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数学精英读后感摘抄

数学精英读后感摘抄

《数学精英》是一本由E·T·贝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90,页数:6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学精英》读后感(一):很一般

说实话,对这本众口称赞的书有点失望,不对我的胃口。主要不喜欢Bell略显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叙述语气(比如他认为学语言比研究数学低等),仿佛他的评述就是对数学家的盖棺定论一样。本想给3星,考虑翻译水平的低劣,只给2星。

《数学精英》读后感(二):很久以前写得

所有通向人类伟大的创造力的因素中最强大的是什么,是人的思维。 E·T·贝尔所著《数学精英》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中最伟大的数学家的思维历程。

数学,自然科学的的无冕之王。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把他当成自然界的最奇妙的语言。的确,自然界的规律如此美妙,人类发明了现在的数学来描述它们。其中一些最伟大的人——我们现在称他们为数学家,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常常被称为哲学家或者大学者(有智慧的人)——在用“发明”的数学在“发现”自然科学的各种奥妙的征程中迈出了非凡的步伐。他们在前人的足迹上,不断去发现一些真理,尽管有些真理有时候看起来是那么的毫无用处,或者仅仅是出于对一种数学“游戏”的痴迷,但他们显然开启了数学这门科学的宝库并且让里面宝藏的光芒照亮了其他学科——正是由于数学学科的发展,才使得其他应用学科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日千里。

《数学精英》是一本采用列传形式的数学思想史。这本书按照一个个数学家,而不是数学史上的创造和发现来叙述数学历史。从芝诺到帕斯卡,从高斯到笛卡尔,从牛顿到庞加莱。站在历史的高度,他们已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属于全人类。

最强大的是思维,而不是知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思维产生创造,知识强调应用。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思维决定命运。数学家是最聪明的人,他们的思维一定异于常人。不然他们不会去创造那么难的问题来为难自己,不然他们怎么会深究那些习以为常背后的为什么。科学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可能很难去细细拨开身后的掩盖思维历史足迹的野草,仔细辨明那几被遗忘的路径去再现那些重大发现背后的思维历程。但是这些思维历程,这些思想的历史对我们接受他们思维的创造物——人类的现代知识是何等的重要。

最强大的永远只有思维。但我们的初等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些。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思维的传承。回想我们学习的历程,那些书本上传授的,大多只是现成的知识,而知识背后的那些闪光的、伟大的思想却被淹没在对现有知识保有量的盲目追求上。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禁会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时候。没有人给我答案,我的老师,我的教育体制,不知道答案。于是,你怀疑了吗?当然怀疑过,也许是某一瞬间的迟疑,或者是一段时间的疑惑。我当然不能怀疑这些知识,因为那是被严厉禁止的。我怀疑的是自己的内心。每当我使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我的内心的疑问成了阻止我去继续探索这些知识的全景障碍。那时候,我不知道,有科学史更不知道有思想史这些历史学科的细枝末节。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

与《数学精英》一样,福尔克斯的《统计思想》是讲述人类统计学思想诞生和发展的思想史。一切学科追述其根源,对其思维的提炼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都归结于一门学科——哲学。《统计思想》就是把人类关于统计的哲学思想催生一门对我们现代生活和各个应用学科都越来越重要的学科——统计学科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的一本书。统计学的哲学起源,是人类对一些数字现象和数据的描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最初哲学思想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流派:古典概率学派和贝叶斯学派。这两个学派的争论一直持续了很多个世纪。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知道,人们对于抛一枚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的探索就花费了几个世纪的时间。直观上,我们可能认为,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因为统计学的对象是数字。但是,统计学被大多数学者排除在数学学科的大门之外。他们的差异在于,他们所应用的思想。数学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推理和解答,称为演绎法。而统计学,其可以阐述为描述不确定性的一门学科,而不确定性是根据现有的数据归纳得来,它并不精确,这种方法叫做归纳法。谈到不确定性,试问这个世界有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我认为很难找到。穷尽一切人的思考,所得出的确定解也只是囿于你的头脑。

C.R.劳的《统计与真理》则是另一本描述统计学思想的好书。相比于《统计思想》,它对统计学的具体定理有着更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多加叙述。。

这三本书,推荐给大家,尤其是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或者科学应用的你们。

《数学精英》读后感(三):和《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是同一本书

原来这本书和《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是同一本书。研究生期间已经读过一遍,这次再读,还是有很多感慨。

小时候就听说过高斯十几岁的时候就用尺规作出了正十七边形。托互联网时代的福,有幸看到了尺规作正十七边形的gif图,从头到尾估计有几十帧。看完我就感慨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猴子的差距还要大。读了这本书,才知道高斯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远不止于此。他已经证明了哪些正奇数边形是可以用尺规作出来的。即只有当边数为费马素数(即形为2^(2^n))+1的素数),或两个不同的费马素数的乘积时才有可能。这样,正3,5或15边形是可以作出来的,而正7,9,11或13边形是作不出来的。而正17边形只是可以作出来的正奇数边形的一个特例。据说高斯的墓碑上刻着一个正17边形表示他的成就,我现在开始怀疑它的真实性:对高斯来说这么简单的特例值得刻在墓碑上吗?同余,最小二乘法,复数的几何表示(这些都是高斯提出的),哪一个都比这个特例更有意义啊。

研究生期间还读过一个连载《heroes in my heart 》,介绍数学家的轶事,八卦和段子,写得很精彩。类似的段子本书也有不少:

丹尼尔年轻的时候,一次在旅行中与一位有趣的陌生人聊天,他客气地自我介绍:“我是丹尼尔·伯努利”。“我吗”,那个人讽刺地说,“艾萨克·牛顿”。丹尼尔终身都为此高兴,把这作为他所受到的最大的恭维。

“欧拉计算毫不费力,就像人呼吸、或者鹰在风中保持平衡一样”

狄利克雷(高斯的弟子)要幸运得多。他那册书(高斯的《算术研究》)在他所有的旅途中伴随着他,他睡觉时把书放在枕头下面。睡觉以前他总要努力阅读一些难懂的段落,希望--经常实现--他会在夜里醒来,发现重读一下,这些段落就清楚了。

(高斯对费马大定理的看法)“我对作为一个孤立的命题的费马定理,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我可以很高兴地提出一大堆这样的既不能证明其成立,又不能证明其不成立的命题。。。我仍然确信,如果我象我敢于希望的那样幸运,如果我在那个理论中迈出主要的几步,那么费马的定理就会只是最没有意思的推论中的一个”(感觉这东西在高斯的眼里就是民科搞的)

(高斯对哲学家的看法)“你在当代哲学家谢林,黑格尔,内斯·冯·埃森贝克和他们的追随者身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数学上的无能];他们的那些定义难道不使你毛骨悚然吗?”

(高斯对他学生的看法)“这个冬季我给三个学生开两门课。这三个学生当中,一个只是中等水平,另一个不到中等水平,第三个既没有水平又缺乏才能。这就是干数学这一行的负担。” (据说钱学森刚在美国教书的时候对笨学生更是不宽容)

牛顿和苹果落下来的故事使高斯非常愤慨。“愚蠢!”他喊道,“如果你愿意,就相信这个故事好了。但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一个愚蠢的,爱管闲事的人问牛顿,他是怎么发明万有引力的。牛顿看出他是在和一个只有儿童的智力水平的人打交道,想要避开这个讨厌的家伙,就回答说一个苹果掉了下来,打在他鼻子上。那个人完全明白了,非常满意地走开了。”

亚历山大·冯·洪堡男爵这位著名的旅行家和业余科学爱好者,问拉普拉斯,谁是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拉普拉斯回答“普法夫。”冯·洪堡。。。惊讶地问道, “那么高斯怎么样?”拉普拉斯说,“哦,高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雅可比反对这种拖拉的治学方法。为了对一个总是要等到再学些东西才肯做工作的,虽有天赋但无自信心的学生讲清道理,雅可比打了下面这个比喻。“要是你的父亲坚持要先认识世界上所有的姑娘,然后在跟一个姑娘结婚,那他就永远不会结婚,你现在也就不会在这里了。”

他(维尔斯特拉斯)的习惯是坐在可以看见全班学生和黑板的地方,把需要写的东西口授给从班里选出的学生代表。这位大师的“代言人”中,有一个人产生了一种冒失的倾向,试图把叫他写的东西改得更好些。这时维尔斯特拉斯就会走上前去,把这位业余活动者的努力擦掉,让他按照吩咐他的去写。有时这位教授与固执的学生之间的战斗会进行几个回合,但最后总是维尔斯特拉斯胜利。

“你们知道数学家是什么样的人吗?”开尔文有一次问班上的学生。他走到黑板面前,写下了

int_{-infty}^{infty} e^(-x^2) dx = x^(1/2)

然后他用手指着写下的式子,转身对学生们说,“一个数学家就是对他来说,这就像二加二等于四对你们一样明显的人。”

九年以后(1882年),慕尼黑大学的费迪南德·林德曼证明了pi是超越数(一个系数是有理整数的代数方程的任何根,称为代数数,不是代数数的数就称为超越数),他用的方法与埃尔米特用以解决e的方法非常相似。这样就永远解决了“化圆为方”的问题。从林德曼证明的东西中,推断出不可能只用尺规画出面积等于任何给定的圆的正方形--这个自从欧几里得时代开始以前,一直折磨着历代数学家的问题。

最后吐槽一下这本书的翻译,很多地方语句都不通顺。看了评论,居然还有人说翻译很好的。“如果觉得翻译得不好,至少得举几个例子吧。”那我就随便举几个,比如:

“在数学方面,帕斯卡也许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可能最伟大的人”(第五章《人的伟大与不幸 -- 帕斯卡》),

“夜晚使轻信的村民惊吓的带着灯的风筝”(第六章),

第八章雅科布·伯努利到第九章变成了雅可比·伯努利。

当我们寻找一个有着文字系数。。。(第十章《一座高耸的金字塔》,我猜原文是 literal?但也不能这么直译吧。后面二次方程解的公式也是错的)

其中a, b是没有比1大的公因子的整数(第十四章《数学家之王》。为什么不直接说a,b互素?)

在用间接方法证明一个命题时,是从假定命题不成立推出一个矛盾;(第十五章《数学与风车》。间接方法?为什么不直接说反证法?)

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蹩脚翻译简直数不胜数。这种质量的翻译也就只能看看故事和段子。对于有些数学家,如果你之前不知道他具体做过什么贡献,读完之后还是不知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