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汉唐礼制因革谱》读后感1000字

《汉唐礼制因革谱》读后感1000字

《汉唐礼制因革谱》是一本由顾涛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0元,页数:6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唐礼制因革谱》读后感(一):一本方便待查的工具书

顾涛作为南大的本硕博,进清华做博后,而留下来,走的无疑是彭林的路子……但是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篇首页“行年四十,于清华园,念寅恪”,请问陈先生是你的学生吗?你做为一个搞礼制的人,不会不懂对人礼貌的称呼吧,你一个小辈,有什么资格直呼陈先生大名?而且你跟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学缘。序言就是又发表的几篇论文凑起来修改而成,里面有关陈先生的内容,根本与主题无关,拉上陈先生的名讳,无疑有扯虎皮的嫌疑。

第二:作者你说里面有很多很多前沿性的礼制史课题,而且在序言背后扯上欧阳修的“礼乐虚名化”,要冲破它。请问作者你冲破了吗?你里面的内容无非就算抄书,抄各种正史典籍,有何突破可言?你的冲破何在?

第三:作者书中的内容有很多错误,例如在隋唐部分,有关建“孔子庙”,一会儿说它的嘉礼,一会儿说是吉礼,前后页码所隔不过一两页,便有如此的不同。请问作者你自己到底搞清楚了没有?

总而言之,这部书就是典型的“说得多,做得少”“扯虎皮”的著作,它唯一的价值在于提供人们查询礼制的记载,但是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作者归类的错误。本想着负分滚粗,想到以后还能用于查阅,勉强给两分!

《汉唐礼制因革谱》读后感(二):不老实的书名,不本分的作者

客气点的评价就是聊胜于无。

本书书名不老实,其实内容就是作资料长编,你看人家李焘,就不敢续《资治通鉴》,只称《长编》,但人家的著作实际是经典的延续。本书名“因革谱”,会诱导读者以为有研究性在里面,其实谈不上有多少。

其实也不奢望有太强的研究性,毕竟“汉唐礼制”是足以摆满几个书架的研究丛书的规模,作者这一册书如果老实作资料长编也是很有价值的。汉唐史料不如宋元以后丰富,但也非短时间内可熟读。一看书,原来作者是以正史中礼仪材料为主做的本书。但真正研究者恐怕都会读正史,要这书干啥呢。本书的真正书名应叫《汉唐礼制史料选编》。恐怕作者也知道“选编”的山寨意味太浓吧,怎么好意思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更震惊的是,扉页赫然写着“行年四十念寅恪”,我读书少,不知道作者“念”的“寅恪”是不是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如果是,那就匪夷所思了。作为小年轻(和陈先生及清华园内诸多老教授相比)跻身最高学府,在校园内溜达,怀念、凭吊先贤也没错,但一般自己出书都是纪念与自己有关的人,家人啦、导师啦。起码您得见过吧。没啥交集,随便纪念啊。哦,作者是清华教师,大约认为和陈寅恪先生有了交集,但纪念也得够咖位吧,怎么也得同等学力吧。怀疑作者沉浸在了学问上继承陈寅恪的幻想中,不过也算是好事。。。应该鼓励。。。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直呼先贤之名。陈先生自己写书有“寅恪案”,但那是自称啊,也不是作者你的称呼啊。就算是学术著作征引前贤,避免繁琐可省“先生”之尊称。但你至少写个“陈寅恪”啊,就称呼“寅恪”,有那么熟么?!作者要是敬仰钱宾四先生,是不是要称呼“阿穆”了。

不可思议的是作者还是研究礼制的,建议可以先看看同样也是清华侯旭东教授《中国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义》。

很怀疑扉页之后内容的价值。

实在心疼这390的定价。。。国家的钱都这么好骗么?

《汉唐礼制因革谱》读后感(三):童岭:五禮通議的嘗試與續命河汾的嚮往一一顧濤《漢唐禮制因革譜》書後

原刊《中古中国研究》(第三卷)(中西书局,2020年12月版)

本书作者顾涛参与学术会议

《汉唐礼制因革谱》

《汉唐礼制因革谱》内页

本书作者顾涛与本文作者童岭等学者在统万城遗址考察

童岭,1981年生,江苏镇江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著有《南齐时代的文学与思想》(2013)、《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究》(2017)等;译著小南一郎《唐代传奇小说论》(2015)、费子智《天之子李世民:唐王朝的奠基者》(2022)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