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打翻的牛奶读后感精选

打翻的牛奶读后感精选

《打翻的牛奶》是一本由(美)约翰•李著作,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1-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打翻的牛奶》读后感(一):情绪需要管理而不是控制

文/媛姐读书

在我们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就容易引发愤怒,而很多悲剧都是由愤怒引发的。大多数人会觉得愤怒是消极的、有害的。其实,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是主要的基本情绪之一,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它。

愤怒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工作生活更加糟糕。《打翻的牛奶:如何愤怒不伤人》一书告诉我们:其实情绪从来都不需要控制,而是需要管理。如果我们能正确识别愤怒、合理表达愤怒和理性化解愤怒,将情感合理地发泄出来,愤怒便会神奇地消失。

1、建立清楚的认知

很多人认为愤怒是完全消极的,他们只看到了愤怒造成的伤害,却不知道这是由于愤怒一再被压抑,没有经过正确疏导造成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愤怒,是因为眼前的人或事触发了自己以前的情感记忆,回想起当时的痛苦,从而引发了过激的反应。

比如孩子考试又没考好,开完家长后被老师指责一顿后父母就会上火:“你是个学生,连个试都考不好,你还能干什么?简直是个废物!”父母的愤怒超越了当下的其他情绪,是压抑已久之后的爆发。

其实想来,父母发一通火,并不解决孩子学习的实际问题,能够承受的孩子还好,承受不了的孩子要么离家出走,要么破罐子破摔,甚至引发自杀等更沉痛的悲剧。

不扯出陈芝麻烂谷子,面对现实,帮孩子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继续眼前的生活。

2.有责任自负意识,合理表达愤怒

生活中或是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人愤怒时要么摔东西、要么疯狂购物、要么激怒他人。而后则后悔不迭,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

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平时有些话,你不得不欲言又止,有些情感,你不得不压抑克制。一旦情感记忆被当下类似的情况激活,人们往往会用过激的方式讲出以前想说的话,从而无意中伤害了眼前无辜的人。尤其是最容易伤害最亲近的人,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出气筒。

朋友家的邻居爸爸,因为孩子淘气,邻居告上门来,爸爸上手就打,结果将孩子的腿打成残疾,遗憾终生。

防止愤怒爆发合理表达愤怒的方法,是建立“责任自负”的意识。就是在放纵情绪爆发前,强制自己推演一遍后果:打碎了东西要打扫、激怒了他人会反击、自己可能成为别人心中的失败者……等完全推演完,情绪已经开始被“消化”了。或者去跑跑步,去海边或无人的地方大喊出来;《欢乐颂2》中的包奕凡处理愤怒的方式是戴上拳击手套打沙袋,使愤怒的情绪被合理地发泄出来,都不失为一种合理表达的方式。

3.理性化解愤怒,别憋着

大多数人在愤怒的时候都会选择忍气吞声,久而久之则会引发更大的愤怒。而如果理性排解出来,则会浑身轻松。

我以前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发火,家人们常常躺着也中枪,不仅不利于家庭和睦、而且还伤身误事。我就尝试去找寻一些修心养性的方法,比如每天睡前让自己冥想几分钟,或者早起抄写一些经典文章,也尝试着和家人多些沟通交流,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时间久了,既能够把凌乱的情绪整理好,还能更加了解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愤怒像身体细胞一样,是你的一部分,无法消灭,只能共处,并在共处的基础上加以管理。只有接纳我们的愤怒,感受它,学会管理愤怒,才能拥有高情商,真实地生活,拥抱快乐人生。

《打翻的牛奶》读后感(二):情绪需要管理而不是控制

文/媛姐读书

在我们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就容易引发愤怒,而很多悲剧都是由愤怒引发的。大多数人会觉得愤怒是消极的、有害的。其实,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是主要的基本情绪之一,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它。

愤怒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工作生活更加糟糕。《打翻的牛奶:如何愤怒不伤人》一书告诉我们:其实情绪从来都不需要控制,而是需要管理。如果我们能正确识别愤怒、合理表达愤怒和理性化解愤怒,将情感合理地发泄出来,愤怒便会神奇地消失。

1、建立清楚的认知

很多人认为愤怒是完全消极的,他们只看到了愤怒造成的伤害,却不知道这是由于愤怒一再被压抑,没有经过正确疏导造成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愤怒,是因为眼前的人或事触发了自己以前的情感记忆,回想起当时的痛苦,从而引发了过激的反应。

比如孩子考试又没考好,开完家长后被老师指责一顿后父母就会上火:“你是个学生,连个试都考不好,你还能干什么?简直是个废物!”父母的愤怒超越了当下的其他情绪,是压抑已久之后的爆发。

其实想来,父母发一通火,并不解决孩子学习的实际问题,能够承受的孩子还好,承受不了的孩子要么离家出走,要么破罐子破摔,甚至引发自杀等更沉痛的悲剧。

不扯出陈芝麻烂谷子,面对现实,帮孩子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继续眼前的生活。

2.有责任自负意识,合理表达愤怒

生活中或是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人愤怒时要么摔东西、要么疯狂购物、要么激怒他人。而后则后悔不迭,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

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平时有些话,你不得不欲言又止,有些情感,你不得不压抑克制。一旦情感记忆被当下类似的情况激活,人们往往会用过激的方式讲出以前想说的话,从而无意中伤害了眼前无辜的人。尤其是最容易伤害最亲近的人,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出气筒。

朋友家的邻居爸爸,因为孩子淘气,邻居告上门来,爸爸上手就打,结果将孩子的腿打成残疾,遗憾终生。

防止愤怒爆发合理表达愤怒的方法,是建立“责任自负”的意识。就是在放纵情绪爆发前,强制自己推演一遍后果:打碎了东西要打扫、激怒了他人会反击、自己可能成为别人心中的失败者……等完全推演完,情绪已经开始被“消化”了。或者去跑跑步,去海边或无人的地方大喊出来;《欢乐颂2》中的包奕凡处理愤怒的方式是戴上拳击手套打沙袋,使愤怒的情绪被合理地发泄出来,都不失为一种合理表达的方式。

3.理性化解愤怒,别憋着

大多数人在愤怒的时候都会选择忍气吞声,久而久之则会引发更大的愤怒。而如果理性排解出来,则会浑身轻松。

我以前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发火,家人们常常躺着也中枪,不仅不利于家庭和睦、而且还伤身误事。我就尝试去找寻一些修心养性的方法,比如每天睡前让自己冥想几分钟,或者早起抄写一些经典文章,也尝试着和家人多些沟通交流,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时间久了,既能够把凌乱的情绪整理好,还能更加了解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愤怒像身体细胞一样,是你的一部分,无法消灭,只能共处,并在共处的基础上加以管理。只有接纳我们的愤怒,感受它,学会管理愤怒,才能拥有高情商,真实地生活,拥抱快乐人生。

《打翻的牛奶》读后感(三):控制情绪,改善人际关系的诀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7年6月1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打翻的牛奶:如何愤怒不伤人》。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引发愤怒,伤及无辜。大多数人会觉得愤怒是消极的、有害的。其实,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是主要的基本情绪之一,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它。真正的问题往往就潜伏于愤怒之中,如果我们能够撕开这层外衣,将情感合理地发泄出来,愤怒便会神奇地消失。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消除愤怒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正确识别愤怒、合理表达愤怒和理性化解愤怒。

『正确识别愤怒』

很多人认为愤怒是完全消极的,他们只看到了愤怒造成的伤害,却不知道这是由于愤怒一再被压抑,没有经过正确疏导造成的。

正确运用愤怒的力量,甚至可以改变一个社会。1955年,黑人罗莎·帕克斯不愿意听从公交车司机的命令,拒绝让座给白人。她的愤怒点燃了一场大规模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让所有黑人从公交车尾部的黑人专区走了出来。

但很多时候,我们愤怒,是因为眼前的人或事触发了自己以前的情感记忆,回想起当时的痛苦,从而引发了过激的反应。比如有个男生在约会中迟到了,他的女朋友非常愤怒地说:“我真的受够了,你次次都迟到,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比我重要?”她的愤怒超越了当下的其他情绪,是压抑已久之后的爆发。

所以,控制愤怒的第一步是识别,也就是把当下的情绪和以前的记忆区分开,避免过度愤怒。在这个阶段,你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尽量客观地陈述事实,不要下意识地逃避。情感创伤和身体创伤一样,都需要正确处理。平静地回味过去,才能解决问题,继续眼前的生活。

『合理表达愤怒』

异常愤怒的人,会埋藏着一些不愿意被别人看到、甚至自己都不想看到的回忆。要跳出过去的牢笼,正确地表达愤怒、宣泄愤怒必不可少。

打个比方,这些痛苦的回忆就好像一个个炸弹,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它们提前引爆,避免其突然爆炸,伤害到我们身边的人。实施安全爆破的过程,也就是控制愤怒的第二步:表达。这个阶段也包含了两个问题:

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平时有些话,你不得不欲言又止,有些情感,你不得不压抑克制。一旦情感记忆被当下类似的情况激活,人们往往会用过激的方式讲出以前想说的话,从而无意中伤害了眼前无辜的人。所以,第一个问题是帮助你理清思绪,客观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为了跟伤痛的记忆告别,我们不仅要说出当时想说的话,还要听到别人未曾对我们说的话。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告诉别人,怎样才能愈合我们的伤口。

比如一个得到父亲夸奖的儿子感到莫名的愤怒,思考了前面的问题后,他发现自己是因为童年时缺少表扬,所以为这迟来的夸奖愤怒。他希望当时他爸爸不因为考试成绩责骂他,而是给予鼓励。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地拧毛巾,借助这种发泄方式把怒火排出体外。父亲得知儿子的心声后,真诚地对他说:“孩子,你很棒,我为你骄傲。”

『理性化解愤怒』

控制愤怒的第三步是化解,同样要回答两个问题:

经历过识别和表达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轻松多了,就像卸下了多年的包袱。对每个人来说,背负过去都是相当沉重的,更不用说一背就是几天、几年甚至几十年。感到轻松,是因为此时你能够把凌乱的情绪整理好,并且更加了解自己。

百分之七十的人回答完前面的问题后,会觉得对眼前人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们意识到失控源于自己的过去,跟对方无关。也有一些人想跟伤害过的人道歉(注:音频中读成了“伤害过自己”),或者还有些话想聊聊。如果你需要对别人讲述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三分钟原则”,也就是说当你预感会说三分钟、四分钟甚至更多时间,那么你可能还处于纠结之中,仍需要用上述方法跟过去的情感告别。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分享的是控制愤怒的三个步骤,分别是正确识别愤怒、合理表达愤怒和理性化解愤怒。这个过程将混乱的情绪梳理成可操控的步骤,让人们从过去的恐惧和猜想中回到当下,大大减少甚至消除了愤怒和误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哦。

参考书目:《打翻的牛奶:如何愤怒不伤人》[美] 约翰·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剽悍晨读(主编:知名自媒体人剽悍一只猫,ID:piaohanchendu)。每天早上6:30,用一首歌的时间,为你导读一本经典好书,欢迎关注,跟30万读书人一起成长。

《打翻的牛奶》读后感(四):你的「愤怒」就是你的「情感沉没成本」

如何在「情感沉没成本」里及时止损?

原创: SH 鱼格拉底 3天前

2017年,在我第三次有辞职的想法后,我咨询我当时的心理医生,“我想辞职,想请教一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我当时的医生跟我说,“你现在的状态不适合做决定。先回去好好休息两周。我给你开两周的休假条,两周后如果你认为还需要延长,我再给你开。”

我不适合做决定的原因是,当时我还陷在情绪和情感的沉没成本里,无法冷静分析当下工作中的沉没成本,做出符合未来边际成本的理性判断和选择。

为什么「愤怒」是「情感沉没成本」?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思同中国的成语,覆水难收。

经济学科里的沉没成本跟我们说,要用发展的思维,基于未来价值做理性选择判断。

生活经验里我们为沉没成本偿还的代价往往是,被累积的情感左右,倾注越多,越难放手。

在你已经有放手的意识,仅仅只是难放下,做不到的时候,过往累积的情感里——那些互动、或独处留下的快乐、幸福、感动等等所有好的情绪,已经化为阻碍你继续发现、制造新的幸福快乐的沉没成本。

而那些过往的积极的激发你向上的记忆,会像入冬后慢慢冻结的河面,你的快乐也随之冷却凝固,像河水被冰封的河面阻隔找不到丝毫流动的缝隙。它会困住你直至变成无法自由的愤怒的囚鸟。

如何做到对「情感沉没成本」理性抛弃?

快乐也像食物一样有保鲜期,过期的不能吃,就要扔掉。

你的生活经验可能已经教会你给自己的情绪分类。如快乐和悲伤,自由和束缚,甚至发自肺腑的笑和强颜欢笑,幸福的泪和悲伤的泪,等等。

所有负面的不好的我们可以统称为一种情绪,愤怒——当下的、过往累积还未爆发的、已经及持续爆发的、或已经有萌芽的苗头未来会发展成的。

所以,首要的,理解并懂得识别「自己的愤怒」。

美国心理咨询师约翰·李在《打翻的牛奶:如何愤怒不伤人》一书里,将愤怒做了区分和定义。他认为愤怒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愤怒,一种是狂怒。

在作者看来,愤怒并不是坏情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愤怒会带来痛苦,其实不然。带来痛苦的愤怒是久被压抑的愤怒,恰当表达的愤怒是一种能量,能让人们亲密无间,内心平和宁静。”

而真正影响情绪和社交关系的,是狂怒。“狂怒是人们基于过去记忆的情感反应。狂怒之下,人们会翻旧账,掩盖了真实情感和此刻的感受。狂怒是一种失控状态,可以摧毁一切关系”。

电影《三块广告牌》有句台词,“愤怒会带来更大的愤怒。”阐明的也是这个逻辑。

首先识别自己的愤怒,是对于当下的情感反应,还是无意识地返回过去。

接下来,你要着手行动,解决掉自己的「愤怒」。

《三块广告牌》里米尔德丽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威洛比警长。我想肯定她主动解决的态度,不赞许她处理情绪的对策。

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呢?

《打翻的牛奶》书中同时给出了一种识别并解决的方法:迂回法。

德国格式塔式心理学三位创始人之一沃尔夫冈·柯勒《人猿的智慧》书中,阐明了迂回法的根本路径。

书中以记录描述黑猩猩在各种迂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同时设计一系列实验以试图考察黑猩猩是否能用迂回而非直接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实验最终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理论,顿悟说。

顿悟说的内在逻辑是,把问题的全景呈现给被观察者,使它领悟到其中的关系。迂回法即是“将愤怒和狂怒分开,带我们缓和地回到过去的情感记忆中,再巧妙地带回现实”,以此促使自我反省,直面问题,摆脱陷入负面情绪,从而做出理性思考判断。

为什么肯定《广告牌》里女主主动解决的态度,并不赞许她的处理对策?

迂回法的第一个注意事项,主动驯服愤怒。

正如电影里女主所言,“愤怒会带来更大的愤怒”。不解决当下的愤怒,任由其发展,最终变成狂怒。电影中的米尔德里德面对死去女儿的悲伤,义无反顾开始追求真相的行动。

如《打翻的牛奶》书中观点,“狂怒的幕后元凶,即是被动。”

“被动是一种针对自我的狂怒,是人们对于自身、梦想、目标或成功的否定。它使我们无法留在原位,做回自己。”

所以,肯定的是她的勇敢和信念,没有打压自己的愤怒任其继续发展成扭曲的狂怒。不赞许的是她的对策。

迂回法的第二个注意事项,避免迁怒。

电影里米尔德丽德的三块广告牌上分别写了三句话:

“强奸致死。”

“还没抓到凶手?”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一句事实,两句追问。

事实是,威洛比警长既不是凶手,也不是玩忽职守不作为的警察,恰恰相反是位受小镇居民爱戴的宽厚的警长,且身患癌症时日无多。

米尔德丽德的迁怒,错误地将矛头指向不该指责的人,造成的结果是威洛比警长在死于癌症前自杀结束生命。同样地,也让另一个人迁怒于她,两败俱伤。

迂回法的第三个注意事项,不能回避借助「外界」看见自己。

和好奇、求知这些正向情绪一样,与不好的情绪自处和排解的过程,追根究底都是自我追问自我和解的过程。

但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

山本耀司有一句话常被提及,”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这句话在强调人需要通过外界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电影《曾经安静的男人》,讲述了一个懦弱平庸的中年男Maconel麦当孬,日常生活中就是那种all is well的隐形人,沉默寡言、行为缓慢、处事愚钝,不懂应酬不善言语,内心却时刻做着英雄梦,浸淫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自己的荣光。直到有一天他遇到Vanessa,他开始对生活有期待,开始做出改变,开始融合在各种世俗里。

而拯救女神的英雄梦成真又幻灭后,他终于要面对那些以为的美好都只是活在他臆想中的鱼,在他自己的妄想中吐着泡泡。

迂回法的第四个注意事项,找对那个可以帮助你看见自己的「外界」。

王小波曾经写过一句话,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来自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如果《曾经安静的男人》麦当孬错误地将情感寄托给同样在利用他的维纳莎,让他那点儿以幻想存在的希望也尽数暴露在空气中,直到蒸发干净。电影《失去的周末》里的唐,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却是由海伦拯救的。

唐是未成名作家,因对生活和自己的失望沮丧沉迷酒精。唐与海伦的交往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是唐隐藏自己的酒瘾与海伦相处。阶段二是海伦知道唐的酒瘾后没有责怪,帮他戒酒。

这两个阶段给我们的提示是,社交过程中的界限感。成年人社交两个阶段的安全法则:

1.浅层社交:保持快乐积极的精神状态,不必要任意坦露自己的想法或者难处。你只需要在你等的那些人——不是总给你不切实际建议的酒肉朋友和远方亲戚,可以深度沟通,帮助你迂回地看见自己那些人。在这之前你需要守住心底的微光,以避免太多次发现你去倾诉表达的对象并不是可以帮助你看见自己的人而起身离开后,心里反复对自己的鲁莽懊恼不已。

2.深度社交:你已经可以开始坦诚你的最糟糕的一面,你不愿面对的过往,你生活中的坏习惯,你曾犯过的且始终无法与自己和解的错。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只爱你快乐的一面。

海伦是这部黑色电影里唯一一抹亮色,她引导着剧情没有走向彻底的深渊。而这源于她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带心爱的男人走出深渊。

抛弃愤怒的根本途径是爱自己与被爱。

浅层社交是生活日常。深度社交是在浅层社交的界限感之外,去守护内心不动摇的微光。首先要相信它存在,或会存在。

迂回法中日常情绪管理法:虚拟谈话

《打翻的牛奶》里也提到虚拟谈话的方法。

借助虚拟谈话的方式重返当下,释放能量。推演式回到情绪产生的当下情境,去感受并接纳它,最终达到终结愤怒的目的。

可以自己尝试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面对学生问题时,会用反问来代替回答,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学生给出错误答案也不会直接纠正,继续反问循环往复,以此让学生自行思考,找到答案,或承认自己的无知。

可以用这样自问自答的方法,在问答中反复诘难和归纳,最终实现自我理解及理解包容他人。找到「爱自己」的逻辑存根,并以此建立明亮的社交关系。

如何在「情感的沉没成本」及时止损?

首先,要去认清和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其次,用适合自己的迂回法自我追问,直至终结负面的悲伤的愤怒的情绪。

最终,当能做到原谅、理解、包容他人,也能自我接纳和自我原谅,就已经在自己的认知系统里构建的「爱自己」的逻辑推演。随之你之前的「沉没成本」,也会变成之后的「机会成本」。

因为终结的是情绪,非抛弃过往和经历和亲密关系。

我们常说,只有爱自己才会爱别人,才懂爱,才能收获爱和幸福。

什么才是所谓的「爱自己」呢?

可能不是简单的「对自己好」四个字。而是找到有效的办法,和理性分解化解情绪的依据,达成承认自己无知,及自我接纳。

文章已于2019-03-14修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