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读后感1000字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读后感1000字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是一本由邓晓芒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页数:6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读后感(一):感谢邓公

幸运有邓公,树立起新一阶人类探寻终极的梯子。推荐每家庭一套,还有康德的句读。

生而为人

邓公的思想并不超前,是很现实性的。我自己以前浑浑噩噩,总绝对差点什么,活得很奇怪。接触到邓公的思想后,豁然开朗,理性觉悟吧。这并不是佛家的顿悟什么,好像是提升,不是这样,是恢复我作为人的本来面目,认识到生而为人的乐趣和实在,回头看过去的自己,仿佛是停留在口腹之欲的小孩,没有长大成人。40岁时才接触到邓公的思想,如果要是从小就接触该更好,也许邓公的自我安慰也适合自己,浪费的生命(也没人指点,以前受教育、经历社会也没人提出,这么重要的东西,甚至还有教反的,幸好我不信)就当是积累了,可能也只能如此,已经浪费了。是今年也马上要当父亲了,我对孩子的想法,独立的人格和理性的精神,其实有理性精神自然会有独立的人格,特别强调,主要是怕孩子受到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某些不良引导,特别强调而已。

40岁时,学习邓公的启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喜悦,说明这是埋藏在人类的基因里的。重新规划人生,把重心放在生命科学,主攻意识的模型。

感谢邓公,明白了生而为人。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读后感(二):让黑格尔哲学说汉语,邓晓芒老师做到了吗?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本)的翻译理念

作者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1)期:27-33

读者眼前的这个译本,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个“句读本”。它是从我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以下简称《句读》)的每一卷中抽出我根据德文原版翻译的部分,逐句整理而成的译本。而这十卷本《句读》,又是我在给哲学系研究生开设“德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课的课堂上,连续9个学期逐句研读和讲解《精神现象学》的课堂录音,「经学生们整理成文字,又由我自己反复推敲修订而成的」。该套书一共耗时7年,计500余万字,并于2012年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作为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以如此浩大的工程来详细解读这样一部世界公认为难懂难读的经典哲学著作,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读后感(三):笔记

精神现象学是介于人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学问,既没有前者的客观性,又没有后者的主观性。它是主观精神的客观结构,是人类精神的普遍结构。读精神现象学就像读小说。

精神:Geist ;nous

理性:Logos

《精神现象学》中所说不一定是黑格尔本人的态度,他的目的是激起读者对一切的怀疑。阅读时要“孤妄信之”。

真理是一个科学体系,不成体系的不是真理。这一点被后来的哲学家如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所反对。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序言不应该与一般书一样,因为目的是在历史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说出来。

过程就是事情本身la chose même, 结果反而不重要。结果可能被推翻,而过程不会。 赤裸的结果只是一具死尸。所以黑格尔重视事情实现的过程。差异不是矛盾,而是真理发展的过程。人们不懂得将矛盾从其片面性中解放出来,看到其相辅相成的一面。康德的二律背反保存了矛盾,但没有解放矛盾。从黑格尔这个角度来讲,哲学史就是哲学。每个哲学体系都是片面的,但它们都是哲学的一个环节。

差别la différentiation是事情的界限,界限是事情终止的地方,只抓住目的、差别或界限,便脱离了事情本身。

哲学是科学体系,又是逻辑学。

上帝按照逻辑学创造了世界,而黑格尔发现了逻辑学,也就是发现了上帝。他把真理、人类认识的极限划定了,这种狂妄遭马克思批判。

外在的必然性隐含着内在必然性,只是多了外在的偶然性。(按:如此说来,外在的必然性是时间在历史中的呈现,如果去除历史的偶然性、个人的动机等,外在必然性便等于内在必然性。也就是说,外在必然性本身就蕴含了内在必然性。)

哲学是在时间里被提升为科学的。

真理不是宗教的、经验的、直接的,不是通过情感、冥想而得到的。黑格尔在这里批判直觉主义、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精神的力量的深度在于它敢于在展开中承担扩张与丧失的风险。(按:存在主义思想?)

主体具有实体性,实体性则包括两方面:共相(知识的直接性)和存在(为了知识的直接性)。亦即主体和实体的同一性,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直接性。(按:为何思维和存在是直接性的?是否主体是直接性的?)

Étrangement 异化概念在费希特那里已经提出,而在黑格尔这里非常重要。

形式是本质的本质。(按:在黑格尔那里,形式forme并不是与内容相对的形式,而是真理在历史过程中具体展开的样式、方式、形式,因此形式是具有内容的,是能动的、具体的。形式不是本质,不是空洞的普遍性,而是本质的具体展开、实现。)

中介la médiation 是一种devenir autre, le mouvement même de l'identité à soi-même, la réflexion en soi-même, le moment du Je qui est pour soi, la négativité pure, le simple devenir.(按:也就是说,自我是在发展中经过某种“异化”成为自我的,自我需要不断丰富,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停留在原地。自我就是通过否定,成为自为的形成过程。相反,如果没有发展过程,一开始的那个自我,就不是绝对的自我了。人必须“不是其所是”(萨特?),“是其所不是”。)(按:在黑格尔那里,形成过程与“结果”不再对立,结果无非是形成过程的一环,并没有特殊性,更不是形成的目的,并不是达到了结果,过程就不重要了。)

En soi 自在不是自为pour soi。自我是实现的过程,自在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牛顿以后,自然科学界、机械论抛弃了目的论。黑格尔恢复了目的论。

只有精神才是现实的、自在自为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客观精神,万物都是精神,都是实体,都是知识。(泛神论)它是自身反思的、扬弃过的。意识到自己是精神的精神才是科学,否则就还是自在而不是自为的,如同还没成人的小孩。

知识成为绝对知识需要一个生成过程。自我意识存在于绝对他者当中。这时它还是自在的(自我意识的概念来自费希特。但费希特是主观唯心的,其自我意识是个体的自我意识)。 它需要在形成运动中完成自己,达到透明性(透明性指从一个成熟概念中可以看出它所得以形成的所有概念),达到绝对知识。自我意识在自在层面上具有直接性,在自为层面上(自我反思的),虽然造成了间接性,但依然具有直接性。

黑格尔是基督教理性神学家,又是个存在主义者。

自我意识与科学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精神。前者是自在的,后者是自在自为的。

精神现象学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一开始只是直接的精神,亦即没有(潜在)精神的意识。

个体要成为更高级的精神,必须走世界精神曾经走过的道路;但这些道路已经被世界精神所铺平了。就如同古人的尖端知识如今成为了小学知识。

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普遍精神不仅构成个体,还构成外在于人的无机自然界。个体可以去占有、消化这个无机自然界。每个人的教养在达到自我意识的过程中都是世界精神的实现。科学(哲学)既要陈述历史的形成,又要陈述其必然性。(历史和逻辑的一致)"Il faut s'attarder à chacun d'eux, car chacun est lui-même une figure individuelle complète et n'est considéré abolument que dans la mesure où sa déterminiété est considérée comme un tout ou comme un concret, ou encore, lù le tout est considéré dans la particularité caractéristique de cette détermination."p77(按:每一段历史都是世界精神的一个环节,都是必然的,都值得停留、浸淫在其中,为的是将每段历史的规定性déterminité都得到完整le tout的考察,或者说,普遍性能够在具体个案中得到考察。)

每个个体的形式都是世界精神的一部分。但是,过去的历史是自在存在的,而在今天我们眼里就转化为了自为存在。而我们要认识历史也没有必要将之转化为一开始的那种自在存在,不必要去经历古人经历过的事情,我们已经能够从概念上把握它,因而不必重走古人的艰难道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减免掉对定在的扬弃过程。但是,我们需要进行更高改造的,是对各种形式(历史)进行表象/呈现(représentation)与熟悉familiarisation。历史事件(定在/existence)在发生的时候本身是不具备自我意识的,具有未经理解的直接性immédiateté non conçue,定在转化成了我们所熟知的表象。而“知识”就是针对这种表象的。(按:自在发生的历史在后人眼里转化成了表象,而自觉的知识就是针对这种表象以达致科学的。)

但是,熟知并非真知。P78 主体与客体、上帝、自然、知性、感性等,都被我们当做不言而喻的概念。

教养的三个阶段:

黑格尔认为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根。虽然古希腊文化还停留在自然意识,但已经孕育了人的全面教养。古希腊的哲学是从具体生活中产生的并亲身去实践。而近代哲学(康德)则是从抽象、共相(而非具体现实)到抽象。也就是说,在康德那里已经将人变为被思维的、思维着的实体,而黑格尔的任务,则是要给僵死的共相、范畴灌注以精神,使之获得现实性。

在通常观念里,真实与虚假被认为是互相对立、互不沟通的一对概念。但实际上,真理不是铸成的钱币,可以当作硬通货流通,谁都不会怀疑。虚假与恶并非“存在”着的东西,它们只是真实或者善的缺乏,是真实与善的一个环节(这种看法来源于基督教的一元论,即恶魔不是上帝的创造物,而是善的缺乏)。实体本身就是自我否定的东西。

本质是过去了的存在,把握了存在的形成就把握了本质。

概念的认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