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494经典读后感有感

1494经典读后感有感

《1494》是一本由[加] 斯蒂芬·R. 鲍恩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90元,页数:20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494》读后感(一):出发,认识世界真正的样子!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仅限于亚非欧,当奥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后,他们将需要新的方向。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出发的国家,不过他们的方向不同。

葡萄牙,他们方向是一路向南,为了香料和财富,“风暴角”都可以是葡萄牙的“好望角”,直到印度;

而西班牙在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双王”时期,等来了航海家哥伦布。

是他带来西班牙的船队,向西方出发,来到了美洲,尽管他一直都认为那里是印度,还那里的原住民叫”印第安人“

在书中你可以认识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哥伦布,勇于冒险,走上一条没有前人走过的路,70多天的海上航行,一般人恐怕都受不了吧...而他给自己和西班牙带来的利益都是巨大的,西班牙从此发生了剧变

在利益面前,葡萄牙和西班牙不断有了冲突,此后他们开始求助教皇,经过教皇的《划界通谕》以及双方1494年6月7日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将世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个过程充满了“斤斤计较”,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拥有了西方部分

通过翔实的资料论述中,我们看到这年的变化,人们从航海中开始知道了地球真正的样子,世界被联动起来了,那条分界线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挑战,英国女王就伊丽莎白则针对分界线表示,“海洋和空气为全世界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此时,一个新的日不落帝国正在酝酿之中....

那些课本上的航海家、探险者从未止步,在这里他们的事迹变得更加具体了,而条约的影响足足有五百年!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五百年!

《1494》读后感(二):世界是有尽头的,在海洋也有办法测量的时候

相比于坐船和飞机,我更喜欢陆地上的交通工具。尽管数据表明并非紧贴地面安全性就更高,但是在我的心理层面,确实如此。

小学有个插班的同学来自南方(题外话,小镇由若干个村组成,我依旧记得这个同学就是因为她的姓我们这边没有),说假如有零用钱的话就坐船上学。当时就觉得,哇,还可以这样,只要是脱离陆地就让我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所以像我这种瞻前顾后的人,注定是当不了冒险家,只能看别人冒险。《1494:瓜分世界的条约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把我们拉回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未知的时代,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当时都是不可思议的;当时跃跃欲试的,有些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世界是在成长的,有许多事物都是在慢慢变化。

我很喜欢书里有一段关于古希腊哲学家利用不同的条件对于世界大小的推算的描述。看似和冒险有些无关,但是其实就算是狄伽马,哥伦布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也是要有一些理论现行的;而最初的最初,自然有赖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些古希腊时代最聪慧的大脑,有关数学,有关哲学,有关世界的形状与边界,都引起他们的好奇,都让他们有前行的动力。现在我们是已经可以横穿海洋了,但是依旧有许多未知的地方等待我们冒险,这种不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是我们阅读这本书所带来的财富吧。

能让人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前往未知的领域,最具有吸引力的可能就是成为各种意义上的“第一人”--发现未知的陆地,带回黄金,没有见过的动物以及人种.......历史的功过对错自然是有评判的,但是想象一下,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脚下是移动的甲板,头顶是亘古不变的星空,熟悉的土地等待着你的凯旋,而手里的指南针告诉你,目的地还在很远的地方。

可能这就是冒险的奥义吧,或者说是航海时代让人对香料群岛趋之若鹜的原因:名望,金钱,权力的纷争,有的人得到支持春风得意,有的人因为无法带来对方想要的垂垂老矣时还在怀念自己曾经风光的时刻。

《1494》读后感(三):1494年,高中历史书没有告诉你的那些事

感觉高中历史对大航海时代这条线重视不够,记得我学历史的时候,外国历史大事年表上,跟航海有关的就是三个年份,1492、1497、1498,当时为了好记,我们还把他谐音记成表哥(你是舅儿)、舅妈(你是舅妻)、姥爷(你是舅爸),完全没有1494什么事儿。

读完这本《1494

瓜分世界的条约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感觉这段历史真的是不应该被忽视。

我们熟悉的哥伦布,历史书上对他发现新大陆虽然评价甚高,但他当初可不是抱着写入历史书,流芳青史的目的出发的,他的出发带有浓郁的钱的味道,是为了壮大自己的航海能力,从而拥有雄霸海上的能力,最终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正因为金钱在后作祟,我们今天看起来很微不足道的两个小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那个时候双牙互撞,火花四射。

1494年,书名中所提到的瓜分世界的条约《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在教皇的主导下签订,西班牙和葡萄牙把世界当成了一盘菜,他们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地划分了势力范围,从此开启了更为疯狂的夹菜模式。

由于两个国家的力量非常巨大,国家内发生的一些小事,甚至都会改变世界的运营。

西班牙太子女看不上葡萄牙的老头,选择了英俊潇洒的丈夫,这在言情剧里可能只是一段公主自由恋爱的美好故事,但是与葡萄牙的交恶,于此埋下伏笔;融合丈夫带来的势力,把西班牙两个最强大王国的王权和人民联合起来,也成为当时的公主,后来的西班牙国君伊莎贝拉的终身事业。 这不是一场言情剧,而是一场场大大小小的势力争夺战。

这也无怪乎本书要从伊莎贝拉的婚姻选择开篇,婚姻天平的变动造成了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给了哥伦布机会。

苦苦等待了8年的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而他的成功,又拉开了整个大航海时代的幕布。 当时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连锁战舰。

本书中为我们详细剖析了各方势力的微妙变动和微妙心理,让我们看到历史充满了偶然中的必然。 大人物可以改变历史,小人物也同样可以。 一个被葡萄牙人赶走的小人物,在目睹了自己刚刚亲吻过的葡萄牙国王手指被国王抽回手臂背在身后,就决心斩断与葡萄牙的一切联系,转投西班牙,他的名字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他就是麦哲伦。虽然后来葡萄牙为此懊恼不休,但是麦哲伦再也没有回头。 书中除了用文字分析这个时代的种种变化之外,还使用了大量的插图。

本书的插图很有特色,他并不是一事一插,他是把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整合在一起,然后集中成书中的小型画册,然后在插图旁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明自己选择这幅图的原因。 书中的插图没有设置页码,这也在提醒你插图的重要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