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阿Q正传读后感锦集

阿Q正传读后感锦集

《阿Q正传》是一本由鲁迅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31,页数:1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Q正传》读后感(一):可恨又可怜的阿q

阿q有着小p民的若干弱点,酗酒、好色、欺软怕硬、墙头草、偷盗,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又拎不清且短视。能暂时活着,全靠着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这是阿q的可恨之处。

但即使存在以上问题,也罪不至死。但是,他所在的是个万恶的人吃人社会,就因为他嚷嚷过要革命,就那么被枪毙了。这是他的可怜之处。

《阿Q正传》读后感(二):时代的精神。

春日里,像是翻箱底似地把棉被晾晒阳光下,也就会把一些老东西拿出来咀嚼着。

近乎者,民国时的大师列传传看着。其中不免有梁思成、钱钟书、蔡元培、丰子恺等,居然找了一下,一部纪录片居然没有鲁迅,甚是奇怪。

记得,读书时。老师总是费时地跟我们说鲁迅先生的小说。说得眉飞色舞,字句铿锵,好似激情盎然的革命者。年轻时代的我们也总是在先生的文中读到了讥讽嘲世,革命先潮的精神。于是,看到绍兴,就像看到阿Q;看到雷峰塔,总想到它的倒掉。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这些字便不再那么记得了。遇到的大师实在太多了,对应于鲁迅先生的文,确实也不那么绝赞了。

图书馆内偶遇先生杂文,便也饶有兴趣来重新看起。看罢,也是觉着先生文章的好与缺。

不过,又怎样呢。我也只是路过看看,却也走不进那时代的了。

《阿Q正传》读后感(三):可悲的阿Q

阿Q死了,竟不知道怎么死的。

因为从一开始,他便没有明白过,自己可以是一个很有尊严的个体。

他不知道,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平等,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

真的有好人吗?你是好人吗?

人,不过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独处,努力生活,有效社交。

社会有多残酷,你就要有多坚强。

《阿Q正传》读后感(四):“狼”的比喻

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渣滓,他的工作也是时干时不干,睡在破旧的祠堂里。每天在意的就是吵架吵过别人(吵不赢就精神吵赢)和赢得别人的尊敬。浑浑噩噩地活到了被拉去枪毙的路上,在生命即将消亡的那一点时间,感觉到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摘要】在那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远是不近不远地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有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 【评价】看到这一段话时,我想到了蒲松龄的《狼》“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很显然鲁迅是借鉴了这一灵感的,但同时他也想以“狼”这个意象来比喻那些麻木喝彩的观众群体。一条半死不活的饿狼,永远不远不近,保持这一段距离,是一种有施展空间的行为,既可以逃跑又可以进攻,还不至于丢了猎物。这也是在暗讽中国人的审时度势的特点。

《阿Q正传》读后感(五):让人心静的随笔,陪你度过每一个失眠夜晚

文/书单来了丨2018-3-20 → 阅读原文 ←

如果你经常被各种负能量所影响,建议你看一看这本书。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讽刺小说。

书里的阿Q经常被我们当成笑话,他自私懒惰、自轻自贱......有一大堆的缺点。但换个角度理解时,却发现阿Q总能安慰自己,让自己重塑信心。

面对地主的殴打,他相信自己的子孙会比地主更有钱;所有人都害怕变革,他却在幻想变革后的美好生活;

头上的丑疖疤,他也认为是最独特的荣誉......虽然,这样看起来很搞笑讽刺,也很荒诞。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永远乐观、饱含希望的体现。

像阿Q这样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始终乐观的一生,即使是被人耻笑,也依旧存在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