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微神读后感摘抄

微神读后感摘抄

《微神》是一本由老舍原著 / 王书朋绘著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70,页数:19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神》读后感(一):她只住在棺材里

大概是以一个真实的梦,包圆了自己一个虚幻的梦。谁也没看着过绿拖鞋下的皮肉是怎样一点点腐蚀殆尽,谁也没感受到被腐物滋养生长的爱怎么开始蜷缩变质。

关于老舍,知道他的《四世同堂》,知道他的《茶馆》,但这是第一次,在他京味十足的短文中翻出了这么一篇。我总能想起一个场景,黛西坐在被盖茨比抛下来的色彩斑斓的衣服里,小心地掩饰自己那点悲哀。风华已逝的人,总害怕自己承受不住过往的美好。这篇文总归是温柔的,它温柔地给白骨套上了鞋袜,温柔地遮住了岁月给人留下的褶皱和裂痕。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站了起来,像一片羽毛似的,轻慢地飘荡出去,当我走到二门回头看时,只见她眼上蒙了一层露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同她这样亲近。”活着的人好赖还能做完这个梦,死去的人早就无梦可做。

另有这么一个疑问,“怕你失去一切”和“怕使你失去一切”,哪一句才是连接着“隔离使爱的心慌了”的呢。

《微神》读后感(二):那时我们正年少

开篇描写的极美,通过许多景象来衬托春天的和煦与美好,写尽了春天的美好意象,诸如:挺拔的蜜蜂.黄绿相间的山间波纹等,是写春佳作的典范。

在蓝光万顷的春天,他们相遇了,他们就像新开的春花一样单薄秀丽,青春的故事发生在春日总显得那么合适,他们像天空中两朵互不相接的白云一样,彼此默默观望。爱情就像风一样,使他们的心灵相接,两朵白云接触了。

可爱情总是不美好的,况且在旧社会。她家道中落,而他的出国剪断了他心里的最后一根寄托的线,她因生计问题做起的暗娼。她的灵魂失语了,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堕落沉沦,下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代总在吞噬弱者,而她成为了历史车轮下的白骨。绣着白花的小绿拖鞋变得陈旧而肮脏,她死去了。

在幻境中,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故事的起点,“我杀了我自己”她说。可是走进棺材的不光是她自己,更是他们的青春,更是那光风霁月的无限春光。一切都封存在那棺材里种在他的心上,长出了那尚未盛开的三月兰。

我想她应该永远地活在了他的心里,化作了那春天里互唤的燕儿,那黄昏下三分之一天空中的绯红,为他而鸣唱,因他而脸红。两人在碧绿的梦里,成为永远的少年。就像老舍在《无题》写到的那样“她将永远不老,永远只向我一个人微笑。在我的梦中,我常常看见她,一个甜美的梦是最真实,最纯洁,最完美的。”

《微神》读后感(三):你不是神,却搅动起我灵魂里所有的爱恨痴嗔。

你不是神,却搅动起我灵魂里所有的爱恨痴嗔。

据老舍先生之子所言,《微神》是其父自己最喜爱的作品,远胜今人所推崇的《骆驼祥子》一类。后人研究文学,多大谈其社会历史价值。殊不知创作者们,最爱的还是倾注了自己最深刻的真情实感的作品。读之,你能知道作者笔落至此是哭是笑,你能随文字一起深潜入作者的回忆与梦境。 《微神》开篇,初春的灵气漫出泛黄的纸页,直抵扑面。于是我领略了什么叫“柳条轻拢来,逗弄绿意”,什么叫“田中娇弱怕累的绿意上山去,越高越浅”,什么叫“小燕与蓝天化在一处”,什么叫“青山间黄土小道流淌”,什么叫“诗的珠子滴落胸中绿海,波纹至腮散成微笑”。惬意躺下闭眼,又来到“梦的前方”。无光之处,却有颜色深厚隽永,点染诗的灵空。场景描述细致入微,那住着老舍先生青春初恋的小木屋,由他笔下浮现在我眼前。 “绣着白花的小绿拖鞋”,触目、惊心、伤怀、动魄,惹人坠入对初恋的追忆。那种感觉无可言说,却在老舍的心理活动描写中生动具象起来。“那一回、那一会儿”对他是绝美的,是平凡如春雨秋霜的爱情故事中偏爱找寻的诗意。整一面的篇幅,描写他与她最亲密的一场接触。无言,自然没有言外之意,却都深谙对方的欲言又止;擦肩,对望,两心相碰紧贴,腼腆羞涩又炽烈澎湃。那是每对初恋男女最真实深刻的体会,是铭记一生的一瞬。读来会心一笑,是我稚嫩的文笔所无法描摹的触动。 或真如白乐天所言“世上好物不坚牢”,他求学南洋,她家落为娼,再相见,已非青春模样。纵然两人心中都一直住着对方,却再也回不到过往。他失了年少,多少还是自己;她却已杀死自己,先是灵魂上后是肉体上。从此他终生虚空,终生孤独地做着初恋的梦。 错过、遗憾、悲悯、告别、怀恋,把你留在梦前,你不在真实世界,也并非完全虚幻。但留那双小绿拖鞋,在永生树上做着已枯未落的青春梦。了解了,为何老舍先生独爱这篇。 谓之Vision,视野之内,目光所及,全是你。 谓之微神,微小又美好,微笑着神魂颠倒。

《微神》读后感(四):微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我想,“她”大抵就是这样一个水莲花般的女子吧。

《微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舍对于情的描写,可谓处处留情。 “在一同往屋中走的工夫,她的肩挨上了我的。我们都才十七岁。我们都没说什么,可是四只眼彼此告诉我们是欣喜到万分。” 只挨肩这一下,便有一种难言的风情。四目相对,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一笑便懂了。不知道这一段挨肩的描写激荡起多少人十七八岁的回忆。 “我看着那双小绿拖鞋;她往后收了收脚,连耳根儿都有点红了。” 说实话“她”这一收脚,我的心也跟着缩了一下,仿佛看着小绿拖鞋的人就是我。 老舍就是有这种能力,让你如临其境。 “她要低头,还没低下去,便又勇敢地抬起来,故意地,不怕地,羞而不肯羞地,迎着我的眼。” 这个明明很害羞却又不肯低头的女生是不是当年的你呢? “我们都二十二岁了,可是五四运动还没降生呢。” 急啊,都高中生了,你家长和班主任是不是还在严防死守。 “信笺的末尾——印着一枝梅花——她注了一行:不要回信。我也就没敢写回信。可是我好象心中燃着一束火把,无所不尽其极地整顿学校。我拿办好了学校作为给她的回信。” 总想把自己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分享给她,愿博美人一笑。 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像一个老人在给他老伴儿读年轻时写的情诗,甜而不腻。 老舍是倾注了自己的爱在里面的。 可惜,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以悲剧收场。“她”真的就像一朵水莲花,在最美好的时候遇到了一阵凉风。风记住了“她”的颜色,看到了“她”的娇羞,也读懂了“她”的千千心结,但风没有停。风可能会回到开始的地方,可能会盘旋一阵,但他不会停,他是风,这是宿命。水莲花终会凋谢,秋去冬来,便是枯萎寂灭。但风记得,记得她在那个夏天娇羞的样子,一如既往的美。

《微神》读后感(五):微神

知道它的契机其实奇妙,不是作者或者它本身内容——那时候我还没读过它。是因为集子的封面插图。一个旧中国式的女人,蓝旗袍、梳长辫,漆黑瞳仁里面蓄着泪,在哭。然而她神情并不委屈或悲恸,只深深地直直地看过来,幽怨。她的手纤细、小巧地搭在嘴边,她的嘴巴小巧,眼睛亦小巧——她整个人都小巧,只有肩部以上在画中。她身后是深褐的大门与门柱,最老的那部分油漆脱落,再往上就隐入黑暗之中,于是更衬得那张脸白而空,我无端觉得惊悚。 后来开始读这篇小说。看完前几段,震惊,翻回来看作者,确是老舍,于是更震惊。那句“从心中滴下的诗的珠子”,一直让我记到了现在。以为是篇抒情散文,笔锋一转,那双绣着白花的小绿拖鞋出现,一张红润的、被青春活力浸透的脸……女人。梳着黑长辫、小巧的女人。于是知道了,不是什么写景散文,该是篇爱情故事。 然而接下来大红大紫的色彩把之前的春色盖住了,封面的插画又在眼前晃动了,遂不安,想,也许并不是个单纯的爱情故事吧? 它当然不是。爱情死了、人也死了,所有关于她的一切都装在了那口棺材之中。一个旧中国女人的路走完了。他再见她是他心中的她,那么他所怀恋的究竟是那个已沦为暗娼的女人,还是始终有小綠拖鞋点缀的初恋——一段时光?反正注定是一场凄美的春梦——在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女人。那么出路究竟该在哪里? 她说,我把爱藏在心中,拿肉体挣来的饭养着它。我恐怕肉体死了爱便不存在,其实我是错了。 她说,我愿住在你心中,现在不行了。我愿在你心中永远是青春! ……倒也真永远留在他心中了,可惜袜下面永远都是没有肉的白脚骨。 最后写回现实,春色蒙上阴翳。有人来上坟。不知道为何,读后半部分总是忍不住想到张爱玲,张亦爱写种种人际关系,当然大多数也是没什么结果的爱情。总觉得张笔下爱情早已不是爱情,也许某一瞬间心动是真的,但也就是那一瞬间了,往后的日子还得照样过下去,心动解决不了柴米油盐,没法让人在那个年代更好地活。她在这方面简直通透得可怕。相比之下,老舍的爱情在某种程度当真算是纯粹,纵使他心里那块地方那么多颜色都藏在黑暗的红里,压抑得叫人喘不上气——一如那个时代的旧中国本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