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功利主义儒家读后感锦集

功利主义儒家读后感锦集

《功利主义儒家》是一本由[美]田浩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2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功利主义儒家》读后感(一):p48

『亮本欲从科举冒一官,既不可得,方欲放开营生,又恐他时收拾不上,方欲出耕于空旷之野,又恐无退后一着,方欲俯首书册以终余年,又自度不能为三日新妇矣,方欲杯酒叫呼以自别于士君子之外,又自觉老丑不应拍。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抚掌大笑,今而后知克己之功,喜怒哀乐之中节,要非圣人不能为也。』

《功利主义儒家》读后感(二):王霸之辩再整理

完完全全用现代哲学术语,甚至伦理术语在分析。非喜别喷。

在宋明哲学史中一般较为侧重朱陆之争,因为二者就此开辟出理学和心学两条不同路数,尽管朱陆二人在世时为不断弥合差异而努力。在宋代更广阔的哲学思想背景下,朱子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也有重要的争论,一般将陈亮称之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朱子一段抨击是:“浑厚自是浑厚,今浙中人之学一般回互心底之意,不是浑厚。浑厚是可做便做,不计利害之谓。今浙中人却是计利害太甚,作成回互耳,其弊至于可以得利者无不为。” 他其实是要指责浙东学派影响下讲求功利的人不能坚守原则,求在社会里互相适应。这样一种逻辑到容易侵害伦理原则,回互伦理鼓励人们去做每一件对他们自身有利的事情。但朱子相信利是义的结果,但利不应当成为一个人追求的方向。我们可以说他是个人德性动机论的主张者,反对功利主义取向的效果伦理学。而陈亮正是浙中学派以功利手段谋求最大利益这一观点的代表者。

而关于这一问题陈亮的反驳是:“自孟、荀论义利王霸,汉唐诸儒未能深明其说。本朝伊洛诸公,辩析天理人欲,而王霸义利之说于是大明。……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诸儒自处者曰义曰王,汉唐做得成者曰利曰霸。一头自如此说,一头自如彼做;说得虽甚好,做得亦不恶。如此却是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如亮之说,却是直上直下,只有一个头颅做得成耳。”“王霸可以杂用,则天理人欲可以并行矣。”

陈亮梳理了王霸这一问题的绝对分立由孟子和荀子开始,到了二程之后严格区分了天理、人欲的界限之后,也使得王霸的界限越发明显,结果是一味地贬低汉唐时代成就。陈亮已经发现在二程和朱子要重续道统的时候在学说中构建的三代治世是以天理为基础,而汉唐盛世则完全依赖武力,王道和霸道有了明确标准。朱子认为任何王霸并用的方式都是可以联系到荀子视霸为杂的观点,霸道作为现实政治中存在但在道德上并不符合儒家伦理价值观。而陈亮自己认为根本没有抽象的标准可以作为判断以前的标准,这当然和其相对论的观点有关,容稍后再论。他要强调的是义、功、王、霸本就是一回事,结合这些观念组成一个整体,坚称这就是“王道”。

陈融合为王霸一体,在朱子看来二者是没有交集的平行观,这是陈朱最大分歧之处。

而当从陈亮企图恢复南宋现实权力和领土的背景看,其王霸一元论是社会政治效果的主要取向提供伦理上的支持。通过将王道与政治实用主义联系,使得功利主义诉求成为王道这个概念的一部分,这样就成功弥合了手段与结果之间的鸿沟。陈亮运用这一伦理主张侧重于于政治行为的结果,而不被行为的道德问题所束缚。其次,对汉唐君主中英雄人物的功绩做出了巨大肯定,体现了入世思想的倾向,同时增强汉唐政权的在儒家心目中合法性。而朱子的“得君行道”观被认为是首先针对君王本人的道德修养和如何使得君王对义理修养问题有深刻认知,这依然是相信由内圣而外王的路径,这也使得许多问题的标准道德化与君王本人德行挂钩。

另一方面,陈亮从汉唐历史中寻找历史典范的做法,和朱子所代表的理学家所固守的三代人物合法性前提相违背。事实上,陈亮已经提出了一个孔子为了建立楷模而净化三代史实描述这一论断。因为现实的人及其行为总是不和理想,所以只是孔子在编订中赋予三代特殊的地位,这里有一个目的是通过美化净化这些文献,保卫政治的价值和保持现实交往中人们所需的准则,其要义即是“复礼”。正因为是一定程度上的托古,因此礼制标准才被认为是要回复。由于后人没有理会孔子的所为良苦用心,就将他的目的歪曲了。依照陈亮的看法,朱熹把三代和近世思想截然区分开看待,因此断言三代时不存在利益追求和财富的欲望,这就是误会了孔子本意。而倘若依照孔子的做法,自己对汉唐近代的理解和构建做出了有力辩护。完全可以联系到西方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学派对于古典的某种阐释工作,其实也是为自己的所做的近代构建理论做出有力辩护。

简而言之,陈亮的哲学带有浓厚历史主义色彩,他以自己的历史研究和功利主义道德观两点与朱熹发生了辩论。这与他从青年时期最早的《酌古论》研究立场相一致,而他的主要功绩也是在于否定了某些儒家标准不受历史变迁,他将“道”这一概念的时间内在性和相对性侧面揭示。朱熹说他也是切中其要害“废经而治史,略王道而尊霸术,极论古今兴亡之变,而不察此心存亡之端”“学问之道不在于己而在于书,不在于经而在于史” 。

《功利主义儒家》读后感(三):不如不说|《陈亮对朱熹的挑战》

田浩(Hoyt Tilman)是一位美国汉学家,师从史华慈和余英时,从其著作里可以了解到其对宋代儒学的把握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而作为中华学子,尚不如汉学家对本国文化和历史了解,已经足够汗颜了。但文中还是有很多可以争议的地方。

1

本书的动机是值得怀疑的,正如其书名一样。

作者的老师史华慈说“当代研究中国思想的西方人似乎有两个愿望。一方面,他们希望能使中国思想为西方的听众所理解;另一方面,他们又力求在当时的与历史发展的两个维度上展示中国思想的广阔领域及内在复杂性,最重要的是要说明这种思想的历史演变性与疑难性。” 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写于1982年左右。考虑到1982年以后,美国思想家们对中国的很多敌意,不知道当前是否还适用。但显然不适用本书。

比如书名叫《功利主义儒家》(Utilitarian Confucianism), 这里名词就有很多误解或者误导,实际上我就是被误导从图书馆借的。可以很直接理解儒家是功利主义的,而实际只是讨论儒家思想里是否有功利主义的一面。考虑作者母语非中文,可以忽略这点。

但是正文部分的讨论,不能说作者没有更多地偏袒陈亮一派的论点。下文会谈到。

2

对管仲的讨论是一个典型例子。陈亮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事功理论,管仲作为这个理论的杰出代表和英雄被提出。这和传统儒家对管仲的评价有点冲突。这是陈亮的一贯观点。比如在评论汉唐英雄的时候,如唐太宗,一般认为“三代以道治天下,而人欲却主宰了汉唐两代”。在辩解这个观点时候,陈亮说道 “汉唐君主以智力把持天下,他们的某些措施维持了和平与稳定,也只是因为其间有与天理暗合之处,犹如修补漏水的房屋,这些君主依权益来行事,便是支撑其中一点,却任由其他部分倒塌。”陈亮同意曹操篡汉暴君的道学论断,但严重不同意也适用于汉唐英雄。

以断汉唐,岂不冤哉!高祖太宗岂能心服于冥冥乎!天地鬼神也不肯受此架漏。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诸儒自处者曰义曰王,汉唐做得成者曰利曰霸。一头自如此说,一头自如彼做;说得虽甚好,做得亦不恶:如此却是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如亮之说,虽直上直下,只有一个头颅做得成耳。——《陈亮文集》

这很大程度继承了荀子提出的王霸并用思想。但书中提出荀子认为霸的政治行为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似乎与我们了解的荀子思想不大同。管仲和这些汉唐英雄一样,使齐国富强称霸天下。

3

朱熹则继承了孔孟之道,批评管仲以类似方式杂王霸为一。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在论语里有两处,一个是评价管仲“如其仁”,另一个是“器小”。如其仁一般理解为反语,还是指管仲霸不仁。至于“器小”,就直接说管仲不知礼了。管仲不仁不礼在论语语境里是肯定了。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

对于汉唐的英雄汉高祖和唐太宗,没有足够的道德和思想修养,只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对功利,权力的算计获得成功,充满机会主义和投机主义。所以管仲辅佐齐国很快就没落了,汉唐最终也失道与天下。所以朱熹将管仲与汉高祖、太宗的丞相赵晋类比,也同汉高祖和唐太宗相比,他们为国家有巨大的贡献,但只是体现“仁之功用”,动机却未必是仁的。或者说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仁。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朱熹《孟子集注》

4

作者在分析以上问题时,很多分析是带偏见的,也可能是带同情的。毕竟陈亮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对比朱熹太远了,如果按功利主义的思想就不用辨析了,因为历史个给出了结论。

谈到学术讨论的焦点时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孟子和荀子的很多争论,儒学和法学的渊源,或者西方哲学里义务论和结果论的很多辨析。理越辩越明,有人喜欢动机论,有个喜欢结果论,有人爱谈流程,有人爱谈业绩,个人喜好被社会需求压抑,已经弄不清是自己的喜好还是只是社会的喜好了。

“适宜”,可以作为一个标准。但需要加一个时间段,人的一生就算100岁吧,100年内考察一个选择是否适宜呢? 如果为自己的下一代考虑,200内考察是否适宜呢?如果再考察一代,就是300年了。人类文明的短短几千年里,有多少选择够格“适宜”的。

这里可以引申为对历史问题的讨论。不难看到目前有很多“陈亮”和不如“陈亮”者,没有经学支持,对历史进行断片式讨论。从一二个不知真伪的史料就简单类比,推导出一些哗众取宠,贻笑大方的答案。如果美国的汉学家看到,肯定说,“不如不说”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