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月升中天》影评摘抄

《月升中天》影评摘抄

《月升中天》是一部由田中绢代执导,笠智衆 / 山根寿子 / 杉葉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升中天》影评(一):属于东方人爱情最高级的表达

一部古早的文艺电影,拍的很细腻,看着很“舒服” ;做到了文艺的并不刻意,这点很难得。剧中三姐妹性格不同,对爱情的表达也各不同。大姐或许因为经历夫亡,对爱情多了一丝恐惧也更不愿轻易再次敞开自己,而选择终日和父亲相伴居在家中。二姐的故事算是电影的中心:两人心生好感,却彼此都不懂袒露心扉,险些错过。两人在月色下的第一次约会十分唯美,没有说一个爱字,但隔着荧幕跨越着几十年 都能感觉到甜甜的~ 这大概就是chemistry吧,相比之下语言都显得苍白了。小妹在剧中大概是对爱情最向往也来的最“直接”的了,总想着用最直接坦白的方式push二姐的感情进程,而到了自己身上心爱人要离开也还是难以吐露自己的心意。

是啊,彼此坦诚、高效推进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为什么爱 还是难以说出口呢?大概爱情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它美也许就是美在了朦胧感。比起西方文化中对爱情袒露的表达,东方的爱情多了一丝猜测和克制。

虽然克制 但是唯美。爱情的token是情人间密语的小诗、是肖邦的夜曲、是月升中天 光洒满地。

《月升中天》影评(二):海报挺吸引我的

7.45

工整的 模仿迹象也颇重 只好想1955年的女性实属不易了 所以不自觉地我也会把男女分开对待 不自知地这样做了 没有好坏对错 只是我也没法脱开周遭对我的影响罢了 在大姐身上见田中的影 在老三身上见到一点铃木保奈美早先的俏皮 人事还好是想通的 穿插的那条线也保持得很好 不见乱 音乐是条好像一直都在的隐线 不恼人 算相得益彰的 也有点旧时的架子在 好像那时的电影都要这个样子的 开头和结尾好像一对倒影 以诵经作始与尾 虽然我不明白他的意思 用远山衬映下的塔做呼应 还有在雾蒙蒙的林子里觅食的鹿 无拘无束的 再反衬回人 很温和

人总不自觉地把在他人身上幻想的美好当作一切 这也算是一种美好吧 人心其实是容易被满足的

礼仪 久了大概是一种具自我保护十分有安全感的动作吧 跪地 全身伏下 双手举过头 额、鼻甚至唇都可轻触大地 多么让人安心啊 别的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吧

人以前的外卖多好啊 都是热腾腾的 等于把家里的烟火气都搬过去了 喜欢

《月升中天》影评(三):今晚的月色真美!

今年北影节的十天里就腾出了一场的时间,错过了太多精彩,实在忙到无暇顾及,让人后悔。幸亏唯一抢出来的这场《月升中天》果然经典,好歹补偿。

故事很美,演绎了一家三姐妹待字闺中的爱情故事,可爱又温馨,让人记住了那甜美的感觉,记住了那皎洁的月色,记住了日本早期电影中的那种雅致温婉的气质。

太直接和热烈的感情是容易伤人的,如果能够含蓄的表达一些,那就是“今晚的月色真美”了。3755和666实在是玩得太溜了。和温柔的人在一起吵个小架,冷个小战都是幸福的。一定要好好学习这种含蓄的表达心意的方式,会让生活变得恬静,淡美,柔和。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和争端,其实想想人生也的确如此,大可不必每天活的那么激情,那么愤怒或那么的大悲大喜。温柔一点儿,恬淡一点儿,日子会变得更有味道,最近看到竹叶青的一句广告文案是说让思念有回甘。真的是这样,要让感情更有味道,而不是那么快的就释放所有。

女主长得很可爱啊,有些角度特别像章子怡,古灵精怪的感觉又很像赫本,漂亮,可爱,是一种让人从头欢喜到尾的女孩儿,很多地方幽默得让人捧腹,很像他的父亲,看来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消遣了一个轻松舒心的下午。

《月升中天》影评(四):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今年北影节第一场——《月升中天》。小津安二郎编剧,田中绢代导演,1955年首映,此番重映已过六十余载。小津执笔的片子依然满满是小津的味道,传统的日式家庭,待嫁的女儿,笠智众更仿佛是从《东京物语》里直接搬过来的老父,只是奈良的漫长平静也为他添了一份舒展超然。几年前看《东京物语》时哭得好伤心,觉得人生漫漫、一路道别,终不过孑然一身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寂寞无从打发。

而这部《月升中天》则要轻盈许多,应是田中为片子注入了更多来自女性的细腻与俏皮。尤其是小女儿节子(北原三枝饰演,长得很像娇憨版本的章子怡),天真活泼,灵动有趣。她忙前忙后为内敛羞怯的姐姐、准姐夫牵线搭桥,娇俏地埋怨两人不肯吐露心事差点错过彼此。轮到自己时却也爱在心口难开,一模一样的扭捏。

全片不过都是这样的儿女情长,却很精妙地捕捉到了琐碎生活里的一些仪式性。忌辰上那缠绵悠长的俳句唱词,室内方正整洁的榻榻米,窗外是奈良寺庙弯角和山脉的远影。古典的构图隐隐散发出一种朴素的神性。

而夏末秋初之凉夜,有情人在月下漫步,他们不说我爱你,却道月色真美。

不知古今中外,这皎皎皓月照拂过多少阔别的爱人。

《月升中天》影评(五):Roku Roku Roku

田中绢代《月升中天》。 [2021戛纳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 [2022北京国际电影节“修复经典”单元] 编剧是斋藤良辅和小津安二郎,故事仍旧是小津式父亲嫁女儿题材。 影片中段,二姐绫子和雨宫赏月,雨宫说“今晚月色真美”,绫子说“是啊,月色确实很美”。全场观众哄笑,显然是想起夏目漱石把I love you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的典故。不过我合理推测电影拍摄的1955年应该还没这个典故,这个梗大概率是若干年后网友编造的。 此时镜头一转,家中的小妹节子问昌二,他俩这时候会干什么?昌二是学外语的,平时做些外国文学翻译,张口就说,他俩现在可能在拉手吧。节子问,真的吗?昌二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月光》就是这么写的。节子又问,他俩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昌二说,可能在接吻吧,毛姆的小说就是这么写的。 电影最有趣的展开在于,隔日雨宫独自返回东京,给绫子发来电报(绫子一大家子在奈良),只有四个数字,3755。绫子收到电报后,按耐不住内心喜悦,跑去邮局回了三个数字,666(roku,roku,roku)。全场观众爆笑。当然啦,这里的666肯定不是今天的网络用语。影片中一家人拿着这两封电报百思不得其解,最先想的当然是谐音梗,可惜一无所获,后来又去问庙里的老和尚,还是破译不出。 隔天绫子向家人辞行,只身一人去了东京。 节子在绫子房间的书桌上发现一本摆放得工工整整的《万叶集》,这才恍然大悟(见图2)——原来3755和666是引用了万叶集里的两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意。 笠智众扮演的老父亲(小津电影里几乎所有老父亲角色都是笠智众扮演的,笠智众也可以视作小津在电影中的化身)感慨,这一表达爱意的方式真是既古典,又摩登啊。 字幕翻译也很调皮,“中隔山川在”翻译成“所爱隔山河”,显然是化用了中文互联网流行诗句“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全场观众再一次发出欢笑。 经典电影与网络用语碰撞,带给观众独特的观影体验,这比电影本身更为有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