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太平洋战争(四)艰难时刻读后感锦集

太平洋战争(四)艰难时刻读后感锦集

《太平洋战争(四)艰难时刻》是一本由青梅煮酒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洋战争(四)艰难时刻》读后感(一):二战中的日美交恶

看了青梅煮酒的太平洋战争,才更详细了解了历史上的美,日关系。当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也拉开了明治维新的改革大幕,从此日本走向了工业强国之路。而一战后的美日,竟然是同一阵营中的战胜国!从这个方面讲,美国也是日本的老师啊,可是在二战中,这个学生对自己的老师,犹如甲午战争中对待清政府一样,同样的老师,没有客气!从偷袭珍珠港到鏖战菲律宾,再到打逃麦克阿瑟,直到色丹死亡行军,日本对美军从来没有手软!

而仓促应战的美国,似乎前期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一败再败。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的兵锋无人可挡。中国丢失东三省,华北沦陷,淞沪会战失败,而英国人在德国的猛攻之下,本土告急,重压之下丢失了东南亚除印度外的所有殖民地,步履维艰,措手不及的美国也是连吃败仗。

此时对全世界反法斯联盟都是一个艰难时刻!

《太平洋战争(四)艰难时刻》读后感(二):黎明前的黑暗

战争进行到1942年,日本风头正盛,西虐中国,东锤美国,南拿下新加坡,菲律宾,西南拿下泰国,缅甸,联合舰队驰骋太平洋,印度洋,所向披靡,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建立,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迎来最灰暗的日子。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日本帝国最后的回光返照,1942年下旬,结连的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彻底把联合舰队家底打空,日本开始全面溃败。

但尽管如此,1941年12月到1942年5月,对于盟军来说,仍然是无比灰暗的日子,对于我们中国,更是如此,正面战场溃败,最后的动脉!缅甸!又惨遭切断,日军入侵云南保山,腾冲,一直到1944年,我们才陆续收复失地。

这段历史,最让我感触的就是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惨遭失败的经历。

1942年,抗日战争已经打了4年,我们的一条条物资进口路线被切断,天津,上海,香港,西北国际交通线,桂越,滇越,一条条供血管道被日寇切断,最后的希望…滇缅公路!37年11月到38年12月,我的故乡,云南的人民们修建起了专家认为要五年才能修建完成得公路!40年9月起,滇缅公路是中国最后一条交通运输线,物资经仰光源源不断输送过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条生命线。难怪作者把他称为一条神奇的天路!

缅甸自然因此成为日寇眼中钉!

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缅甸也是一个经历磨难的民族。1824年,1852年,1885年,英国经过三次侵略战争殖民缅甸。英国采取高压统治,就连同样被殖民的印度,也因为早点成为英国的

《太平洋战争(四)艰难时刻》读后感(三):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按说书评应在全部书看完之后,才能评。计划也是在本月十日,全部读完预计中的《太平洋战争》,2、3、4册再下笔。

今天12月7日,正逢珍珠港事件77周年纪念日,而太平洋战争正是由此事件拉开帷幕,所以不惜放下全书最后一章,提前下笔。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的青梅煮酒所著的《太平洋战争》系列图书,计划出七本,完整叙述整个太平洋战争始末。目前已出版前四本。

系列丛书,从日本明治维新兴起开始,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背景、详细经过,本书作者,不仅仅是仔细描写了太平洋战争的起止、经过并把其中重大事件、人物,对战后乃至今天的影响,都做了详细讲解,可以说是立足历史放眼今天。比如有关太平洋战争期间,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的签立,作者不仅讲述了它对今天联合国建立的重要作用,还陈述了一战后,国联的有关知识。两相对比更加深了,读者对联合国这一组织的全面认知。再如对轰炸东京的英雄杜立特的讲述,作者不仅详细讲述了杜立特轰炸东京所做的准备,以及轰炸过程,更不惜笔墨讲述了杜立特中队轰炸东京后,迫降中国,如何在中国军民的殊死帮助下,重回美国,和日军为此对中国的血腥报复。行笔于此,也算是对此事件的完整记叙了,可作者并未停笔,讲历史是为今天,古人所谓以史为鉴,作者沿着时间,继续为读者娓娓道来。在战后的和平日子里,美国人并未忘记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中国军民,1984年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郑重提起当年中国人民冒死营救美国飞行员一事,表示衷心感谢。1992年4月18日,是杜立特空袭东京50周年,当年曾经救过美军飞行员的陈慎言、朱学山、曾健培、刘方桥、赵小宝五位老人应邀前往美国参加庆祝活动。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白宫接见了他们,并对他们当年的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救迫降在浙赣一带的美军飞行员,日军在上述地区实施疯狂报复,杀害我国民众多达25万!

而在2017年6月26日,轰炸东京行动的最后一名亲历者离开人世。斯人已逝,历史犹在。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为详述这段历史,讲解其历史影响,作者参考有关书籍,近300之多,在详实的资料下,流畅的叙事,娴熟的文笔,在繁琐的历史事件中抽丝剥茧,清晰连贯的将这一历史宏大场面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偶尔宕开一笔,插入作者幽默辛辣的点评,能让读者抽身历史,站在今天,回望昨天,这也许就是前人所谓的以史为一鉴,可以知兴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