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私人生活》读后感摘抄

《私人生活》读后感摘抄

《私人生活》是一本由袁永苹著作,Red Hen Press USA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元,页数: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人生活》读后感(一):她的诗是一种被更热烈的心灵之火环绕的尖锐。她诗艺的核心类似珍珠

(雷武铃:诗人、诗歌评论家)袁永苹的诗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尖锐感,刺痛感。这种尖锐感来自她具有穿透力的对现实的直视。它刺入现实深处,发现那尖锐的真实性,并对此不回避,不躲闪,而直接面对,直接说出。无论是对人在社会现实中的工作、生活处境,还是对人在家庭、情感(甚至母爱)中的关系或个人内心的自我纠结,她都如此直接说出那尖锐的部分,有如信仰般坚定。更为难得的是,她有着更强烈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和心灵的力量来平衡、来容纳、来消化这种现实的尖锐。因此她的诗是一种被更热烈的心灵之火环绕的尖锐。她诗艺的核心类似珍珠,那尖锐的石子在内心力量的作用下转化为闪亮的珍珠。在这珍珠般的诗歌中,那物质世界里真实的刺痛感和人心之中那激情与精神的安抚与鼓舞力量一直同在。

《私人生活》读后感(二):心灵上的敏感和态度,是一个好诗人最根本的品质。

(雷武铃)评袁永苹的诗歌《小老鼠》

这是一首神秘、尖锐、刺人的诗。内容上很日常:六七个月的孕妇在楼下门口遇到一只幼鼠,对世界和人浑然不觉的小老鼠,而有三个人想要踩死它,特别是孕妇的母亲,怕这老鼠吓着怀有身孕的女儿。然后是晚上孕妇躺在床上感受着腹中胎儿的胎动时忽然清晰地想起晚餐前看到的那只幼鼠,对危险毫无感知,把要致它死命的人的行为当作游戏,对婴儿的喜爱一般。这里面的事实和关系让我们感觉神秘,尖锐。她为什么会在感觉到胎儿胎动时想到那只幼鼠?她母亲,保护女儿,她对腹中胎儿的爱,和这只愚蠢(不停使用这个词)的幼鼠,有什么关系?人们嫌恶老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是常识。但在这里,那天真无邪般的幼鼠,也是生命,也有感知。它是一种什么形象?这最日常的事情,牵扯着我们,那么神秘而刺人。

这首诗能成功,很重要的是它的细节描写。非常典型的是一开始老鼠出现的细节描写,“它从老式楼房门斗下面/那龟裂的水泥板里/缓慢地轻松地,爬出来了。/丝毫不带有恐惧地/那小玩意儿爬将出来,/未经世事,只顾玩耍。/它是一只初长成的幼鼠/光亮、灵活,此刻正背对着我,/嗅闻炎热潮湿的水泥地板。整首诗只要涉及到什么,包括天气啊,胎动啊,所有这些地方细节都非常好。这样整首诗很真实,很有感染力。同时,叙述的过程交代得很好。各因素的出场:老鼠,我,打老鼠的人,一般的怀孕感觉,胎动的感觉,想到小老鼠。这种细节的观察和捕捉,既是文学上的才华和能力,也是心灵上的敏感和态度。这是一个好诗人最根本的品质。

《私人生活》读后感(三):语调的真实——周瓒

在写诗与读诗中,我最经常体会到的,是一种语调的难得。若获得了一种语调,有时是节奏感,一首诗大半就已经成功了。诗的独特整体语调保有了诗人的信心和真实感,以及一个诗人才华的精粹部分。这次阅读的袁永苹的诗,大致具备了这样一种语调:平易、坦率、温和的女中音,节制着一个敏感、愤怒与悲怆的心灵。它带着晚年的卡瓦菲斯与中年的辛波斯卡的诗歌回响,虽然与刚刚而立之年的袁永苹多少有些不相称,但别有一种诚实的力量。而诗意是怎样获得的呢?尤其她写的是多么普通的日常生活!

《旅行计划》中,恋人承诺的旅行、垂钓计划直到结婚都未能实现,锁在阳台抽屉里的渔具像是“给梦想的礼物”,而“未来”的“后来”出现在婚照上的二人,则是内心疤痕累累经历了伤痛的“新人”:未竟的愿望和细味的现实突兀对照,背后隐藏了多少存在的艰难。《你的童年》的结尾,从对恋人童年生活的想象、追索,看照片,一句反问“为什么我们不能 / 从襁褓中就在一起”,显示了对恋人的炽热之爱。爱欲愈是深切、强烈,到达极致,恋爱中人就品出了痛苦,因而幸福与爱就带有了宿命色彩,并要求诗人直面现实中的方方面面,

做出自己的选择。这里选的多是与爱情生活相关的诗,但有意思的是,爱情母题没有成为各种传统主题的新版本,而是被描绘成诗的主人公(姑且用这个词)由此进入社会,介入时代与寻求主体性的过程。《晚餐》二首看起来很平实,但平实的叙述中隐藏着深切的痛楚与悲悯,情人之间的矛盾化为刀锋般的想象:“你不会成为失语者,不会从上面抓下一把突然地闪电”,“我们分吃着彼此”,“我吃下你的一片脑叶”,“你吃下我的”,最终,“接受”成了一个颇具存在主义色彩的动词,

你真的能够真心接受一顿好晚餐,

能够接受这餐桌上全部的痛苦——

你也就在这世上

接受了全部的痛苦,

和欢乐。

《他》令人联想起辛波斯卡的那首《回家》,都是写一个男人,或都是诗人的恋人。通过爱恋和关切的目光,“他”的性格、情感、情绪乃至不幸等等,都在睡眠时刻,被观察刻画为爱意满溢的深情之诗。《手术室》和《床》则是以“她”的视角展开,不仅人称从“我”变成了“她”,而且视线也由两人世界延伸开去,获得了观察世界与反观自身的能力,自我开阔了,诗也更深邃。《低等生活》从文体上看,只是一段散文,诗人强制性地为这段散文分行,使之变成一首豆腐块式的小诗。这可以理解为诗人激烈奔涌的思绪与自我约束的结果。

在这令人尴尬的非典型诗歌文本中,诗人描绘了一种不断下沉的人生境遇。她称“她”生活的那条街为“低等的老街”,生存着各式底层人群,他们聚集在“下流的小饭馆”,而“她”并不比他们好到哪里去:

她也曾想活得高贵,自她从一个三流大学攻读

完硕士学位做过小记者、三流杂志编辑和

晚间电视节目主持人。但现在,下沉是她

选择唯一方向(或者她根本就没有选择。)

在这里,非间离感的描述为诗人获得了一种诗的高贵:诚实。对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流话语,诸如幸福感与中国梦之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人诚实的拒绝不啻为我们时代文化的一副良药,一记警钟。“下沉”,换个角度,也意味着背负和承受,对于内孕于个人性之中的现实,一个诗人能选择或没有选择地体认它,都是一种可贵而有力的创造。当代诗人或许应该具备袁永苹这样的能力,将曾经被启蒙角色塑造出的“外在现实”纳入自己的身体(自我)之中,有意识地使自己成为新现实的孕育者。这或许也可以算是当代诗歌独特的介入方式之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