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的读后感大全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的读后感大全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是一本由[日]武田友纪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读后感(一):心态是慢慢转变的

其实,有时候会觉得,大大咧咧也挺好的,虽然没有那一颗七巧玲珑心,但至少活得更加快乐。

心思敏感的人极力讨好,负面情绪却越来越多。

一个心思敏感而又喜欢多想的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受到了伤害,别人却不自知。

当我翻开了《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一下子就找到了一把打开宝藏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打开的正是那些情感细腻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高敏感人士专业心理咨询师武田友纪,这本书有助于改善我们过于细腻敏感的思维方式。

记得有一次,领导让我和另一个同事一起出一份策划报告,选两个主题。于是,我们两个人便一人做一个主题,然后加班加点,终于在周五下班之前,把报告交给了领导。

可是,不知道那天是领导吃了枪药,还是我们的报告写得真的很烂,他在下班的前半个小时把我们两个人喊进了办公室,然后对着我们的报告一顿批评。

最后的结果就是:打回重做,周六加班!

我和同事两个人悻悻地出了办公室,说实话,我当时难过极了,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失败,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一方面,又因为被骂了导致心情极差。

就在我准备打开文档准备重新来过的时候,我看到同事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他虽然不开心,但是我看不出他特别难过。我问他:“你这就准备下班了?报告不重做了吗?”

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不是明天加班吗?明天再做好了!”

“可是,你不难过吗?”我好奇。

“难过什么?加班当然难过啊,不过有加班费啦,也还好吧!”他误解的我的意思。

我继续追问道:“我是说,你被骂了不难过吗?”

他恍然大悟:“我有什么好难过的,他骂人是他方式不对,我反正对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他不满意就重做呗,反正工作是来挣钱的,甲方乙方的关系,那么在意干嘛?”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太脆弱了,有一颗玻璃心,就注定会常常掉眼泪。

在《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这本书里有很多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逐渐变得强大。

有时候,神经大条一点,才能过得更加快乐!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读后感(二):多想无罪:只要别人懂你意思,细腻永远不过分

周末闲暇时光,看了一本书,叫《细腻的人》。说出来大家不信,其实我是个非常细腻的人,尽管我白天乐呵呵,晚上沾床就睡着,有时候还被人诟病“过于理性”,但我自己非常清楚,我长期受到细腻的困扰。其实,没几个文化行业从业者是不细腻的,只是看你修正和隐藏自己的能力好不好。而且,不管你表演得多么用力,用不了多久,身边人都能发现,你是个细腻的人。

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高高兴兴和别人一起出去玩,回来之后,对方的反应、你的表现,会一遍遍在自己的脑海中回响。如果你对答如流,语言得体,那也就罢了;但更多情况下,是你的那些不当表现、给对方造成的一点细微的尴尬,会让你沉浸在自我检讨中无法自拔。从对方的反应中,你能很明显地察觉:自己没有说出那个“正确答案”,而是说了一些超出别人预期的东西。这些都让你感到非常疲惫且自责。

有时候冷静下来想想:难道那些不敏感的人,就永远不会说错话吗?很显然,每个人都会说错话,只是说错话这件事,对不敏感的人来说,没那么重要罢了。

①人生最大的误会,是你要对别人的情绪负责

《细腻的人》中提到一个案例:U是一位公司职员,他认为同事工作很辛苦,所以便去帮

忙。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同事却责备他:“就是你做的那部分导致我的工作出错了。”

这个例子是从U的角度来讲的,他看起来完全是一位受害者的形象;但如果你是被他帮助的同事,你会怎么想呢?你有可能会觉得:U认为我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否则,他为什么要贸然前来帮助我呢?

敏感的人总是第一时间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并且想方设法,用自己的行为或语言,让对方“好起来”,殊不知这会给其他人造成困扰。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过度强调。因为,无论对方情绪是好是坏,你都不需要为他的情绪负责。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更是别人人生中的配角。你只不过是个配角而已,所以那些让你受不了的、走马灯式的尴尬,其实只有你自己才最在意。别人就算记住了,也和他们关系不大。

②高敏感的本质,是信息传递的不对等

换个角度想一下,“高敏感”并非坏事,只是信息的接收能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均衡罢了。

我当过老师。讲课时,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下面所有学生的小动作,一眼扫过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你甚至能预感第二排第三个同学,马上就要开小差了。

在讲台上的我,当然是敏感的。但是此时我会为自己的敏感而烦恼吗?并不。因为我是课堂上学生的管理者。我需要、且有能力控制下面所有学生的课堂行为。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学生想象成你纷繁复杂的情绪。发生问题的环节,其实是你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过分、过多介入了他人的情感,而且你发现自己对此其实无能为力!所以你苦恼的并不是高敏感,而是“我无法处理我感知到的事情”的那种慌乱。

但这种慌乱,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细腻的人》中有一幅图,描绘得非常形象:

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小人,左边的人代表敏感的人,他们的情绪感知能力强,感情深刻;右边的人代表不那么敏感的人,他们的情绪感知能力弱。对左边的人来说,深度情绪也让他们很舒服、很有沉浸感,而对右边的人来说,他们本来就没有那么强的情绪。

而左边的人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他们无法解决右边的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有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不存在。

③进入语言之物,方能存在

之前读哲学书,20世纪以来,“语言”和“存在”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两个关键词。比如海德格尔曾经说“语言是存在之家”。

对细腻的敏感人群来说,更应该把语言当做一种实体:虽然感知到了,但只要对方没有表达,就说明问题尚且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正如《细腻的人》这本书给出的建议:提供帮助,要从对方提出开始。

当对方明确地说出“能拜托你帮我做一下家务吗?”时,就可以施以援手了。

这个世界上,需要我们面对的难题太多了;比人际关系更有意义的问题也太多了。我不需要去处理一件尚未产生的难题。说了,就有;没说,就没有。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场考试,合住的恰好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我们俩抵足长谈,几乎把考试抛在了脑后。她告诉我一个心理咨询的法则:谁来找她咨询,就说明谁最迫切地需要改变。

敏感的人其实也是一样。我们感知到的对方的问题,其实是我自己的某种问题的变形或者投射。

我对对方的期待,更有可能是我对自己的期待;我对对方的不满,更有可能是我对自己的不满。

比如我觉得对方讨厌我不做家务,我才会迫切感到“我今天必须做家务”,而实际上对方也没有让我做家务。如果我实在过不了自己这一关,那还不如主动问问对方:我今天有点累,不做家务行不行?

总之,敏感本身没什么错,真正折磨人的是不沟通、不理解、暗暗揣摩和自我内耗;这种情况下,“直给”是治疗敏感的最佳良方。让敏感的人变得不再敏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的方法是:接受敏感,与之共存。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读后感(三):别再学“钝感力”了,“细腻的人”就是要做自己!

“钝感力”不适用于所有人

在如今“钝感力”观念盛行时,遇到忧心之事总是被他人建议别往心里去、不要那么在意,可有的人就是天生心细敏感,对身边发生的事感知力强。他们总是很快察觉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或发生的事情:

可能因对方一句玩笑话瞬间感觉伤到了自己的自尊心;

可能因为过度在意对方的感受而迟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能快速注意到身边的人的情绪波动,或身边人的遭遇容易影响到自己的状态;

可能总是对将要发生的事在脑海里有很多预想,在聚会、演讲、面试等事情过后反复回想当时的表现,会怪罪自己明明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可能日复一日的工作算不上业务繁重,但一天下来总觉得很累,而自我怀疑,以至于更为普遍的精神内耗现象……

非要让他们变得“迟钝”些可能非常痛苦,他们甚至会因为自己做不到那样而加深自责心理,对自己更加否定。其实每个人的天性不一,完全不必只用一种方式,就公式化地套用在每个人身上去应对烦忧,而是要找准自己的天性特征,每个人都有更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其中天生细腻敏感的人就是《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这本书专门针对的人群。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封面

“细腻的人”在书中是指“高敏感人群”(HSP)这一概念。由于“高敏感”容易被当成过度敏感,听起来像缺点,但作为就是这类人群之一的作者,用这本书告诉大家“情感细腻”可以作为优点加以发挥。

细腻的人的感官如纤毛一样散发开来,能比非细腻的人感受更多事物变化。在感知愉悦的同时也会感受痛苦,从而总是由于感知到他人的焦虑、吵闹,惹得自己筋疲力尽。这是因为负面感受是危险信号,为了避免危险,意识更容易集中于痛苦。

细腻的人的心理结构

由于细腻的人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所以在保持自我,不放弃感知能力的天赋的同时,不从心理上隔绝,要从物理上隔绝,尽力避开容易让自己产生压力的事物。对细腻的人来说,选择好的周边环境,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对细腻的人来说,选择自己的道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书中从“你是细腻的人吗”说起,还提到了“为何与人相处感到疲惫““细腻的人≠完美主义者“等关于细腻的人更具体的解释,也有“五感训练法““越表达,越轻松““不为他人考虑≠坏心肠“等细腻的人如何更好地应对“刺激”的具体方法。

细腻的人往往会遇到,对方无法理解自己的话的问题,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层次不同,且存在很大的个人差异。

内心高度层次因人而异

书中随之也介绍了在不同情况下(寻找同伴,与非细腻的人,或与有不同在意点的细腻的人)应对人际关系的要点,以及在内心搭建自己心灵栖居地的必要性。

细腻的人当面对上司或关系不甚亲密的人提出“你怎么看”的问题时,不能马上回应出答案,是因为他们会想出各种方案,有些是出于对方需求,有些是考虑到可能的变故,而一时无法在短时间内给予反馈,就像从装满玩具(玩具=主意)的扭蛋机里,想强行将某个装有正确答案的扭蛋球拿出来,可周边的扭蛋球都挤在一起,堵在出口处,结果一个都出不来。这时就需要有时间放松下来,慢慢分析。

细腻的人强行寻求正确答案的结果

然而这样的人亦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因为他们思虑周全,能很快发现决策的优缺点,为他人提供参考,即使一时有些举棋不定,也可以与团队里更有决策力的人协商确定。

细腻的人容易在工作时筋疲力尽,精神内耗,因为他们总是做一件事就思考得面面俱到,脑力消耗较大,但有时换一个角度看待可以减轻心理上的疲惫感。

比如,细腻的人在做每项工作时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容易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工作效率低。实际上,细腻的人工作仔细,考虑问题全面,优先注意到风险问题,往往会在完成工作前先规避风险,从而返工少,出错率低,甚至因没有返工而发现更加高效的方法,可谓无形之中就对最佳方案心知肚明。

细腻的人和非细腻的人的风险处理方式

书中还对如何化解多项工作到来时的压力等更多情况给出了方法,帮助细腻的人工作时更舒适自在。

细腻的人感知力、观察力、思考力强,所以擅长模仿他人,在工作中,即使不用特别强调地去教,也能在观察同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工作要领,很省事。他们还会思考每一个步骤的背后的原因和意义,顺便思考出提升效率的方式,或者可改善之处。

书中说到,细腻的人普遍具备“五大力量”:感知力、思考力、欣赏力、良心的力量和直觉的力量。

细腻的人普遍具备的“五大力量”

感知力强的人善于倾听、发现对方的优点、理解别人、察觉细小的问题,也会捕捉到生活中的小喜悦等;

思考力会让人善于深度思考、发现问题,有探索精神,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欣赏力会让人发现并产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比如记录生活的拍照、拍视频,或者是绘画、音乐、文字等形式;

良心的力量让人热心、善良、真诚;

直觉的力量帮助细腻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事物,在工作中或许表现在更快速发现问题点。

细腻的人想更好地发挥优势,就要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的工作,并保持身心收放自如。书中对细腻的人能在工作中感到充实和幸福提出了三个要点:意愿、优势和环境,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细腻的人合适的工作的三大条件

除了介绍细腻的人如何让人生过得更轻松自如的方式,作者还非常强调细腻的人要重视自己的真实想法,信任自己的敏感,将敏锐的感觉作为指南针,避开令人生厌的事物,远离不友善的人,离开不适合的工作,与自己的“敏感”和平共处。

《细腻的人:高敏感人群如何摆脱精神内耗》封底

细腻的人有那么多优点,除了以上提到的,他们还内心丰富,会换位思考,有洞察力……所以请细腻的人坚守自己,活出自我,就会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