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上花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海上花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海上花列传》是一本由韩邦庆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的384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上花列传》读后感(一):【海上花列传】:长三书寓里出局的那些衣裳

【海上花列传】:长三书寓里出局的那些衣裳

潇湘蓝

一部《海上花》,断断续续看了三周。心里念好,嘴里却说不上什么。只觉得耳边传来一阵小脚声“咭咭咯咯”,一阵牙牌声“历历落落”。房间里大红的褥子暖洋洋的,塌床上的人水烟呼得烟腾腾,旁边个倌人娘姨红妆翠袖小心伺候。床背后,一箱子金,一箱子珠,一箱子翡翠白玉。另有大毛两箱,中毛两箱,小毛两箱,棉两箱,夹一箱,单与纱罗一箱。共十箱衣裳……

韩邦庆写堂子里的倌人。极少写其美貌,像是司空见怪了不以为奇,又像不为美色不为性似的。寥寥几句神情体态点到为止。于服饰装扮上,倒还能费些笔墨,观察描摹皆细致。一瞥之下,也明白了张爱玲色觉上的敏锐和精道,实在是源于《海上花列传》。

第一个出场的是西棋盘街聚秀堂的陆秀林:只见她家常只戴得一只银丝蝴蝶,穿一件东方亮竹布衫,罩一件无色皱心缎镶马甲,下束膏荷皱心月白缎三道绣织花边的裤子。

月白是白色中带着淡淡的蓝色,不易察觉的那种。东方亮,我只能模糊地想象天欲晓时,唯一抹亮色逐渐清晰。膏荷是什么颜色,妄加猜测,从藕荷色是紫中略带红看来,那应该是比之更深沉的一种色泽。无色皱心缎是夏天用的双绉真丝,无色是指素色缎,上面也无绣嵌,非常清爽。如此看来,这位倌人,穿着皱心绸缎,镶边马甲,三道绣花边。质地细腻做工考究。主色却一身白净,十分清雅。不露声色的贵气,让人对长三书寓内的人物品味一目了然。

从下文看出,陆秀林等都是头牌,有固定客人,还都是台面上的人物。衣食住行皆优裕了,于装扮上倒不难么郑重其事,而像个富贵人家淡悠悠的日常打扮了。

第八回,大名鼎鼎的黄翠凤出场。先写其妹子金凤的衣着:银红小袖袄,蜜绿散脚裤,宝蓝缎心天青缎滚满身洒绣的马甲。翠凤看见子富夸赞,马上叫赵家姆开橱,自己拣了一件:织金牡丹盆景竹根青杭宁绸棉袄,一条膏荷皱面品月缎脚松江花边夹裤,又鲜艳又干净。子富竟然看得呆住了。

金凤尚未红,也没有固定的大客人。每次出局,自然要体体面面地好好装扮。别看“银红、蜜绿、宝蓝、天青”这些看来无比夸张彼此对冲的颜色,不可思议地集中在一人身上。在当时,满是锦缎刺绣滚边那些繁琐的传统手艺上面,这些鲜艳的色彩却能相互和谐,彼此增色。且还能你一个花团锦簇、气度不凡。彼时的富家子弟无不引为时髦的。黄翠凤自然更加领会此种衣着趣味。她随后选择的织金牡丹、竹根青盆景、品月缎松江,既显得典雅富贵,又不失文人趣味,可谓道行深的很。

品月缎,是指蓝色的绸缎。那种蓝,就是马尔代夫阳光下湛蓝湛蓝的天空,又清澈又深邃。咱们老祖宗那会的色彩提炼是相当饱和和纯粹的。

故宫博物院有一款清光绪时的珍品:品月缎绣玉兰飞蝶。蓝缎子上金线玉兰栩栩如生,施毛针蝴蝶振翅欲飞,多层滚边并饰如意头。真正的富贵雅致,叹为观止。

还有那件,长三书寓另一个正当年的红倌人周双玉,初次理妆时穿的:织金撇兰盆景一色镶滚湖色宁绸棉袄。令人想起慈禧执政时期宫廷内流行的一款外衣:平金绣墩兰纹棉氅衣。宁绸指南京的丝绸,明清时,南京、苏州、杭州为三大织造局。氅衣就是棉外套。织金盆兰配一色滚湖色,如冬日阳光,温暖亮丽。平金绣法,既精且繁,于我等俗人恍如无缝之天衣。细细咂摸只能心中默念苏丝,一寸缂丝一寸金,织中之圣。

书至大半,再费笔墨,写黄翠凤的装扮。看她自赎身价、自立门户后的第一天:子富一见翠凤,上下打量,不胜惊骇。竟是通身净素,湖色竹布衫裙,蜜色头绳,玄色鞋面,钗环簪珥一色白银,如穿重孝一般。翠凤不等动问,就道:我八岁无拨仔爷娘,进该搭个门口就勿曾带孝,故歇出去,要补足俚三年。子富称叹不止。

黄翠凤脱离老鸨后,选择净素打扮。竹布衫,就是竹纤维质地的布裙。脱下绫罗,一身缟素,这是翠凤的精心准备,为的是告诉子富,她要像那些人家人一样,尽孝道,守规矩,正正劲经过日子。黄翠凤是演戏,她不嫁人,做的还是老营生。此番独立更是不择手段。为来为去还是子富箱子里的银票。她那三箱头面,十箱绫罗的积蓄不过是毛毛雨,她的手段和志向远不止此。只可惜,挣的头面再多绸缎再贵重,压不住精神空虚。海上花的各种遭遇,韩邦庆早在第一章内就言明:花底下即是海水,被海水冲击起来,那花也只得随波逐流,听其所止。反过来,似乎也能读出,女人的最后归宿,不论富贵贫穷,皆是洗尽铅华,素面朝天。

长三书寓,或者故宫博物院,那一件件杭绸宁绸,苏丝云锦,不知道曾经拥有她的那些主人,忆往昔,是否真被张爱玲道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再念一念海明威的一句话:心灵愈加严谨,外表愈加简

《海上花列传》读后感(二):【海上花列传】看文人雅士如何行酒令

【海上花列传】看文人雅士如何行酒令

潇湘蓝

早起,背上疲倦,头还是莫名的疼。及到看懂这一段酒令,忽然就神清气爽起来。一边开始去做饭,一边精神越来越好起来,谁说读书不能疗病。

第三十九回:于是齐韵叟请史天然行个酒令。天然道:“好白相点酒令,才行过歇,无拨哉啘。”适管家上第一道鱼翅。天然一边吃一面想,想那桌朱蔼人、陶云甫不喜诗文,这令必须雅俗共赏为妙,因宣令道:“有末有一个来里。拈席间一物,用《四书》句叠塔,阿好?”大家皆说:“遵令。”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酒令要求说的诗句必须出自这四本书。一般旧年文人自幼习读这些书籍,连不善诗文的朱陶二人,也可以参加,可见,晚清四书的普及率,犹如我们今天的中学水平吧。

史天然先饮一觥令酒,道:“我就出个“鱼”字,拈阄定次,末家接令。”在席八人,当拈一根牙筹,各照字数写句《四书》在牙筹上,注明别号为记。管家收齐下去,另用五色笺誊真呈阅。

这就是当时很流行的四书令。从四书中搜出带鱼字的句子,并有字数要求,抓阄决定。看来酒令也不是任由天马行空的,要根据字数选取,这第一关,就小有难度了。

鱼:

史鱼(仲)。

乌牣鱼(蔼)。

子谓伯鱼(亚)。

交隔举于鱼(韵)。

昔者有馈生鱼(铁)。

数罟不入洿池,鱼(天)。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痴)。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云)。

括号内是行令者。(仲)指葛仲英。酒令的顺序是按字数依次排列的,这便是叠塔。以“鱼”入酒令,在最末一个字显示。

葛仲英说的“史鱼”出自《论语﹒卫灵公”:“直哉史鱼!”。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高亚白说的“子谓伯鱼”出自《论语》,乃是孔子劝诫伯鱼不读诗经如同面对墙壁而无法前进。齐韵叟的“交隔举于鱼”出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篇。这句指交隔在贩卖鱼盐时是被周文王发现,并委以重任。华铁眉的“昔者有馈生鱼”出自《孟子﹒万章上》。史天然的“数罟不入洿池”、陶云甫的“缘木求鱼”都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指捕鱼不要用细密的网,意在不要赶尽杀绝。缘木求鱼指方法或方向不对,就达不到目的。尹痴鸳的“二者不可兼得,舍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如果两者不能皆得,宁愿舍弃鱼而取熊掌。

只有朱蔼人的“乌牣鱼”不知出自哪里,可能是随口胡诌。前文已经说了,他不善诗文。朱蔼人家世显赫,却不通文墨。但在官场商场仍然受人尊敬。可见,当时上流社会不读诗书的人家也很多。

痴鸳道:“造塔末要塔尖个呀!‘肉虽多’‘鱼跃于渊’‘鸡鸣狗吠相闻’,才是有尖个塔。耐说个酒,《四书》浪句子‘酒’字打头阿有嘎?”齐韵叟先鼓掌道:“驳得有理!”史天然不觉点头。高亚白没法,受罚。但向尹痴鸳道“耐个人就叫囚犯码子,最喜欢板差头。”

从鱼字起,他们后来又用到“鸡、肉、酒”分别叠塔行令。高亚白出的是个“酒”字,却被尹痴鸳扳了差头,理由是四书中没有用酒起头的诗句,所以就没有塔尖。高亚白是小说中的第一才子高人,被后人看做韩邦庆在书中的替身,能让他甘心受罚,可见尹痴鸳造诣之深。这种扳差头,没有过硬的书本知识做底,哪里寻得着。然而,高亚白出口成章,挥手而就,潇洒不羁。与之比肩的尹痴鸳,酒令之中却是处处留意,小心谨慎。一再以找到高亚白的错漏为乐,却终是输了才子那份疏朗闲散的气度。罚一杯酒算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来一回,彼此多出几分钦服与欣赏来,才是文人之间的心思。

高亚白罚酒罚作诗。说了一句:燕燕归来杳。华铁眉问用的啥典故。高亚白随口说,是东坡诗:公子归来燕燕忙。铁眉默然。我猜想,这默然二字,是说华铁眉并不熟知这个典故,因此无言可回。而尹痴鸳则冷笑道:耐又在浪骗人哉,耐用个是蒲松龄的‘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啊”这下,铁眉茫然,我也诧异,这明明是晏殊的词啊,与蒲松龄何干?尹痴鸳接着解释,聊斋中有一篇《莲香》,说的是莲香死而复生,约定十年后再见桑生。蒲松龄写了一句:生“云:此似曾相识燕归来。”高亚白复大笑称赞。这高学士持才自傲,肚子里的墨水太多,随便出一个,就把华铁眉糊弄了,幸亏痴鸳指出,否则,真是举座皆被他戏弄了,还浑然不知。这不是,文人欺人,不费一兵一卒,玩弄学问便可。甚至,骂了你还不知道。等到明白过来,只好哑巴吃黄连,自个脸红去了。酒令上,文人恃才自傲,张狂不羁,搞不好,令人由嫉生恨,所以也要把握分寸的。

文人行酒令,常常余味无穷。酒宴散了,痴鸳还在细细琢磨,并打算收集整理刻印出来。华铁眉也在构思新的酒令,难度也更高:

第四十一回的:铁眉道:“一个字有四个音,用《四书》句子做引证,像个‘行’字,‘行己有耻’音蘅;‘公行子’音杭;‘行行如也’音笐;‘夷考其行’,下孟切。”

这是要将四书中的多音字找出来。一要将四书烂熟于心,而要当场机敏从容。晚清文人对经典的传承真的是扎扎实实。

第四十二回:尹痴鸳忽扺掌道:“还有两个,一个‘辟’字,一个‘从’字:‘相维辟公’,音璧;‘放辟邪侈’,音僻;‘贤者辟世’,音避;‘辟如登高’,音譬。‘从吾所好’,墙容切;‘从者见之’,才用切;‘从容中道’,七恭切;‘从之纯如’,音纵。一部《四书》,我才想过哉,无拨第五个字。”

尹痴鸳对于“辟”字的多音解说,好理解。对于“从”字的说法,有点费解。我粗粗了解了一下《广韵》等书籍,才明白,这里涉及到音韵学范畴。不仅是上古至今流传的读音区别,还有类似于通假字的许多演变。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令文人钻在书堆里自得其乐了。不过,只能在酒桌上娱乐,也算穷途末路了。

这些酒令,今人听听,等同天书。连张爱玲将《海上花列传》改写成白话文时,也断然删去了这一大段关于文言酒令的描述,不得不说,连才女也知道,韩邦庆年代,已经是文言文的黄昏时节,随着《海上花列传》绽放出最后一抹余晖,被白话文的大山彻底吞没了。

一席酒宴,同样是热闹助兴,商人行酒令,就是豁拳、摆庄、伸拳攘臂,犹如对斗。文人说雅令,除了活跃气氛,还有学问的高低,兼性情气度,更有看头。

现在,没人曲水流觞了,也没有五魁八马,雅令俗令都过时了,不论何种酒宴,都是白话来白话去,笑谑打趣都在话里话外,有时哄堂大笑,有时觉得没啥劲,再要回去,也不可能了。

《海上花列传》读后感(三):【海上花列传】:长三书寓内的陈设与下酒菜

【海上花列传】:长三书寓内的陈设与下酒菜

潇湘蓝

遇到好书,字里行间都很享受。不忍放下了,就细读,挑感兴趣的,圈划出来细细品味,也很有意思。想,一本好书,都是作者一生心血,哪里是一遍两遍能领会的。看小说是消遣,但是一笑而过有时觉得不过瘾了,非要看出点名堂来,才放得下。

晚清上海租界内,有长三书寓。里面的女人叫先生,也称倌人。往来的客人都是老爷,老爷们都是官吏富商世家子弟。那个时候,这些上层人物们彼此来往于各家长三书寓内,抽几筒烟、打几次茶围、三天两头摆台面。非常兴盛。

这种地方,一般人不去,但好奇心都有。清末,有个学识素养都厚的文人,沉湎其间,来来往往,倾尽财力,末了还细细地写了出来。倒是让人对让长三书寓内的陈设布置和吃穿用度一目了然。

第五回:莲生乃命轿转到东合兴里,在轿中望见“张惠贞寓”四个字,泥金黑漆,高揭门楣。及下轿进门,见天井里一班小堂名,搭着一座小小唱台,金碧丹青,五光十色。一个新用的外场看见,抢过来叫声“王老爷”,打了个千。一个新用的娘姨,立在楼梯上,请王老爷上楼。

这就是长三书寓。门上写的是倌人的名字。张惠贞是新开张的长三,一个男仆、一个娘姨,一班小堂名,一座小戏台,这是富庶人家的基本配置。

再看房间里:一张大理石红木榻床,一堂湘妃竹翎毛灯片。齐齐整整,莲生满心欢喜,但觉几幅单条字画还是市买的,不甚雅相。

榻床,是专为抽大烟和平时坐卧准备的。红木材质镶嵌大理石,厚重沉稳,派头十足。如今在星级酒店大堂内还能看到这种规格的红木家什。翎毛,指的是花鸟题材的中国画。当时最时兴的灯具用黄花梨、紫檀、湘妃竹等名贵材质做灯架,再裱上纱绢,若是素色灯纱,上面绘上各种花鸟纹样,精工细作,雅致非凡。这种灯饰一般只有富商巨贾才买得起。而这些,都是王莲生叫人置办的。可见长三书寓内的老爷出手阔绰。此外,王老爷觉得几幅单条字画还是市买的,就是一般的大路货,不是名家手笔,不够档次,因此略有遗憾,也足见他的奢华气度。

张惠贞是在幺二堂子里被王莲生相中的,如同踩了狗屎运的女人变成长三顿时涨了身价。这样的女人,书寓已然如此,再看,已成规模且发了财的屠明珠,她的寓所气派多了

第十九回:屠明珠寓所是五幢楼房,靠西两间乃正房间;东首三间,当中为客堂,右边做了大菜间,粉壁素帷,铁床玻镜,像水晶宫一般;左边一间,本事铺着腾客人的空房间,却点缀着琴棋书画,因此唤作书房。当下往东首来,只见客堂板壁全行拆去,直通后面亭子间。在亭子里搭起一座小小戏台,檐前挂两行珠灯,台上屏帷帘幕俱系洒绣的绫罗绸缎,五光十色,不可殚述。

屠明珠的寓所初看感觉素净,其实前后细琢磨,她这里的风格已经逐渐西化,讲究阔朗、轻便、舒适。从后文的西式菜式和八张外国藤椅来看,显而易见。风格变化正说明晚清的时尚风向逐渐西化了。

除了布置陈设,摆台面,是长三书寓的主要节目。国人好吃,清末上流社会的家宴,吃点啥?

第十九回,屠明珠寓所为黎篆鸿过生日摆了个公局。朱蔼人向身边取出一篇草帐,道:“中饭吃大菜,夜饭满汉全席。三班毛儿戏末,日里十一点钟一班,夜头两班,五点钟做起。”毛儿戏,指是的是女子京戏班。可见,一边是酒宴,一边设戏台。边吃边看戏,要整整一天辰光。

再看屠明珠的布置:吃大菜的桌椅上铺着台单,上设玻罩彩花两架及刀叉瓶壶等架子,八块洋纱手巾,都折叠出各种花朵,插在玻璃杯内。先是十六色外洋所产水果、干果、糖食暨牛奶点心,装着高脚玻璃盘子,排列桌上。

从后文看来,干果有外国榛子、松子、胡桃……点心是牛奶饼干等。晚清男子拖着长辫子,口味倒已经相当西化了。

第一道大菜,鱼翅。

各家书寓内第一道都是鱼翅,连幺儿堂子里也是如此。想来,第一道就上鱼翅,后面的标准更不会低,可见奢侈之极。

屠明珠书寓:第一道元蛤汤,第二道板鱼。

元蛤汤的做法是,先把洋葱炒香后加入培根片,兑入蛤蜊汤,再加土豆片微开五分钟放入去皮的西红柿块。起锅时汤上面放小块苏打饼干,撒上五香粉。这种菜式基本属于西式做法,由见屠明珠家与众不同,以西餐作为饮食最高标准了。

第二道鱼翅之后,方上小碗。

那个时候已经时兴一人一小碗的份例菜式,更见西化。屠明珠家上的第二道板鱼,估计也是一人一小份个。书中写,屠明珠立马替黎篆鸿刀叉出骨。若是一盆子共食,处处玲珑的屠明珠不会如此行事。板鱼又叫比目鱼,有诗云:只羡鸳鸯不羡仙,指的就是这个。也算妓家十分应景的一道菜。

主食:芥辣鸡带饭。

“八道大菜上完,乃末是芥辣鸡带饭。”这主食味道够冲的。芥末目前还有很多人吃不惯,想不到清末已是官商聚会的家常便饭了。

饭后甜品:牛奶咖啡

“席终各用一杯咖啡牛奶,揩面漱口而散。”清末上海滩上的一席豪宴竟然全然西化。只有老夫子齐韵叟的十六碟八炒八菜寻常家宴中,还有醉蟹这道江南特色的菜肴。

另外幺二堂子还有一道菜。第四回,杨家娒报说:上先生哉。这时,盛装的倌人款款而至。应招侑酒的她们也被视为一道菜,真正是欢场本色,不过在当时也已经没落了,长三书寓就不兴了。

尽管一台子中西佳肴,极尽奢华。但长三书寓里的老爷们并不在意,他们起劲的是豁拳、吃老酒。第六回,王莲生说:“倪来豁拳,子富先摆五十杯。”子富道:“就五十杯末哉,啥稀奇!”王莲生说:“俚多个局,至少三十杯,我先打。”即和罗子富豁起拳来。五十杯,鸡缸杯,怎么喝得下。其实有趣,老爷不过五六个,身后的倌人、娘姨十来几个不止,挤挤挨挨一屋子,她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唱曲,是代酒。因此,这些长衫客们放开手脚,一个个站在台面上,揎拳攘臂,,“五魁、对手、七巧、八马”望空乱喊,乱流打庄。叫的局多,代酒的倌人娘姨也多。但自己依然常常吃得酒肆糊涂昏天黑地。

长三书寓里有多少挥霍?

张惠贞寓所的房子是租的,一个月三十块洋钱。第四回善卿讲:“有限的势,单是王老爷一干仔末,一节做下来也差勿多五六百局钱,阿怕啥开销勿出。”

第二十四回:莲生摇手道:“倘若沈小红要嫁给我,我也讨不起。前两年三节开消,差勿多两千光景,今年更不对了:还债买东西,同局帐,一节还没到,用在她身上两千多!”

长三书寓内的倌人陪客人饮茶谈话,是三元,出局,应名侑酒,也是三元。这也是长三的由来。倌人出局侑酒不必一直留着,可以喝完几杯就走,再到别的书寓去陪别人的客人侑酒。一晚上可以转好几个局,只要有客人局票来,会喝酒,多的可以一晚上赚一百多元。而留夜的常客,另有赠送,或是名贵首饰或是其他钱财。所以,短短四五年,黄翠凤交给老鸨的就有三箱头面,十箱衣裳,这些还都是面上的,底下不知还有多少。更不用说屠明珠挣的五幢楼房了及其他,连老爷们谈论起来也是啧啧夸富。

老爷们除了养倌人,还有豪赌的,如李鹤汀几万家私一夜挥霍殆尽。相比之下,雇一个女佣的费用是每月一到二块钱。

晚清,长三书寓里的吃穿用度皆奢靡,不过倌人们结局大多惨淡。老爷们谈完生意,相对无聊,实在是一片凄凉。怪不得张爱玲看得透,看得穿。

“我喜欢钱,因为我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