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摘抄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摘抄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是一本由刘嘉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一):一本浅显却不“易懂”,让人假装学习的书

我本想说,写得过浅其实不应该被嘲讽,降低知识的门槛是一件很好的事。 可我越读越觉得不对劲,比如介绍了一堆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如何屌,然后,写完了还没告诉你,中心极限定理是个啥。这就搞笑了。如果中心极限定理可怕到,连是个啥都不敢写的话,书里干脆就别出现这个词好了。 再读下去发现,这本书其实写的只是浅,却并不易懂。后面有难点的内容越来越多,幂律分布、泊松分布与统计推断、贝叶斯法。作者处理难点,是用和写中心极限定理类似的方法,直接跳过不写!只写些假装在培养你概率思维的东西。我真是震惊了,不是读了这本书,我还真没想到还有这种神奇的教学方式! 一本浅显却不“易懂”(因为压根没想让你懂),让人假装学习的书。 注1:一处错误。讲泊松分布的间隔无记忆性,等公交车的例子是错误的。我不信北京的公交车是随机发车的。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二):多计算,少拍脑袋

一些takeaway:

1、我们对世界的探索,就是对样本空间的完善,完善样本空间,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全面、更清晰;

2、对称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是自然最完美的展现;

3、大数定律并不是通过补偿作用来实现的,二十利用大量的正常数据,削弱那部分异常数据的影响,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全对,背后蕴含着补偿思维,更可能是回到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的正常状态;

4、实力是数学期望,运气是方差,比如跑步、小提琴、下围棋,很少靠运气取胜,要靠经验、能力、孰能生巧、举一反三,而买彩票、玩扑克、搞投资,就离不开好运气了;

5、很多人用”刻意练习“、”精准“等来评价专业和业余,但在数学家看来,真正精准的标准只有两个——均值和标准差。专业就是均值更高,标准差更小,业务则恰恰相反;

6、正态分布是概率分布中的神。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正态分布,就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多个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7、贝叶斯推理告诉我们,起点不重要,迭代很重要,这需要我们保持充分的开放性不断积累知识,信息越充分,结果越可靠,不断逼近真相,人就越活越通透,越活越聪明;

8、提高概率思维三大原则:(1)对抗直觉,能算就算;(2)寻找条件,增大概率;(3)相信系统,长期主义。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三):生活中的概率论,于通识中见世界

可能我们都听过“知识就是力量”,而在《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的扉页上写的是“让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力量”。对这句话深以为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岗位貌似打破了专业知识的门槛,实则对是否能快速上手一门陌生的学科知识与个人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世界是靠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的事情,但是顺势提升自己并非只是为了得到一份理想工作,也是挑战自己的机会。可能我们的职场选择会越来越宽广,“饭碗”的概念在逐渐模糊,只要能够胜任,就可以去从事可能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概率论在旧有的印象中是大学高等数学里最薄的一本教材,同时在学习之前还抱有一点侥幸心理--高中选文科有选修一本专讲基础概率知识,由于简易好做几乎成了我在做模拟题选修部分的必选项(还有内容更加简单的极坐标求坐标数)。但是真正开始学发现并非是想象中承接高中知识的简单延伸,需要以认真的态度去重新学习。而这本《概率论通识讲义》涉及知识点部分介绍的深入浅出,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理论部分,对于抽象、枯燥的概念更容易形成具象化的印象。例如,“连续抛硬币5次都是正面,则第6次是正面和背面的概率各是多少?”如果凭直觉去推断很难不被“前五次都是正面影响,觉得是正面的概率会大于是反面的概率,然而正确答案是百分之五十--第六次和前五次是互相独立的,这一次抛硬币的结果不会影响下一次的结果,这就是概率论领域中所说的“独立性”,二者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类似于抛硬币事件一样可以利用概率论中知识的常见场景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在看天气预报时常会听到,“明天气温....降水概率百分之四十”,这个百分之四十是字面上所指百分之四十的几率明天会下雨吗?并非如此。这里的降水概率指的是在与明天天气条件相似的一百天中,有四十天是下雨的,具体指温度、湿度、气压等相关天气条件相似。而这里运用的方法叫做频率法,相同条件下下雨的频率,近似等于下雨的概率。 如果说求学阶段获取知识是为了一份成绩单,那么处在职场中的我们温习或者跨领域了解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开拓思路--总是困住一种思路中是很难突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瞥见柳暗花明需要的事持续不懈的努力和耐心。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四):爱情与概率

你们用概率论算过自己的爱情么?比如说在这个城市遇上真爱的可能性大么?

我算过。

我30岁之前单身过一段日子,在那段无望的岁月里,我冷静地给自己分析了一下目标客户,不是,目标对象的画像,大概如下:

1. 身高1.75米以上

2. 基本同龄

3. 受过本科教育以上

4. 长得周正,不要太胖(没有说胖子不好的意思)

5. 收入持平

6. 喜欢我

7. 单身

看起来似乎不难,但是在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各项概率之后,我发现人数只有少得可怜的一撮。更别说其他的显性要求还没提:不要抽烟,不随地吐痰,有思想见地,最好有点幽默感等等。天哪,池子里已经没有鱼了。

后来我看了一下很多人的理论,就说要么你不坚持地等到完美爱情的到来,要么你得降低一些要求。但是我想了一下,感觉这些要求似乎都不可妥协。于是我就毅然决然地出国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无独有偶,一位数学家也用概率计算爱情,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在当地只有25个人符合。作者不禁感慨,25人也太小了,数学家对自己太苛刻了呀,把要求放宽一些吧。

所谓概率,一种是相加,一种是相乘,其实我们数学课都学过,“或“和”且“的关系。当用于择偶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是选择条件每一项都满足,也就是概率相乘,所以会得到一个很让人失望的小数字。如果选择减少一些条件,那么概率会大大增加(也不是说只要,就的关系)。

在出国的途中遇到我老公牙套君的时候自然是没有想到过会成为未来的伴侣的,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条件分析,他在身高、年龄、收入上都是不符合这个条件的,所以原本在定义域之外。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就是有些事情是可以计算的,比如概率,但是有些事情却是无法计算的,比如爱情。爱情可能毫无理由,扑面而来,没有逻辑,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即便如此,这本书还是一本可以好好学习(温习)概率论的正经书籍。生活在你熟视无睹的瞬间,比如北京今天下雨概率为40%,到底是40%的地区会下雨,还是40%的时间会下雨,还是怎么样的解释?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唉,但是作者一解释就清楚了。

作为一本hard reading的书,这本书算是做到了通俗易懂。“文科生也能看懂的“标签可能会得罪人,不过还蛮有趣的。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五):《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我们需要的通识教育

在求学阶段曾接触过两门关于概率论的课程,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有一本《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当年一起上这两门课的同学,细算起来,约莫只有五分之一在工作中还需使用概率统计,另外五分之四的同学可能只余下模糊的概念,再也不用回忆概率论那些令人头痛的计算题了。基于此,在我的印象中概率论是一门难懂且不太实用的数学方法。但在阅读刘嘉老师的《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时,我对概率论的看法却发生了变化,也引起了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

其实,从干货内容来看,《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大约只有上述两本课本的三分之一。刘嘉老师先解析了概率论的四大基石,即随机、概率、独立性和概率度量的概念;再强调了概率计算的法则只有加法和乘法,是一种计算上十分浅显的学科;然后通过底层逻辑、大数定律的由来,讲解概率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数学期望和方差:大量数据的中值以及它们的偏移程度;进一步的,刘嘉老师介绍了三种最为常见的概率分布模型,正态分布、幂律分布和泊松分布;最后部分则是贝叶斯法的推理和计算。总的来说,这本书没有令人头痛的练习题列表,刘嘉老师用生活中人们感兴趣的例子做引或做证,将他想传达的内容讲解得十分清晰易懂。对比之前上过的概率论课程,刘嘉老师已经涵盖了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内容,课本多出来的无非是正态分布衍生出来的其它各种分布模型、概率计算方法、各种分布的组合等。通过《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相信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概率论基本知识的读者都可以收获这门课程的概貌。

刘嘉老师用三分之一的干货讲清了一门复杂的课程,惊叹于老师的功力的同时,也引起了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通识教育有别于专业课程和自由选课,教授基本且全面的社会常识,帮助人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以此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具体现实问题时,都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既能够享受到内在的愉悦又能够获得外在的认知,沉淀人生厚度与获取未来幸福。刘嘉老师的概率论从篮球投篮命中率、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掷色子等生活中的问题而来,解析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彩票中奖机率,重在引起人们对生活中概率问题的思考,以及不同概率分布的分辨,造就一种思想上的积累或者知识的扩展。放弃了课程中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计算题,避免读者走上“做题家”、“题海战术”这种训练题感而不是获得知识的歧途。刘嘉的概率论课是我们由应试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的一种借鉴。

总之,无论是初学还是重温,刘嘉老师的概率论都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新鲜的乐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