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批判主义》的读后感大全

《新批判主义》的读后感大全

《新批判主义》是一本由邓晓芒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63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8-0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批判主义》读后感(一):追想

请邓晓芒批判(康德定义的"批判")《朱高正讲康德》。我认定这是当今中国哲学思想界的紧要之事。译文精准、解读精准、衔接(中西、经由康德)精准,三者同等重要。康德哲学在中国成为显学,邓、朱相互批判甚为重要,倘若有直面的相互交流、论辩,则必是一件盛事。

《新批判主义》读后感(二):追想

请邓晓芒批判(康德定义的"批判")《朱高正讲康德》。我认定这是当今中国哲学思想界的紧要之事。译文精准、解读精准、衔接(中西、经由康德)精准,三者同等重要。康德哲学在中国成为显学,邓、朱相互批判甚为重要,倘若有直面的相互交流、论辩,则必是一件盛事。......

2008-04-28

《新批判主义》读后感(三):晓芒先生的代表作

本书属于“大家学术随笔书系”,收录的绝大多数是已发表过的文章,分为“回顾与前瞻”、“在思想的地平线上”、“哲思与感悟”、“文学的痛苦”、“我们这一代的沉默与思考”共五部分。“新批判主义”是作者针对“新保守主义”提出的,以继承五四精神,使思想文化变革重新继续下去。新批判主义要发扬的是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自我忏悔精神以及对进化论的超越(现实生活并不一定遵守进化原则,优胜劣汰只是个有待实现的理想)。本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言辞犀利又不失理性,有中西方的比较,有论战,最后还有比较轻松一点的学术自传和对友人、已逝诗人萌萌女士的追忆。书中多次谈到了鲁迅,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远不止文学方面,更多的是思想方面,他批判中国传统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同时也有自我批判精神,意识到自己也无意中“吃人”,可以说新批判主义脱胎于鲁迅精神。作者谈到了中国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信仰,儒教可以说是一种实用的宗教,中国人没有信仰的原因是中国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基督教是自由的宗教,但要中国人将基督教作为信仰也是不可行的,中国人的信仰的出路何在,作者提出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对“真善美”等人类普遍的精神价值的信仰。而本书对我启示最深的是,信仰有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人要学会忍受孤独、享受孤独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实现一种超越。此书大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学术功底,堪称晓芒先生的代表作。

《新批判主义》读后感(四):《新批判主义》读后感

《新批判主义》收录了邓晓芒教授一系列关于中西文化和哲学比较的论文。邓晓芒教授认为新批判主义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超越,他指出了五四的几点局限性,并提出新批判主义将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并超越五四精神所受到的传统束缚。当然所有这些论述立足于邓先生对中西文化、哲学、伦理思想、人生观、宗教信仰等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我对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只有泛泛的了解,对于邓先生的许多观点我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只能说一说我读这本书的个人感受。

首先,我非常赞同邓先生关于人应当从群体意识中独立出来的这一倡导: “人的自由的全面实现并不是说具体做某件事的自由,而是精神上的追求,要全面实现”。其次,我非常佩服邓先生敢于进行自我批评(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批评)的精神,自我批评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从根本上进行自我批评更加难能可贵。敢于去质疑,敢于去重新思考自己安生立命的观念,在我看来正是脱离群体意识的一种表现,也是走向人格独立的第一步。第三,邓先生认为五四精神的局限性之一是“启蒙背后的民粹主义”,他说启蒙首先应当是启自己的蒙,是“把启蒙当作自己个人精神生活的内在目标和最终归宿”,而不是一种外在手段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另外,他在《我怎么学起哲学来》里提到“我只是一个普通平民,没有多少使命感。我学哲学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由此而产生出对自己个人即对这点兴趣的责任感,要把它实现和完成”。在我们凡事都习惯了去问是否“有用”的今天,邓先生所展示出来的治学的纯粹性显得更加宝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