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执行读后感1000字

新执行读后感1000字

《新执行》是一本由姜汝祥著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3-6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执行》读后感(一):适合有想法的人

此书更适合刚参加工作或入职不久的新人。里面的一些想法,真的与我们父母所传授的想法是相悖的。父母的想法是基于他们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所总结出来的混世经验或维稳经验,但是作者通过工作与学习不断总结出了主动工作、努力工作的经验。父母更多的考虑是不让子女吃苦、遭罪,而作者的想法是你不经历一些事情如何才能成长,如何才能独立面对一些事情。白纸黑字在那里,能领悟多少内容,不同的人领悟的深度和内容是不同的,正如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此书总会有所收获。

《新执行》读后感(二):新执行与旧执行

这篇书评拖了很久,算起来已经有三周的时间了。

从第一天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找一找会不会有“九段秘书”的章节,果然,顺利找到,又再次重新温习。虽很久以前就读过,但依然深感获益。

新执行,为何新?新在哪里?

用了将近5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自己为作者的“新”找了几点支撑。

1、真与假

万物都有两面性,有好有坏,有真有假,执行力亦然。

并不是无条件服从,就是执行力,真执行需要智慧;并不是大包大揽,就是执行力,真执行需要有选择;并不是“又红又专”,就是执行力,真执行已经不仅仅是公司利益的是吸纳,还需要个人价值的发挥。

2、唯结果论

我们总是说没有功劳有苦劳,但是如果一个人看似一点都不苦却总是战果累累,老板更需要谁?一目了然。执行最终需要完成一项结果,而不是仅仅当成一份任务,任务完成之后的结果才是执行与否,湖综合说执行的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

3、执行需要分层管理

这里的分层,是指公司中的层级:总经理、中层以及普通员工。不同的位置决定了你对于公司的价值,如果你是总经理,你的执行更关注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如果你是中层,可能执行的重点是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如果你是普通员工,执行的内容可能是一个个小的任务。但是不论层级如何,执行的真谛是相同的,即方向+行动。

没有正确的方向,行动再迅速,执行再严格,可能无法实现目标。同理,没有坚定的行动力保障,方向再正确也只是原地踏步。

看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执行之道还远不及其十分之一,好吧,乖乖地干活,认真的看书,执行起来吧!

《新执行》读后感(三):新执行的意义:心向客户和自我管理

姜汝祥在书中讲了一个培训案例:让一个人描述图形,其他人来画出图形。结果发现文化水平高的员工所描述的,只有同等水平的员工容易画出正确的图形;而文化水平不太高的员工所描述的,大部分人都容易画出正确的图形。原因在于文化水平高的员工描述图形多用学术用语,而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员工则主要用大白话。这导致了两者传递信息过程中的执行力明显不同,这也暗示执行过程中要想着客户的需求,才能正确的管理执行。

这个例子也表明了这本书的特点,写得通俗易懂,作者虽然是经济学硕士、社会学博士,但是并没有卖弄学问,文中也很少涉及高深的管理理念,而主要采用案例的形式道出了虚假执行的表现、新执行的涵义、从高层到底层容易犯的错误以及新执行的原则。因此,这本书非常适合职场人士阅读(给五星),她可以教给您具体的执行实践;在校学生对于职场感兴趣的也是阅读的最佳选择(给五星),她可以教给您如何做好执行的准备;对于学术研究者(给四星),阅读时可能感觉不够学术规范,但是作者的理念仍然应该引起注意。

作者在书中主要基于德鲁克以客户为最终价值的理念,强调执行的高层、中层和下层都要心向客户。高层相当于上梁,下层相当于下梁,而中层是连接上梁、下梁的中梁,书中将它比喻为“放大镜”。寓意为只有聚焦,才能发挥执行的威力,不然就成为了“大气层”,执行的力量被发散而失去效力。所以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专注的重要性,也强调要懂得放弃,选择自己擅长的重点领域经营,这样才会提高执行力。

另外,上梁不正,下梁一样会歪,所以作者在第一章所指出的虚假执行都是上梁所导致的,并且这些现象也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比如有的领导天天讲团队,其实是为了用团队的名义压制大家的意见。领导的责任在于减少公司的江湖习气,在考虑监督能力的情况下,充分授权,来减少自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理性,更好的运用下属分散的信息和知识,也帮助下属积累能力,达到个人和公司的共同发展。

可见,执行的过程关键在于发挥各个层面的自我管理。正如书中引用德鲁克的观点“如何管理别人,到目前为止其实没有得到证实,如何管理自己却是真正得到实践并证实的科学”。所以关键的关键是上层要管理好自己的战略意识以及让中层和下层认识到自我管理的意义,中层要管理好自己的“放大镜”作用以及让下属认识到自我管理的意义,下层要管理好自己的责任。从常识来说,改变自己也是最容易的,改变别人也要让对方认识到这是为他着想的,所以执行一定要以自我管理为核心。

姜汝祥在书中引用的儿童的案例,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上述理念。他提到小孩子天生有好奇心,见到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并且他们也天天起劲的干着很多活,但是为什么长大后这些都没有了。我想儿童时期,影响因素相对单纯,儿童的大脑中是空的,反而容易切中要害,并且也非常快乐的尝试各种事情,家长在这个时候如果干预不当,很容易把这种天性灭杀。而随着其越来越深入的进入社会,影响因素逐渐复杂化,很多人就只能随波逐流了。所以家长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做事的意义,尝试、试错的价值,而不是认识到“聪明”多么重要,奖励多么重要。这和领导解决执行力问题的理念没有任何不同,领导在执行中的责任在于建立企业发展的意义和愿景,尤其是让中层和下层认识到这种意义,并且敢于通过各种方式尝试通向意义的途径,不要总想着一次瞄准,而是先开一枪,找一找目标,再开一枪,看看目标到哪里了,不断校正,最终达到有意义的目标。

姜汝祥.新执行.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新执行》读后感(四):职场中,你值多少钱是你自己决定的

初入职场没几年,看到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九段秘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做完全不同的效果。自然,每个人的薪水也是不同的。

那么职场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取得不同的结果。

即便是看起来那么琐碎,那么不屑一顾的事情。

工作几年后,同样一批进来的人,有的扶摇直上,有的跟后辈沦为一个层面。他们的薪水也差了几个级别。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在细节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就是,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做事的,你把事情完成得如何,取得了什么结果。

这篇著名的文章就是姜汝祥博士的,在这本《新执行》中,姜博士在“请给我结果”的九段秘书基础上又有了提高了。

10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从制造业要转为创造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自然也不同了。所以,姜博士指出,执行不是机械的执行,企业花钱不是为了买机器人。

10年了,职场中的人主要以80、85后,甚至90后的新人为主。

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更多是彰显个性,个人意愿强烈,用管理者的话来说就是“不服管,不好管”呵呵:)

面对这样的员工,如果只是讲无条件服从,讲听话好用,是完全不起效果的。

时代变了,事情变了,连人都变了,执行当然也要改变。这也是在跟姜博士沟通中,姜博士特意提到“新”执行的来源。

原来,姜博士的执行也是紧跟社会大趋势,更符合现在员工和企业理念的执行力了。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作为企业,作为一个组织,都是需要执行力的。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几个激情四射的年轻人,有想法,有技术,有商业模式,每天开会、讨论,然后,然后……然后吵吵闹闹,啥事也干不了,解散了,还相互埋怨。

诚然,执行是一个组织的核心,没有执行,创意、理想都是白搭。

经常会在工作中反思自己,这事要是我做会怎样,还能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不断地反思,找到问题,学习……然后,就不知不觉成长了。

记得有个小例子:让一个同事联系一个合作方做一件事,然后就忙别的事情了,没下文了。过了几天忽然想起来,再追问。小朋友回复说:我给他打电话了,但是一直都没有联系到。当时我就愤怒了,后来想想,其实自己也存在了很多问题。

小朋友的问题:

1.我要的是联系到人,把事情做了,而她仅仅理解为我做了“打电话”这个动作,没效果不能怪自己,自己已经做了这个动作了。

2.上级交代的事情,做到什么情况要汇报。即便遇到了问题,也要反馈,并且积极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手机一直联系不到,是不是还有其他联系方式?通过查询对方公司的总机,查到他的办公室电话。等等。这才是带着脑子来干活的。

平息愤怒心情之后,我也在反思自己,自己也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1.交代一个任务,而不是一个指令。我应该告诉她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对大局的影响,让她明白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要求对方何时反馈,比如今天下班前,或者这周五之前。限定明确的回馈时间。

一个项目,有计划,有分解动作,有负责人,有时间限定,有考核抽查,有复盘总结……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执行过程。如果每个项目都按照这个来操作,结果一定是相当不错的。

附上《九段秘书》看看你能做到几段,职场中你值多少钱

总经理要求秘书安排次日上午九点开一个会议。如果你是秘书,你会怎么做?下面是一至九段秘书的不同做法:

一段秘书的做法:发通知--用电子邮件或在黑板上发个会议通知,然后准备相关会议用品,并参加会议。

二段秘书的做法:抓落实--发通知后,再打一遍电话与参会的人确认,确保每个人被及时通知到。

三段秘书的做法:重检查--发通知,落实到人后,第二天在会前30分钟提醒与参会者参会,确定有没有变动,对临时有急事不能参加会议的人,立即汇报给总经理,保证总经理在会前知悉缺席情况,也给总经理确定缺席的人是否必须参加会议留下时间。

四段秘书的做法:勤准备--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后,去测试可能用到的投影,电脑等工具是否工作正常。并在会议室门上贴上小条:此会议室明天几点到几点有会议。

五段秘书的做法:细准备--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也测试了设备,还先了解这个会议的性质是什么?总裁的议题是什么?然后给与会者发过去与这个议题相关的资料,供他们参考,提高会议效率。

六段秘书的做法:做记录--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测试了设备,也提供了相关会议资料,还在会议过程中详细做好会议记录(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做个录音备份)。

七段秘书:发记录—除了之前的准备,会后整理好会议记录(录音)给总经理。然后请示总经理是否发给参加会议的人员,或者其他人员。

八段秘书的做法:定责任--将会议上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对一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然后经当事人确认后,形成书面备忘录。交给总经理与当事人一人一份。并定期跟踪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汇报总经理

九段秘书的做法:做流程--把上述过程做成标准的“会议“流程,让任何一个秘书都可以根据这个流程,把会议服务的结果做到九段,形成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会议服务体系!

同样是做秘书,同样是准备开会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但不同的细致程度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却决定了人所具有的截然不同的价值,如果将这一价值体现在数字上,就是你值多少钱。

《新执行》读后感(五):当“自我”让位时,伟大的企业才能登台

王石在1984年创办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被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国创业企业家”称号。王石的名字,和万科的荣耀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然而,王石在庆祝万科20周年的大会上,坦率地表示,自己并不是适合搞全球大企业的。

王石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姜汝祥在《新执行》里分析,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就必须建立起拥有独立人格的企业文化。而王石说自己不是搞全球大企业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中国中国只有伟大的企业家,而没有这样的一种伟大的企业文化。

姜汝祥是百万畅销书作者,同时也是中国执行第一人。在他的这本《新执行》中,姜汝祥提出了一种适合当下新环境的新执行。《新执行》这本书介绍了这种全新的执行力的特点,并指导管理者如何去激发员工的执行力,进行更好的管理,创造有竞争力的快乐执行的企业文化。

执行力的本质,就是要把优点发挥到极致。而对于欠缺的东西,可以选择外包。因为如果不拎清楚自己的优势,而选择全面发展的话,只会造就平庸。比如,耐克公司把运动产品的设计发挥到极致,然后把耐克产品的生产外包给亚洲。

所以说,真正有效的执行,不是做的更多,而是做得更少。

如果中国企业要获得这种新执行力,需要经过两个转型。第一个转型是从小农组织转型为职业化组织。第二个转型是从强调体力和强调勤奋转型为强调智力和强调制度。也就是从小农的以人情为核心的江湖型组织,进化到以职业为生,讲规则、讲法制、讲究职业化、讲究职业经理人的体系。

新执行的核心主线是靠制度设计、制度创新提升执行力。在执行前是有智慧的执行。而有智慧的执行的背后是制度体系。

姜汝祥说,如果你想赚钱,想为客户创造价值,那就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衡量员工的行为,而要以客户价值、以利润贡献来衡量。比如,作为一个老板,要看到一个不善言辞的员工在销售业绩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把他当作优秀员工对待;而不是把只会对自己拍马屁、说好听话却业绩平平的员工当作优秀员工对待。同时,姜汝祥还提醒,要尊重昂员工的创造性,更要激发他们用脑子干活,要愿意给创新员工付费,要把人当成资本,而不是成本。

姜汝祥分析了执行人才的四个标准:客户价值、结果导向、信守承诺、永不言败。其实《新执行》里提到的执行人才,就是像阿甘一样,不耍小聪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

总的来说,新执行是一种具有智慧的执行,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在新执行的背后是一个强调流程和制度的制度体系。

那么,作为企业的管理员,应该如何去激发员工的执行力呢?

首先,姜汝祥提出了执行的8字方针: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这里讲的认真,是要以事实与数据为基础、讲究科学的制度与流程、有客观的态度的一种态度。反过来说,就是,不要去玩弄你的小聪明。

姜汝祥认为,凡有是有着卓越执有行能力的公司,其文化必定是单一的。这种执行力只与勤奋有关,与责任有关,与用心有关,而与聪明无关。这是一种内心对做事的信念。

然后,姜汝祥给出了执行的16字原则: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住重复。

这个结果不是被领导定义的或者自己定义的,而是由客户定义的。凡是不符合客户价值的,都不符合真正的结果的定义。必须将这种自以为是的“自我”隐藏在程序与流程之后,围绕目标去培养员工的职业化精神。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客户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企业自己定义出来的“需求”。

锁定了目标之后,利用复利的原理,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比如日本的匠人,就很擅长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

最后,姜汝祥为我们介绍了执行的24字战略: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开始执行前,信心是第一位的。因为对风险的评估是在决策之前,如果一件事情已经决定要怎么去做了,就不要再去想这个事情是不是合理,要建立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决策之后还要讨论成败就是借口了,因为如果不想做事的话,任何人都可以相处一百个理由出来。

执行的时候不要有完美主义的想法。因为追求完美最后的结果,大多是中途放弃。做生意不是做逻辑推导,不是把所有的事情搞正确后再干,而是差不多了就行动。在行动中修正结果。面对最复杂的商业世界,我们探索它的方式要从思考翻转为实践。速度逻辑本质上是一种实践,速度第一的背后是基于机会成本的选择。所以宁可是错,也不错失。

事情结束之后,要有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执行文化,重要的不是去讨论失败的理由,而是针对结果建立起责任与权力对称的机制。商业结果的达成是一场认知的游戏,消费者说你想你就行,消费者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结果只跟消费者偏好有关。所以理由就没有意义,因为理由只是你的认知,不是消费者的认知。企业应该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都不存在。

作为管理者,又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呢?

在解决问题的程序上,管理者应该先从最紧迫、最重要的事情开始,把一个事情解决了以后,再来一个一个地解决其他的事。因为如果一个任务说了五个重点、十个要点,就会让人无法抓住它真正的重点。

姜汝祥还提到了,优秀的专家和优秀的中层管理者的区别。优秀的专家只盯自己的业务,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不仅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要起到指挥家的作用。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善于集合团队的力量,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比如,对战事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就是优秀的专家,我们很难说事必躬亲的他是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

如果管理者像保姆一样事无巨细地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去做,会导致下级一身轻松而自己忙的焦头烂额。要依靠员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独立完成工作。而流程管理就是让员工主动独立做事的保证。

员工只有在深刻了解本职工作所蕴含的含义及社会和他人的价值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积极性和潜能来认真对待工作。这时,上级就要及时和下级沟通,讨论职责的意义和价值。

姜汝祥认为,中国商人还是农民式的商人,他们的骨子里没有现代商人的东西,没有一种以原则为中心的经济人格。在权谋时代打天下的很多中国企业不愿讲诚信,不愿吃亏,不忠诚于基本的商业原则。其实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一个企业忠于商业原则,就会获得顾客的尊重。

然后作者还讲了一点是,企业应该在中国建立起拥有独立人格的商业文化,不再依赖某个伟大的企业家而存在。什么是伟大的企业家呢?比如联想柳传志、华为任正非等。他们非常优秀,能把一个小小的企业带到今天的成绩很不简单。但就总体而言,他们已经不具备带领这些企业再上一层楼的能力了。

过去的中国只有伟大的企业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伟大企业。不过,姜汝祥也认为:能人的时代已经终结,平民化的企业民主时代正在来临!

要让这一切实现,就需要各种个人的、小农的“自我”的让位,伟大的企业才能登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