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情绪 大情感》读后感摘抄

《小情绪 大情感》读后感摘抄

《小情绪 大情感》是一本由蒙特斯·吉斯贝尔 (MontseGisbert)著作,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情绪 大情感》读后感(一):是不是只有法国人,会这么早的把爱和孤独教给孩子

本文美观版

最近读了一本不太好定义的书,推荐给大家——《小情绪,大情感》,不太好定义是说,刚刚读第一遍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很美,画面和文字都非常具有美感,不过也有一些困惑,就是:这本书适合多大的孩子读呢?三岁的孩子会对这么细化的具体的形容自己感觉的书感兴趣吗?即使它形容得很美。如果给大孩子读,多大的孩子会对诸如“但有时候,就想一个人待着,听听自己的心里话”“满足于自有拥有的东西,还要把它表现出来”这样的句子有感知并喜欢呢?

《小情绪 大情感》读后感(二):你好色彩

一直对现代诗无感,觉得译者的用词确是非常的细腻和美好,一如:“听见温暖的话……蜷在小床上受到爱抚,像一只小鸟缩在巢里。妈妈的眼睛里,有全世界的温柔”

可是对孩子的接受力来说,有些句子就显得怪怪的,“孤独,有人爱它,有人恨它。”“恨”这样的词语我一般是不会说给孩子听到,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太美好,尽量让她迟一点接触到这些负面的东西,或许是做父母能做到的最微薄的事情。”痛苦——胃里难受,喉咙发堵”、“害怕——爬进肚子里……粘到屁股上,让手和脚都动弹不了。”这样的话语,虽然形容很贴切,也很有趣。但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未免太过难以理解,站在成年人的身份来说确实没意思,对于习惯于接受电子产品的我们来说,电视手机得来的信息快捷、方便、有趣得多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又不是孩子,又怎么能了解孩子的心思呢,就像我一岁半的女儿来说,就总抱着这本书咿咿呀呀、津津有味呢。

总觉得做绘本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皮特.潘,他们打心底里一定是不愿意长大的,他们津津乐道于自己充满童真的世界,同孩子们站在一起,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那么多成年人觉得没用、不理解的,被孩子们深深着迷的东西,感谢他们。

再看书里的图片,连我也深深的爱上了,一直觉得图片是最直接和准确表达情绪、思想的方式,看了《小情绪,大情感》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好像还没有长大的内心,毫不吝惜色彩的运用,任性的涂色仿佛也是他在释放自己的内心,告诉你,我觉得这样的情感下,我的感官是这样的颜色,我把我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你可能体会?作者是一个小女生吗?要不怎么会有这么细腻的心思,用着那么清新的颜色,又或者作者是一个年轻的妈妈,要不每个图片里的妈妈眼睛都深深得看着自己的孩子,环抱如海,生怕那个像小泥鳅的家伙溜走。再不然作者一定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长大,不然图片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美好,澎涌而出。我看作者一定是一个快乐的爸爸,站在一旁,看着孩子和爱人的亲密,用手中的笔细细描绘,才会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展现给我们呢。

好了,或许并未极尽言辞去褒扬,但并不影响他是一本好书,只有看过才会有体会,感谢让我读到这本书的你。

《小情绪 大情感》读后感(三):小小人儿的丰富情感

对于孩子的情感反应我一直认为分为两种:一种是乖,一种是不可理喻。她高兴、快乐、活泼、可爱都通称为乖,她发脾气、不听话、哭闹就是不可理喻。当我看完《小情绪 大情感》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太简单粗暴了,把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划分成单一的二分体,把一个有多面情绪的孩子看成两面体。所以来自法国的这本《小情绪 大情感》与其说是教孩子认识自我情绪的书,还不如说是让大人更加了解孩子的情绪,不仅适合与亲子共读,也适合于家长反思。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首先这本书上的人物可爱,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共鸣感。翻开第一页女儿就能马上说出这个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因为他的肚子上有一根脐带。当读到:“怕自己喜欢的人又喜欢上别人,就想独占妈妈,。谁也不让分享。忌妒就是这样;看到妈妈照顾妹妹,马上变得像老虎一样凶。”“玩具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站在玩具中间,这就是自私。”女儿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因为这些事情在她的身上都发生过。这些在大人眼中不好的行为其实孩子都是知道的,这都是孩子的小情绪——忌妒、自私,虽然是负面情绪,但是通过绘本故事表演出来,让孩子对这样的情绪有了认识,她就会明白如何处理这些不好的情绪,女儿看完书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现在都要把玩具和我的好朋友分享了,我长大了。

从大人的角度来说,这次让我学习了孩子的各种情绪,也明白了有些被大人忽略的情绪是造成孩子不可理喻的原因。“分离,就是有人要走了,出发了,走远了,产生了距离。留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喜欢的人不在了。”读这段话的时候刚好天天陪伴女儿的外婆回老家了,为了让孩子理解分离,我就说分离就是外婆回老家了,你是不是觉得喜欢的人不在了啊。没想到女儿竟然开始抹眼泪了。我终于明白外婆不在的这几天女儿吃饭不乖、情绪不高的原因了,在她的心中肯定会觉得离开外婆很难受,但是她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而我也没有注意到孩子产生分离后的情绪。所以看到女儿对分离产生共鸣也对我敲响了警钟,孩子所有的的小情绪都是有原因的,表现不乖的时候父母应该多去倾听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这本书从婴儿幸福地呆在妈妈肚子里开始,以“突然喜欢上一个人,盯着她看,拉着她的手,不愿她离开,背上一阵颤栗,听见心砰砰的跳,这都是因为爱”结束。人的一生会有好情绪、也会有坏情绪,但是都离不开幸福和爱的陪伴。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想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吧,不论小情绪还是大情感,都需要爱的滋养。

《小情绪 大情感》读后感(四):控制小情绪,塑造好气质

最近在微博上,“主要看气质”被刷上热门话题,内容虽多是幽默戏谑,但“气质”这一心理学词汇也因此“被热门”了一把。稍有心理学常识的人都会了解气质的四种类型,而情绪的变化对气质有较大影响。气质虽是先天形成的,但并非不可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加以塑造。让孩子从小懂得各种情绪的形成与变化,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将会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对孩子气质的改变也会有所促进。法国绘本《小情绪 大情感》,用简单轻松的图画、诗意活泼的语言,形象地将人类的各种复杂的情绪表现出来,易于儿童的接受。

作者用夸张变形的绘画手法,将人的活动状态以柔和的线条描摹出来,加之大片冷暖色调背景的使用,每个小故事都有些梦幻色彩,就像一个个与情绪有关的或好或坏的梦境交织在一起,彼此独立,又似乎相互关联。

作者将幸福作为她要讲给孩子们的第一种情绪,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幸福是每个人一生最核心、最本质的追求,将“幸福”第一个传递给孩子们,既是良好的教育,也是美好的祝愿。对于成年人来说,幸福很难定义;对于孩子来说,幸福很简单。从绘本中看,与幸福有关的这页画的是一个婴儿蜷缩在母体内的形象,他的表情是自然平和的,这就是幸福。外层的漩涡既可能是保护婴儿的母体的象征,也可能是外面无尽广阔的世界的象征。当孩子脱离母体的保护,在外面的漩涡中迷失时,他们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变得充满戾气,难觅幸福。所以从小教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各种情绪,学会控制情绪,是一生幸福之路的重要起点。

虽然作者在人物的整体刻画上十分简化,但她对面部表情的描画十分细腻,尤其是几个负面情绪,表现得非常形象。成年人也许对自己的情绪会有所隐藏,正所谓“喜怒不形于色”,但年幼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所有情绪都写在脸上。害怕时的大喊大叫,骄傲时的一脸陶醉,失望时的满脸沮丧,愤怒时的怒火中烧……都被作者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可见她对儿童心理的了解。

以幸福开篇,以爱为结束,在探索情绪奥秘的过程中,孩子们由绘本中的图画和家长的引导,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情绪,学会控制那些像恶魔一样的消极情绪,将对健康人格和良好气质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以绘本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给孩子讲情绪情感这样的大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情绪 大情感》读后感(五):陪孩子成长

身为父母,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对孩子“善于”“闹情绪”深有体味。

谚语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虽然是用孩子的情绪比喻天气,前提却是一个被广为默认的事实:孩子的喜怒变化,实在是没有准的事。的确,孩子处于成长变化之中,他们对自身的掌控能力还非常微弱,他们常常陷入各种情绪的困境,渴望着成人的帮助。

来自法国的绘本《小情绪大情感》,正是这样一本教孩子认识自我情绪的书。单单是它体现的儿童观,就轻易俘获了我对作者的敬意。它展示了这样一种看待孩子的方式:孩子就是孩子,孩子需要通过了解自己而成长。

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面对自己的各种正负情绪,幸福、恐惧、孤独、欢乐、忌妒、难过,等等。如果孩子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些情绪究竟是怎么回事,就会不再受它们的控制,进而慢慢建立起自己丰富稳定的自我世界。同时,这种自观也让孩子从小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并逐渐获得自我反省的能力。

绘本的故事结构非常巧妙。表面上看,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各种情绪类型的描述,细读则会发现,整个绘本有着清晰的线索和丰富别致的细节设置。以小男孩“我”为主线,描述了“我”从在妈妈子宫中感受到“幸福”到背着书包“爱”上一个小女孩的一段成长过程。随着男孩的不断长大,所经历的情绪也“移步换景”。

例如,绘本的第一个对页描述的是男孩出生前在妈妈子宫中无忧无虑的状态。奇妙的是作者对这一状态的命名:幸福。虽然孩子们不可能对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光有记忆,但由于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便是“幸福”。作者把“幸福”作为孩子们需要认识的第一种感受,也许蕴含着这样深刻的含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感受幸福的能力是第一重要的。

从脱离母体的一刻起,婴儿便开始了自己的未知之旅。他们首先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第二个对页描述了孩子们最熟悉的打屁股针的场景,阐释的是孩子们的“害怕”情绪:感到双脚好像被钉进地面,一动也不能动/真想长出一双翅膀/浑身发颤,牙齿咯咯作响/真想大喊:救命……这些在大人看来似乎有些夸张的反应,其实正是孩子最真实的心理写照。然而,当他们通过一种命名的方式从书上重温这个场景,却会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极大的疏解。通过了解何为“害怕”他们慢慢地克服了“害怕”。

接下来,便是男孩“我”渐渐长大历经的种种“喜怒哀乐”了:学步时的“勇气”,小妹妹到来后争宠的“忌妒”,梦想破灭后的“失望”,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到自己弱小时的“自卑”,向全世界宣战的“愤怒”,等等。形象生动的画面配以特别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字,使每一种情绪得到具体形象而又细致入微的展现。

作为父母,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如自己想的那样了解孩子。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总是会受到成人思维习惯的限制。要想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感受,需要我们重新去学习。这也是《小情绪大情感》最突出的特点,将我们大人重新拉回到孩子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变化。所以这一本书,虽然是给孩子们看的绘本,却也应该是父母们首先要“学习”的。

就像童话里的怪兽一旦被叫出名字,魔法便失去效用一样,当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处于某种情绪之中,他们便会渐渐地在自观中平静下来,让情绪随时间一起流逝。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免不了经历一次次情绪的出场与激荡,愿这本书陪伴着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心”的力量,让情感的世界丰盈而健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