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诗人X》读后感锦集

《诗人X》读后感锦集

《诗人X》是一本由[美]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X》读后感(一):感性与冲动的胜利

这是很年轻的诗,诉诸于感性与冲动,其覆盖青春期的内心冲突,具有完整的天真特质和情感共鸣。《圣经》作为诗歌的背景,为这些好读的诗歌晕染了一层寓言的色彩。在冲突中获得的对抗,其张力本来是迷人的,可惜到最后还是以和解告终,并以一场成功的擂台赛诗宣告“诗歌的胜利”“个人的胜利”。自然,以和解告终的诗歌,很难取得胜利。但这些诗歌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启示:诗歌可以这样写作——祛除繁琐的技巧,真挚情感同样可以带动文字的飞腾。我喜欢这样的诗句:“当你的肉体比你的声音更有分量,/你便永远是被流言命中的目标。”“我的相貌和感觉都像一个神话,/一个被扭曲的故事,等待他人驻足/凝视。”“世界近乎平静,/当你不再尝试/去理解它。”整个诗集最动人的一首诗,是关于母亲焚烧其创作日记的那首《日记本烧着的瞬间,你在想》:“如果我被火烧着,/我能靠谁/泼水把火浇熄? 如果我是一堆灰烬,/我能靠谁/将我敛入一个漂亮的花瓶? 如果我不过是灰尘而已,/会有谁去追风/努力把我重新拼凑到一起?”

《诗人X》读后感(二):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作品是青少年小说中的珍品

(《诗人X》的作者:伊丽莎白·阿塞韦多)

在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处女作《诗人X》获得201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那个晚上,这位作家却在以一种熟悉且舒适的方式来庆祝。那是11月清爽的夜晚,她径直前往住宅区,来到母亲的公寓,享用了一顿芳香的晚餐,这里是她在纽约长大的标志。“当时是午夜时分,在(我的家人)传递奖章并拍照的时候,我吃了一碗桑科乔(sancocho)。”她最近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她指的是一道传统炖菜——她的家人过去常在哈莱姆区的房子里做这种菜,每次回她父母的老家多米尼加共和国时也会吃。接着,她说:“我心里在想,这就是胜利吧。” 对于包括阿塞韦多在内的许多有色人种作家来说,过去几年出版界迎来了一场姗姗来迟的文化复兴。在一个很少提升有色人种作品水平的行业和体裁中,阿塞韦多获得国家图书奖不仅是一个人的里程碑。她是为数不多的获得这一荣誉的有色人种作家之一,他也在帮助改变更广泛的文学格局。对于各种背景的读者来说,像阿塞韦多创作的这样关注有色人种年轻人日常经历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回报。(原载于《美国大西洋月刊》,作者汉娜·乔治斯)

《诗人X》读后感(三):青春不仅适合拿来拍偶像剧,也适合拿来写诗

这本诗集与我从前认知中诗集很不一样,印象里的诗是碎片化的、精致的、含蓄的、意有所指的,偶尔出现一句深刻隽永的金句,像一支轻盈精巧的羽箭,射中我们的心灵,但《诗人x》这本诗集不是,她平白、袒露、连贯、叙事性极强,比起诗集,更像是一本青春期女孩记述自己幽微心事的日记,或者现实主义风格的青春电影,所以哪怕是诗歌阅读经验匮乏的人,看起来也毫无障碍(对,我说的就是我自己),阅读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每一篇都看得懂,而且像追剧一样,迫切想要翻阅下一篇,去看看主人公的最近事态进展,读完最后一篇诗文,也即迎来了主人公(诗人)与亲人、自我、世界大和解的大结局,从这个意义来讲,它相当适合真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们来读,因为它里面不仅有真诚导向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有圆满的答案,有破除迷茫、接纳自我的希望。

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故事性强、平实好读,更重要的是,诗人本身足够有魅力,她足够细腻与真挚,也足够勇敢和强大。同为女孩,我清楚我们多么需要有这样明亮、强大的榜样来支撑和鼓舞自己成为我们自己。里面记载的许多青春期女孩遭遇的心事,我都有过深刻的体验, 比如身体发育被同龄的男孩子们打趣,由于无法处理那种尴尬、愤怒与无助,所以只好藏起自己的身体,害怕自己和性感沾上一丁点关系;比如面对缺席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虽然耳边时刻充斥着耳提面命的嘱咐和教育,但仍然时常觉得自己是透明的、孤独的,内心匆匆成长起来的那个叫做“自我”的小孩,每天都在因为没人看得到他闹各种形式的脾气;比如如何去做一个体面、得体、惹人喜欢的女孩,和“我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挣扎与自我怀疑;比如同时和一个男孩陷入喜欢和恋慕,但只有作为女孩的我要分外小心翼翼,要在“尺度”“本能“和”别人的评价“之间做权衡和反抗……那些我以为没人看见的成长的阵痛,在这本书里几乎一一得到了回应,我想如果我在十几岁的时候能看到这本书,那该给我多大的勇气,驱散多少孤独和迷茫的苦楚啊,单单是“被看见”这回事,就已经是极好的人生体验了,更别提主人公x最终还靠坚持自我,赢得了比赛,换来了社会(主要指学校)真正的接纳和肯定,也换来了与父母和解与了解的机会,这是多棒的故事,多好的热血青春题材啊!希望那些早恋怀孕流产堕胎的所谓国产青春片都来看看,这才是我们青春期真正经历的东西,真实的疼痛,真正期待的成长。

《诗人X》读后感(四):把少女的内心、成长的烦恼,用诗的语言讲出来

倘若,想要写透一个少女的内心、写出她的成长,究竟可从何处着笔呢?是按照编年体的顺序,把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分别写出来呢?还是,仿佛纪传体的体例,有详有略,把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那些喜怒哀乐,甚至不妨用更多的细节来作为烘托,写出一个仿佛面对面的少女,把她的故事娓娓道来呢?或者,还会有别的什么更多的方式方法? 应该说,这些都是好主意,做到引人入胜绝对都没什么大的问题。但在美国斗诗赛大满贯冠军、拥有表演艺术学和创意写作学双学位的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处女作《诗人X》中,一个名叫苏美拉的15岁多米尼加女孩,选择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诗歌,或者说,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她自己的日常以及成长故事,其中不乏烦恼、愤怒等等。在此之前,这样的形式不是没有,但相对不是那么多,但既然《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曾经这么干过,作为一种致敬,其他人当然也完全可以。 15岁的苏美拉是一个既普通又惹眼的多米尼加女孩,随父母移民美国后,在最普通的高中念书。但她的生活显然如她本人一样,虽然本该普通,却注定不会普通,而是走到了走到了另一种极端——引人注目,这其中是源于她的火辣的身材!而且其实不妨说,这样一种“引人注目”,即使说成是一种骚扰都不为过。个性安静的苏美拉用来“抗争”的武器却是诗歌。这个武器或许并非同样“引人注目”,但却足够有效,至少帮助苏美拉找到了表达自己的内心、展示自己的成长的最佳方式。 《尚书·虞书·舜典》上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苏美拉或许可能并不知道这几句话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但她把自己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却宛如是在以一种更加流畅的方式在宣泄。生活中显然不全都是快乐,还会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具体到苏美拉,她的有色人种的身份背景,她的火速身材所带来的异样目光以及更多的企图,她与自己的母亲,与哥哥,与卡莉达、阿曼、嘉利亚诺女士、肖恩神父……这个名单显然还可以列得更长!就像苏美拉的一首首诗那样,长或者短,都充满了成长中的少女所特有那一种蓬勃向上、那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她并没有选择火力全开,但一句句的诗、一首首的诗,连缀起来,却不禁让人感觉出其中的非同一般! 诗歌的无限魅力正在这里。相对来说,诗歌远比小说、散文更加凝练。如果不太讲究,稍微粗犷些都可以;如果想要含蓄一些——这本来就是诗歌的本职特征——也丝毫没有问题。当诗歌的句子在延续,断行的句子就渐渐由点及线及面,终究要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来! 不必太在意伊丽莎白·阿塞韦多为她的作品所起的名字,看内容就可以了。15岁的多米尼加女孩苏美拉的故事,其实不止在美国,也是在更多读者的身边,稍加留心,就一定可以看得到:她们的身影,或隐或现……

《诗人X》读后感(五):把少女的内心、成长的烦恼,用诗的语言讲出来

倘若,想要写透一个少女的内心、写出她的成长,究竟可从何处着笔呢?是按照编年体的顺序,把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分别写出来呢?还是,仿佛纪传体的体例,有详有略,把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那些喜怒哀乐,甚至不妨用更多的细节来作为烘托,写出一个仿佛面对面的少女,把她的故事娓娓道来呢?或者,还会有别的什么更多的方式方法?

应该说,这些都是好主意,做到引人入胜绝对都没什么大的问题。但在美国斗诗赛大满贯冠军、拥有表演艺术学和创意写作学双学位的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处女作《诗人X》中,一个名叫苏美拉的15岁多米尼加女孩,选择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诗歌,或者说,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她自己的日常以及成长故事,其中不乏烦恼、愤怒等等。在此之前,这样的形式不是没有,但相对不是那么多,但既然《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曾经这么干过,作为一种致敬,其他人当然也完全可以。

15岁的苏美拉是一个既普通又惹眼的多米尼加女孩,随父母移民美国后,在最普通的高中念书。但她的生活显然如她本人一样,虽然本该普通,却注定不会普通,而是走到了走到了另一种极端——引人注目,这其中是源于她的火辣的身材!而且其实不妨说,这样一种“引人注目”,即使说成是一种骚扰都不为过。个性安静的苏美拉用来“抗争”的武器却是诗歌。这个武器或许并非同样“引人注目”,但却足够有效,至少帮助苏美拉找到了表达自己的内心、展示自己的成长的最佳方式。

《尚书·虞书·舜典》上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苏美拉或许可能并不知道这几句话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但她把自己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却宛如是在以一种更加流畅的方式在宣泄。生活中显然不全都是快乐,还会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具体到苏美拉,她的有色人种的身份背景,她的火速身材所带来的异样目光以及更多的企图,她与自己的母亲,与哥哥,与卡莉达、阿曼、嘉利亚诺女士、肖恩神父……这个名单显然还可以列得更长!就像苏美拉的一首首诗那样,长或者短,都充满了成长中的少女所特有那一种蓬勃向上、那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她并没有选择火力全开,但一句句的诗、一首首的诗,连缀起来,却不禁让人感觉出其中的非同一般!

诗歌的无限魅力正在这里。相对来说,诗歌远比小说、散文更加凝练。如果不太讲究,稍微粗犷些都可以;如果想要含蓄一些——这本来就是诗歌的本职特征——也丝毫没有问题。当诗歌的句子在延续,断行的句子就渐渐由点及线及面,终究要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来!

不必太在意伊丽莎白·阿塞韦多为她的作品所起的名字,看内容就可以了。15岁的多米尼加女孩苏美拉的故事,其实不止在美国,也是在更多读者的身边,稍加留心,就一定可以看得到:她们的身影,或隐或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