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再造奇迹读后感摘抄

再造奇迹读后感摘抄

《再造奇迹》是一本由迈克尔·哈默 / 丽莎·赫什曼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造奇迹》读后感(一):空中楼阁需要打好地基

这是一本关于企业的流程再造方面的管理书籍,我将从两个理论性和实用性两个方便做个人解读。

首先,从书的章节设置来看,这是一本非常典型的西方管理学书籍,写作思路清晰,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并附以大量的案例。从企业准备流程再造的开始要注意的原则,到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根据流程重新设定目标,到企业员工、领导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最后给予PEMM(流程和企业成熟度模型)。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可以参考的思想理念,比如“端到端流程”“以顾客为导向”。

其次,从书的内容的可操作性来看,这是理论性的书籍,它所能给予企业的可能只有一些思想观念上的指导,如果想要通过它就能改变企业现有的流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案例,看似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实际上来说,多数只有故事,并没有细致的剖析包括企业文化,企业里的员工等等客观因素,尤其是很多案例都是西方案例,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就已经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对于企业的借鉴性并不明显。

另外,在迈克尔哈默的思想中,除了上述说明的人的因素以及企业文化的因素,还有几个可能的遗漏没有考虑的内容:

1、对于迈克尔哈默来说,企业的流程再造就是创立一种新的企业运营模式,以流程为主,将业务部门放在支持的位置。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将完全放弃原来的运营模式和基础,这对企业来说是具有极大风险的。

2、迈克尔哈默认为,要有一群员工承担企业一条龙的服务,这些员工会变得更加积极,为企业奉献更多,这个条件体现在假设企业中是有一部分员工聪明、有能力、愿意承担一定压力和挑战的工作的。

3、迈克尔哈默认为,如果企业的流程改造不成功,就一定是因为企业自身的流程改造的路径有偏颇,而不是其他什么问题等。

这本书作为启发思路的参考可以,但如果把它当作作业指导还是需要谨慎的。

《再造奇迹》读后感(二):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快、更省、更好

众所周知,更快、更省、更好-----可谓生意场上的三位一体,虽令人向往,却不易实现。能做到更快更省的,却做不到更好;能做到更好更省的,却做不到更快;能做到更好更快的,却做不到更省。这是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营运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阻挡其同时实现三个目标。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人迈克尔哈默首次提出“企业再造”理论,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彻底改造,实现企业业绩的大增长。《再造企业》一书曾连续六个月被《纽约时报》列为非小说类的头号畅销书,并被译成14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向世界各国传播。所谓“企业再造”,简单地说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在新的企业运行空间条件下,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以使企业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它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这无疑是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因此,企业再造理论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从那时起,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宣讲教学,以及见证了端到端流程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所体现出的巨大潜力。尤其对于那些广泛运用这个方法的管理者来说,虽不能企望目标在一夜之间就能够实现,但它带来的效果却是惊人的。因为借助这一有效工作方式,让企业变得更快、更省、更好,让员工的工作更快、更省、更好的管理目标可以从理想变为现实,而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如果说《企业再造》一书的目的在于推广这样的工作方法,使得这种工作方法走入每一家想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生存并取得长足发展的企业,那么《再造奇迹》则是要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这个简单的概念去改良我们现有的繁琐冗长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

《再造奇迹:企业成功转型的9大关键》是迈克尔哈默通过对软件开发商、工厂、零售商、炼油厂以及医院等众多企业和商业组织,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观察研究、提炼完善的结晶。与其他一些类似的管理书籍所不同的是,哈默并不是借用一些简单的流程图表来纸上谈兵。他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九条至关重要的原则,结合一系列成功的、失败的企业范例,详尽地分析剖析尝试转型的企业会面临的种种挑战,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再造流程的含义。诸如如何借助端到端流程的神奇力量提高企业收益和竞争力,如何让整个企业专注于为客户创造真正价值的工作?如何利用流程所有者这一新职位使各部门互相联系,改变工作方法及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如何找出并衡量对企业成功最为重要的指标?如何打造各个阶层的专业团队等等,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企业经营的一种全新工作方法-----即不再局限于大量孤立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零碎工作,而是放眼于大范围内的工作整体。

因为哈默始终坚信,在这个变化翻天覆地的世界里,工作方法问题才是成功的关键。

正如美国《出版人周刊》为本书出版推介时所介绍的那样,“这本书展现了流程改革在日益竞争时代所具有的革命性潜力,内容深入浅出,切合实际,蕴含着极具使用价值的商业智慧让人耳目一新,是处于任何阶层的企业家、领导人和管理者都能立即应用于实践的法宝。

《再造奇迹》读后感(三):转型驱动结果

不求变化成长,就会走向死亡。

——华特.迪士尼

创新和改变是现代商业的主题。为了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业绩,企业必然面临战略性的变革和发展。《再造奇迹》是有着“美国企业流程再造之父”之称的迈克尔.哈默(1948——2008)凝聚毕生精髓的巅峰之作,他对企业流程改革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一种新型体系——不局限于孤立的各职能部门,而从大范围来看整体工作。书中揭示了这些成功改革的九大妙招,以流程梳理为起点,帮助企业经营者通过组织变革与评价标准的建立,找到企业在产业的新的驱动力,使企业获得新的生机。

打破常规,使用流程改善企业工作效果

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行业的选择,一个是对产业链环节、客户、区域市场的定位。在标准的行业模式中,每个职位都被贴上惯有的特定标签,传统流程由于为了实现任务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指标,常常会损害整个流程的效率。书中列举了美国顶尖流程企业前进保险公司如何使用流程设计改变行业规则,从落后的企业一跃成为行业领头羊的例子,通过分析工作的执行者、内容、时间、地点及其他相关内容,着眼于怎样使单个工作效率接入总体工作。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案例是关于欧洲流行服装品牌ZARA——平凡却强有力的流程。没每季开始前,ZARA并不像其他服饰公司那样提早的完成设计,而是生产少量风格产品投入市场试水,销售的好则生产追加,差的产品马上停产,这样虽然生产成本较高,但风格样式受到顾客欢迎,一般的衣服都能销售出去。从原则上来看,ZARA改变开发流程的时间,有效将产品开发推到市场反馈之后进行。

流程制转型,与员工保持一致

犹太人曾如此歌颂工作的精神价值:“工作是宝贵的,上帝创造的物种不计其数,他却只将工作赋予了人类。”站在神的角度,21世纪的组织也能让工作实现价值。——来自迈克尔.哈默未公开手稿

企业的制度转型,流程和职能部门的接口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获得的成效。

管理者需要正式地设立流程所有者的职位,公开宣布职位的设立以及权利,让所有员工参与其中去,确保员工接受培训后能够理解流程并按照流程工作。

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自墨西哥饼干和甜点制造商加美萨公司。这个家族式企业创立于1921年。1990年,占据零食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加美萨被百事集团收购,原本的管理方式成了问题。加美萨无法创新,生产效率减慢,员工没有发言权,劳资关系紧张。为了尽快提升公司效益,加美萨管理层首先主动想办法改善劳资关系,取得员工信任。为了重建员工的信任心,他们决定创建“博得员工信任流程”来处理这种敌对的劳资关系,但改变会尊重员工的想法,不是管理层来决定。公司召开改革征集会议,向工人咨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为足球爱好者修建场地训练……

随着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改革之后的加美萨,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不断缓和,员工更像企业管理者的合伙人,公司的运营成果包括:企业产量提高了50%、劳动力成本减少了12%、利润增加了15%……加美萨领导者说,流程改革的制定者和员工才是决策人,符合员工要求的流程会让大家兴奋并快速融入其中,我们放手让他们去做,不仅效益好,带动整个企业的业绩,还增进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市场在变化,企业既不能朝三暮四,也不能固步自封。战略选择需要随需应变,与时俱进。

快速改变,快速融入市场

企业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发展阶段(起步阶段)、中级发展阶段(规范化)、高级发展阶段(自主化)。随着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其市场环境、内部管理环境、资源环境、人文环境都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行有质量、有深度、可持续增长的转型与改变,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经济和中国公司在2011年经历了一伤及筋骨的艰辛转型,转型这个主题词是中国经济和中国公司未来五年以及下一个十年最艰辛的挑战和考验。本书带来了流程制改革在日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显示的潜力,书中众多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可使企业经营者看到不同时期的自己,其类似的商业转变,流程制度改革、评价标准的建立正是企业未来在应对本土市场格局变化,形成自身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剂良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