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后感锦集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后感锦集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是一本由(美)麦葛莱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01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后感(一):章卿

喜欢章卿,他拥有世间不多得的美好男子品格和性情,喜欢麦葛莱,她体贴入怀,温柔善良,很会为别人考虑,入乡随俗。喜欢里面描述的小细节,喜欢他们的对话,喜欢里面的真实!也敬佩这位译者,扎实优秀的语言功底,实在直率犀利的译余闲谈,现在还有谁敢这么真实得在出版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看是很难有来者。整个文章都温馨之至,留下最美好的情愫,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最后无奈他早早离去,于是伤感只言片语带过,于此终结。没有浓厚的爱是做不到的。你们的爱是永恒的,只是可惜,唉....月难总圆,仙逝太早,爱的时候要每分每秒都珍惜才是..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后感(二):读了一半

我读的是这本书的电子版,在亚马逊的kindle免费里面下的。

初次看题目,还以为是一个现代女性嫁给了一位现代男性发生的家庭琐事,美国人很好的去处理婆媳关系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磕磕碰碰。

等我开始看的时候,才发现,怎么译者的文笔这么民国话,再细一读,原来此事发生在清朝末期还是民国初期。

女方从认识男方,到后来他们相知,相爱,结婚,生子,回中国生活。

点点滴滴,虽然时隔这么久,译者文字这么遥远,却都让我有深深的共鸣。

前两天已经把他看完了,莫名的悲凉,女方到最后没了丈夫,独自抚养小孩,男方的大家族没有给予任何的帮助,弃之不顾。跟先前的如何如何对她那般好相比之下,落差很大。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后感(三):爱情至上

章卿对麦葛莱承诺说:有了你做我的妻子,世界上无论什么东西都抵不上。麦葛莱向章卿表达对爱情的看法时说道:爱情比生命岁月都更伟大;爱情的长久,不是死所能限制的。使人永不灭,就靠爱情。由此看出两个人彼此价值观接近,且性格开朗豁达。我想这便是两人婚后感情甜蜜的坚实基础吧。纵使异国结合,语言不通,在与章卿大家族相处时,麦葛莱也没有受到多少的内心煎熬,最后即将离开中国时也发自内心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我想这都缘于她对章卿的爱,也是是源于章卿对他的爱,彼此温柔的爱促成了美好姻缘。然而,译者也评论说多少人之前虽然说过:有了你......世界上无论什么东西都抵不上。却因为“媳妇”“翁姑”等问题,便至决裂。现实往往如此,纵使当初如何情深,小小的“翁姑”问题,便可使曾经的感情付诸东流。其中章卿对麦葛莱说过类似的话:各种磨难我们都经历过来了,还有什么能让我们分开。如果人人都似章卿那样不忘初心,还有多少感情到后来会决裂呢?好久没有看到他们两人这样美好的以爱情了,有多少人能得到这样美好的爱情呢?我想两人价值观接近,彼此有强烈道德约束的人才会有吧。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后感(四):中西方差异

kindle上免费的,因此草草的看完。看到男主人公是为圣约翰大学毕业生,又教过国际法,本想找到英文原文,但是没有搜到,估计是邹韬奋先生翻译书名为了吸引人做了改动。加上年代久远外加比较冷僻,估计只能去图书馆才能查到。

由于有过短暂留学经历,粗浅了解感觉西女性格体格真是和中国女性差异较大,做着黄粱大梦,希望有朝一日没准也能脱亚入欧,因此对这种东西方感情差异的书很是好奇。前段时间看过一篇连载中国男和澳大利亚女的网文,也是此类文章。与其说这是讲文化差异的不如说是猎奇文,至少对于我来说总感觉洋人充满了神秘感。

这本书与当前的猎奇文还是有较大差别,首先这是从洋人角度写中西方文化的,另外因为年代比较早,很多旧习俗和当前的中国人已经不相干了。从邹韬奋先生比较左的经历看,这本书不仅是介绍中西方差异的,更是一本抨击陈腐落后旧习俗呼吁破四旧的宣传文。这点从每章大量的作者评论变可看出。

比较不圆满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结局不好,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毛姆的《面纱》,和之前看的中法相恋的《情人》,虽然经历不太一样,但也都是和中国相关最后以悲剧收场,希望以后能有部跨国恋喜剧的书吧。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后感(五):并不是所有故事都有好结局

这几天在地铁上开始阅读麦克莱嫁与梁章卿的故事,再配以周韬奋的评价,对旧时中国的印象焕然一新。不过最让我惊异的倒不是中西差异,而是彼时的中国人之中竟有如此先进的想法,关于情爱,关于家庭,关于社交,关于女人,周韬奋的观点丝毫不落后于现在。

忍不住查了周韬奋的履历,原来是“七君子”之一。这样一个男人应该是硬气的,可是看他写的《我的母亲》又是那样的温暖感人。也无怪乎他在这本书每个段落之后的“译余闲谈”里都可一针见血的针砭时弊并主张自己的观点,观点虽犀利可是口吻却似好友聊天般娓娓道来。

周韬奋该算是个女权主义者吧,虽然出生在破落的旧时官僚家庭,却主张一夫一妻制并提倡小家庭制度。在“译余闲谈”中他经常对旧时女子在家中与社会中的地位抱不平,这一点从他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中也可以看出来。他敬佩独立自主的女性,提倡自由的婚嫁,反对强迫寡妇守节。他还直言不讳媒妁之言弊多于利,甚至大胆的说,父母切不可因为自己的想法而陷孩子的一生与苦痛之中。用“交易”来形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知会招惹来多少人的不快。

经常会被麦克莱和章卿相处的细节所感动,虽然这段跨国婚姻的结局甚为悲惨让人唏嘘,但是夫妇两人相知相爱、互相敬重的相处方式,却仍不失为现代夫妇学习的楷模。看完全书,只得感叹:得一知己难,得一相伴终老的知己更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