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都爱“发神经”读后感摘抄

《我们都爱“发神经”》是一本由小凡不二著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都爱“发神经”》读后感(一):其实人人都有发神经的时刻

社会是复杂的,连带人也跟着复杂浮躁起来。工作压力大,生活窘迫。特别是公众人物都会有压力。压力大了,都会产生躁动。这种情绪需要发泄。那么方法就是所谓的间歇性神经。是职业病也是本能所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淡看一切,看淡周围的一切。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们都爱“发神经”》读后感(二):只要拖延还在,烦恼就会间歇性存在

首先我觉得作者肯定老上豆瓣,里面的很多案例分析及数据采样都是豆瓣的。

这本书围绕间歇性发神经,这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列举了间歇性抓狂、间歇性失踪、间歇性抑郁等众多间歇症,分析到位,案例丰富,辅以各种有趣的心理学实验,配上16幅彩色漫画,揭露间歇症的心理隐秘,有趣,实用。强大的心理学安抚你烦躁不安的内心,让你与不安的自己好好相处。

案例分析,数据采样的同时,还列举了一些相对间歇症患者的症状:间歇性“玩失踪”, 间歇性心情失落、间歇性话痨、间歇性暴躁、间歇性愤青、间歇性抓狂、间歇性大吃大嚼和间歇性没理想等。针对这些症状给出了跟这种人相处的技巧和自我调节的方法。敏感多情的人对各种间歇症毫无免疫力,间歇症是对现实世界的暂时拒绝和逃避,是平衡压抑的生活的一种心理小把戏。也就是说是一种发泄。蒙田说:“我们的人生时而平静,时而狂暴。”也写了一些应对发神经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写的还挺幽默,描写还是挺打动人的比如“失落,仿佛是得不到上面,但得到了后又有什么呢?美好的热气球被戳破了,一点点干瘪下去,这就是失落的心情。”

书的上架建议是:心理/社科

书里也有一些很学术的论述比如:“亲密关系恐惧症”,分为三类情况,圈子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

不过基本上都是建议性的论述,克服这些心理的问题,还是靠自己,就像作者自己写的,只要拖延还在,烦恼就会间歇性存在。

《我们都爱“发神经”》读后感(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间歇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间歇症

在微博上看到这本书的宣传,书名很惹人注目,本以为是本小说,直到拿到书的那一刻才发现是本心理励志读物。之前对这类书籍并无好感,不免想起了读过的那本《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不过这本书读得很快,文字有趣而实用,让人手不释卷,也很容易将自己对号入座,所以,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间歇症。

我也会与世界闹别扭,不喜欢一成不变,渴望追求新鲜感,也经常因此心情低落;我也会时常感觉这件事似曾相识,好像在梦境里预演过一番;我也会间歇性不想说话,感到无比烦躁,谁都不想理,和男朋友聊QQ,只会回答“嗯”;我也会间歇性“话痨”“话密”,突然产生强烈的倾诉欲,独自闷在宿舍半天或者在老师办公室值班半天就感觉憋得难受,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我也会常常感觉自己无能,自卑感莫名翻涌,想着身边好友,不是才华横溢,就是党员学生干部,至少也有一技之长,只有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我也会有时看不惯周围朋友,因某某突然变卦而不爽,又因某某贪玩好吃嫌弃人家,还有某某磨蹭拖拉,其实自己也有这些小毛病;我也会经常理想主义,天真地做着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想旅行、想开书店、想结婚;我更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很多事情拖着不做,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很多事情又是自己怵头的,拖着不去找老师,拖着不完成作业,各种拖……

读了这本书,发现我不是一个人有如此多的烦恼,原来还有这么多人与我同病相怜,我们都是间歇性患者,我们都爱“发神经”。但是没关系,还好有这本书,有小凡不二告诉我们:这些现象到底从何而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间歇症”,如何与“发神经”相处,以及怎样获得训练有素的生活之道。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都有一些难以启齿的秘密,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常态,无需恐惧,无需慌张,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慢慢来,让我们热爱生活,让自己充满活力与信心,健康正常无烦恼的生活离我们就近在咫尺啦!

PS 这本书的插画真是很美,还有国外插画师的作品,与书的内容吻合度很高,几乎每一张都是心水呀!

《我们都爱“发神经”》读后感(四):人群中的失语者

也许在最初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已经注定了我是发神经的典型代表,直到直面作者的文字,让我觉得那简直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越往后看越觉得自己不是在发神经,而是在发神经病!

现代人仿佛都由这样一种病,距离远的时候没有安全感,每天热络的联系着,分享身边的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距离太近,近到你闭上眼睛也可以想到她脸颊的雀斑,没有来的讨厌起这个人。

我大概属于人群中的失语者那一类别,莫名的心情好,充满了奋斗的动力。也莫名的垂头丧气,不知道是什么触碰了大脑的神经,整个人都变得怪怪的。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不知道我们这一类发神经患者是不是属于创造性和激情并存的人才?

很多时候想要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出口,在我看来所有的发神经都是在和自己闹别扭,你无法满足自己心灵的愿望,所以生自己的闷气,你无法改变周遭的环境,你在责怪自己无能,你无法写出自己满意的文字,开始看到自己写下的东西懊恼。就是这样一种情绪支配着我们的某根神经,让那些敏感的触角无处不在,让那些微小的情绪带动了整个人的生活状态。

被这样痛苦折磨的人,总是在试图走出这折磨的情绪,通过各种方式来排解。于是有了离家出走、玩失踪、玩失语,仿佛这种对抗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回归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落。这本书彻彻底底的将我们发神经一族进行了深刻的解剖,让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神经质。

我是失语者的明显代表,生活中积极乐观外向,内心苦闷的不爱说话。我是人群中最爱发言的那个丫头,也会常常在办公室一言不发的置身事外,因为奇怪的举动反倒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可是没人知道,我多想大声说:不要理我,我只是心情不好,我在和自己闹别扭!

有时候我在想,是越来越大的压力让我们成为神经质一族,还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那个小小人总是得不到愿望的满足。小时候我们可以叫做任性,大一些叫做个性,身在职场的时候只能叫做神经病。生活总带给我们过大的压力,什么都没做的一天也会身心疲惫,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都在“发神经”

今天,也是我发神经的时候,你到了那个时候吗?

《我们都爱“发神经”》读后感(五):你不一定要“发神经”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其实光看看书的名字便知道了。也许是现代社会太过浮躁,充满了诱惑和功利的生活又让很多的人深受压抑,神经也变得相对 脆弱,连电影中都有“这年头你不得个忧郁症,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的台词,也就是本书所例举的各种间歇性症状总称——发神经。想来,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这样的“发神经”的情景,让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对照后觉得是中枪了。不过,按照作者给的一个表进我一开始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己并不属于这类人,当然现实中的我也的确如此。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让我们看看其中好玩的部分,至于那些心理的分析,原因的寻找,方法的探讨,那就留给“爱发神经”的人们自己去好好研究一下吧。

书中大部分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网络上的情感发泄,那些平台也都是大家熟悉的现代社交媒体、社区、博客、论坛等,所以语言自然也带有网络化的幽默。短短的言语、浅浅的哲理,虽然无法和气势恢宏的史诗巨作相比,但是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发出会心的微笑还是可以。“TA间歇性抓狂,内心疯狂成一棵树,一般在风里飞扬,一半在地下纠结。”;“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他们的感觉比较纤细,你匆匆一过,他们的内心早已起了涟漪。”;“活在瓶子里的自由,必然是假的。”;“怀才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

可以说,这是一本心理方便的书籍,也有些励志的意图,但并没刻意去向读者说教,而是像心情的随笔和散文,读来也不是理论的枯燥,话题大多集中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爱情和生活中,针对的主要是年轻的读者,即便是用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不错的!还有的一大亮点,那便是其中的插图,清新淡雅的风格,像卡通的水粉画,配上一两句值得回味的隽句,意境却深远而悠长,看上去非常漂亮,让读者的思绪也跟着图画而明亮起来,飘向远方。

生活中,偶尔发发神经也是难免的事,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有些人比较容易激动,有些人比较容易忍耐,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反应和对待,不同种类和性格的人也会有各自的优缺点。多了解些其中的奥妙,多吸取点他人的教训,多鼓励自己尝试不同的创新,不一定要发神经,也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天地和心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