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藤清概率论的读后感大全

伊藤清概率论的读后感大全

《伊藤清概率论》是一本由伊藤 清(Kiyoshi Ito)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藤清概率论》读后感(一):好吧,你赢了

虽然预修了概率测度论的基础章节,虽然如此薄的一本书,还是完全看不懂,大师真不是盖的。。。。看来有必要把测度论再巩固一下,我想每个拿起这本书的人,大多应该都是奔着Ito公式去的吧,不知还有几个SB和我一样,只为了理解一个公式,而去学一整套理论。

《伊藤清概率论》读后感(二):概念的简单罗列不适合做教科书。

而且还有不少错误,极不严谨,例如19页一个定义中出现了并未做出说明的符号欧米伽,因为他只提了欧米伽1欧米伽2。其他定理的证明中也跳跃很大。总的来说更象是上课笔记,大32开书只有150页正文,太多内容缺失,真想了解测度论角度的概率论还是买国内的《测度论讲义》,或者是国外的《实分析和概率论》,至少内容够全。

《伊藤清概率论》读后感(三):从Ito's Lemma说到另一个天才,wolfgang Doeblin

#Wolfgang Doblin: A Mathematician Rediscovered#

一位德国犹太人,全家为了逃避纳粹移民法国。

他小时候的照片,活脱一个哈利波特。

在法国,他在父亲的文稿背面做算草;23岁拿到了博士学位。

青年才俊,小有成就,恃才傲物。

二战爆发后他不得不参军,驻守马其诺防线。

在同伴眼里,他只是一个永远夹着notebook、沉默寡言的孤独士兵。

防线失守之后,他躲避到一个小镇。

每晚night watch的时候,他就默默演算自己喜爱的数学问题。

1940年,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给了法国科学院,即使他自己都不确定这本笔记是否能平安递达。然后,他焚毁了自己所有手稿,以免落入德国人之手。

1940年6月21日,在这个德军围困的小镇,Wolfgang Doblin自杀了。时年25岁。

战后,他的家人为了在法国生存下去,摆脱德国难民身份的阴影,尽力去掩盖并忘记这个弟弟的存在。

小镇建起了战争纪念碑,上面并没有这位“德裔”士兵的名字。

岁月不会因为生命的流逝而减慢脚步。

悲伤也会渐渐淡去。

故纸堆里尘封的信件静静等待。

二零零零年。

Doblin寄出他的笔记60年后,经过多方劝说,他的哥哥终于同意授权打开当年他寄给法国科学院的手稿。

“…a story, an adventure…a mystery…”

薄薄一本notebook,发黄的纸,从整洁到纷乱,记录着他所有的研究成果——像一切优秀的数学公式一样:简洁,严谨,漂亮。

在学术界,这个公式的成熟版,被命名为Itō’s Lemma,取自其证明人,被后世誉为“现代随机分析之父”的Kiyoshi Ito。

数学家们评价,Doblin的思想领先于他的时代25年。

他的雄心壮志,他的满腔热血,他的天赋奇才,在60年后,终于冲破战争硝烟和岁月尘埃的层层压制,绽放了应有的光芒。

小镇的纪念碑上,加上了他的法国名字:Vincent Doblin。

2007年,Itō先生去世前一年,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人,把影片寄给他观看,Itō先生回信说,他非常非常感动。而他的信,也让这些film maker “deeply moved”。

今天,Itō’s Lemma偶尔也被称为Itō–Doeblin Theorem,以此纪念这位早逝的数学家。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有着在悲剧框架下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结局。

他,终将作为一名天才数学家而被铭记,而非战败方一个渴望自由却无能为力的士兵。

这,对于一位用生命去热爱数学、捍卫理想的年轻人,可以瞑目了吧!

以此缅怀当初723-Stochastic Process in Finance考前一把汗一把泪挑灯夜读Itō那套东东的日子。。。

太悲伤了,最后随便调侃几句放松一下:

1、天才和学渣的区别:天才能在朝不保夕的战争前线做出开拓性工作;学渣是吃饱喝足沐浴更衣在最舒适的状态下捧着一堆“浅入浅出”的参考书依然啃的愁眉苦脸。。。

2、在各地图书馆、科学院、大学/研究所档案馆,还埋藏着多少被湮没的天才故事啊??。。。

3、1930s,在学术界,是个多么灿烂辉煌的年代啊!!(好想带着笔记穿越回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