弗用对未来的幻想,帮助自己抵御现实的失落,也许就像我们经常会说的,未来一切会好的,而这未来,是我们到不了的地方,是个温暖的棉花糖,是个虚幻的海市蜃楼,让我们看不到现实的悲伤。

悲伤和难过,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与其沉溺幻想,不如接受真实的悲伤和难过。

作者告诉珍妮弗,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哀悼未来。分手不仅意味着放弃他们的现在,还有他们梦想的未来。离开一段关系、开始一段新生活、遇到对的人、结婚、生孩子,要花费一段很长的时间,比她想象的还要长。她可能必须经历一些痛苦才能拥有她想要的生活。如果她需要,作者会陪伴她面对所有的一切。

这时候,珍妮弗感觉到了悲伤。

作者最后写到,未来并不是某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现在头脑里的一种想法。它是我们创造的,反过来,也造就了我们。未来是一种幻想,它影响着我们的现在。

无论我们对未来寄予了多大的希望,有时候也不得不面对,我们无法到达的事实,尽管这是个很悲伤的事实。我们为此而难过,却也只能如此。

《咨询室的秘密》读后感(三):心理咨询师讲述的故事——读《咨询室的秘密》

近几年,在我们这里心理咨询成了一个比较热门和高大上的东西。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心理咨询作为一项能够疏导情绪的辅助性工作,应该也必须成为城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

但近期,我在市面上看到的国内一些心理咨询类作品,要么是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教材,感觉就像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工作》换了一张书皮。要么偏重于积极心理学,不是煲了一锅香醇的鸡汤,就是浓浓的知音体风格。

机缘巧合的,我从图书馆借到了这本《咨询室的秘密》。作者是英国的斯蒂芬·格罗斯 ,是一位心理分析师,他把自己25年来累计五万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对话进行了提炼,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心理咨询室发生的各种动人故事。给我一种以前从所未有的体验。

了解心理咨询的内容

在刚刚学习心理咨询师考试课程的时候,对心理咨询业务工作程序,准备工作,心理咨询场所物品的摆放,心理咨询过程的注意事项等都有所了解。但这些所谓的了解仅仅是作为考点记住而已。对于心理咨询本身,虽然了解一些其中的技巧,规则和程序,但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模模糊糊的。考试复习的案例分析大多数都是给你足够的线索,然后考生提供他们想知道的,唯一的答案。这一点和心理咨询本身并不一致。作者把自己做心理咨询的25万小时经验,浓缩到这本二百多页的小书里,让大家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都有了一个很直观的了解。最值得赞颂的是,作者描写的咨询室的故事里,并没有刻意给自己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形象,而是一个以解决来访者问题为己任,真正客观分析的学者。

重新认识精神分析

在此之前,我一直难以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尤其是我读过一本名为《向伪心理学说不》的书籍后,一方面了解到之前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发展阶段,既不是终级阶段,也缺乏足够的实验和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个人总感觉,这种精神分析好像动不动就和性以及婴儿期的感受连接在一起,行迹于下三路的关注,让自己感觉不太舒服。

这本书,则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抽丝拨茧的向读者展示,那些陷入苦恼的人们是如何产生纠结的心态而无法自拔的。同时展示了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来访者如何最终直面自己的心结,接受过去的自己,真诚的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从这本书中的31个案例故事,作者把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开始,说谎,关爱,改变,离开的全过程娓娓道来,我们可以从中管中窥豹的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方法。

心理咨询师的内心世界

以前在一些影视剧中,心理咨询师给人们带来的总是非常知性和睿智的形象,不管是《无间道》里面的陈慧琳,还是《心灵捕手》里面的桑恩,都是如此。而真正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始料不及的情况,不得不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就可以解决的,作者在书中非常坦率的承认这一点,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有很多反复的过程,甚至强行中断或结束咨询。即便作者站在咨询师的立场上认为需要继续,也会尊重来访者的意愿,这不仅仅是咨询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作者接受不完美的体现,即他知道不是每场心理咨询都一定可以实现目标,让访客解决问题,但他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事实。

学会“接受”自己

书中写到: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深渊,而要穿过这个深渊,我们都要学会“接受”这门课。如果我们很幸运,能找到无条件爱着自己的人,那么我们就会籍由他人对自己的接纳,学会完全接纳自己。倘若不够幸运,我们也有可能让自己变得幸福起来,方法就是——学习自己接纳自己,唯有如此,我们内心强大和柔软才能真正到来。

的确如此,我们需要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才能脱去自我防御的外壳,和自己真诚相见,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唯有接受,才能有新的,更好的开始。

《咨询室的秘密》读后感(四):心理咨询师讲述的故事——读《资询室的秘密》

近几年,在我们这里心理咨询成了一个比较热门和高大上的东西。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心理咨询作为一项能够疏导情绪的辅助性工作,应该也必须成为城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

但近期,我在市面上看到的国内一些心理咨询类作品,要么是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教材,感觉就像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工作》换了一张书皮。要么偏重于积极心理学,不是煲了一锅香醇的鸡汤,就是浓浓的知音体风格。

机缘巧合的,我从图书馆借到了这本《咨询室的秘密》。作者是英国的斯蒂芬·格罗斯 ,是一位心理分析师,他把自己25年来累计五万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对话进行了提炼,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心理咨询室发生的各种动人故事。给我一种以前从所未有的体验。

了解心理咨询的内容

在刚刚学习心理咨询师考试课程的时候,对心理咨询业务工作程序,准备工作,心理咨询场所物品的摆放,心理咨询过程的注意事项等都有所了解。但这些所谓的了解仅仅是作为考点记住而已。对于心理咨询本身,虽然了解一些其中的技巧,规则和程序,但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模模糊糊的。考试复习的案例分析大多数都是给你足够的线索,然后考生提供他们想知道的,唯一的答案。这一点和心理咨询本身并不一致。作者把自己做心理咨询的25万小时经验,浓缩到这本二百多页的小书里,让大家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都有了一个很直观的了解。最值得赞颂的是,作者描写的咨询室的故事里,并没有刻意给自己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形象,而是一个以解决来访者问题为己任,真正客观分析的学者。

重新认识精神分析

在此之前,我一直难以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尤其是我读过一本名为《向伪心理学说不》的书籍后,一方面了解到之前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发展阶段,既不是终级阶段,也缺乏足够的实验和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个人总感觉,这种精神分析好像动不动就和性以及婴儿期的感受连接在一起,行迹于下三路的关注,让自己感觉不太舒服。

这本书,则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抽丝拨茧的向读者展示,那些陷入苦恼的人们是如何产生纠结的心态而无法自拔的。同时展示了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来访者如何最终直面自己的心结,接受过去的自己,真诚的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从这本书中的31个案例故事,作者把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开始,说谎,关爱,改变,离开的全过程娓娓道来,我们可以从中管中窥豹的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方法。

心理咨询师的内心世界

以前在一些影视剧中,心理咨询师给人们带来的总是非常知性和睿智的形象,不管是《无间道》里面的陈慧琳,还是《心灵捕手》里面的桑恩,都是如此。而真正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始料不及的情况,不得不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就可以解决的,作者在书中非常坦率的承认这一点,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有很多反复的过程,甚至强行中断或结束咨询。即便作者站在咨询师的立场上认为需要继续,也会尊重来访者的意愿,这不仅仅是咨询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作者接受不完美的体现,即他知道不是每场心理咨询都一定可以实现目标,让访客解决问题,但他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事实。

学会“接受”自己

书中写到: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深渊,而要穿过这个深渊,我们都要学会“接受”这门课。如果我们很幸运,能找到无条件爱着自己的人,那么我们就会籍由他人对自己的接纳,学会完全接纳自己。倘若不够幸运,我们也有可能让自己变得幸福起来,方法就是——学习自己接纳自己,唯有如此,我们内心强大和柔软才能真正到来。

的确如此,我们需要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才能脱去自我防御的外壳,和自己真诚相见,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唯有接受,才能有新的,更好的开始。

《咨询室的秘密》读后感(五):心理咨询师讲述的故事——读《资询室的秘密》

近几年,在我们这里心理咨询成了一个比较热门和高大上的东西。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心理咨询作为一项能够疏导情绪的辅助性工作,应该也必须成为城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

但近期,我在市面上看到的国内一些心理咨询类作品,要么是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教材,感觉就像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工作》换了一张书皮。要么偏重于积极心理学,不是煲了一锅香醇的鸡汤,就是浓浓的知音体风格。

机缘巧合的,我从图书馆借到了这本《咨询室的秘密》。作者是英国的斯蒂芬·格罗斯 ,是一位心理分析师,他把自己25年来累计五万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对话进行了提炼,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心理咨询室发生的各种动人故事。给我一种以前从所未有的体验。

了解心理咨询的内容

在刚刚学习心理咨询师考试课程的时候,对心理咨询业务工作程序,准备工作,心理咨询场所物品的摆放,心理咨询过程的注意事项等都有所了解。但这些所谓的了解仅仅是作为考点记住而已。对于心理咨询本身,虽然了解一些其中的技巧,规则和程序,但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模模糊糊的。考试复习的案例分析大多数都是给你足够的线索,然后考生提供他们想知道的,唯一的答案。这一点和心理咨询本身并不一致。作者把自己做心理咨询的25万小时经验,浓缩到这本二百多页的小书里,让大家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都有了一个很直观的了解。最值得赞颂的是,作者描写的咨询室的故事里,并没有刻意给自己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形象,而是一个以解决来访者问题为己任,真正客观分析的学者。

重新认识精神分析

在此之前,我一直难以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尤其是我读过一本名为《向伪心理学说不》的书籍后,一方面了解到之前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发展阶段,既不是终级阶段,也缺乏足够的实验和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个人总感觉,这种精神分析好像动不动就和性以及婴儿期的感受连接在一起,行迹于下三路的关注,让自己感觉不太舒服。

这本书,则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抽丝拨茧的向读者展示,那些陷入苦恼的人们是如何产生纠结的心态而无法自拔的。同时展示了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来访者如何最终直面自己的心结,接受过去的自己,真诚的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从这本书中的31个案例故事,作者把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开始,说谎,关爱,改变,离开的全过程娓娓道来,我们可以从中管中窥豹的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方法。

心理咨询师的内心世界

以前在一些影视剧中,心理咨询师给人们带来的总是非常知性和睿智的形象,不管是《无间道》里面的陈慧琳,还是《心灵捕手》里面的桑恩,都是如此。而真正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始料不及的情况,不得不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就可以解决的,作者在书中非常坦率的承认这一点,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有很多反复的过程,甚至强行中断或结束咨询。即便作者站在咨询师的立场上认为需要继续,也会尊重来访者的意愿,这不仅仅是咨询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作者接受不完美的体现,即他知道不是每场心理咨询都一定可以实现目标,让访客解决问题,但他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事实。

学会“接受”自己

书中写到: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深渊,而要穿过这个深渊,我们都要学会“接受”这门课。如果我们很幸运,能找到无条件爱着自己的人,那么我们就会籍由他人对自己的接纳,学会完全接纳自己。倘若不够幸运,我们也有可能让自己变得幸福起来,方法就是——学习自己接纳自己,唯有如此,我们内心强大和柔软才能真正到来。

的确如此,我们需要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才能脱去自我防御的外壳,和自己真诚相见,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唯有接受,才能有新的,更好的开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