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英文字根词源精讲》的读后感大全

《英文字根词源精讲》的读后感大全

《英文字根词源精讲》是一本由刘洪波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325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0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文字根词源精讲》读后感(一):买了

纠错:P129 hygro wet中间漏了个=

最先是在99读书人的手册看到,然后就向学校荐购了。三楼有两本,我都借过了,总共借了三次,这次总算看完了。正好当当周年庆,就在网上买了一本,准备好好研究。

有些词挺冷僻的,都没怎么见过。估计把整本书的单词都背下来,看英文报纸那是绰绰有余了。讲字根的书,本身就不多,作者写得也挺有意思。虽然有些地方有那么些牵强,但作为工具书还是挺不错的。没事翻翻,遇到字根查查。这书,我看行!

8.12.6晚写于402

《英文字根词源精讲》读后感(二):从德比大战开始

某年世界杯之后,曾经假惺惺的关注国际足球赛事,以便在跟我那些喜欢足球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可以听懂,然后炫耀一下自己的足球见解。

原谅无知又年少的我吧! 于是有天,在我一目十行的看某体育杂志的时候,看到一个什么“德比大战”将要上演,我偷偷记下了名字。。

隔天碰见一个喜欢足球的男同学就跟他装:诶~今天晚上是德比大战吧? 几点来着?

对方一愣,顿时对我刮目相看,你也看足球啊?一个女生喜欢足球真少见!

我继续装: 怎么?不行啊? 你是支持德国,还是比利时啊?

后来, 这件事被他当笑话讲了一年,估计下个世界杯的时候还会被拿出来抖包袱。。。

这,当然发生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

话说我2009年的寒假,千里迢迢的跑去北京接受新东方的文化熏陶,其实主要是逃离每天在家里被老妈管的假期,在新东方总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逛了他们的小书店,偶然看见这本书在架子上,看看内容还挺有意思的,非常对我的口味。

我喜欢一些主流东西里面的非主流部分,例如旅行类里面的画册,法律类里面的随笔,英语里面的词根,咳咳咳咳。。。

果断入了。

回家之后从巴别塔开始一点点读下来,当然,先从中文开始看: )

终于有天看完了,看到最后一页的作者照片,诶?是个秃子写的,刘什么? 怪不得,太聪明的脑袋都不长毛。我不厚道的笑了。

后来我不幸的加入了烤鸭的行列,淹没在满市场的雅思真经,预测,剑桥系列里面,再后来学聪明去YY听免费课程讲座,终于有天,在yy80128遇到了一个我听到的最长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讲座,我又从新认识了刘老师。

当时,迟钝的我还没有发现他是这本经典词根书的作者。

说了这么远,果然跑题了。

如果你对古希腊神话里面各种离奇故事感兴趣,

如果你想知道月份么星期们奇怪名字的来历,

如果你想知道类似于巴别塔,德比大战等似懂非懂的名词的渊源,

衷心的向你推荐这本书。

对于一个烤鸭来说,看完这本书,不认识的单词有一多半能蒙对,这算福利么?

《英文字根词源精讲》读后感(三):为什么我要无情地打压英语词源学

因为他们走火入魔了。

我们学习一定要搞清楚学习的目的,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词源学是研究词汇的历史,是一门讲究咬文嚼字的学问,可能有很多人喜欢咬文嚼字,这我并不反对。

我反对的是为了学普通英语,为了记单词,研究词源学。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老外的真实故事。

Richard Sears在1972年来到台湾,那年他22岁,他开始努力学中文,他觉得汉字字符非常复杂,没有规律可寻。他发现如果能够知道某个汉字符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从它的原始结构演化而来时,就容易搞懂汉字结构。于是他花了20年时间,研究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他还建了一个网站(chineseetymology.org),可以专门查询古汉字。他工作的认真劲让人非常的敬佩。

但如果所有老外学中文都要学他一样,那我是极其反对的。一个人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要学的是什么?是简体中文,还是繁体中文,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是大篆,还是小篆,是现代中文,还是古代中文……

如果你想学的就是汉字起源,那OK,你可以像Richard一样。如果你只是想像普通中国人一样使用中文,那么你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甲骨文,你自己觉得这样合适吗?

现在中国的英语词源学研究就跟我上面举的例子一样。如果你想研究英语词汇的起源,你的兴趣就在这里,那么你可以去学古英语、印欧语……,甚于是楔形文字,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想记几个单词,通过某场考试,这样就太不合适了。

这样是走火入魔,浪费时间。

中国的词源学研究发端于构词学研究,构词学研究发端于记单词,路子真是越走越偏。

詹贤鋆先生在1985年的时候由知识出版社出版过一本《科技英语词素》,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写这么一本书可想而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可惜这本书后来没有再版,现在只能在部分大的图书馆里能找到,发黄的书皮,毫无设计可言的封面,标价几毛钱。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身边的图书馆里找找,说不定也能找到,任何人翻开它,都能受益匪浅。这本书里面其实已经将构词学讲的很详细了,后来人写的书都不如他,像现在新东方的几个讲构词的老师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写的书都只是抄冷饭,只不过是披了一层GRE、TOEFL最新词汇的外衣。

但即使是《科技英语词素》这本书在对待词根这个问题上,也是如临大敌,在詹贤鋆先生看来,词根实在是太多了,很难归纳出像模像样的规律。

对于詹贤鋆先生 ,我感到非常可惜,因为他没有发现音的规律。音的规律难道不是很明显吗?为什么视而不见?

我就奇了怪了,难道他们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吗?他们是聋子和哑巴吗?伯牙如果在他们面前弹一曲“高山流水”,他们真一点听不懂吗?一群聋子围在一起研究乐谱,能研究出个屁。

英语的美感在于音,音是什么?音要通过口腔演奏出来,让别人听到,音不是写在纸上的符号。

研究构词、词源的学者,你们如果能听我一言,也不至于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终生埋在故纸堆里吃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